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一则“抗震救灾志愿者心得”的感言,其中有五处错误,请找出来并且加以修改。
寡人知道,参加“抗震救灾志愿服务行动”的志愿者高达534万多人,而寡人只是沧海一粟。但寡人相信因为寡人的真心付出,与其他志愿者的鼎力协作,寡人也做出了不菲贡献。同时志愿服务行动使寡人永葆激情,不信,请摸摸寡人的脉搏,便能感受到那大山般的涌动。
①将 改为 。 ②将 改为 。
③将 改为 。 ④将 改为 。
⑤将 改为 。
①将“高达534万多人”改为“高达534万人”;②将“鼎力”改为“大力”;③将“不菲”改为“自己的”或“绵薄”;④将“大山”改为“春潮”。⑤将“寡人”改成“我”。
解析:
无
下面一段文字中有四处用词不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感触听不懂自己孩子常用的词语,交谈时如同听外星人讲话;越来越多的孩子埋怨父母跟不上时代,无法和他们勾通。当大家都在抱怨对方的时候,英国13岁少女露西出版了一部包括了300多个新词、怪词的新新人类专用词典,使家长破译青少年“语言密码”提供了便利。这种创意和实际行动实在叹为观止。
(1)_________修改:_________; (2)_________修改:_________;
(3)_________修改:_________; (4)_________修改:_________。
(1)感触——感叹(2)勾通——沟通(3)使——为(4)叹为观止——令人赞叹
解析:
无
填入下面横线处几句话,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既有条件,读书万万不能狭窄,凡能找到的书,都要读读,若读书面窄,思路就不广。但是,切切又不要忘了精读,真正的本事掌握,全在于精读。你若喜欢上一本书了,不妨多读: 。三遍读过,放上几天,再去读读,常又会有再新再悟的地方。
A.第一遍可静心坐下来读,这叫吟味;第二遍就囫囵吞枣,这叫享受;第三遍可要一句一句想着读,这叫深究。
B.第一遍可一句一句想着读,这叫深究;第二遍就静心坐下来读,这叫吟味;第三遍就囫囵吞枣,这叫享受。
C.第一遍可囫囵吞枣,这叫享受;第二遍就静心坐下来读,这叫吟味;第三遍就一句一句想着读,这叫深究。
D.第一遍可囫囵吞枣,这叫享受;第二遍就一句一句想着读,这叫深究;第三遍就静心坐下来读,这叫吟味。
C
解析:
(按“粗读”、“精读”、“研究”思路判断)
根据语境在下面材料横线上补写一句简明得体的话。
在日前举行的《财富》全球论坛上,全国__副委员长成思危对世界正面临的“知识鸿沟”做了一个生动的比喻:“有人说,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些国家将成为头脑国家,它们创造并出口知识;而另一些国家则会成为躯干国家,只能引进并使用知识。”
一个美国参议院的官员曾对成思危说,所有从中国来的船都是满的,所有去中国的船都是空的。成思危说,这是正常的,因为中国出口的商品必须用船来运输,而美国卖给我们的金融、法律服务、软件等,不用船运,而由飞机运或者由专业人士带到中国来。
“ 。”这是成思危的结论。
如果我们不想成为只有躯干而没有头脑的国家,就必须提高创新能力,大力发展教育
解析:
无
一天,住在同一幢楼的徐阿姨见到小芳的姐姐说:“你家小芳真刻苦,每天晚上12点多了,我们都睡觉了,还听见她在练琴。” 徐阿姨的话委婉得体,你能写出她的言外之意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徐阿姨的话猛一听似乎是称赞小芳的,但仔细品析“我们都睡觉了”一句的意图,就可以体会到她的话其实是对小芳打扰大家休息的行为的一种委婉的批评。
解析:
无
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节目中有一个“劳动者之歌”栏目,如果这个栏目要报道天津慈善老人白芳礼,请你根据下面提供的一段材料设计两句推荐词。要求每句话不少于7个字,两句话字数相等,句子结构大体一致。(4分)
白芳礼,这位平凡的老人蹬车56年,在生命的最后19年里,省吃俭用、顶风冒雨奔波在街头,74岁起用蹬三轮车积攒的近35万元钱,资助了近300名贫困学生,而他的私有财产账单上是一个零。如果按每蹬1公里三轮车收5角钱计算,老人奉献的是相当于绕地球赤道18周的奔波劳累,因而被人们誉为“驮在车轱辘上的丰碑”。老人于2005年9月23日在天津去世,享年93岁。
答:
示例一:五十六年光阴与车轮形影相伴, 三十五万义款让学子子梦想成真。
解析:
无
根据以下内容,草拟一则处罚条款。要求用语明确、简洁、平实、得体。(不超过40个字)
在一些城镇,有的单位或个人在使用电视机、收录机、扩音机等音响器材时,违反规定,无所顾及,将音量开得很大,有的甚至不听劝告或制止,我行我素,严重影响了周围居民的工作、学习和休息。对这种无视社会公德的行为,居委会经过认真的讨论,决定给予以下处罚;(1)给以警告;(2)罚款100元。
答:
凡使用音响器材音量过大、影响周围居民休息而不听劝告者,处以警告和100元罚款。
解析:
无
下面一段话中不能删去的一个关联词语是 郑板桥有一幅《竹石图》,画的虽然是竹,但不落窠臼,画上题的诗也不同凡响。这幅画我一直非常喜爱,可是对诗的领悟,却是不久前的事。
A:虽然 B:但 C:可是 D:却
将下面的内容连接成一段语意连贯的文字,只写出序号的排列顺序。(3分)
①认为公正原则必须优于功利原则 ②功利原则不能代替公正原则 ③社会的道德原 则应有两条 ④美国伦理学家弗兰克纳的代表作《善的求索——道德哲学系统》认为⑤即功利原则和公正原则 ⑥公正就是平等待人 ⑦他强调公正原则的重要性
答:
④③⑤②⑦①⑥
解析:
④是总领。③的“两条”指⑤。②为什么放在⑤后⑦前,需要进一步思考。⑦是概括,①⑥是具体。
“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一个民族的改革发展, 需要一种精神; 一个区域的改革发展,也需要一种精神。进入新世纪以来,湖南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 在继承湖湘文化的基础上, 进一步凝炼出“ 敢为人先、敢于担当” 的精神,为富民强省、科学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作为一个湖南人,请你谈谈对湖湘精神“敢为人先、敢于担当” 的理解。(150字左右)
参考:“敢为人先”,是一种建筑在对社会发展大势和事业发展趋势理性认识基础之上的意志和行为品质,是勇敢精神和创新精神的有机统一,包含着开拓创新、革故鼎新和求新求变、趋时更新等多方面的内容。湖湘文化中涌动着一种通变求新、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屈原的问天与上下求索,周敦颐以太极人极发明天人之蕴,王夫之对传统哲学的创造性研究,魏源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谭嗣同的“以太说”,等等,均可谓“敢为人先”精神的确证。
“敢于担当”,是一种基于对行为合理性深刻认识基础之上的意志和行为品质,是使命意识和责任观念的有机统一,包含着敢于负责、矢志不渝、艰苦奋斗、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等方面的内容。近代湖南士人大多以勇敢顽强和刚毅不屈之精神,浸染中国近代史,不断砥砺着国民的德操和人格。
“敢为人先,敢于担当”的湖湘精神以自己心忧天下、上下求索、自强不息的品格不断地彰显和光大着民族精神,又以其趋时更新、浩然独往、别开生面印证和契合着当今的时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