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姑苏怀古
姜 夔
夜暗归云绕柁牙①,江涵星影鹭眠沙。
行人怅望苏台②柳,曾与吴王扫落花。
注:①柁牙:船的桅杆。“柁”通“舵”。
②苏台:即姑苏台,春秋时吴王夫差所筑之宫殿,奢侈豪华,以供吴王淫乐。
8.前两句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意境?运用了哪些写景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你怎样理解今之柳曾扫古落花?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①诗人以云彩、柁牙、星影、白鹭等意象,刻画了一个江水澄澈、星光明灿、归云飞动、鹭眠于沙的宁谧恬淡的意境。(2分)
②远景近景相结合。前句写的是远景,后句写的是近景,两相结合,使画面极富层次之美,有立体感。(2分)
③动静结合。前句写的是动景, 以归云绕柁牙写舟之动,动感十足;后句写静景,白鹭眠沙滩安闲静谧,突出江之静。(2分)
(意思对即可,共6分)
(如有其他答案,如描绘景物色彩等,分析合理,可以酌情给分。意思对即可,共6分)
9. ①由今天道旁柳条,想到昔日吴宫落花。以今日柳扫古落花,虽然无理,但却有情;柳被拟人化了,带上了作者的情感,被赋予历史见证人的身份。(2分)
②作者这样写,把古今绾合在一起,表达盛衰无常之感。(2分)
③有借古讽今之意,以吴王耽于淫乐而__的历史教训,讽谏当代统治者不要重蹈历史覆辙。(1分)
(共5分,意思对即可)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秋兴二首(其二)
彭秋宇
西风卷地送凄凉,目断归帆①落日黄。雁过江天云漠漠,龙②游沧海水茫茫。
故人入梦三更月,近事惊心两鬓霜。试把浊醪③浇磊磈④,尊中犹带芷兰⑤香。
【注释】彭秋宇,南宋末人,生平事迹不详。此诗大概于南宋灭亡时作于东海边上。①归帆,诗人有朋友随小朝廷转战闽粤。②龙,喻君主,时宋帝流亡海上。③醪,酒。④磊瑰,即块磊,喻心中不平之气。⑤芷兰,芳草,语出《离骚》,以芳草喻忠贤。
(1) 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对诗歌前两联进行赏析。(3分)
答:
(2)此诗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彭秋宇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前四句写秋景,句句写景,又句句言情,情景交融(因秋托兴、触景伤情),意境悲凉深宏。
②诗人登临高处,眺望大海,秋风瑟瑟,落日沉沉,乌云漠漠,水天茫茫,景色凄凉。秋天的肃杀凄凉,心情的悲怆苦痛,和诗人牵系国家的衰败残破交织在一起,为后两联奠定了深沉的感情基调。 (划线处一处1分)
(2)①风格特征:沉郁悲壮(悲怆)。(1分)
②简要分析:这首诗把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国运的担忧以及对国家的忠贞不二之情的深沉的爱国情怀与对朋友的思念、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熔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悲壮的风格。(2分)
解答风格鉴赏题: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名)+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析感情(指出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 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注释:呼延将,指敌人的将领。
(1)有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说,“独”字尽显英雄本色,请结合诗歌谈谈你的理解。(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诗歌,简要概括诗中主人公的形象。(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95a0f83bfadbb3a.jpg]
(2)诗中的主人公是一位百战沙场(1分),在身陷重围之际(1分),突营闯阵,擒贼先擒王,一举射杀了敌人的首领(1分),趁机杀出一条血路,独自带着他的__(1分),杀出重围、夺路而归、虽败尤荣的英雄形象(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观祈雨
(唐)李约①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注】①李约,字存博,汧公李勉之子,自称萧斋。官至兵部员外郎。其诗语言朴实,感情沉郁。②箫管,古代祈雨时的表演。
(1)下列诗句与这首诗表达的情感最接近的一项是( )(2分)
A.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B.商女不知__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C.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D.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赏析这首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6分)(1)C(均体现了诗人对处于苦难中的百姓的同情,对豪门贵族不关心民生疾苦的义愤,揭示了尖锐的社会矛盾。)
(2)本诗运用对比手法。(1分)前两句写旱情严重,百姓心急火燎,吹奏箫管,表演歌舞祈求龙王赐雨;(1分)后两句写几处豪门,品味管弦,欣赏歌舞,却担心阴雨使乐器受潮,坏了兴致。(1分)百姓的殷忧不幸与豪门的荒戏闲情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对百姓的同情,对豪门贵族的义愤,深刻揭露了尖锐的社会矛盾。(1分)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10分)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①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砧声:浆洗衣服后为穿着舒适把衣服捣柔软些的声音。
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朝闻游子唱离歌:游子,泛指出外远游的人,即作者李颀。离歌,离别之歌。
B.云山况是客中过:对于游子而言,云山带来的是前路茫茫、黯然神伤之感。
C.关城树色催寒近:运用拟人,城头那已经开始枯黄的树叶是在催促严寒快点到来。
D.御苑砧声向晚多:秋深了,天凉了,人们在忙着准备御冬的寒衣。
② 请写出首联、颔联中表现季节的词语,并分析这些词语对表现情感的作用。(4分)
