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诗,完成15~18题。(18分)
早 春
【唐】刘长卿①
微雨夜来歇,江南春色回。
本惊时不住,还恐老相催。
人好千场醉,花无百日开。
岂堪沧海畔,为客十年来。
【注】①刘长卿,字文房,工于诗。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一夜微雨,江南春回,一派生机盎然,但丝毫不含有诗人热爱春色之情。
B.颔联写作者微妙的心理变化,本已惊叹时节变换不停,又恐惧时间流逝催人衰老。
C.尾联进一步抒情,人事变迁,长期客居在外,这种辗转流离之苦叫人怎能禁受。
D.全诗开篇写早春之美,收笔时却已触及人生苦痛,情感自然转化,行文跌宕生姿。
16.刘长卿《早春》 “人好千场醉,花无百日开” 两句,伤春感怀。下面诗句与此两句内涵最一致的一项是(3分)
A.冰消泉派动,日暖露珠晞。已酝看花酒,娇莺莫预飞。 (【唐】刘威《早春》)
B.听鸟闻归雁,看花识早梅。生涯知几日,更被一年催。 (【唐】畅诸《早春》)
C.一种和风至,千花未放妍。草心并柳眼,长是被恩先。 (【唐】李中《早春》)
D.野树花初发,空山独见时。踟蹰历阳道,乡思满南枝。 (【唐】储嗣宗《早春》)
17.古人对刘长卿的诗曾评价道:“文房诗多兴在象外,专以此求之,则成句皆有余味不尽之妙矣。”“兴在象外”,即指不再拘泥于诗中一花一草的细微意象,而是指向诗外的无穷境界,追求“象外”之美,“有余味不尽之妙”。请分别赏析刘长卿的《早春》和《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象外之兴。(6分)
附: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15.A【解析】“丝毫不含有诗人热爱春色之情”概括不准确。
16. B【解析】“人好千场醉,花无百日开。”这两句借物抒情,是在伤春,悲叹光阴易逝,时不再来,人生短促——人可以醉饮千场,但花无百日开期,转瞬即逝;人生亦如花开花落,生命短促。
17.《早春》的象外之兴:《早春》本写春色之美,春色本来喜人(“象”1分),但从颔联“本惊时不住”开始,诗人却转而伤春,从“花无百日开”中感到了岁月的无情,感叹时光易逝,光阴虚度(“兴”2分)。《逢雪宿芙蓉馆主人》的象外之兴:《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诗人把苍山暮色,茅屋贫寒,柴门犬吠,风雪夜归的情景有声有色地描绘出来(“象”1分),写出了风雪之夜,天气的严寒,旅人的孤独,以及茅屋的清贫(“兴”2分)。(注:《逢雪宿芙蓉馆主人》是小学三年级学过的,见人教版第五册。考查十二年语文学习积累。)
【评分标准】分别写出诗歌中的“象”1分,“兴”2分,共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完成14-15题(11分)
感 旧
陆游
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
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
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
奇士①久埋巴峡骨,灯前慷慨与谁同?
【注】①奇士: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年。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首联回忆当年,紧扣诗题,其中上联的“揖”字生动描摹动作,写出了诗人年轻时的慷慨激昂形象。
B.颔联在形式上对仗工整,体现了律诗典型的音韵之美;在内容上对比鲜明,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C.颈联中诗人写自己在梦中回到昔年纵横驰骋的边塞,借梦寄情,表达了对戎马生涯和塞外奇崛风光的深情怀念。
D.尾联使用设问的手法,表达了内心强烈的感情,同时也让读者感知到慷慨豪迈、卓尔不群的故友形象。
E.本诗整体风格苍凉悲壮,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全诗所表达的沉痛情感有关,也与诗人所选取的典型形象相关。
15、作品中的诗人有哪些形象特征?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
14、此题考查诗歌鉴赏手法、内容答案。C、D(C项,颈联没有表达对“塞外奇绝风光”的怀念;D项应为反问手法,C项3分,D项2分)
15、此题考查诗歌鉴赏语言表达能力。
