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错 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 注 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注:跫(qiónɡ)音:脚步声。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题为“错误”,对此的理解是:“我”犯了一个错误,“我”不该在“你”久盼“归人”的时候响起“达达的马蹄”声,表现了“我”内疚的心情。 B:这首诗像一个浓缩的故事,诗人用了倒叙的写法,先写结局,再写经过。其实是“你”知道“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后,“容颜”才“如莲花的开落”。 C:诗的第二节连用寂寞的小城、向晚的青石街道和小小的紧掩的窗扉三个比喻,细致地表现了“你”思念“归人”的孤寂的心境。 D:“东风不来”“柳絮不飞”“跫音不响”“春帷不揭”,写的是“你”因不见“归人”而心中了无春意。这样的表达增强了诗的抒情性。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春 穆 旦 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 他渴求着拥抱你,花朵。 __着土地,花朵伸出来, 当暖风吹来烦恼,或者欢乐。 如果你是醒了,推开窗子, 看这满园的欲望多么美丽。 蓝天下,为永远的谜蛊惑着的 是我们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 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鸟的歌, 你们被点燃,卷曲又卷曲,却无处归依。 呵,光,影,声,色,都已经赤裸, 痛苦着,等待伸入新的组合。
A:“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他渴求着拥抱你,花朵。”这里运用比喻的方法,把小草的欲望即洋溢着的春意写成一片绿色的火焰,并运用拟人的方法写出小草勃勃的生机。 B:“__着土地,花朵伸出来,/当暖风吹来烦恼,或者欢乐。”这里运用倒装的句式说春来了,带来万物苏醒。一个“伸”字,形象地说尽了花朵无穷的欢乐。 C:“你们被点燃”以下三行诗写“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从压抑到释放过程的情景,展示了青春在灵魂深处的跃动与__,使人们更感受到春的撼动力量。 D:这首诗第一节主要写客观的春意,第二节主要写主观的感受,全诗将官能的感知与理性的思维交织成为生命的交响乐章,使人们感受到一种强烈的美。
阅读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选出对词语解说不准确的一项( )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A:“邮票”代指信件。第一节写少时离家借书信宽慰乡愁。 B:“船票”代指船。第二节写游子和新娘各在水一方,以船为桥。 C:“坟墓”代指封闭的家园。第三节写游子飘零在外,只能遥望故乡,不能与亲人团聚。 D:“浅浅的海峡”说明海峡不应成为两岸的阻碍,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心愿。
对诗人臧克家在1932年写的《老马》一诗的主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A:反映旧中国生产力低下,长途运输还得靠老马拉车。 B:同情老马受到的折磨以及被任意蹂躏的命运。 C:显示旧中国人民在死亡线上挣扎,命运十分悲惨。 D:揭示旧中国人民正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深重的苦难。
对下面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采桑子 重阳 __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1929年10月)
A:本词写得有景有情,情景交融。 B:本词表现了诗人在革命事业首创之际对未来革命胜利的无限向往之情。 C:本词表现了__在革命初期虽屡遭挫折,但仍然坚定信念、坚持斗争并不断取得胜利,表现了胜利后的喜悦之情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D:本词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是将“难老”“易老”和“不似”“胜似”两组矛盾的事物对比抒发感情,表现主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14分)
咏梅
__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zhuó)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6.这两首词都写到了梅花的生存环境,这些描写对表现梅花具有重要的作用。从词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在相应的横线上。(每空2分,共8分)
毛词: ,表现梅花 的特点。陆词: ,表现梅花的 的特点。
17.最能显示出两位诗人思想境界的词句分别是什么?(6分)
16.飞雪,悬崖,百丈冰(2分) 坚强不屈,以苦为乐。(2分)
驿外断桥边,黄昏,风和雨 (2分) 遗世独立,寂寞,孤独(2分)。
17.毛词: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3分)陆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3分)
【解析】
16.
试题分析:毛诗中写道,风雨送春归去,但漫天大雪又将春天迎了回来。 “已是悬崖百丈冰”一句,描绘出寒冬中梅花严酷的生存环境。但就在逼人的环境和险恶的氛围中,竟然“犹有花枝俏”。“悬崖”表明环境是如此险峻,“百丈冰”显示出寒威如此只酷烈,而梅花就在这冰凝百丈、绝壁悬崖上俏丽地开放着,一个“俏”字,不仅描画出梅花的艳丽形态,更兀现了梅花傲岸挺拔、花中豪杰的精神气质。诗人笔下的梅花充满着自豪感,坚冰不能损其骨,飞雪不能掩其俏,险境不能摧其志。诗人以隆冬里盛开的梅花勉励自己,劝慰他人,应向梅花学习,在如此险峻的情况下,勇敢地迎接挑战,去展示自己的俊俏。写出梅花的美丽、积极、坚贞,具有新时代革命者的操守与傲骨。
陆游咏梅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上片写梅花的遭遇:它落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驿亭是古代传递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处所。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这环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凉!写出梅花的孤独、寂寞。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7.