答: 


③ 尾联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4分)
答: 


①A
②“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③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8分)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1)请分析第二句中两个“自”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两句的含义是什么?作者要表达怎样的情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白云舒展自如,泉水从容自得;两个“自”字,特别强调了云水的自由自在;这里景中寓情,表现了诗人自得其乐、逍遥闲适的感情。(答题建模:从字面意思分析;结合诗句、表现手法分析;结合感情分析。简称“词义-句意-文意”)(4分)
(2)问清清的泉水,何必向山下奔腾飞泻而去,给纷扰多事的人间推波助澜。表达了诗人钟情闲适恬淡(或清静闲雅),不愿看到社会波浪烦扰的思想情感(或随遇而安,出世归隐)。(答题建模:一是解释句义;二是结合具体诗句,上下勾连,点明相关内容;三是突出全诗感情。)(4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姑苏怀古
姜 夔
夜暗归云绕柁牙①,江涵星影鹭眠沙。
行人怅望苏台②柳,曾与吴王扫落花。
注:①柁牙:船的桅杆。“柁”通“舵”。②苏台:即姑苏台,春秋时吴王夫差所筑之宫殿,奢侈豪华,以供吴王淫乐。
8.前两句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意境?运用了哪些写景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你怎样理解今之柳曾扫古落花?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①诗人以云彩、柁牙、星影、白鹭等意象,刻画了一个江水澄澈、星光明灿、归云飞动、鹭眠于沙的宁谧恬淡的意境。(2分)
②远景近景相结合。前句写的是远景,后句写的是近景,两相结合,使画面极富层次之美,有立体感。(2分)
③动静结合。前句写的是动景, 以归云绕柁牙写舟之动,动感十足;后句写静景,白鹭眠沙滩安闲静谧,突出江之静。(2分)
(意思对即可,共6分)
(如有其他答案,如描绘景物色彩等,分析合理,可以酌情给分。意思对即可,共6分)
9. ①由今天道旁柳条,想到昔日吴宫落花。以今日柳扫古落花,虽然无理,但却有情;柳被拟人化了,带上了作者的情感,被赋予历史见证人的身份。(2分)
②作者这样写,把古今绾合在一起,表达盛衰无常之感。(2分)
③有借古讽今之意,以吴王耽于淫乐而__的历史教训,讽谏当代统治者不要重蹈历史覆辙。(1分)
(共5分,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7分)
病后登快哉亭①
北宋:贺铸
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
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②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注】①本诗是诗人被贬职徐州病后所作。②黄华:菊花。
21.写出你对第一句中“得意”一词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请从景与情的角度简析颈联“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得意”二字,既写出了蝉鸣的神态,又微露了诗人的歆羡之情:蝉踌躇满志,因为它既得时、又得地。隐含着“人不如蝉”的意味。
22.诗人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1分)暮霭之中,夕照飞鸦,鸦归古刹,草入荒城,渲染了一片萧瑟、凄冷的意境,(1分)寄托了作者落拓不遇的身世之感,抒发了年华易逝、怀乡思归之情。(2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 海棠为风雨所损
刘克庄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注】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大业,却屡遭当权者的排挤、压制和__。
(1)海棠的“百种千般巧”在上阕中是如何体现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阕通过“朝与暮”“繁与少”的对比,强调了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巧”在形色:花瓣儿薄如蝶翅,轻盈有致(1分);花朵固小,却猩红如染,鲜艳娇美(1分);“片片”状花瓣之薄,“点点”言花朵之密(2分)
(2)下片将早晨的“朝与暮”和“繁与少”对比,强调海棠变化之大、受损之重,流露出词人对风雨无情吹打鲜花的惋惜与不满(2分),暗喻作者才不见用,遭受压抑的愁苦情怀,流露出对当权者压抑、__和摧残人才的不满。(2分)(答到意思即可)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春 生
白居易
春生何处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
先遣和风报消息,续教啼鸟说来由。
展张草色长河畔,点缀花房小树头。
若到故园应觅我,为传沦落在江州。
8.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表现“春生”?结合全诗分析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鉴赏其抒情的妙处。(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780a4de3a04b953.jpg]
【诗歌鉴赏】
白居易任江州司马期间作《浔阳春》三首,这是第一首,题为《春生》。这首诗把“春” 拟人化,构思异常新颖、奇巧。开头便问:“春” 从何处出“生”,接着说她一出生就到处漫游。她还懂得搞点宣传,造点声势。将到某处,先派“和风”传送消息,告诉人家“春”将来临;再遣“啼鸟”介绍情况,说明“春”将带来无限美景。她一到某地,就埋头工作,为河岸覆盖绿草,为树头点缀繁花。这分明是一首“春”的颂歌,用笔之妙,出人意外,但更其出人意外的还是结尾:作者对“春”说,你如果漫游到我的家乡,家乡人如果到处寻找我,就告诉他们,我正在江州沦落受罪呢!言外之意是:如果能象“春”那样自由自在的“周游”,游到那里,就给那里带来美景,该多好!这首诗与《琵琶行〉同是抒写天涯沦落之恨,但选材,谋篇,命意,又何等不同!这就是艺术创造。这是一首七言律诗。盛唐以来,七律或工丽,或雄浑,或沉郁顿挫,佳作如林。但写得这样轻灵、跳脱、活泼的,还不曾有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