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月夜溪庄访旧

柴望

山山明月路,何处认梅花?

石色冷如水,溪流白似沙。

清吟幽客梦,华发故人家。

相见即归去,已应河汉斜。

(1)颔联“不着‘月’字,却尽显月色”,请简要赏析。(4分)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作者所访“故人”的形象特点。(4分)

(1)(4分)

路边石头看上去像浸满了一泓寒水,溪流远望去好似一片白沙。(2分)夜色中这种视觉上的变化显然是源于月光的作用,月光将溪庄内外都笼罩在一派幽寂清冷的氛围中。(2分)

(2)(4分)

前两联通过明月、梅花、冷石、白溪等意象,勾勒故人所居环境的清幽明净,衬托故人高雅脱俗的形象特征;(2分)第三联写在故人家里,(看到他已是满头华发,在寒夜清吟声中这位优雅的高人似乎正沉浸在缥缈的梦境中,)通过描绘故人的言谈、容貌表现故人远离世俗、淡定洒脱的隐士特征。(2分)

古诗鉴赏

又呈吴郎

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沾巾。

【注释】远客:指吴郎。征求:苛捐杂税,各种摊派。

①这首诗揭示了当时怎样的一种社会现实?表现出诗人一种什么样的精神?(4分)

②诗人在批评吴郎时措辞非常委婉,极具艺术性,请结合原诗作简要的分析。(3分)

【答案】①揭示了战乱和苛捐杂税给人民带来了双重的灾祸,表现出诗人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精神。

②表面上批评那个寡妇,说她无端猜疑,实属“多事”,实际上却是批判吴郎未免太小气了些,太不会体贴穷人。

【解析】略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小题。

寄 黄 几 复① 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②,治病不蕲③三折肱④。

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注:①此诗作于神宗元丰八年,其时诗人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黄几复:诗人少时好友,时为广州四会县令。②四立壁:家徒四壁之意。③蕲:同“祈”,祈求。④三折肱:古有三折肱而为良医的说法。诗中意思指黄几复善治国。

【小题1】本诗颔联被称为“奇语”,请从它使用的艺术手法中选择一种简要赏析。(5分)

【小题2】诗歌最后两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a287eb0ff309e40c.jpg]立壁”,作为一县之长,家中却徒立四堵墙壁,表现他清正廉洁。“不蕲三折肱”喻指他善“治国”。可惜这样一个清贫自守发奋读书到白头的能干人却只能隔着充满瘴气的山溪听猿猴攀藤的哀鸣,得不到重用,只能[5ef5a2eb80c3bc80.jpg]   【小题2】

试题分析:

颈联“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对仗工整,别出新意。《史记 ·司马相如传》称相如“家居徒[3ec7b541558ca534.jpg]

诗歌鉴赏。(6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②老莱衣:相传为春秋时隐士,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

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颈联进行赏析。

[ff031f1bb5635f2c.png]

【解析】[eb1a33d5bb518f83.png]

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淇上送赵仙舟

王 维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小题1】本诗在表达离别之情时使用了哪些手法?试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4分)

【小题2】本诗最后一句在《唐文粹》中是“望君空伫立”,你认为是“犹”字好,还是“空”字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

[13ba42fc053e7f0a.jpg]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 天涯一望断人肠。

【小题1】第二句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 (4分)

【小题2】诗的前三句和第四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4分)

【答案】

【小题1】“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是描写眼前景: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2分)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2分)。

【小题2】前三句主要写景,借景抒情,含蓄委婉(1分);末句则卒章显意,“断人肠”直抒别情(1分)。前三句蓄势(为下句抒情作准备),结句点破,将惜别之情上升到顶点(2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回答问题。(8分)

浪淘沙 北戴河

__ 一九五四年夏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__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小题1】请写出两诗(词)中直接表现主旨的句子。(2分)

毛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试比较两诗(词)在景物描写上的异同点。(6分)

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不同点: (4分)

[99844c60cb8bed34.jpg]现手法,通过海边山树草等来衬托大海。所以答题时,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作答。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贵溪在信州城南其水西流七百里入江

【宋】晁补之

玉山东去不通州,万壑千岩隘上游。

应会逐臣西望意,故教溪水只西流。

【注】贵溪是信江的一段,它由信州(治所在今江西上饶)城南向西流约七百里入赣江。诗人写这首诗时,已被贬为监信州酒税。

(1)前两句写了信江的什么特点,有何作用?(3分)

(2)后两句诗人是如何借水来表意传情的?请作简要分析。(3分)

答案:

10.(1)写了信江发源玉山,上游受到万壑千岩的阻遏。这为后面写信江无法继续东流,只能折而向西做必要的交代;也暗含自己仕途受阻被贬之意。(特点1分,作用2分,意思对即可)

(2)信水西流本属客观现象,诗人却将它纳入自己的主观想象之中,认为信溪理解他这个逐臣西望京师之意,因此西流。诗人借此来表达内心的哀怨、悲怜之情。(写出水西流与逐臣西望的关联2分,写出感情特点1分)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山居杂颂
饶节

溪边小立听溪声,日到溪心衮衮明。

独木自横人不渡,隔溪黄犊转头鸣。

[注]①饶节(1065~1120年),字德操,一字次守。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中年出家,法名如璧,自号倚松道人。陆游谓其诗为“近时僧中之冠”。②衮衮,旋转翻滚的样子。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5分)

答:

9、这首诗写景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答:

 ①诗人独立溪边倾听流水的声音,沉迷于美好的山野之中,不知不觉日光已照到了小     溪中央。(3分)②表达出诗人热爱山居生活、超然自得的感情。(2分)
9、 ①动静结合。静态的独木桥与动态的流水、滚动的波光相映。
    ②以动衬静。潺潺的流水声、牛犊的低鸣更显出山野的宁静。
    ③听觉与视觉相结合。溪流、木桥等出自视觉,水声、牛鸣来自听觉。
    ④合理安排空间顺序。从小溪到木桥,再到对岸,由近及远。

(答出三点即可,每点2分,共6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注]此诗为诗人63岁被贬至海南时所作,诗人被贬之前官至宰相。

(1)请从运用修辞和抒发情感两方面分析“鸟飞犹是半年程”一句的妙处。(4分)

(2)诗贵含蓄,此诗三四句情感表达曲折委婉,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1)这一句使用夸张手法,极言自己离开京师之遥远;突出表现了诗人对京城深深的眷念之情,以及对回京之难的感叹。

评分标准:修辞2分,感情2分。

(2)诗人用山欲留人来表达不得回乡的痛楚之情,不说走不了,而说山留人,将重重阻碍的羁绊,说成殷勤的挽留;没有直接表达对当权者的不满,表面写景物,语气平静舒缓,实则蕴含着对统治者的愤懑之情。

评分标准:扣住“曲折委婉”分析,意思对即可得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