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第8-9题。(11分)
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清】纳兰性德①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注:①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8.结合注释分析本诗第一句“悲”字的精妙之处。(5分)
9. 道光十二年结铁网斋刻本《纳兰词》里看到词牌下边还有这样一个词题:“拟古决绝词,柬友”。但现在许多人认为此首诗是写爱情的。对此,你怎么看?结合全文进行说明。(6分)
8.“悲”字把“秋风”“画扇”活化了(1分),“秋风悲画扇”即是悲叹自己遭弃的命运(2分),奠定全诗哀怨凄婉,屈曲缠绵的感情基调(2分)。
9.合理即可。示例:①这首词以一个女子的口吻,抒写了被丈夫抛弃的幽怨之情。词情哀怨凄婉,屈曲缠绵。“秋风悲画扇”即是悲叹自己遭弃的命运,“骊山”之语暗指原来浓情蜜意的时刻,“夜雨霖铃”写像唐玄宗和杨贵妃那样的亲密爱人也最终肠断马嵬坡,“比翼连枝”出自《长恨歌》诗句,写曾经的爱情誓言已成为遥远的过去。
②我与你就像唐明皇与杨玉环那样,在长生殿起过生死不相离的誓言,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即使如此,也不生怨。但你又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闺怨”的背后,似乎更有着深层的痛楚,“闺怨”只是一种假托。故有人认为此篇别有隐情,词人是用男女间的爱情为喻,说明与朋友也应该始终如一,生死不渝。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11分)
酒楼秋望
华 岳①
西风吹客上阑干,万里无云宇宙宽。
秋水碧连天一片,暮霞红映日三竿。
花摇舞帽枝尤软,酒入诗肠句不寒。
古往今来恨多少,一时收拾付杯盘。
[注]①华岳,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8.本诗颔联写景精妙,请简要分析。(5分)
9.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抒情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8.①俯视、仰视相结合(或空间层次由低到高)。诗人先写秋水碧波荡漾,再写映日红霞,由低到高,层次分明。(2分)②色彩鲜明艳丽。以“碧”“红”二字分别描绘秋水、云霞之色,使画面色彩鲜明艳丽,富有美感。(2分)③以乐景写哀情,表达诗人内心的愁苦之情。(1分)
9. ① 尾联充分表达了诗人报国无路(或山河破碎、收复无望)的无奈与忧愤之情。(2分)②前半句直抒胸臆,将个人感情融入古往今来的历史之中,拓宽了情感的深度和广度。(2分)③后半句运用反语的手法,写诗人表面上姑且将心中的忧愤之情交付给菜盘和酒杯,实则是愤激之语,感情更加激越。(2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
九日登梓州城①
杜甫
客心惊暮序,宾雁下沧洲。
共赏重阳节,言寻戏马游。
湖风扶戍柳,江雨暗山楼。
且酌东篱酒,聊祛南国忧。
【注】①诗题一作“九日巴丘登高”;作者一作“张均”。
8.从拟人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诗的第三联“湖风扶戍柳,江雨暗山楼”的效果。(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结合全诗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三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湖风”“江雨”写活了。湖风扶起垂下的柳树,江雨使山楼一片昏暗,一“扶”一“暗”,拟人化的动作,使整个画面变得更为形象生动,活灵活现。
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借酒浇愁,忧国忧民的爱国之情以及思乡之情。第一联“客心”“宾雁”言游子远行,第二联“共赏重阳节”则写与家人(朋友)登高望远之情,表达诗人游子思乡之情。第四联则直抒胸臆、借典表达诗人“聊祛南国忧”的忧国忧民的情感。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8—9题。
沧浪亭怀贯之
苏舜钦
沧浪独步亦无悰【注】,聊上危台四望中。
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
酒徒飘落风前燕,诗社凋零霜后桐。
君又暂来还径往,醉吟谁复伴衰翁。
【注】悰(cóng): 欢乐;乐趣。
8.这首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请简要赏析。(5分)
9.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8.(5分)这首诗刻画了一个孤独寂寞的诗人形象。(2分)诗人在园中独步觉得无聊,这是因为友人离去产生了一种若有所失的空虚之感。继而登高四望,则属于寻觅怅望,自我排遣。(3分)
【评分标准】答出形象特点得2分,有具体分析得3分,共5分 。意思对即可。
9.(6分)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诗人借助对“秋色”“日光”以及“红林”“翠竹”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清幽萧疏的氛围,表现出对友人深沉的怀念。(4分)另外,用语形象,富有动态。不说霜林自红,而说秋色入林;日光穿过竹间,竹色更显玲珑。(回答为拟人手法也可以)(2分)
【评分标准】答出“情景交融”并简析得4分,用语特点得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三、诗歌鉴赏(10分)
15.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10分)
岁暮归南山①
孟浩然
北阙②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③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注] ①该诗写于四十岁的孟浩然来长安考进士落第之后。②北阙:指帝宫。③青阳:指春天。
