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江 汉

杜 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58.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59.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58.“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59.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从“落日心犹壮”中可以看出作者虽然已届暮年,仍然壮心不已,因为“落日”比喻“暮年”。

也可以回答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因为“不必取长途”句抒发了诗人怀才见弃的不平之气和报国思用的慷慨之情。

【解析】

58.

试题分析:本题鉴赏诗歌的意境。其实所谓的“意境”就是由几个相关的意象组合在一起表达的情景交融的情景。首联写诗人客滞江汉的窘境,但“一腐儒”上冠以“乾坤”二字,又于“自鄙”中透露出“自负”,含有“乾坤”之内心忧社稷的“腐儒”能有几人没有怨愤不平之气。颔联紧扣首联,表面写“片云”“孤月”,实际上以云、月的皎洁喻自己的忠心,情景交融,对仗工整。颈联咏怀,“落日”“秋风”写景,表现诗人积极用世的精神。尾联用典,自比“老马”,呼唤用老马的“智”,抒发老当益壮的情怀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59.

试题分析:这是开放型题目,表面上是两种相异的情感,实际本身并无矛盾,强调的角度重点不同,本身是统一的。整首诗表达的是作者虽然怀才见弃,但仍有报国思用的慷慨之情。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对下面这首外国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三 月 (捷克)塞弗尔特 请再向冬天道声好, 再向融雪鞠个躬! 半边儿春天已从高处降临我们这里: 瞧那地平线花开,蓝色的风磨在转动。 好像刚从床上爬起的孩儿, 睁开惺忪的睡眼, 在白蒙蒙的晨曦中, 望着妈妈的面孔。 他那总也看不够的妈妈呀, 怎能不乐得对她欢唱,微露笑容!

A:诗的首节写春天的降临。前两句写春天对冬天的感谢,两个“再”字强调了感谢之情,这种写法实在新颖不俗。 B:第三句用拟人化的手法写春的降临,“半边儿”点明了此春乃初春。 C:第二节写初春的美妙。诗人别出心裁,用“孩儿”和“妈妈”作喻,虚实结合;特别是“妈妈”与“孩儿”对望的神态,将初春的美妙可爱、诗人的爱“春”之情表达得既深刻又委婉。 D:这首小诗运用拟人、比喻、象征的手法,使其意境高远,想象瑰奇,清新脱俗。

对下面这首诗内容的解说, 不恰当 的一项是( ) 邂 逅 (台湾)席慕容 你把忧伤画在眼角/我将流浪抹上额头 你用思念添几缕白发/我让岁月雕刻我憔悴的手 然后在街角我们擦身而过/漠然地不再相识 啊/亲爱的朋友 请别错怪那韶光改人容颜/我们自己才是那个化妆师

A:第一节中,诗人用“画”“抹”“添”“雕刻”等词语,既显示了岁月流逝的轨迹,也揭示了人们“自寻烦恼”的反常心理。 B:诗人在第一节将“你”“我”类同的“雕琢”展现出来,在第二节中便把“化妆”得严严整整的“你”“我”推向街角,展现擦身而过却不相识的场面。 C:第二节中“请别错怪”一句仿佛是一种规劝,又仿佛是一种提醒,娓娓而谈中解释了“漠然地不再相识”的本质。 D:诗人在诗中把抽象的人生“世态”阐述得既含蓄深沉又细致入微,他含蓄地告诉人们,经常化妆打扮自己,并不能带来美丽,而只会使人更苍老。

阅读小诗《红叶》,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风,把红叶,/掷到脚跟前。/噢,秋天!/绿色的生命也有热血,/经霜后我才发现……

A:前两句写出了秋风劲吹、枝叶稀疏之状,是一幅简洁的秋景秋色图,从这个图景中看不出诗人明显的爱憎。 B:诗中“噢”字以下道出了诗人的领悟:已是深秋,并点明对此景有独特的感受。 C:此诗迥异于他人的新发现在于“绿色的生命也有热血”,即赋予绿色以生命、和平、蓬勃生长之意。 D:诗的末句虚实兼备,既写了树叶经霜变红的事实,也喻指作者受了风吹雨打、霜欺雪压的考验。

对下面这首外国十四行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老橡树 乔尔丹诺·布鲁诺 老橡树啊,你把树枝伸向 天际,而且在土地里扎根, 不论土地如何震颤,严酷的风神从天上 发出的力量多大多沉, 也不论冬天是多么猖狂, 你仍然巍峨屹立,昂首挺身; 任何意外打击,你都无动于衷, 你是我的榜样,为我所信奉。 你永远环抱同一块土地, 使它丰腴而有灵性, 通过土地的脏腑,你把根儿 欢欣地往宽宏的胸脯延伸, 我有丰富的智慧和深邃的灵性, 永远向一个固定的目标迈进。 注:乔尔丹诺·布鲁诺: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他为维护和发展哥白尼的“日心说”,为坚持自己的哲学观点,于1600年2月被zōng jiāo 裁判所处以火刑,在罗马鲜花广场殉难。

A:开头两句,诗人怀着崇仰的感情为“老橡树”写意,它高大参天又脚踏实地。“老橡树”是为真理而战的思想家、科学家的化身。 B:诗中所写的“风神”“冬天”都有象征性,让人想到扼杀科学和真理的邪恶势力严酷而猖狂,但布鲁诺没有因此而退缩和屈服。 C:诗的最后六句深化了主题,布鲁诺从老橡树的形象中汲取力量,他深信自己的事业扎根在科学和真理的沃土中,定会结出硕果。 D:全诗以老橡树豪迈的自白结尾:“我有丰富的智慧和深邃的灵性,/永远向一个固定的目标迈进。”这也是布鲁诺殒身不恤的誓言。

