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的幼虫孑孓生活在水中,它们的生活是否需要空气呢?我们设计了一个探究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试回答下列问题:
(1) 提出问题:孑孓的生活需要空气吗?
(2) 作出假设: 。
(3) 实验设计:

①取甲、乙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
放入 清水;
②如图,取20只孑孓放入甲烧杯中,并用一细铁丝网罩住,另取20只孑孓放入乙烧杯中;
③将甲、乙两烧杯放在适合孑孓生活的同一环境中;
④观察甲、乙两烧杯中孑孓的生活情况;
(4)实验结果:甲烧杯中的孑孓 ,乙烧杯中的孑孓正常生活。
(5)得出结论:孑孓的生活需要空气。
(6)分析讨论:①该对照实验的变量是 ;
②甲、乙两烧杯分别放入20只孑孓,而不用1只是为了 ;
③实验设计的①③步是为了控制 变量。
(2) 孑孓的生活需要空气 (3) 等量 (4) 死亡
(6) ① 空气 ② 避免偶然性 ③ 单一
蚊子的幼虫孑孓生活在水中,它们的生活是否需要空气呢?我们设计了一个探究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试回答下列问题:

(1)提出问题:孑孓的生活需要空气吗?
(2)作出假设: 。
(3)实验设计:
①取甲、乙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怀,放入等量清水;
②如右图,取20只孑孓放入甲烧杯中,并用一细铁丝网罩住,另取 只孑孓放入乙烧杯中;
③将甲、乙两烧杯放在适合孑孓生活的同一环境中;
④观察甲、乙两烧杯中孑孓的生活情况;
⑤该对照实验的变量是 。
(4)实验结果:甲烧杯中的孑孓 ,乙烧杯中的孑孓 。
(5)得出结论 。
(2)孑孓的生活需要空气
(3)②20 ⑤空气
(4)死亡 正常生活
(5)孑孓的生活需要空气
蚊子的幼虫孑孓生活在水中,它们在水中能呼吸吗?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试回答下列问题:
1.提出问题:孑孓在水中能呼吸吗?
2.作出假设: 。
3.实验设计:
①取甲、乙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放入等量清水。

②如上图,取20只孑孓放人甲烧杯中,并用一细铁丝网罩住,另取________只孑孓放入乙烧杯中;乙组实验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_。
③将甲、乙两烧杯放在适合孑孓生活的相同环境中。
④观察甲、乙两烧杯中孑孓的生活情况。
4.结果预测:
A.甲烧杯中的孑孓死亡,乙烧杯中的孑孓活着,说明 。
B.甲和乙烧杯中的孑孓都存活,说明 。
5.实验现象:甲烧杯中的孑孓全部死亡,乙烧杯中的孑孓活着。
6.实验结论是: 。与你做出的假设 。
2. 孑孓在水中不能呼吸 或 孑孓在水中能呼吸
3. 20 对照
4. A:孑孓不能在水中呼吸 B:孑孓在水中能呼吸
6. 孑孓不能在水中呼吸;一致 或 不一致 (与其假设要一致)
【解析】
试题分析:2作出假设: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提出问题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孑孓在水中能呼吸。
3、实验设计:
②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甲烧杯与乙烧杯对照,实验变量是有无铁丝网,甲烧杯是实验组,乙烧杯是对照组。
4、结果预测与结论:甲烧杯中的孑孓死亡,说明表层水溶氧丰富,甲中孑孓被铁丝网阻挡无法到达表层,缺氧窒息;乙烧杯中的孑孓活着,说明孑孓在水中能呼吸。
6、得出的结论:验证作出假设成立,孑孓在水中能呼吸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点评:本题以探究生活在水中的孑孓能呼吸为知识背景,考查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蚊子的幼虫孑孓(jié jué)生活在水中,它们在水中能呼吸吗?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试回答下列问题:
1.提出问题:孑孓在水中能呼吸吗?
2.作出假设: 。
3.实验设计:
①取甲、乙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放入等量清水。