(1)从体裁上看,这首诗是 ,孟浩然与 并称为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2 分)
(2)结合全诗,赏析“松月夜窗虚”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分析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情感。(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1) 律诗(五言律诗) 王维
(2)松间明月照着我的窗台,一切是那么空虚,此句描绘了一幅清冷幽寂的夜景。(2分)以景结情(或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以迷蒙空寂的夜景写作者内心落寞惆怅,韵味悠长。一个“虚”字,语义双关,把院落的空虚,静夜的空虚,仕途的空虚,心绪的空虚,包容无余。(答出其中一点并作简析2分)
(3)①仕途失意(或壮志难酬)之悲 ②世态炎凉之苦 ③年华已老之哀④万念俱灰的无奈(或绝望、失望)(1点1分,共4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寄黄几复
黄庭坚①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②。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注】①此诗作于神宗元丰八年,其时诗人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黄几复:诗人少时好友,时为广州四会县令。② 蕲:求。三折肱:古语有“三折肱,知为良医”的说法,这里是说黄几度政治经验丰富,可做大事。
(1)“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被称为“奇语”,请从对比手法运用的角度进行简要赏析。(5分)
(2)请结合诗的后四句,简要概括黄几复的形象特点。(3分)
(3)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结句。(3分)
10、(1)答案:①“桃李春风”与“江湖夜雨”,一忆京城相聚之乐,一抒别后相思之苦,形成对比;(2分)②“一杯酒”与“十年灯”,一言欢会极其短促,一说飘泊极其漫长,形成对比;(2分)③通过对比,凸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1分)
(2)答案:为官清廉、怀才不遇、好学不倦。(每点1分)
答案:①运用想象,②描写了友人生活环境的凄凉,③表达了对友人境遇的不平和惋惜。(每点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8—9题。
江 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①声。
[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8.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5分)
9.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6分)
8.诗人离家日久,思乡情切,厌倦了长期的漂泊生活,所以听到棹歌声便心生厌倦。(思乡+厌倦漂泊)(5分)
9、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6分)
[译诗]我坐船在江上行驶,极目远眺,夜色笼罩在岸边的芦苇上,一片苍茫。雪已残,雁声断,新月初升,潮水汹涌。蓝天照到水面,好象天已到尽头。船行驶在映着树梢的江面上,好象船跟着树梢在前行。我离开家已几个夜晚了,这时,船工在划桨时尽情地唱着渔歌,我却因离家多时听起来感到厌烦。
[泡诗]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其中对水中伊人的思慕和追寻成了后世诗人心中一个永恒的情节。这伊人并不专指情人,也可以是家人、朋友,有时还指皇帝,而更多的时候指的则是诗人心中的理想。残月:古人喜欢有残断的意象来传达心中的无奈和绝望,如“残月”、“笛声残”、“梦断”、“肠断”等。残雪本是天气转暖春将至的信息,应该是喜讯,可春节又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诗人却有家不能归,不仅不能归,就连传书的大雁都断绝了。诗人的希望和绝望尽在其中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齐安郡后池绝句
杜 牧
菱透浮萍绿满池,夏莺千啭弄蔷薇。
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8、 这首绝句通篇写景,景中有情。简要说明此诗写景用了什么手法?(5分)
9、 透过诗中情景我们看到了诗人此时怎样的心境?(6分)
8答:此诗设色多彩而又协调,还运用了以动表静、以声响显示幽寂的反衬手法。
9答:在一个“尽日无人”的环境,隐然还有一位尽日看雨之人,可见其百无聊赖之情状;而相对戏水的鸳鸯,更映衬出看雨的孤独。
(二)
宿济州西门外旅馆
晁端友
寒林残日欲栖乌,壁里青灯乍有无。
小雨愔愔人假寐,卧听疲马啮残刍。
28.整首诗歌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分析。(6分)
28.整首诗是以时间为线索来写的,全诗由黄昏写到夜晚再写到深夜。(2分) ②首句写“残日”表示太阳将落,是黄昏时分;第二句描绘了油灯忽闪忽明的场景,点明了时间是夜晚;三、四句写夜雨惰情,诗人不能入睡,听疲马嚼着残余草料的声音,点明时间是半夜。(3分)
四.诗歌鉴赏。(10分)
(一)
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27.本诗的细节描写体现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效果?试简要分析。(4分)
27.答:借助于生动的细节描写传递人物的思想感情。(步骤一)诗中“复恐匆匆说不尽”是人物的心理活动,“临行又发封”是人的行动细节,也是人物心理活动的反映。(步骤二)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对亲人的深切怀念。这种生动的细节使抽象的思念变得具体可见。(步骤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