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东马塍①

[宋] 朱淑贞

一塍芳草碧芊芊,活水穿花暗护田。

蚕事正忙农事急,不知春色为谁妍。

[注] ①东马塍:地名;塍,田间的土埂子。

8.第二句中哪个字用得最传神,请简要赏析。(5分)

9.第三、四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8.“暗”字 (1分),有“默默的”“悄悄的”之意( l分),运用拟人手法( l分),描绘出东马塍芳草碧芊,繁花满目,活水穿流其间,静静地润泽农田的景象(1分)。流露出诗人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1分)。(其他字的赏析酌情给分)

9.以浓浓春色无人欣赏来衬托蚕事的“忙”、农事的“息”( 2分),巧妙地渲染了农村一派繁忙、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2 分),既表达了诗人对美丽田园的热爱,又有对辛勤劳作农人的赞美(或说:表达了春色正妍而无人欣赏的惋惜之情)(2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初冬夜饮

杜牧

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1)诗题为“初冬夜饮”,结合全诗,请分析诗人是如何扣题的。(3分)

(2)前人评杜牧诗常有“抑扬顿挫之节”,此诗短短四句,有波澜起伏,请简要分析。(4分)

(3)请简要概括全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0.(1)第一句用典,“偶求欢”的“欢”指代酒;第二句“侵霜”与“初冬”暗合,“烛盘”点出了冬夜秉烛独饮;第三句“一堆雪”写窗外飞雪,又点出了冬天的天气。(每点1分)

(2)第一句用典,写出了独饮的原因,透露出情思的抑郁;第二句实写夜饮,进一步烘托孤独凄婉之情;第三句跳开一笔,从叙事转向写景、从室内转向室外,境界大开,情绪得到进一步宣泄;结尾用问句,既与前面叙述相呼应,也从现实进入想象,思维跳荡起伏。(也可以从情感的起伏变化、叙事与描写的转换、写作空间的转移以及虚实变化等角度回答,答出一点给1分。学生答题时角度如有交叉可酌情给分。)

(3)仕途失意的悲愤;客居他乡的凄清孤寂;漂泊无依的愁苦;疾病缠身的痛苦;(答出任意三点得满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8-9题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岑参

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

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

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注】高冠:山谷名,岑参终南山隐居地。

一渔竿:古代许多隐士垂钓水滨,因而渔竿成为了隐士或者隐逸生活的一种标志。

8.颈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5分)

9.尾联运用了那些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6分) 

8、最传神的字是“吞”和“醉”(2)。“吞”,表现谷水淹没山间小路、恣肆无拘的情态;“醉”,写出山花装点栏杆、旁若无人怒放的情态,两个字表现了高冠谷秀丽清幽的自然环境(2),表现了作者对原来隐逸生活的留恋之情(1)。

9、用典和借代(加上分析共4分),表现诗人为微官薄禄不得不割舍闲适自得的隐逸生活的矛盾心情(1分)。

【赏析】天宝三载(744)岑参举进士,授官右内率府兵曹参军,此诗即为辞别终南山隐居地高冠谷而作。看来岑参对其初授官职不那么感兴趣,流露了一种矛盾心情。从官职的卑微来说,本不屑为之;可是为生活所迫,却不敢以此为耻。所以赴官时对原来的隐居地表现出依依不舍的深情。 

26.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7分)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唐)李端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三峡吟
(宋)徐照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①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小题1】这两首诗都以______来写愁。(2分)
【小题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5分)

26. [cfdddf84d8c2f503.gif][d3dee4782ceee2cf.gif]

22. 【题文】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949年4月
__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小题1】__说项羽“沽名”。请根据《鸿门宴》说明项羽“沽”的是什么“名”,项羽“沽名”的结果如何。(6分)
【小题2】__说“不可沽名学霸王”有什么深刻意义?(5分)