试题分析:“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诗人把梅花的形象向纵深引导,它虽俏丽但不掠春之美,只是一名春天使者,为我们送来春的讯息。而当寒冬逝去,春光遍野的时候,梅花却独自隐逸在万花丛中发出欣慰的欢笑。梅花,它在诗人眼中是一名战士,它与严寒搏斗,它只为了赢得春天,通报春天的来临,然后退去,并不强夺春天的美景。这一形象是大公无私、默默奉献的形象。梅花在新中国里,它的形象已被诗人塑造成型,更加丰满高大了。“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前句承上句的寂寞无主、黄昏日落、风雨交侵等凄惨境遇。这句七个字四次顿挫:“零落”,不堪雨骤风狂的摧残,梅花纷纷凋落了,这是一层。落花委地,与泥水混杂,不辨何这者是花,何者是泥了,这是第二层。从“碾”字,显示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承受的压力之大,这是第三层。结果呢,梅花被摧残被践踏而化作灰尘了。这是第四层。看,梅花的命运有多么悲惨,简直令人不忍卒读。但作者的目的决不是单为写梅花的悲惨遭遇引起人们的同情;从写作手法说,仍是铺垫,是蓄势,是为了把下句的词意推上最高峰。虽说梅花凋落了,被践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尘灰了,请看,“只有香如故”,它那“别有韵”的香味,却永远如故,一丝一毫也改变不了呵。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下列诗句都是描写秋景的,与《沁园春 长沙》意境相似的一项是( )
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B: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C: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D: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
登 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6.“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一联共写了六种景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描写。十四字写六种景,极为凝练。
17.有人认为“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一句中的“无边”“不尽”纯属多余,请你结合诗歌意境的有关知识,谈谈看法。
16.风 天 猿 渚 沙 鸟 “急”“高”“啸哀”“清”“白” “飞回”
17.有此二语,诗的境界更广阔深远,把诗人韶光易逝的感觉、长年漂泊的乡愁、壮志难酬的苦痛包含无疑,用语精当,气象宏伟。
【解析】
16.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并概括物象词的能力。可将描写自然景物的词提取出来即可,如“风”“天”等;找到了景物,然后再把描写景物的修饰性的词语提取或者概括出来即可。如“急”“高”等。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7.
试题分析:此题要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无边”“不尽”在诗句中的作用,“无边”“不尽”可以分别理解为无边无际、奔流不息的意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以无边无际、萧萧而下的树叶,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作为描写对象,以强烈的气势抒发了诗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在分析情感时,要结合着整首诗歌的语境,通过联想和想象来体会诗人寄寓在景物描写中的情感。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liàng):悲伤。
19.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4分)
20.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6分)
19.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每点1分,全对4分)
20.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2分),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2分)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2分)。
【解析】
19.
试题分析:本题是对诗中形象的考查,“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清晨醒来喝的是有淡酒味的泉水,写出凤凰的品性高洁;日落后栖息在山风树林间,它一声高吭的鸣啼可以响彻整个大陆九州,它伸长了颈子可以看到很僻远的地方,写出凤凰的志向远大、才能出众。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
20.
试题分析:曾国藩解曰:凤凰,本阮公自况。沈德潜曰:凤凰本以鸣国家之盛,今九州八荒无可展翅,而远之昆仑之西,于洁身之道得矣,其如处非其位何。所以怅然心伤也。二人之解都可通。但尚有他解。这首诗很可能是为嵇康的悼诗或者悼其下狱。无论是阮籍以凤凰自况,还是借凤凰来写嵇康,都是托物言志的手法。首先,“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岗。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这与阮籍其他咏怀诗的起调大不一样。所谓“感于哀情,缘事而发”,“师心以遣论”。这诗的起因应该不是自伤身世,苦无洁身之道那般简单。且阮籍在咏怀诗中最常用孤鸿,孤雁自喻,桃李尚惧成蹊,自己不会自言凤凰。其次,嗣宗写诗语气。“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显得既爱其才,又几分笑弄,更多无奈。况除却阮嵇当时没人能当凤凰之喻。“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岗。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短短二十字写的正是“性烈而才隽” “高情远志,率然玄远” 的嵇康。阮籍卒于公元263年(景元四年)冬,与嵇康被刑在同一年。嵇康的下狱应该对嗣宗触动很大。当时阮籍为司马炎写了劝进表,他希望嵇康能了解他的酒狂之意。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闺思
张仲素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注释 [1]渔阳:唐时征戍之地。
18.这首诗中两组叠音词的运用有何妙处?(4分)
19.诗中抓取了哪一细节进行描绘?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内涵?(4分)
18.“袅袅”写柳枝摇曳之态,“青青”绘桑叶青葱之色;这两个叠音词渲染出融合怡人的无尽春意,同时又增添了诗歌的韵律感和音乐美。
19.诗歌中作者抓取了“提笼忘采叶”这一细节:和众多的采桑女一样,本来是到郊外采桑叶喂春蚕的女主人公,却倚树凝思,一动不动,手里提着个空空的竹篮,这一特写镜头表明了她虽身在桑下却心不在“桑”,而是在思念从军的丈夫。
【解析】
18.
试题分析:此题可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城边、陌上、柳丝与桑林,已构成一幅春郊场景。“袅袅”写出柳条依人的意态,“青青”是柔桑逗人的颜色,这两个叠词又渲染出融和骀荡的无边春意。这就使读者如睹一幅村女采桑图。于是,这两句不仅是一般地写景,还给女主人公的怀思提供了典型环境:城边千万万丝杨柳,会勾起送人的往事;而青青的柔桑,会使人联想到“昼夜常怀丝(思)”的春蚕,则思妇眼中之景无非难堪之离情了。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9.
试题分析:可先找出描写精彩的一句“提笼忘采叶”,然后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生动画画:采桑女手提竹笼而立,却忘了采摘桑叶.这是一尊多么纯洁美丽的雕像! 表露出她身在桑下而心不在焉,心有所往。末句就此点出“渔阳”二字,意味深长。“渔阳”是唐时征戍之地,当是这位闺中少妇所怀之人所在的地方。原来她是思念起从军的丈夫,伤心怨望。诗写到此已入正题,但它并未直说眼前少妇想夫之意,而是推到昨夜,说“昨夜梦渔阳”。写来不仅更婉曲,且能见昼夜怀思、无时或已之意,比单写眼前之思,情意更加深厚。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