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寒诗,完成文后各题。

苏秀适中①

(末)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④苏秀连中:从苏州到秀州(令浙江嘉兴)的路上。诗人时为浙西提刑。

17.下列对这首宋诗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从夜感霖雨突降写起,人们盼望久已的甘霖突然降下,仿佛将诗人的心田也滋润得复苏了。

B.“不愁屋漏床床湿”引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床头屋漏无干处。”“且喜溪流岸岸潆”引用杜甫《春日江村五首》:“春流岸岸深。”

C.颈联正面写一个“喜”字,表现出一种体恤民艰的崇高感情。

D.颈联突出了广大农民对这场甘霖的狂喜之情,进一步表现诗人与农民同喜悦之心。

E.这首诗语言诙谐风趣,轻巧明快,体现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关心。

18.这首诗写出秋雨怎样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题库:高中语文 类型:简答题 时间:2021-01-08 04:58:34 免费下载:《2017届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高三上质检二语文卷》Word试卷

阅读下面这首寒诗,完成文后各题。

苏秀适中①

(末)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④苏秀连中:从苏州到秀州(令浙江嘉兴)的路上。诗人时为浙西提刑。

17.下列对这首宋诗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从夜感霖雨突降写起,人们盼望久已的甘霖突然降下,仿佛将诗人的心田也滋润得复苏了。

B.“不愁屋漏床床湿”引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床头屋漏无干处。”“且喜溪流岸岸潆”引用杜甫《春日江村五首》:“春流岸岸深。”

C.颈联正面写一个“喜”字,表现出一种体恤民艰的崇高感情。

D.颈联突出了广大农民对这场甘霖的狂喜之情,进一步表现诗人与农民同喜悦之心。

E.这首诗语言诙谐风趣,轻巧明快,体现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关心。

18.这首诗写出秋雨怎样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寒诗,完成文后各题。    苏秀适中①    (末)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

本题关键词:阅读中枢,阅读训练,苏醒完全,伤寒面容,阅读新知法,上热下寒,下元虚寒,寒湿下注,寒湿带下,上寒下热;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