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14-15题。

栀子花诗

沈周

雪魄冰花凉气清,曲栏深处艳精神。

一钩新月风牵影,暗送娇香入画庭。

沈周,明朝“吴门画派”的领袖。

14.栀子花为常绿灌木,夏季开花,起首句为什么会有“冰雪”之喻?全诗体现了诗人怎样

的情致?(5分)

15.诗的后两句尤为奇妙,历来颇得诗评家的青睐,请作简要赏析。(6分)

14.(5分)(1)栀子花呈白色,又因其在夏季开花,所以喻其花魂为雪铸,喻其花为冰质,以突出其冰清玉洁的形象在夏天给人们带来的清凉之气、舒爽之感。体现了诗人对夏夜栀子花形象的喜爱以及由栀子花、夜风所营造的清新、雅致、幽静、恬适氛围的欣赏、沉醉。

15.(6分,每答对一点给2分)①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写出了“栀子花”在夜风中的风情。

②一“牵”一“送”,夏夜微风的情态可掬;言“影”言“香”,栀子花的精魂大有飞动之感。③如钩新月,暗香浮动,视觉与嗅觉相结合,营造出幽美恬静的意境。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11分)

酒楼秋望

华 岳①

西风吹客上阑干,万里无云宇宙宽。

秋水碧连天一片,暮霞红映日三竿。

花摇舞帽枝尤软,酒入诗肠句不寒。

古往今来恨多少,一时收拾付杯盘。

[注]①华岳,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8.本诗颔联写景精妙,请简要分析。(5分)

9.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抒情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8.①俯视、仰视相结合(或空间层次由低到高)。诗人先写秋水碧波荡漾,再写映日红霞,由低到高,层次分明。(2分)②色彩鲜明艳丽。以“碧”“红”二字分别描绘秋水、云霞之色,使画面色彩鲜明艳丽,富有美感。(2分)③以乐景写哀情,表达诗人内心的愁苦之情。(1分)

9. ①尾联充分表达了诗人报国无路(或山河破碎、收复无望)的无奈与忧愤之情。(2分)②前半句直抒胸臆,将个人感情融入古往今来的历史之中,拓宽了情感的深度和广度。(2分)③后半句运用反语的手法,写诗人表面上姑且将心中的忧愤之情交付给菜盘和酒杯,实则是愤激之语,感情更加激越。(2分)

【注】华岳: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这首诗作于南宋晚期,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

8.这首诗颔联写景精妙,请分三点简要分析。(6分)

9.与《过零丁洋》尾联相比,本诗尾联抒情方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8、①俯视、仰视相结合(或空间层次由低到高)。诗人先写秋水碧波荡漾,再写映日红霞,由低到高,层次分明。②色彩鲜明艳丽。以“碧”“红”二字分别描绘秋水、云霞之色,使画面色彩鲜明艳丽,富有美感。③以乐景写哀情,表达诗人内心的愁苦之情。

9、与《过零丁洋》尾联的直抒胸臆有不同。本诗尾联前句直接抒情(或直抒胸臆),将个人感情融入古往今来的历史之中,拓宽了情感的深度和广度。后句间接抒情,运用反语的手法,写诗人表面上姑且将心中的忧愤之情交付给菜盘和酒杯,实则是愤激之语,表达的感情更加激越。

16.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从碧澄澄的天空,

看到了你的颜色;

从一阵阵的清风,

嗅到了你的气息;

摸着潮湿的衣角,

触到了你的体温;

深夜醒来,

耳边传来了你有力的呼吸。

诗人从哪些角度写出了他对大海的感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5分)

17.我们学习了__的《沁园春·长沙》、《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等课文,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英雄人物,用精彩的语言描绘其精神风貌,表现你对英雄的理解,不少于50个字。(6分)

16.诗人用平实的语言,分别从视觉、嗅觉、触觉、听觉四个方面写出了对大海的感受。用了拟人的手法,将大海人格化了、生命化了。

17、略

17.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8分)

秋日酬王昭仪

汪元量

愁到浓时酒自斟,挑灯看剑泪痕深。

黄金台愧少知已,碧玉调将空好音

万叶秋风孤馆梦,一灯夜雨故乡心。

庭前昨夜梧桐雨,劲气萧萧入短襟

注释:

①汪元量:南宋末人,以善琴供奉内廷。南宋亡,汪元量与王昭仪俱被掳北去。

②黄金台:在今河北易县东南十八里,燕昭王置千金于其上,以延天下之士,遂以为名。

③碧玉:“碧玉歌者,宋汝南王所作也。碧玉,汝南王妾名。”(《乐苑》)

