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下列各组词句的书写,错误最少的一项是

A:歆享 贬嫡 雕粱画栋 所守或非亲,化为狼与犲 B:静谧 膏粱 钟名鼎食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功 C:摇曳 仓皇 笑靥如花 春江花朝秋夜月,往往取酒还独倾 D:隐敝 攮进 纨绔子弟 空闻虎旅传霄柝,无复鸡人报晓愁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一种感觉叫“寂寞”,古往今来,似乎它从未断绝。李白说“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孟浩然说“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杜甫说“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寂寞就是陈子昂的“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寂寞就是杜甫的“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寂寞就是白居易的“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寂寞就是李商隐的“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然而,寂寞成就了李白、孟浩然、陈子昂、杜甫、白居易、李商隐,也成就了中国文学。置身当代,又有多少人大喊“寂寞”。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寂寞”?

请准确理解上述材料的含义,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寂寞是一首歌

置身于现代纷乱的生活,每个人都难免会有一种寂寞的感觉;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承受寂寞,超脱寂寞,享受寂寞的生活。

寂寞不是无聊,无聊只能说是对生命的一种折磨;寂寞是远离喧嚣寻找自己,拥有自我的宁静;寂寞是形单影只时聆听来自心灵深处的声音;寂寞不是心灰意冷,无所事事的庸俗;寂寞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寂寞更不是面对现实无力回天,欲哭无泪的无奈茫然。

寂寞是一种意境,是“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隐逸淡泊;是深秋的梧桐,寒枝滴落满院的宁静。是静夜的虫鸣,于万籁俱寂时刻,唱出缠绵的相思;是雪中的寒梅,独放孤高的幽香。寂寞是一杯酒,是微醺他乡的日子,梦里梦外,炊烟如歌。

纵观古今中外,那些数不胜数的名人,翻开关于他们的传记,不仅让人有些惊叹,仿佛他们生来就注定有不能与人为伍的寂寞,即使置身于喧闹的街市,他们如同步入荒凉的旷野,懂得给自己创造一个宁静的心理环境,在熙熙攘攘喧闹中寻觅到一个独自徜徉的思想空间,破茧成蝶,翩翩浪漫。史铁生独坐轮椅,那份孤独和寂寞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然而正是这种寂寞,却萌发了他写作的冲动,几十年来笔耕不辍,成就了非凡的人生。这是他耐得住寂寞的结果。还有众所周知的贝多芬,在他寂寞的无声的世界里,却创造出辉煌的英雄交响乐。

寂寞是避开尘世的纷扰,拒绝人生无意义的消耗,净化心灵,升华自我。也许正是寂寞才会使你感受到生命的真实,拥有一片宁静,获得积极的人生思考。科学巨匠爱因斯坦曾教诲人们:千万记住,所有那些品质高尚的人都是孤独的——而且必然如此——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能享受自身环境中一尘不染的纯洁。

寂寞是人生中一颗蓄积力量、萌发希冀的种子,终究会在心灵这块肥沃的土壤里绽放出绚丽多彩的花朵。耐得住一份寂寞,人生也就多了份稳重。寂寞中少了份浮躁,多了份思索。懂得思索寂寞,也就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生活。在思想浮躁的今天,我们不妨唱一首“坚守寂寞”的人生之歌。

【解析】

试题分析:上述材料谈论的中心问题是“寂寞”,从材料的立意取向看,古今都有寂寞,古人都曾感受到了寂寞,但古人却在寂寞中体味了生活,创造出惊人的文学成就。那么,今人也应该能耐得住寂寞,坚守寂寞,把寂寞当成一首歌。从文体角度看,写成议论性的散文比较容易出彩。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四、诗歌鉴赏

17.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

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 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1)在诗句中,与试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

(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3)下列诗句与这首诗所寄寓的情怀最相近的一项是( )

A.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B.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C.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D.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1)踏

(2)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3)A

【解析】

试题分析:

(1)解答本题要抓住诗题“访隐者”的“访”字,有访求,寻找之意。相呼应的必然是动作“踏”字。

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隐者饮着自己酿制的好酒不出家门,残花落满地面,丝毫没有人的行迹。塑造了一位身居深山不问世事的悠闲自在潇洒无拘的隐者形象。

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本题是对诗歌风格的考查,难度不大,因为本首诗描写的隐者隐居生活,这和A项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的风格是一致的。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 ①坞:山坳。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16.在诗句中,与诗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________

17.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18.下列诗句与这首诗所寄寓的情怀最相近的一项是( )

A.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B.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C.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D.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16.踏

17.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打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18.A

【解析】

16.

