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寒闺怨

白居易

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

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

【注】 唐代府兵制度规定,兵士自备甲仗、粮食和衣装,存入官库,行军时领取备用。但征戍日久,衣服破损,就要由家中寄去补充更换,特别是需要御寒的棉衣。

(1)细读此诗,谈谈诗中所刻画的闺中女子心有何“怨”?(4分)

(2)从表达技巧上看,此诗后两句妙在哪里?请简要赏析。(4分)

①天寒岁暮,征夫不归,内心思念、寂寞孤独。②秋霜欲下,冬衣未成,心中焦虑。

①女子灯下裁衣,忽感剪刀冰冷,连手也觉得凉了。②诗人于此不直接写出主人公内心的凄凉之意,而捕捉这一丝细腻的心理感受,表达女子内心之“怨”,虽简实丰,含蓄蕴藉,余味无穷。(答“手先知”为拟人也可)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8~9的题目。(11分)

村 晚

雷 震

草满池塘①水满陂②,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注释:①塘:堤岸。②陂:bēi,池塘。

8.本诗中作者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表达出怎样的感情?(5分)

9.本诗前两句的写景极有特色,请从炼字的角度加以赏析(至少两处)。(6分)

8、(5分)宁静的晚村暮色图景,(描绘画面略),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的田园生活赞美向往之情。(答出乡村晚归或乡村暮色,给1分;答出特点:幽静美丽、富有生活情趣,任意一点给1分;描绘画面1分;情感2分。)

9、(6分)①用“满”字写出青草茂盛,池水盈盈; ②“衔”用比拟手法写出日落景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③ “浸”生动地描绘出了落日和山倒映在水中的形象。(答出两点就给6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答题。(8分)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中夜:半夜。

(1)从颈联看诗人采用了什么意象?这意象有什么特点和作用?(4分)

答:

(2)全诗以“寂寞将何言”作结,作者为什么感到“寂寞”,请结合诗句谈你的理解。(4分) 答:

( 1)石泉  山鸟(2分) 石泉山鸟是动态和有声的,诗人用泉和鸟的声响来反衬环境的幽静。(2分)

(2)谪居僻远之地,环境凄清。(2分)  被贬孤独愁苦,无人理解。(2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共7分)

来鹄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1)请简析诗歌“云”这一形象的双重意蕴。(3分)

(2)请从对比的角度分析这首诗的三四句。(4分)

[c9af8577b4f3f83d.jpg]

1

【评分标准】(1)、什么与什么进行对比2分。(如果只答将旱苗与白云进行对比则1分,还要有旱苗与白云的特征描绘1分)。(2)、情感2分:对旱苗的情感1分,对白云的情感1分。

阅读古体诗,回答问题(6分)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无言。

8.“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请你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3分)

答:

9.把“悠然见南山”的“见”字改成“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是不是一样?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3分)

答:

8、刻画了一个悠然自得的诗人形象。“采菊”的动作不是一般人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3分)

9、“见”是无意中看见,如熟友相见,把人和物融为一体。“看”或“望”好像是有意地远看,使人和物拉开了一段距离,效果不一样。(3分)

阅读下列宋诗,按要求答题。(8分)

雨睛

陈与义

天缺西南江面清,纤云不动小滩横。

墙头语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未平。

尽取微凉供稳睡,急搜奇句报新睛。

今宵绝胜无人共,卧看星河尽意明。

(1)本诗颔联写得很有味道,请简要分析其妙处。(4分)

(2)本诗主要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4分)

1答案:用拟人手法写鹊和雷,(1分),“衣犹湿”点明了雨后初晴,“语”写出了鹊活泼可爱的情态,“气未平”写雷不甘心立即销声匿迹;(2分)本联绘声绘形,突出了雨后初晴清新自然的景物特点。(1分)

2答案:首联颔联绘雨晴之景,颈联尾联叙诗人雨晴后所做之事,(2分);全诗不着一个“喜”字,诗人却在写景叙事中抒发了雨晴后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2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

夏夜宿表兄话旧

窦叔向

夜合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

远书珍重何曾达,旧事凄凉不可听。

去日儿童皆长大,昔年亲友半凋零。

明朝又是孤舟别,愁见河桥酒幔青。

8.本诗在景物描写方面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9.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情感?请分点回答。(5分)

8.诗歌一、四两联虚实结合(1分);第一联从视觉、味觉等角度描述诗人与表兄在夏夜庭院中重逢畅饮所见的夜合花开、细雨蒙蒙的景象(3分);第四联设想与表兄离别后将面对的孤舟离别、亲友在桥边搭起青帐饯别的场景。(2分)

9.与表兄久别重逢的愉悦畅快;回忆往昔乡书不达、故交零落的凄凉;想到明朝又要分别的忧愁。(每点1分,表达2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题目。(6分)

归园田居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尘网、羁鸟、故渊在诗中各是什么意思?(3分)

(2)很普通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在陶渊明的笔下为什么会显得那么美?(3分)

(1)“尘网”比喻污浊、__的官场;“羁鸟”是作者以关在笼子里的鸟自喻;“故渊”是指篇末的大自然。(答对一点得1分,共3分)

(2)因为诗人所描绘的田园生活场景很幽雅,很恬适,如“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1分)诗人将自己超凡脱俗、悠然自得的情思蕴含在对田园生活场景的描绘中,表现了厌恶官场生活,回归大自然的美好心愿。(2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泊岳阳城下

杜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8.这首诗歌的第二联描写了一幅什么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5分)

9.杜甫的诗歌风格是“沉郁顿挫”。“沉郁”指其感情深厚博大,“顿挫”指表达感情时有停顿转折。请结合这首诗歌,简要赏析杜甫诗歌的这种风格。(6分)

 8.描写了一幅风吹浪翻,飞雪纷纷的凄凉画面。(2分)由冷风、江浪、飞雪和寒灯构成。(3分)

9.作者虽然身处逆境无法前行,但心中的雄才大略却不会消退;艰难和危险反而激励着他,这种感情深厚博大。(3分)在表达这种感情时,承转顿挫:开篇写江河之国有千里之大,山城有百层之高,起笔豪迈;接下来写岸风夕浪,舟雪寒灯,由豪迈转为伤感;然后写自己临危弥坚,不弃不馁,又转为豪迈;最后以鲲鹏自喻,将感情推向最高潮。(3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华 清 宫 过 华 清 宫

吴 融 李 约

四郊飞雪暗云端, 君王游乐万机轻,

惟此宫中落便干。 一曲霓裳四海兵。

绿树碧帘相掩映, 玉辇升天人已尽,

无人知道外边寒。 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4分)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6bfd40e336ee0f02.jpg]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