④劲气:寒气。

(1)诗的后两联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诗句进行分析。(4分)

(2)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4分)

17、(1)情景交融的手法(答衬托或借景抒情也可)(1分)。颈联写秋风万叶,衬托其孤寂悲切;写孤灯夜雨衬托归思难禁。尾联以景结情,用梧桐夜雨,寒气萧萧,构成凄切悲凉的意境(2分)。全诗抒发了深沉悲切的__之痛故乡之思(1分)。(2分)

(2)愁(1分)。全诗抒发了深沉悲切的__之痛(2分)和故乡之思(1分)。

【解析】(1)无声是最大的悲哀。辛弃疾《丑奴儿》词中有:”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几句,算是把愁写到了极致。汪元量此诗的开头,采用的也是这种方法。其中“愁到浓时“总题,以下分写斟酒、挑灯、看剑、流泪,诗句不再言愁,但愁绪自见。在这种地方,辛词用说话表现,汪诗用动作表现,可谓异曲而同工。又第二句用辛弃疾《破阵子》词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成句,浑然再现了一个报国无门的志士形象。只是此诗再缀以“泪痕深”三字,显示了一个宫廷乐师在__之后的心理状态,已不能和当年的辛弃疾相比了。

(2)颈联先写秋风中颤抖的“万叶”,衬托别梦不成,再用孤灯夜雨衬托归息难禁——自然这里的“故乡心”表达的仍是对宋室的追念。写法上,前两句用典故直抒胸臆,后两句用环境反衬乡心,手法变化,效果极好。末联故意宕开,由抒情转入写景,用梧桐雨、劲气构成凄切悲凉的意境,为上文中已经酝酿出来的感情设计了大自然的深沉回响,因而使作者的“浓”愁有充溢寒空、侵凌肌肤之势。

点评:表现技巧是诗人用来抒发情感、表达题旨的一种手段方法,要准确回答就要熟悉古诗中常用的一些表现方法。①修辞手法:比喻、对偶、夸张、对比、拟人、双关等。②描写手法:A.衬托手法,又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哀衬等;B.侧面描写;C.虚实结合;D.象征手法等。③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和托物寓理三种。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哭 李 远

卢尚书

昨日舟还浙水湄①,今朝丹旐②欲何为。

才收北浦一竿钓,未了西斋半局棋。

洛下已传平子赋③,临川争写谢公诗。

不堪旧里经行处,风木萧萧邻笛悲④。

【注】①湄,指岸边。②丹旐(zhào),旧时出丧时为棺柩引路的旗子,俗称招魂幡。

③指张衡的《西京赋》④魏晋时,向秀与嵇康、吕安友善,嵇、吕后被司马昭杀害,过嵇旧居山阳,听邻人笛声,怀亡友感旧音而叹,向秀作《思旧赋》。

8.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塑造了怎样一位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5分)

9.这首诗的尾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6分)

8.①友人李远是一位淡泊功名,志趣高雅,才高于世,文名远播的雅士形象。②“一钓竿”“半局棋”以生活细节刻画了友人性情散淡,闲适悠然的优雅生活情趣。 ③“平子赋”“谢公诗”以张衡、谢灵运比况,盛赞友人的文才显世,文名远播天下。亦包含了淡泊功名,寄情山水的拔俗志趣。(答出①人物形象的给3分答出‚ƒ的分析内容的各1分,意思答对即可,答案亦可前后对称呈现,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①尾联曲婉深挚的表达了诗人路经友人李远故居时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悲伤情怀。②用典,作者用向秀路经其友人山阳故居,闻邻人笛声,感怀故人,作《思旧赋》的典故表达感伤哀悼之情。③反衬手法,以有声衬无声,用以风吹落木的萧萧之声和悲凉的笛声反衬友人逝去后故居的冷落凄凉,表现诗人内心的沉痛悲伤。(答出思想感情给2分,答出表现手法并进行简要分析的各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10分)。

读长恨辞[宋]李觏

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

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马嵬 [清]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8.两首诗都是读《长恨歌》后所抒的感慨,这两首诗感慨的对象及内容是否一致?请简要阐述。(5分)

9.第一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效果如何?请简要分析。(6分)

