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深山空。

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鹿 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比较辨析这两首诗:从色调上看           ;从手法上看,     。

从色调上看,《鸟鸣涧》略带暖意,而《鹿柴》则给人以清冷之感;从手法上看,两首诗都采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鹿柴》“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则是以夕阳返照反衬深林幽暗。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李 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①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②。

[注]①相接:相交,精神相通。②谢玄晖,即谢朓,南朝著名诗人,曾任过地方官和京官,后被诬陷,下狱死。谢朓在被排挤出京离开金陵时,曾写有《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澄江浄如练”就是此诗中的一句。

21.第三句中的“摇”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3分)

22.结合尾联内容,简析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分)

21.白云和古城的影子倒映在江面,凉风吹来,微波涌动,让人仿佛感到古城在轻轻摇荡。“摇”字化静为动,写出了秋月下临江古城的令人神往的动态美。(前一句1分,后一句2分)

22.诗人长忆谢玄晖,表明自己能领会其诗句的含意,与其精神相通,心情相同,含蓄地抒发自己境遇不幸、知音缺少的寂寞与忧愁的情感。(4分)(“诗人……相同”2分,“含蓄……情感”2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南湖早春

自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睛,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鸸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①南湖:鄱阳湖分南湖、北湖,自星子县、甕子口以南称南湖。元和十年( 815)夏,宰相武元衡被人谋杀,忠直的自居易愤而上疏,请求朝廷缉捕凶手,洗血国耻,反被政敌诬为越职言事,于是年秋被远贬江州。②返照:阳光倒影。③不道:不是说。

8.诗的哪几联描写了早春之景?诗人又是如何描写的?请简要分析。(4分)

9.请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的情感。(4分)

8.前三联。(1分)作者抓住春雨初晴、阳光返照、山杏吐艳、水苹争绿、白雁低飞、黄鹂语涩(答出四种景象即可)几个最富早春特征的景象进行了突出的描绘。(2分)绘形绘色,动静结合,写出了南湖早春妩媚可人之态。(1分)

9.全诗采用了乐景衬哀情的手法(答反衬手法亦可)。(1分)以南湖早春景色的生机勃勃、明媚可爱,反衬诗人遭贬后的衰病不堪,抒发了诗人面对美景却无心欣赏的消沉郁闷的心情。(3分)

金陵驿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却别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①金陵:今江苏南京。驿:古代官办的交通站,供传递公文的人和来往官吏休憩的地方。这首诗是文天祥兵败被俘后,被押送去元大都(今北京)。途经金陵,宿于驿站时所作。②离宫:皇帝出巡时的住所,此处指代南宋王朝。

8.这首诗首联有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现实?(4分)

9.王国维《人间词话》评价文天祥的词“风骨甚高,亦有境界。远在圣与、叔夏、公谨诸人之上。”而文天祥在宋亡后写的诗,更悲壮慷慨、气贯长虹。请结合本诗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首联有“衰草”、“离宫”、“夕晖”、“孤云”等意象。(2分)描绘了一片惨淡的夕阳斜照着长满衰草,孤云飘荡的离宫景色,暗喻南宋王朝覆灭,满目疮痍,一片凄凉,诗人无所依托的残酷现实。(2分)

9.这首诗触景生情,景中寓情,巧妙地化用典故,将自己的亲身感受、金陵的历代兴亡以及前人的咏叹等交织在一起,抒发了自己深沉而复杂的内心情感,柔婉含蓄但又淋漓尽致,外柔内刚,深挚悲壮。(2分)特别是“杜鹃啼血”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一片赤诚,这是用鲜血和生命写出来的诗篇。(2分)

阅读唐代诗人齐已的一首诗,按要求作答。(8分)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注】①“望春台”,既指观赏春景的高台,又喻指京城。

(1)说说这首诗着力突出了所咏之物的什么特点,据此再给它拟一个恰当的标题。(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赏析“风递幽香出”一句。(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诗人早年曾热衷功名,颇有抱负,但科举失利,未得酬志。从尾联可以看出他当时有什么样的心愿?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8—9题。

春 寒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之二)

陈与义 元好问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枝间新绿一重重, 小蕾深藏数红。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爱惜芳心莫轻吐, 且教桃李闹春风。

【注】①陈与义: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诗人曾自注,“借居小园,遂自号园公”。此诗写于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二月。当时金兵连陷青州、徐州,进攻楚州,大有席卷江北之势。②元好问:金代著名文学家、诗人、历史学家。金亡不仕,隐居故里,潜心编纂著述。

8.请分析陈诗前两句在全诗中所起的作用。(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简要分析两首诗中诗人借助海棠花的形象所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前两句交代了阴冷的自然环境:早春二月,日日风寒,细雨飘零,春寒袭人。(1分)为下文描写海棠在寒风冷雨中独立开放做铺垫,(2分)烘托出海棠花的大无畏精神。(2分)(如答“一语双关,‘风’‘ 寒’不仅仅是自然界的风寒,更主要的是社会的风寒——金兵南侵,南宋小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亦可。)

9. 陈诗中海棠花冒寒在风雨中开放,表现了海棠与春寒斗傲的孤高绝俗的精神,寄托了诗人虽处家国离乱之中却仍不畏艰难困苦,忠贞爱国的情怀。(3分)

元诗中海棠红蕾深藏,不像桃李那样在春风中炫耀自己,赞扬了海棠的矜持高洁,不趋时,不与群芳争艳的品格,这正是作者坚守自已节操,独善其身形象的写照。(3分)(答“元诗中诗人借海棠暗示、告诫自己的儿女们要稳重行事,要像海棠一样不轻易显露自己的芳心,保持自己的心的纯洁”亦可。)(分析海棠形象1分,概括精神品格1分,寄托作者情怀1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湖口送友人

李频

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穷接楚田。

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

__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悬。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注:①“云梦”是有名的大泽,在洞庭湖以北为湖南、湖北境内。

(1)首联选取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境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去雁远冲云梦雪”一句描写的大雁形象是怎样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此联选取了“暮霭(湘烟)、岸苇(芦苇)、楚田(田野)”三个意象,营造了一种阔大的意境,气象雄浑,而又弥漫着凄冷压抑的氛围。(意思对即可)

(2)描写了离雁顶风冒雪,孤飞于天地苍茫之间,孤苦伶仃的形象。这一形象象征着友人归乡旅途的寂寞艰辛,表达了作者的伤别之情(对友人归乡的不舍和担忧)。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峡口送友人

司空曙

峡口飞花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友人。

送蜀客

雍陶

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

(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它是通过哪个意象表达出来的?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一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一诗采用了反面烘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暮春(1分) 飞花(1分)    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思念故乡之情。(2分)

(2)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2分)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景写哀。(2分)不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2分)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诗人分享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 2分)

寄 远

杜牧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这两句写正值客心孤寂之时,忽见红袖凭楼而更增思家之情,诗人看见红袖凭楼的情景时,一下子联想到家人也在盼望自己归来,于是思家之情更加浓重(或红袖的悠闲和客心的孤回形成鲜明的对照,越发衬托出旅思的凄凉,进一步触发了诗人的思家之情)。

客中初夏[注]

[宋]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注] 是诗为作者客住洛阳撰《资治通鉴》时所作。

联系作者经历,解说三、四两句隐含的诗人的心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司马光政治上保守且固守己见,故以“柳絮”喻那些政治上动摇不定的政客,又以“葵花”写自己,表示忠君不移的决心。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