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蜀时期历史最早开端是在何等人的带领下()

A:蚕丛氏 B:鱼凫氏 C:蜀山氏

李白的《蜀道难》中有诗句“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其中蚕丛、鱼凫是古蜀时期最初的三代蜀王之二,那么另一位是()

A:柏灌 B:杜宇 C:开明

古蜀时期最初的三代蜀王是谁()

A:刘备、张飞、关羽 B:蚕丛、柏灌、鱼凫 C:皇帝、颛顼、蚩尤 D:炎帝、神农、嫘祖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蚕丛及鱼凫, __________ ! __________ ,不与秦塞通人烟。(李白《蜀道难》)

(四)阅读下列诗歌,回答26~28题。(共7分)

送友人入蜀

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千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注① :据《汉书》记载,蜀有严君平,卜筮于成都市 。有问卜者,则依著龟为言利害。

26.简要分析这首诗的首联与《蜀道难》的开头在写法上的不同之处。(2分)

27.选出具体表现“崎岖不易行”的句子( )(2分)

①山从人面起 ②见说蚕丛路 ③云傍马头生 ④芳树笼秦栈 ⑤春流绕蜀城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⑤

28.颈联中的“笼”字是评家所称道的“诗眼”,写得生动传神,含意丰满,表现了多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10.本诗首联只是平静地叙述,宛如好友娓娓而谈,“见说”一词显得委婉;《蜀道难》的首句则是包含强烈激情的感叹句,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2分)

11. C

12. ①山岩峭壁上突出的林木,枝叶婆娑,笼罩栈道;②与“芳树”相呼应,形象地表达了春林繁盛芳茂的景象。(言之有理即可)(3分)

阅读《蜀道难》第一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下列对文段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开篇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人放的基调。 B:诗人以夸张的笔墨描绘了自古以来秦蜀之间被高山峻岭阻挡的情形。由秦入蜀,必经太白峰,自古只有高飞的鸟儿能从其低缺处飞过。 C:千里翱翔的黄鹤不能飞渡,轻疾敏捷的猕猴也不能攀援,不言而喻,人的行走就更难了。诗人的夸张、衬托之笔极写蜀道的高不可攀。 D:青泥岭为唐人入蜀要道,诗人着重写其峰路的萦回和山势的峻危来表现人行其上的情状和畏惧心理,捕捉了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等细节加以摹写,困危之状如在目前,是写实。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友人入蜀

李 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注蚕丛:传说中的蜀国开国君主,此代指蜀国。君平:西汉严遵,字君平,隐居不仕,曾在成都卖卜为生。

①本诗开篇与诗人的另一首诗《蜀道难》有什么不同?

②尾联借用君平典故有什么作用?

①《蜀道难》开篇感情豪放,富有气势;而本诗开篇只是平静地叙述,而且还是“见说”,显得委婉。

②用典委婉地启发朋友不要沉迷于功名利禄之中,可谓循循善诱,凝聚着深厚情谊,其中不乏自身的身世感慨。


解析:

【探索历史的奥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列是一组由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文物图片

材料二 蜀候蚕丛,其目纵(突出),始称王。——[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

材料三 “蜀王之先名蚕丛,是时人萌(民)椎髻(高高的锥型发髻)左衽。”“(蚕丛的)后代名日柏灌(树和鸟),后者名鱼凫。此三代各数百岁,皆神化不死……。鱼凫田于湔山,得仙,今庙祀之于湔。”——[汉]扬雄《蜀王本纪》

请回答:

(1)据上述材料,研究古蜀文明所依据的历史资料有哪些类型?从考证的角度讲,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并结合材料加以说明。

(2)材料三是如何描述蜀王的?

  (1)资料:考古实物;古书记载和传说。(2分)

关系:考古实物证实了古书记载的可靠性。(2分)

说明:材料二中的“其目纵”与图一相符。(1分)材料二中的“椎髻左衽”由图二得到佐证。(1分)材料三中的蜀王之名与鸟和鱼有关,与图三相符。(2分)

(2)描述:蜀土是被神化了的人物。(2分)


解析: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