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寄黄几复
黄庭坚①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②。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注】①此诗作于神宗元丰八年,其时诗人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黄几复:诗人少时好友,时为广州四会县令。② 蕲:求。三折肱:古语有“三折肱,知为良医”的说法,这里是说黄几度政治经验丰富,可做大事。
(1)“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被称为“奇语”,请从对比手法运用的角度进行简要赏析。(5分)
(2)请结合诗的后四句,简要概括黄几复的形象特点。(3分)
(3)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结句。(3分)
10、(1)答案:①“桃李春风”与“江湖夜雨”,一忆京城相聚之乐,一抒别后相思之苦,形成对比;(2分)②“一杯酒”与“十年灯”,一言欢会极其短促,一说飘泊极其漫长,形成对比;(2分)③通过对比,凸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1分)
(2)答案:为官清廉、怀才不遇、好学不倦。(每点1分)
答案:①运用想象,②描写了友人生活环境的凄凉,③表达了对友人境遇的不平和惋惜。(每点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8—9题。
江 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①声。
[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8.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5分)
9.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6分)
8.诗人离家日久,思乡情切,厌倦了长期的漂泊生活,所以听到棹歌声便心生厌倦。(思乡+厌倦漂泊)(5分)
9、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6分)
[译诗]我坐船在江上行驶,极目远眺,夜色笼罩在岸边的芦苇上,一片苍茫。雪已残,雁声断,新月初升,潮水汹涌。蓝天照到水面,好象天已到尽头。船行驶在映着树梢的江面上,好象船跟着树梢在前行。我离开家已几个夜晚了,这时,船工在划桨时尽情地唱着渔歌,我却因离家多时听起来感到厌烦。
[泡诗]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其中对水中伊人的思慕和追寻成了后世诗人心中一个永恒的情节。这伊人并不专指情人,也可以是家人、朋友,有时还指皇帝,而更多的时候指的则是诗人心中的理想。残月:古人喜欢有残断的意象来传达心中的无奈和绝望,如“残月”、“笛声残”、“梦断”、“肠断”等。残雪本是天气转暖春将至的信息,应该是喜讯,可春节又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诗人却有家不能归,不仅不能归,就连传书的大雁都断绝了。诗人的希望和绝望尽在其中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齐安郡后池绝句
杜 牧
菱透浮萍绿满池,夏莺千啭弄蔷薇。
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8、 这首绝句通篇写景,景中有情。简要说明此诗写景用了什么手法?(5分)
9、 透过诗中情景我们看到了诗人此时怎样的心境?(6分)
8答:此诗设色多彩而又协调,还运用了以动表静、以声响显示幽寂的反衬手法。
9答:在一个“尽日无人”的环境,隐然还有一位尽日看雨之人,可见其百无聊赖之情状;而相对戏水的鸳鸯,更映衬出看雨的孤独。
(二)
宿济州西门外旅馆
晁端友
寒林残日欲栖乌,壁里青灯乍有无。
小雨愔愔人假寐,卧听疲马啮残刍。
28.整首诗歌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分析。(6分)
28.整首诗是以时间为线索来写的,全诗由黄昏写到夜晚再写到深夜。(2分) ②首句写“残日”表示太阳将落,是黄昏时分;第二句描绘了油灯忽闪忽明的场景,点明了时间是夜晚;三、四句写夜雨惰情,诗人不能入睡,听疲马嚼着残余草料的声音,点明时间是半夜。(3分)
四.诗歌鉴赏。(10分)
(一)
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27.本诗的细节描写体现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效果?试简要分析。(4分)
27.答:借助于生动的细节描写传递人物的思想感情。(步骤一)诗中“复恐匆匆说不尽”是人物的心理活动,“临行又发封”是人的行动细节,也是人物心理活动的反映。(步骤二)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对亲人的深切怀念。这种生动的细节使抽象的思念变得具体可见。(步骤三)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和上官伟长芜城①晚眺 严羽
平芜古堞暮萧条,归思凭高黯未消。
京口②寒烟鸦外灭,历阳③秋色雁边遥。
清江木落长疑雨,暗浦风多欲上潮。
惆怅此时频极目,江南江北路迢迢。
①芜城:扬州的别称。②京口:今江苏镇江。③历阳:今安徽和县。
8.首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在全诗中有何作用?(5分)
9.《沧浪诗话》认为诗歌的高妙之处在于“言有尽而意无穷”,请结合尾联加以赏析。(6分)
8.①首联描绘了一幅萧瑟凄凉的秋景图。(1分)诗人客居异乡,登楼远眺,古城周围一片萧条,深秋时节,草木凋零,暮色降临,古城孤立荒原,渲染出一片冷落萧瑟的气氛。(2分)②自然引出诗人的归思之情,为全诗奠定了悲凉的感情基调。(2分)