答案示例①壮志难酬。诗人年轻时豪迈洒脱,如今仍渴望建功报国,却无奈在“桑村麦野中”中老去。②迟暮悲伤。颔联以“一簪华发醉秋风”描写白发萧疏的垂垂老态,写出了人生暮年的悲苦之情。③孤独寂寞。尾联直接抒发对故去的友人强烈的思念,表达了苦无知音的寂寞心境。(每点2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完成14~15题。
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
刘禹锡
去国十年同赴召, 渡湘千里又分歧 。
重临事异黄丞相①, 三黜名惭柳士师②。
归目并随回雁尽, 愁肠正遇断猿时 。
桂江③东过连山④下, 相望长吟有所思 。
【注】①[黄丞相]西汉时贤相黄霸,受汉宣帝信任,两次出任颍川太守,清名满天下。②[柳士师]柳下惠。士师,狱官。《论语•微子》:柳下惠为士师,因“直道事人”三黜。③[桂江]漓江,此处指柳宗元将要前往的柳州。④[连山]指诗人所往之地连州。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
A.开头一、二句以叙事起,勾画出诗人和朋友屡遭挫折的经历,为下文抒情做了铺垫。
B.三、四句诗人巧妙用典,以典明志,以西汉相自喻,表达自己有黄丞相一样的才华的自信。
C.“名惭”意为自己声名比不上柳士师,表现了诗人仕途不顺因而声名不显,心情失落。
D.“并”“尽”二字有情有致,描绘出两位志同道合的友人并影荒郊,翘首仰望之景。
E.诗人用“回雁”、“哀猿”衬托离别之情,诗境也变而凄厉了,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15.“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是柳永名作
《雨霖铃》的结句。比较这首诗的尾联和《雨铃霖》的结句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异同。(6分)
14、 BC B 项“事异”两字,带有自嘲的口气,更多则是暗含对当政者的不满和牢骚。 C “名惭”,是对刘柳齐名自愧不如的谦辞,表示了对柳的敬重之意。(选对一项2分,选对两项5分)
15、(1)内容上
同:情感相同:都是抒写离别之愁绪;(2分)
异:对象不同:柳词抒写爱人离别之愁,刘诗抒写朋友离别之愁。(2分)
(2)手法上
同:同为想象别后之景,采用虚写手法。(2分)(答出虚写或者想象都给满分)
异:柳词直抒胸臆,以千种风情衬尽羁旅愁苦,人间别恨;刘诗以想象之景结情,寄离情于山 水;或者答“有所思”一语双关。(2分)(答出以景结情或者双关都给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4~15 题。
自 贻
杜牧
杜陵萧次君①,迁少去官频。
寂寞怜吾道,依稀似古人。
饰心无彩缋②,到骨是风尘。
自嫌如匹素,刀尺不由身。
【注】①杜陵:西汉宣帝的陵墓,位于长安城东南的杜原上,因建于杜县而得名。萧次君:《汉书》记载,萧育,字次君,为人刚直严猛,做官常被免职,很少升迁。②彩缋:彩色的绘画。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这首诗的题目是“自贻”——自己写诗赠送给自己。诗人需要写诗来自我宽慰、排解,诗题透露出凄苦的味道。
B.本诗开端即以刚直而屡遭贬斥的萧次君自比,借其“迁少去官频”的遭遇,抒发的却是自己的命运感喟。
C.“寂寞怜吾道”意为“怜吾道寂寞”,诗人坚守自己的信念“吾道”,却难被世道认同而感“寂寞”,令人怜惜。
D. 整首诗由古及今,由人及己,尾联借物自喻,形象生动,一个“嫌”字凝聚了落魄失意者复杂的情感。
E. 颈联表达了诗人遗憾自己没有以“彩缋”般的锦绣前程作为内心追求,以至于为官四方,充斥身心的只有世俗的扰攘。
本诗是杜牧晚年赠送给自己的作品,一生的辛酸蕴含其中,请结合诗句分析作者表达的复杂情感。(6分)
14.CE(C不是“令人怜惜”,而是“自生哀怜”;E“遗憾”理解错误,应是诗人“不愿”矫饰自己的内心,违心改变志向。选对一个2分,两个5分)
15.①对自己仕途坎坷,怀才不遇的愤懑。首联引用萧次君的典故,表明自己仕途与他一样坎坷,升迁次数少,离职却非常频繁,内心深感不平。
②对自己坚守正道,却不被重用,寂寥落寞的悲叹。颔联写自己像古代圣贤一样,坚守自己的人生原则,却无法实现人生价值,内心感到悲伤。
③对自己人生志向的坚持与执着。颈联写自己长期四处漂泊为官,到老遭受奔波劳碌之苦,但还是不愿矫饰自己的内心,违心改变志向。