试题解析:题干 “在诗句中,与诗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这是考查诗歌题目的理解。诗歌题目为“访隐者”中在“访”,着与诗句中“一径沿崖踏苍壁”中的“踏”相呼应。因为“访”所以要“踏”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7.

试题解析:题干 “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这是考查诗歌的形象。考生答题时抓住“三、四句”这个限制。结合诗句分析人物形象。“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打扫,可以看出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考生答案包括两部分:诗句分析、形象总结。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8.

试题解析:题干 “下列诗句与这首诗所寄寓的情怀最相近的一项是”,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抓住关键词“所寄寓的情怀最相近的”。本诗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这与A项相同。“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对做官的不屑一顾;“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年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感叹;“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孤独寂寥之情。考生答题时要抓住诗歌具体意象分析情感。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访隐者 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 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 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16.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3分)

17.下列诗句与这首诗所寄寓的情怀最相近的一项是( )(3 分)

A.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B.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C.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D.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16.1)(3分)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17.A

【解析】

16.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要结合整首诗创设的总体意境来分析鉴赏,考生容易失误在答案要点不全和表述不明确上。本题可从诗歌三四两句中的具体内容加以概括即可得出答案,概括要简明。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要求根据对选诗的理解,与选项中的诗句作比较,然后选出最为合适的一项。从第1、2两小题基本上可以知道这是一首描写隐者生活的诗歌,其中隐者的生活趣味相当浓厚,因此,在思想内容的确定上,应定位在隐居、隐逸的生活上为主。这就要求考生对选项的诗歌出处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其中A项选自陶渊明的《归园田居》,B项选自李白的《蜀道难》,C项选自杜甫的《登高》,D项选自白居易的《琵琶行》。对比之下,不难选出A项。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

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 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20.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3分)

21.下列诗句与这首诗所寄寓的情怀最相近的一项是( )(3 分)

A.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B.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C.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D.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20.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21.A

【解析】

20.

试题分析:诗一二句极力铺写了隐者所居之地的环境,通过这幽深静阒的环境,突出隐居在这里的人的避世脱俗、高蹈绝尘的襟怀,未写人而人已呼之欲出。三四句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1.

试题分析:二者都是田园诗,抒发隐者情怀。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

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 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1)在诗句中,与试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

(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答:

(3)下列诗句与这首诗所寄寓的情怀最相近的一项是

A.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B.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C.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D.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1)踏

(2)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坊、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3)A


解析:

(1)本考查对诗歌内容的分析能力。

诗歌题目是“访隐者”,主导是一种动态,对隐者的寻找,全诗中要从动作入手,可以找到“踏”字,将寻访的姿态尽相展现。

(2)本题考查对诗作中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隐者的形象是避世的,自然的,做出这个判断非常简单。答题过程之中要注意基本步骤,从原诗中提取与隐逸有关的词语,如独饮、落花满地不扫等细节,按照先分析后总结的顺序整理答案即可。

(3)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对比分析能力。

A项与诗歌相同,都是隐逸情怀的表现,B项是对蜀道的畏惧以及对安宁的追求,C项是年老体衰的表现,D项是自我寂寞伤痛的表达。分析时对课本中所学诗歌的理解是关键。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

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 ①坞:山坳。 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1)在诗句中,与试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

(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3)下列诗句与这首诗所寄寓的情怀最相近的一项是

A.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B.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C.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D.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1)踏

(2)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3)A

下面的诗句均摘自要求背诵的诗歌,其中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①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 ②千岩万转意不定,迷花依石忽已明。 ③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④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⑤可堪回首,孤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⑥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饮。 ⑦口干舌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A:①③⑦ B:①④⑤⑥ C:③④ D:②⑤⑥⑦

22. 古诗文默写(6分)

(1)《蜀道难》一诗中,诗人摹写行在高险蜀道上的路人的神情动作的两句是:

(2)《琵琶行》一诗中,白居易自述“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描写琵琶女处境相同的一句是:

(3)《师说》一文不仅批判了不齿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士大夫其智乃反不能及,还用 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22. (1)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2)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