8(5分)感慨的对象和内容不一致。(1分)李诗感慨的对象是唐玄宗。唐玄宗在夜雨中只思念杨贵妃以致泪水打湿衣襟,却对军中因战而死的士兵无动于衷,批判了君王沉溺个人情感置国家于不顾的偏狭胸襟。(2分)袁诗批评的对象是《长恨歌》,是因为此诗只歌颂两个人的爱情悲剧而没有看到百姓流离失所的悲剧。(2分)

9(6分)采用了对比的手法(1分)将“倍沾襟”与“不动心”作对比。(1分)一代君王唐玄宗对于浴血奋战的军中将士之死并不动心,而对于宠妃杨玉环之死却哀恸万分,(2分)两相对比,增加了对唐玄宗批评、谴责的分量。(2分)

24.阅读下面这首新诗,回答问题。

醉汉 非马

把短短的直巷/走成一条/曲折/回荡的/万里愁肠。

左一脚/十年/右一脚/十年

母亲啊/我正努力/向您/走/来。

(写于1977年)

注:非马:原名马为义,台湾著名诗人。广东人,1948年随父去台,不久大陆变革,与留在故乡的母亲断绝音讯。

(1)赏析画线诗句的艺术手法。(4分)

(2)结合全诗,探究诗题“醉汉”的形象意蕴。(2分)

24、(1)①夸张渲染。“一脚”竟然“十年”,大胆的艺术夸张,既渲染了回乡路程的悠远漫长,又突出了游子归心似箭的迫切之情。②虚实结合。“左一脚/右一脚”,实写醉汉的蹒跚步态;“一脚/十年”,则象征归途之遥与回返之艰,蕴含咫尺天涯的悲剧意味。③“左一脚/十年/右一脚/十年”,名词组合极富动态,既跨越万里空间,又超越数十年离乡岁月,产生一种阔大的悲壮情怀和美感张力。(答出任一点得2分,共4分)
     (2)从煞尾之句“母亲啊我正努力向您走来”可看出,诗中的“醉汉”,既是流落他乡的游子写照,又是所有海外炎黄子孙的象征。诗人通过“醉汉”形象的刻画,真切抒发了思念母亲、家乡、祖国的浓烈之情。诗作以“醉汉”为题,新颖独到,意蕴丰厚:乡情是最浓醇的酒,酒入愁肠,倍增乡思乡愁,因情而生的痴醉又令人恍惚迷离——竟将“短短的直巷”走成了“愁肠”百结的“万里”曲折;甚至“一脚”要走“十年”,蹒跚的步履,既是醉后失常,又蕴涵__的乡愁之因。(2分,结合诗句分析一点即可)总之,以“醉汉”表现乡愁,将醉态十足的写实与愁绪无限的写意诗化结合,把赤裸的现实与严酷的历史有机统一,巧妙深刻,引人共鸣。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回答8~9题。

早 行

(元)耶律楚材

马驼残梦过寒塘,低转银河夜已央。雁迹印开沙岸月,马蹄踏破板桥霜。

汤寒卯酒①两三盏,引睡新诗四五章。古道迟迟四十里,千山清晓日苍凉。

[注] 汤寒卯酒:早晨喝酒抵挡寒冷。

8.诗歌的首联和颔联哪些地方能表现出题目中的“早”?请简要分析。(6分)

9.诗歌最后一联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达早行心情?请简要分析。(5分)

8.残梦未断,就踏上征程;池塘犹寒;银河低垂;夜已到尽头;月下沙岸惟有雁迹,板桥上犹覆着霜,行人早行,踏破桥霜。(共6点,每点1分)

9.寓情于景(1分)作者借古道漫漫,行走迟迟,千山静默,日色苍凉的景象表达了孤独寂寞、冷清凄凉的心情。(4分,景色描写和情感表达各2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南征 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此时距他去世只有一年。

8.与《登高》相比,本诗的景与情关系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9.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复杂心情?请简要分析。 (6分)

8.①《登高》以哀景写哀情:借萧瑟凄凉的悲秋之景来抒发作者孤苦悲凉之感;

②本诗以乐景写哀情:借美妙迷人的春江之景来反衬作者愁苦悲哀、无以自遣的心境。(第一点2分,第二点3分)

9.①羁旅悲愁:常年躲避战乱,漂泊偏远的地方,偷生落泪;

②垂老多病之叹:作者已近垂暮,疾病缠身,孤苦伶仃,满怀悲叹;

③心系朝廷:内心不忘君恩,总是北望长安;

④苦无知音:多年自吟自叹,没有知音倾听理解。(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