④对自己无法掌控命运的厌烦、痛苦和无奈。尾联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自己的命运如布匹一般,任人裁剪,不由自己。“嫌”字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厌烦、痛苦和无奈之情。(每个要点2分,答对3点得满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14.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是唐代诗人宋之问被贬到泷洲后,次年春秘密逃还洛阳探望友人所作的诗。作者借用途中遇到的景物抒发复杂的感情。
B.寒食,亦称为"禁烟节"、"冷节",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后因距清明较近,人们把它们合在一起,只过清明节。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等风俗。
C.诗的首联使用互文手法,表现季至暮春,时逢寒食,诗人行走在被贬南方的行程之中。
D.“北极”和“南溟”,前者说明皇上的位置,后者说明逐臣将去之地,暗示距离遥远。
E.结句是诗人途中所见所感,借助春色的变化和生机盎然,反衬诗人的悲情。
15.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方面的复杂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14.(5分)(对一个得3分)D项,“北极”和“南溟”,是虚写,不能视为“皇上的位置”和“逐臣将去之地”,只是借此说明被贬之遥远。E项,“结句是诗人途中的所见所感”错,尾联是诗人的想象,是虚写。
15、(6分)(每点2分)①放逐之悲:诗人被贬遥远南方,难免有悲情。②浓浓的乡愁:途中思念故园,内心无限悲伤。③伤春之痛:暮春将去,时光易逝。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11分)
书怀示友十首(其一)
宋·陈与义
俗子令我病,纷然来座隅。贤士费怀思,不受折简呼。城东陈孟公①,久阔今何如。明月照天下,此夕与君俱。不难十里勤,畏借东家驴②。似闻有老眼③,能作荐鹗④书。功名勿念我,此心已扫除。
【注】①陈孟公:东汉名士陈遵,子孟公。②东家驴:杜甫《逼仄行》东家蹇驴许借我,泥滑不敢骑朝天。”③有老眼:杜甫《闻惠子过东溪》“皇天无老眼,空谷滞斯人”。④荐鹗:指推荐贤人。
14.下列关于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诗的前两联说俗子易来、贤士难招,与陈师道诗“俗子推不去,可人费招呼”一句的意思很接近。
B.“久阔今何如”中的‘久阔”与曹操《短歌行》中的“契阔谈宴”的“契阔”,都表示“久别重逢”之意。
C.最后一联的上句将“我不念功名”之意写成“功名勿念我”,颠倒主客,寓意深远。别有一番韵味。
D.这首五言古诗脉络清晰,层次井然,语言质朴,感情真挚,内涵丰富,情感表达委婉而含蓄。
E.用典是本诗的一大艺术特色,此外,本诗还运用了对比(一、二联)、拟人(尾联)等修辞手法。
15.本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6分)
14. (5分)BD (B“久阔”是指分别太久;D“情感表达委婉而含蓄”错,从最后一联可以看出是直抒胸臆) (对一个2分,全对5分)
15.(6分)情感:①对世风的感叹+分析;② 对友人的思念+分析;③对功名的鄙弃+分析。 (6分,每点2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归王官①次年作
司空图
乱后烧残数架书,峰前犹自恋吾庐。忘机渐喜逢人少,览镜空怜待鹤疏②。
孤屿池痕春涨满,小栏花韵午晴初。酣歌自适逃名③久,不必门多长者车④。
1注释]:①王官,即王官谷,在今山西省永济县东南的中条山上,是司空图的故乡。②鹤疏,书体名,古时用于招纳贤士的诏书。③逃名,《汉书·逸民传》载:东汉人法真恬静寡欲,朝廷四次征辟皆不就,遁形远世,世人谓之逃名。④长者车,达官贵人的车。
14.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联上句写诗人故居在兵燹之后受到的严重毁弃:“乱”指战乱,“烧”让人想到大火熊熊的情景,“烧残”点明故居经过火烧,已洗劫一空,只剩下几架残破不全的书了。
B.首联下句表现诗人对故乡执着的热爱:“犹自”充满着人世沧桑之感,“恋吾庐”表明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希望社会不要再有战乱发生。
C.颔联上句表现诗人归隐后在旧居中屏绝尘嚣、泊然宁静的心境:“忘机”是不用机心、不计较一切贵贱荣辱,由于深居山中,不问政事,来往人少,所以用不着机心了,诗人因此很高兴。
D.颔联下句写诗人对过去生活的反思:对镜自照,诗人看到自己如此衰老,后悔自己没有在更早的时间辞官归隐,表达了诗人不再做官的决心。