22、
【小题1】沽“仁义”之名,具体说有“义气”和“仁慈”两方面。结果:项羽“不追穷寇”,放走刘邦,变主动为被动,最终被刘邦灭亡。
【小题1】用项羽沽名钓誉的历史教训教育革命人民:不能怜悯行将灭亡的敌人,重蹈项羽的覆辙;要发扬“痛打落水狗”的精神,猛追穷寇,将革命进行到底。
【解析】
【小题1】项羽(曾自封西楚霸王)和刘邦(后来的汉高祖)同时起兵反秦。刘邦先据秦都咸阳拒项羽。项羽歼灭了秦兵主力,拥四十万大军入咸阳。他当时为了避免“不义”之名,没有利用优势兵力消灭刘邦,后来反为刘邦所消灭。
【小题1】从字面意义上来说就是不可学霸王沽“仁义”之名而放走敌人。应该趁现在这敌衰我盛的大好时机,痛追残敌,解放全中国。不可学那贪图虚名,放纵敌人而造成自己失败的楚霸王项羽。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8分)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年)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8.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3分)

9.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5分)

8.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1分)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2分)

9.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2分)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8—9题。

春寒①

梅尧臣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压树青帘②动,依山片雨临。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庆历新政)正处于低潮,个人生活中,梅尧臣妻子谢世后次子病逝。②“青帘”指酒旗。

8.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梅尧臣在艺术上注重诗歌的形象性,请结合颔联和颈联,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抽象的“春寒”的。(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5.(5分)答:诗歌表达了作者内心感情的凄苦、心情的悲凉。(2分)首联点明春阴的季节特征,薄云密布,是诗人心境的流露;颔联“不开心”三字一语双关,写景写人,别有意味;尾联 “病”字既写了身体状况,也流露出诗人此时的心情。(3分)

9.(6分)答:中间两联,通过具体物象,来表现春寒,(1分)三四句写因寒气袭来,蝴蝶收敛双翅,花蕾无力舒展,这是选取春天最有代表性的蝶和花写天气之寒。(2分)五六句写压挂在树枝上的酒旗翻动,足见风很猛;依傍山丘的阴云挟带着阵雨压来,表明雨势之急。(2分)这四句从不同视角形容春寒,这一派峭寒,使天宇充塞着凄冷寥落的气氛,这就把春寒真切地刻画出来。(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题戴嵩牛图

黄庭坚

韩生画肥马,立仗有辉光。

戴老作瘦牛,平田千顷荒。

觳觫告主人,实已尽筋力。

乞我一牧童,林间听横笛。

【注解】①韩生: 韩干,唐画家。善画马。②立仗:指做仪仗。③戴老:戴嵩,唐画家。善画水牛。④觳觫:恐惧得发抖。

8.这首诗前四句和后四句分别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试作简要分析。(5分)

答:

9.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8.【答案】(1)前四句运用了衬托的手法(1分)。作者先用韩干画的做仪仗的肥马反衬并引出戴嵩画的荒田间的瘦牛(1分)。(或答:对比。将肥马不劳而获与瘦牛劳而不获的现实进行对比,揭露世道不公,暗示自己的人生际遇。)后四句运用了拟人手法(1分),瘦牛哀告主人,已经筋疲力尽了,愿在林间听听牧童悠扬的笛声,好好地休息(1分)。将牛人格化,写来饶有风趣(1分)。

9.【答案】(2)瘦牛疲累不堪,恐惧得发抖地向主人请求回到林间休息,表达了作者对负重任劳的瘦牛的深深同情,也含蓄的表达了作者仕途失意的悲痛与对自由自在的田园生活的向往。(6分。“对瘦牛的同情”“仕途失意的悲痛”“对自由自在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并分析各2分。如答到“揭露世道不公,暗示自己的人生际遇”可得2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

南湖早春①

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鸸②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注]①元和十年( 815)夏,宰相武元衡被人谋杀,忠直的白居易愤而上疏,请求朝廷缉捕凶手,被诬为越职言事,于是年秋被远贬江州。②鸸:一种鸟。

8.“乱点碎红山杏发”与“榕叶满庭莺乱啼”中均用到“乱”字,请分别赏析其妙用。(5分)