9.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②尾联写诗人极目远眺,但见长路漫漫,不见故乡,把一片乡情融入“江南江北路迢迢”的画面中。
这首诗描写登扬州城所见的迷茫旷远的秋色,从而抒发思乡之情。首联以萧条的景象定下了忧伤情调和思归的主旨。中间两联对仗写登临所见,颔联写远景,境界开阔,“鸦外”、“雁边”暗含羁旅之愁。颈联写近景,观察颇为敏锐,且能融情于景。这两联对仗都是上句强,下句弱,因为上句更富形象思维。尾联转为抒情,“惆怅”呼应“萧条”和“黯”;“路遥遥”以景结情,能够宕出远景,“言有尽而意无穷”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登鹳雀楼
畅诸
城楼多峻极,列酌恣登攀。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人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今年菊花事,并是送君还。
8.该诗颈联的“围”字和“断”字用得妙,请作简要分析。(5分)
9. 请结合全诗,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6分)
8.天然形势似乎要以连绵的群山围住平原田野,“围”字,形象地写出了山峦起伏,连绵不断的地理形貌(2分);而奔腾浩荡的黄河却把横亘在前的山脉拦腰斩断,奔流而去,“断”字传神地表现出黄河一泻千里,任何崇山峻岭,都无可阻挡的巨大力量。(3分)
9.第一、二联写和朋友畅饮登楼,诗人站在鹳雀楼上,望远空飞鸟仿佛低在楼下,觉得自己高瞻远瞩,眼界超出了人世尘俗,流露出诗人畅快心情和清高、俊逸的情怀(2分);第三联写四围景象,天然形势似乎要以连绵山峦围住平原田野,但奔腾咆哮的黄河却使山脉中开,流入断山,浩荡奔去,可见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奔放的激情(2分);尾联点名明此番登临也在于送别朋友归去,流露出殷殷惜别之情(2分)。(6分。一个要点2分,其中情感1分,分析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秋兴八首(其三)
杜甫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注释】①信宿:再宿。这里有一天又一天的意思。②泛泛:形容小舟在水中漂浮,无所归依的样子。③轻肥:即轻裘肥马,比喻富贵。《论语•雍也》:“乘肥马,衣轻裘。”自轻肥,有神意自得的意思。
8.诗歌的首联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5分)
9.请从诗歌表现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诗歌尾联。(6分)
8.人烟稀少、偏远僻静的山郭,(1分)天天都能在江楼上坐看的朝霞和翠微(1分),“静”字传空寂冷漠之意(1分),“日日坐”达寂寞无聊之意(1分),表达(1分)。
9.反衬(对比)(1分),用少年时的同学只顾自己钻营前程、追求个人利益,过着腾达得意的生活(2分),来衬托出作者忧国忧民的激愤和壮志(2分),表达(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8.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5分)
9.诗中,作者除了表达身在异乡、思念家乡的情感,还表达了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8.“雪”隐喻了白发(1分),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1分),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1分)。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沉(2分)。
9.①“寒食泪”表达了对故去亲友的怀念;
②“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表达了作者感慨时光易逝、早生白发的幽怨;
③“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表达了诗人为官不快、想辞官归隐的愿望。(每点2分,共6分)
(二)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第8-9题。(11分)
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清】纳兰性德①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注:①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8.结合注释分析本诗第一句“悲”字的精妙之处。(5分)
9. 道光十二年结铁网斋刻本《纳兰词》里看到词牌下边还有这样一个词题:“拟古决绝词,柬友”。但现在许多人认为此首诗是写爱情的。对此,你怎么看?结合全文进行说明。(6分)
8.“悲”字把“秋风”“画扇”活化了(1分),“秋风悲画扇”即是悲叹自己遭弃的命运(2分),奠定全诗哀怨凄婉,屈曲缠绵的感情基调(2分)。
9.合理即可。示例:①这首词以一个女子的口吻,抒写了被丈夫抛弃的幽怨之情。词情哀怨凄婉,屈曲缠绵。“秋风悲画扇”即是悲叹自己遭弃的命运,“骊山”之语暗指原来浓情蜜意的时刻,“夜雨霖铃”写像唐玄宗和杨贵妃那样的亲密爱人也最终肠断马嵬坡,“比翼连枝”出自《长恨歌》诗句,写曾经的爱情誓言已成为遥远的过去。
②我与你就像唐明皇与杨玉环那样,在长生殿起过生死不相离的誓言,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即使如此,也不生怨。但你又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闺怨”的背后,似乎更有着深层的痛楚,“闺怨”只是一种假托。故有人认为此篇别有隐情,词人是用男女间的爱情为喻,说明与朋友也应该始终如一,生死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