E.尾联通过用典,委婉但却坚决地表明,自己要像法真那样做逃迹的隐士,与扰攘争夺的政治绝缘,深隐故居,悠然自适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15.请简要赏析诗歌颈联和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异同。(6分)
14.B、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古典诗歌内容、情感、形象和表达技巧等的能力。B项,“恋吾庐”表明了诗人逃离官场、归隐田园之后的自足自适、轻松自得,但又饱含着一种愤慨。因雨“希望社会不要再有战乱发生”错误。D项,“后悔自己没有在更早的时间辞官归隐”错误,从“鹤疏”分析,主要反思的是当年不应该急于出去为官,不是没有早辞富。
15.【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古典诗歌内容、情感、形象、表达技巧等能力。
【答案】(1)相同点:①都描写了春天的景色,营造了一种清新明媚、生机盎然的意境。本诗描写了水满春池、孤屿留痕、春花盛开、雨后初晴的景色,白诗描写了春光和煦、早莺争树、春燕啄泥的景象。②都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好景色的喜爱之情。(2分)
(2)不同点:①使用手法上,本诗颈联化静为动,用动词“涨”描写满池春水,下句静态描写,动静结合;白诗都是动态描写。(2分)②表达情感上,本诗通过表达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来表达了归隐田园后的快乐之情,白诗主要表达对春天景色的喜爱。(2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雁门胡人歌 崔颢
高山代郡①东接燕,雁门胡人家近边。解放胡鹰逐塞乌,能将代马②猎秋田。
山头野火寒多烧,雨里孤峰湿作烟。闻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
【注】①代郡,这里指雁门。 ②代马,骏马的名称,产于古代漠北。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首联不仅交代了雁门郡内山势的高峻,还写出了雁门胡人居住地与古燕国旧地相接,靠近边地的位置特点。
B.颔联生动摹写了雁门胡人的日常生活状态,形象再现了边地少数民族好勇尚武,粗犷豪迈的精神面貌。
C.颈联有版本作“雾里”,“雾里”比“雨里”更能表现边地百姓误将“野火”和“峰烟”当作烽火而时时紧张的心理。
D.作者在诗中既写出了边地民族飞鹰走马、游猎塞上的独特生活场景,又写出了他们好酒的生活习惯。
E.全诗运用虚实相生的写法,既有“野火烧山”和“雨湿孤峰”的自然之景;也有“时时醉向酒家眠”的想象之景。
15.诗歌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14. 【答案】CE【解析】C选项中”雨里”一作”雾里“,时值深秋,胡人多放火烧山,一处处山头上的野火在寒冷的天气里静静地燃烧着;有时秋雨绵绵,雨点打在山上,溅起湿湿的烟雾,笼罩着山头。描绘了“野火烧山”和“雨湿孤峰”两幅画面,意象或浓或淡,或辽阔生动或静谧苍茫,而且富于季节和地域特征。两句中“寒”与“火”、“湿”与“烟”相反相成,互相烘托,趣在其中。故“雾”和“雨”具有相同的表达效果。
E选项中“时时醉向酒家眠”一句并非想象之境,而是真是的写照,尾联描写胡人百姓听说辽边并没有发生战事,所以,马上又安定下来,时时买酒取乐,经常喝得酩酊大醉而卧在酒店。这体现了百姓对战争的恐惧及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答C给3 分,答E给2分。
15. 【参考答案】第一问(2分):表达了对民族间相安无事,百姓尽情享受生活的向往和赞美。(答反战、厌战亦可)第二问(4分):借边地安宁,民族和睦,百姓生活安闲、从容,含蓄地表达了凝重的反战主题;体现出对胡人的关注(表达了不能因为战争把胡人与汉人对立起来的民族观),提升了全诗的格调。
【解析】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译文】雁门郡东接古代燕国,郡内高山峻岭,有些胡人的家就住在边境附近。你看,一个胡人解开猎鹰脚上的绳索,让它飞出去追捕鸟雀,自己则骑着当地产的骏马驰骋在辽阔的秋原上,四处游猎。时值深秋,胡人多放火烧山,一处处山头上的野火在寒冷的天气里静静地燃烧着;有时秋雨绵绵,雨点打在山上,溅起湿湿的烟雾,笼罩着山头。看到山头的烟火,胡人误作是狼烟而紧张起来,但接着听说辽西并没有战事,马上又安定下来,时时买酒取乐,经常喝得酩酊大醉而卧在酒店。