②如上图,取20只孑孓放人甲烧杯中,并用一细铁丝网罩住,另取________只孑孓放入乙烧杯中;乙组实验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_。
③将甲、乙两烧杯放在适合孑孓生活的相同环境中。
④观察甲、乙两烧杯中孑孓的生活情况。
4.结果预测:
A.甲烧杯中的孑孓死亡,乙烧杯中的孑孓活着,说明 。
B.甲和乙烧杯中的孑孓都存活,说明 。
5.实验现象:甲烧杯中的孑孓全部死亡,乙烧杯中的孑孓活着。
6.实验结论是: 。与你做出的假设 。
2. 孑孓在水中不能呼吸 或 孑孓在水中能呼吸
3. 20 对照
4. A:孑孓不能在水中呼吸
B:孑孓在水中能呼吸
6. 孑孓不能在水中呼吸;一致 或 不一致 (与其假设要一致)
【解析】
试题分析:2作、出假设: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提出问题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孑孓在水中能呼吸。
3、实验设计:
②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甲烧杯与乙烧杯对照,实验变量是有无铁丝网,甲烧杯是实验组,乙烧杯是对照组。
4、结果预测与结论:甲烧杯中的孑孓死亡,说明表层水溶氧丰富,甲中孑孓被铁丝网阻挡无法到达表层,缺氧窒息;乙烧杯中的孑孓活着,说明孑孓在水中能呼吸。
6、得出的结论:验证作出假设成立,孑孓在水中能呼吸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点评:本题以探究生活在水中的孑孓能呼吸为知识背景,考查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蚊子的幼虫孑孓生活在水中,它们在水中能呼吸吗?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试回答下列问题:
1.提出问题:孑孓在水中能呼吸吗?
2.作出假设: 。
3.实验设计:
①取甲、乙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放入等量清水。

②如上图,取20只孑孓放人甲烧杯中,并用一细铁丝网罩住,另取________只孑孓放入乙烧杯中;乙组实验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_。
③将甲、乙两烧杯放在适合孑孓生活的相同环境中。
④观察甲、乙两烧杯中孑孓的生活情况。
4.结果预测:
A.甲烧杯中的孑孓死亡,乙烧杯中的孑孓活着,说明 。
B.甲和乙烧杯中的孑孓都存活,说明 。
5.实验现象:甲烧杯中的孑孓全部死亡,乙烧杯中的孑孓活着。
6.实验结论是: 。与你做出的假设 。
2. 孑孓在水中不能呼吸 或 孑孓在水中能呼吸
3. 20 对照
4. A:孑孓不能在水中呼吸 B:孑孓在水中能呼吸
6. 孑孓不能在水中呼吸;一致 或 不一致 (与其假设要一致)
【解析】
试题分析:2作出假设: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提出问题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孑孓在水中能呼吸。
3、实验设计:
②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甲烧杯与乙烧杯对照,实验变量是有无铁丝网,甲烧杯是实验组,乙烧杯是对照组。
4、结果预测与结论:甲烧杯中的孑孓死亡,说明表层水溶氧丰富,甲中孑孓被铁丝网阻挡无法到达表层,缺氧窒息;乙烧杯中的孑孓活着,说明孑孓在水中能呼吸。
6、得出的结论:验证作出假设成立,孑孓在水中能呼吸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点评:本题以探究生活在水中的孑孓能呼吸为知识背景,考查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眼睑/敛财 阻挠/醪糟 没劲/劲爆 档案/长歌当哭 B:皲裂/皴裂 角色/角斗 沙汀/伶仃 倔强/倔头倔脑 C:校勘/校刊 模式/模板 稗子/捭阖 棕榈/流水淙淙 D:纤维/光纤 泡桐/胴体 镌刻/提携 扛活/力能扛鼎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汛期 温驯 徇情 出言不逊 以身殉职 B:角斗 绝招 咀嚼 一觉醒来 倔头倔脑 C:帆船 藩篱 梵文 人仰马翻 繁衍生息 D:俯瞰 抚育 胸脯 釜底抽薪 辅车相依
选出下列字音有误的一项:( )
A:隽永 juàn 口角 jué 角斗 jué B:角逐 jué 倔强 jué jiàng诡谲 jué C:矍铄 jué 龟裂 guī 坎坷 kě D:可汗 kè hán 恪守 kè 倥偬 kǒng zǒng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帆船 藩篱 梵文 人仰马翻 万物蕃息 B:角斗 绝招 咀嚼 一觉醒来 倔头倔脑 C:汛期 温驯 徇情 出言不逊 以身殉职 D:俯瞰 抚育 胸脯 釜底抽薪 辅车相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