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老者写下了这样一首诗:“风吹雨打不回头,力瘁筋摧勿怨尤。何必计较鞭加背,此生原是拓荒牛。”这首诗可以想象成若干电影镜头,前两个镜头的脚本已经写出,请续写最后一个特写镜头。(特写是一种电影艺术手法,把人和事物的局部放大、突出,造成清晰而强烈的视觉形象。)
要求:(1)想象合理,与上面的镜头相连贯;(2)能表现拓荒牛的精神风貌;(3)字数不超80个字。远景:灰色的天幕下,广袤荒芜的原野一直铺展到天尽头。风冷冷地吹着,冰凉的雨斜斜地打在地上。若有若无的绿意浮在空气中,一块块黝黑的泥土一片片翻开来。
近景:一个农夫,戴着斗笠,穿着蓑衣,扶着犁,在齐膝深的泥土里艰难地行走着。手中的皮鞭 高高举起,猛地一挥,在空中发出“啪”“啪”的呜响。
特写:
示例:特写: 牛弓着腰吃力地往前走,喘着粗气。它的头微微低着,木轭深深勒紧脖根,肩峰上的牛毛在冷风中抖动。但是,它的眼睛热切地直视着前方,透着一股犟劲、韧劲和顽强不屈的精神。(5分)
充分运用细节描写和形象描写(2分)的方法来展现牛的姿态,并要在细节中刻画牛的精神(2分),语句通畅1分。
前些日子,北京市修订课本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据说金庸的作品被选入了教材,引起社会各界一片哗然。后来证实《雪山飞狐》只是被编列在教师教学参考书中。
请就“是否赞成金庸作品进入中学语文教材”发表自己的看法,写一段文字,阐述观点,说明理由,要求例举作品中的一个典型人物加以说明,且语言简明连贯。字数100字以内。答:
示例:我赞成金庸进入中学语文教材,首先,金庸作品中不乏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如《倚天》中的赵敏,敢爱敢恨,深得人心。其次,金庸进教材可体现时代精神。最后,金庸入教材并不会动摇鲁迅的地位,二者可相得益彰。
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评价的能力。材料新鲜,紧扣中学生的生活。答题时要注意采用观点+材料的形式。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据调查,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他们中大多需要得到更多的关爱和接受良好的教育。请你拟写一条以“关爱留守儿童”为主题的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感情真挚,语言简明生动,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字数在18字以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