9.《南湖早春》《柳州榕叶落尽偶题》分别用了哪些手法来表达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9,(1).白诗,“乱”是自然、随意。这一“乱”字化静为动,将杏花随意开放,随处点染的神态活画出来。柳诗一个“乱”字,既写莺啼,更是写诗人的心乱。(2分)莺啼本宛转动听,可诗人却说乱啼,表现出他此时凄迷烦乱的思绪。

(2).白诗,动静结合。山杏初发,萍叶新生,“乱点”、“平铺”亦都使原本静止的事物有了动感,让人仿佛看到春天不断生长的力量;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诗前六句描写南湖早春明媚动人的景物:春雨初晴,阳光返照,山杏吐艳,水蘋争绿,白雁低飞,黄鹂语涩。描绘的是多彩多姿、生趣盎然的春天画卷。末两句突然一转,抒发忧闷心情,造成反差强烈的艺术效果。诗人正是以乐景反衬忧郁的情绪。

柳诗中,凋零的景象让作者有了秋风扫落叶之错感。诗人借景抒情。当时诗人被贬柳州,仕途不顺,羁留在外,远离故乡,所以产生了秋天的凄苦和孤独之感。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炼字类炼字点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白诗中“乱”并非杂乱、零乱,而是自然、随意,“乱”中见出天然情趣,毫无人工的矫揉。水苹新生,叶子平铺水面,“平”与“乱”相互映照,向人展示了春天的无限生机,惟在水乡;才见此景致,也让人觉得随着季节的推移,春色转浓,它们也会在湖面上不断伸展、扩大。柳诗“榕叶满庭莺乱啼”。柳州多檀椿树,冠大身屈,四枝旁出,以其不材,故能久而无伤。但是经过这场暴风雨的洗劫,那些百年老榕也叶落满庭了。此等情景令诗人伤心,莺啼之声又格外增添了一重伤感情绪。那一个“乱”字,分明是诗人心烦意乱的精神状态的真实反映。

2.试题分析:《南湖早春》诗人却只能眼睁睁看着,无计可施,对于一个被贬在外的下层小吏来说,即使有贤才良策也徒然无用。忧国忧民、衰病不堪的诗人,怎么会有兴致欣赏美妙的春色呢?同时,春色愈美,国家河山愈可爱,就愈让人担心山河破碎、国破家亡的可怕后果。所以“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正是忧国忧民的诗人,在爽心悦目的早春景色面前,思前瞻后所发出的无可奈何的叹息。“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诗篇起句便直抒胸臆。“宦情”与“羁思”,原本就有必然联系。长年游宦在外,远离故土与亲人,旅途漂泊的艰辛,离亲别故的悲怨,有谁能不动心动情呢?屡遭贬窜,此种心情理当加倍沉重.“共凄凄”三字,真实地表现了作者这时候的特殊心态。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8-9题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岑参

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

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

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注】高冠:山谷名,岑参终南山隐居地。

一渔竿:古代许多隐士垂钓水滨,因而渔竿成为了隐士或者隐逸生活的一种标志。

8.颈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5分)

9.尾联运用了那些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6分)

8.最传神的字是“吞”和“醉”(2)。“吞”,表现谷水淹没山间小路、恣肆无拘的情态;“醉”,写出山花装点栏杆、旁若无人怒放的情态,两个字表现了高冠谷秀丽清幽的自然环境(2),表现了作者对原来隐逸生活的留恋之情(1)。

9.用典和借代(加上分析共4分),表现诗人为微官薄禄不得不割舍闲适自得的隐逸生活的矛盾心情(2分)。

【赏析】天宝三载(744)岑参举进士,授官右内率府兵曹参军,此诗即为辞别终南山隐居地高冠谷而作。看来岑参对其初授官职不那么感兴趣,流露了一种矛盾心情。从官职的卑微来说,本不屑为之;可是为生活所迫,却不敢以此为耻。所以赴官时对原来的隐居地表现出依依不舍的深情。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