对下列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偶 成 戴望舒 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 古旧的凝冰都哗哗地解冻, 那时我会再看见灿烂的微笑, 再听见明朗的呼唤——这些迢遥的梦。 这些好东西都决不会消失, 因为一切好东西都永远存在, 它们只是像冰一样凝结, 而有一天会像花一样重开。 1945年5月31日

A:诗歌通过抒写“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的“梦”,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深情呼唤和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念。 B:第一节中“古旧的凝冰”喻指中华民族因历史悠久和__暴政而被冰结、窒息的生命力。 C:诗歌第一节写想象中的美好情境,第二节再给出其中道理,这种结构使传达的信念更富说服力和感染力。 D:诗歌多次出现“重到”“再看见”“再听见”“重开”等字眼,隐含着生命循环的悲观意味。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掌上的心 雷抒雁 如果我能把心托在掌上 像红红的草莓 托在厚厚的绿叶上 那么,你会一目了然 你就会说 哦,多么可爱的红润 可是,如果我真的把心托在掌上 像红红的草莓 托在厚厚的绿叶上 那么,定会被可恶的鸟啄破 我该怎么说呢 该怎么表达这裂心的痛苦

A:诗的第一节,表现诗人愿袒露自己的胸怀,与人们真诚相待的心愿,诗人也相信人们是向往彼此真诚相待的。 B:诗的第二节,诗人写出自己深知由于有邪恶之人存在,袒露胸怀只是个空想,他为此而困惑、退缩和消沉。 C:诗人以草莓、绿叶、鸟为喻,新颖、妥帖,形象鲜活,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奠定了这首诗成功的基础。 D:两节诗的前三句几乎相同,而两节诗却形成了鲜明的反差,突出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总有一天我变成一棵树 (台湾)纪弦 总有一天,我变成一棵树。 我的头发变成树叶;两腿变成树根; 两臂和十指成为枝条;十个足趾成为根须, 在泥土中伸延,吸收养料和水分。 总有一天,我变成一棵树。 我也许开一些特别香的、白白的、小小的花。 结几个红红的果子,那是吃了可以延年益寿的。 但是我是不繁殖的,不繁殖的,我是一种例外。 我也许徐徐地长高,比现在高些,和一般树差不多, 不是一棵侏儒般矮小的树,也不是一棵参天古木。 我将永远不被移植到伊甸园里去, 因为我是一棵上帝所不喜欢的树。

A:本诗是一篇追求独立人格的宣言。诗人用平实朴素的语言,勾画出一个平凡而富有个性的形象,道出深藏于心的渴求。 B:诗的第一节,细致地描绘了“我”变成“树”的具体过程,意在强调“完整的品格”。树扎根泥土暗喻我扎根于生活,显得脱俗而又不遁世。 C:最后一节,表现出只求平凡,不求超卓的“树品”。而“我是一棵上帝所不喜欢的树”一句,实为展现“自我”的神来之笔。 D:第二节,写了“树”欲有益于人的共性和追求自我的个性。“小小的花”“红红的果”为人们提供缕缕清香的丝丝甘甜,只是不愿“繁殖”,不愿给人更多好处。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错 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 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注:跫(qiónɡ)音:脚步声。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题为“错误”,对此的理解是:“我”犯了一个错误,“我”不该在“你”久盼“归人”的时候响起“达达的马蹄”声,表现了“我”内疚的心情。 B:这首诗像一个浓缩的故事,诗人用了倒叙的写法,先写结局,再写经过。其实是“你”知道“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后,“容颜”才“如莲花的开落”。 C:诗的第二节连用寂寞的小城、向晚的青石街道和小小的紧掩的窗扉三个比喻,细致地表现了“你”思念“归人”的孤寂的心境。 D:“东风不来”“柳絮不飞”“跫音不响”“春帷不揭”,写的是“你”因不见“归人”而心中了无春意。这样的表达增强了诗的抒情性。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春 穆 旦 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 他渴求着拥抱你,花朵。 __着土地,花朵伸出来, 当暖风吹来烦恼,或者欢乐。 如果你是醒了,推开窗子, 看这满园的欲望多么美丽。 蓝天下,为永远的谜蛊惑着的 是我们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 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鸟的歌, 你们被点燃,卷曲又卷曲,却无处归依。 呵,光,影,声,色,都已经赤裸, 痛苦着,等待伸入新的组合。

A:“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他渴求着拥抱你,花朵。”这里运用比喻的方法,把小草的欲望即洋溢着的春意写成一片绿色的火焰,并运用拟人的方法写出小草勃勃的生机。 B:“__着土地,花朵伸出来,/当暖风吹来烦恼,或者欢乐。”这里运用倒装的句式说春来了,带来万物苏醒。一个“伸”字,形象地说尽了花朵无穷的欢乐。 C:“你们被点燃”以下三行诗写“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从压抑到释放过程的情景,展示了青春在灵魂深处的跃动与__,使人们更感受到春的撼动力量。 D:这首诗第一节主要写客观的春意,第二节主要写主观的感受,全诗将官能的感知与理性的思维交织成为生命的交响乐章,使人们感受到一种强烈的美。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