14.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舟中望京邑
欧阳修
东北归川决决流,泛艎青渚暂夷犹①。
遥登灞岸②空回首,不见长安但举头。
挥手嵇琴③空堕睫,开樽鲁酒不忘忧。
青门柳色春应遍,犹自留连杜若④洲。
注:①夷犹:迟疑不前。②灞岸:长安城外灞水岸边。古长安东霸城门﹐俗称青门﹐青门外有桥名灞桥,在灞水上。③嵇琴:古琴的一种,相传为嵇康所创制。④杜若:香草,生于江南地区。
(1)这首诗首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何用意?请简要赏析。
(2)本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结合颈联、尾联简要分析。
14、答案:
(1)首联第一句运用对比,诗人立于舟上,望江水滚滚,发出阵阵涛声,朝东北京邑方向流去,与大船迟疑不前形成鲜明对比。
第二句运用双关,表面上写大船泛于青渚迟疑不前,实写诗人内心的犹豫不决。
(2)颈联:①诗人直抒胸臆,抚琴落泪,感怀嵇康不得志,而引发自己不受知赏怀才不遇的伤感;②诗人本想借酒消愁,但独自饮酒倍感郁闷忧愁。
尾联:①诗人(虚写)想象青门外柳树苍翠,应是春光无限的美景,此时正是返京还乡的大好时光,借写长安而写汴京,表达了思归返京的迫切心情;②表面上写“留连”异地,真实内心是想回到京城,却不得见京城,陡增无限惆怅,表达了作者犹疑不决的心情。尾联表达了坐船回京城时既迫切又犹豫的矛盾心情。(怀才不遇1分,郁闷忧愁 1分,思归迫切1分,犹豫不决1分,或者答矛盾心情2分)
1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塞上闻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①,风吹一夜满关山。
春夜闻笛② 李益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王力,中国语言学家、教育家、翻译家,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其代表作有《中国音韵学》《中国现代语法》等等。
19.文章前两段主要介绍了王力先生哪些生活经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20.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
(1)清华国学研究院招生,当时考题出得很怪。(2分)
(2)信达二字,吾不敢言,雅之一字,实无遗憾。(2分)
21.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导师们对王力先生的学术研究产生了哪些影响?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22.王力先生在法国求学时是如何解决所面对的两重困难的?他的做法给了你什么启发?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19.经历:(1)因家境贫寒,辍学与父亲开铺,干过织布、印彩票等工作。(2)做家庭教师。(3)做小学教员。(2分,意思对即可)
好处:(1)使文章内容丰富,人物完整丰满。(2)对后文介绍王力先生的学术成就起衬托作用,引起下文。(2分,意思对即可)
20.(1)①这些考题与众不同,题量很大,重在考查考生的知识面和记忆力。②从侧面表现了王力知识渊博。(2分,意思对即可)
(2)①译稿是否准确和通顺,我不敢妄加评论,但文笔之雅,确实没有什么遗憾的。②表现了王力文笔之雅、有文采。(2分,意思对即可)
21.①导师们的灵活教学方法,培养了王力先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和独立搞科研的能力。(方法)②导师们的博学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对王力后来的治学态度产生了很大影响。(态度)③导师的赞誉之词使他受了莫大的鼓励,增加了他攀登科学高峰的信心。(信心)④导师的尖锐批评和悉心指导,影响王力先生走上了语言学研究的道路。(方向)
22.王力先生遇到了语言不通和经济无源两重困难。面对语言不通的困难,他采取了两个办法,一是业余时间进法语补习学校学习,二是搬到法国人居住区锻炼听说能力。面对经济无源的困难,他采纳朋友建议,翻译法国文学作品寄回国出版赚取稿费。(3分,意思对即可)
启发:①要自食其力。②要勤奋努力。③要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3分,意思对即可,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