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常借助“香草美人”的比兴传统曲折地表达自己政治失意之感如《()》东风夜放花千树()更能消几番风雨。
姜夔字尧章,自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著有《()》,夏承焘有《姜白石词编年笺校》。
南宋“白石道人”曾游长沙定王台,并作“一萼红”词,“白石道人”是谁?
南宋词人姜夔传世至今的歌曲集是()。
A:《白石道人歌曲》 B:《风雅十二诗》 C:《阳关三叠》 D:《扬州慢》
南宋词人姜夔传世至今的歌曲集是()。
A:《白石道人歌曲》 B:《风雅十二诗》 C:《阳关三叠》 D:《扬州慢》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 大败金军。著名词人 在年轻时也参加过抗金斗争。
郾城;辛弃疾。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浣溪沙.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①
姜夔
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②
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③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
姜夔:(1155~1221)南宋词人,音乐家。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
9.有人说词的下片与上片相比,有“‘柳暗花明’的突兀感和欣悦感”,你是否同意这样的说法?为什么?(6分)
8.【解析】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长空彤云密布,大雁因要穿越浓云回归故乡而紧张胆怯,不肯啼叫,故用一“怯”字(1分);因为满河打头风浪把船儿猛烈摆布,而词人归家的画船也发愁渡过石塘西,故用一“愁”字(1分)。表达了作者急切归家却遇阻碍(1分)的愁苦之情(1分)。
9.【解析】同意。(1分,若只有“同意”没有分析则不得分)突兀:上片感情表达十分沉重,而下片情感却焕然一新(1分);首句写景从狂风恶浪变为春波荡漾,从风浪打头变为春波迎桨(1分)。突出了归家的欣悦:词人眼中河水俨然一片春色,心中自是一片温暖(1分);次句描写离家久远的词人揣想家中门前的小梅新枝生长,几乎高与门齐了(1分)。结句写出了家人盼归之殷切,亦写出自己归心之急切(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