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一位读者给{书摘》的来信,本着语言准确简明原则,需删改,按要求填写序号。

①我希望贵刊的定位不要变,②贵刊可以与《读者》这个刊物形成两条不相交的平行线,③贵

刊与《读者》相比较,④《读者》以散文见长,⑤《书摘》以纪实为焦点,以人物传记和时政透析见长。⑥定位降了,有损刊物的品位,⑦如《她的外籍丈夫》,我就不喜欢。

应删去的一项是________________应修改使其简略的两处是________________。

应删去的为:③;应简略的为:②⑤

阅读下面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周末,读大学的GG回来,给我带了很多好东东,都是“偶”非常“稀饭”的。那酱紫,偶就答应GG陪他去逛街吃KPM…………”

以上是从学生作文中摘录的片断,它代表近几年出现的一种语言现象。时下,在学生的日记中也不时看到用“GG”代替“哥哥”、用“偶”代替“我”、用“稀饭”代替“喜欢”、用“那酱紫”代替“那样子”等网络流行的语言。这种语言现象,你有何看法?请你对此进行评论。(要求:言之成理,70字内)

这种网络“新语言”,生吞活剥地把方言和西方语言掺和在汉语中,不知所云。污染了我们的母语,损害了汉语的纯洁性。(语言应与时俱进,汲取方言和外来语的精华,补充新词汇,才能使汉语更充满活力;但是不能把汉语搞得这样不伦不类)

(持赞同观点的,如果能够言之成理,可适当给分。语言表述3分,评论内容3分,只发表观点不阐述不得分)


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在空缺处补写一个总括性的句子。(不超过30字)

要让“敬老”形成浓厚的社会风气,真正使“民德归厚”成为社会道德的价值取向,应该加强个人修养,提高文化素质。目前社会上存在种种不符合传统道德规范的现象,如“啃老”、不孝、弃养等,除客观原因外,与忽视自身道德素质的提高有关。因此,

示例:社会应大力弘扬敬老尊老传统,加强对年青一代的道德教育。【共4分,每点2分】


解析:

下面是一位母亲的“家庭教育观”。请你写一段话给这位母亲,得体地告诉她她所理解的 “家庭教育”不正确。(不超过50字)

你问我是怎么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我的做法是:花钱,上重点学校;请老师辅导; 还有在他晚上做作业的时候盯着他,别让他走神;做完作业给他检查;有时候还给他默写单词,辅导他写作文,给他出算术题等等。

你对这位母亲说:

(5分)评分细则:称呼(“阿姨”、“伯母”等),1分;委婉、得体地表达这位母亲所理解的“家庭教育”不正确,1分;分析“为什么”,3分。“为什么”参考:别把“家庭教育”仅仅诠释为“家庭学习”;别让家长只是成为孩子学习的“拐杖”、老师的    “助教”;孩子不是机器,应该享有正常人的生活和尊重等等。


解析:

请根据下面的情景回答问题。

学生小宇喜欢流行歌曲,但比较迷恋,妈妈没收的MP3(音乐播放器)假如你是小宇,想要回被没收的MP3(音乐播放器),你会怎么跟妈妈说呢?回答要有理有据,语言得体,字数不超过100。

妈妈,对不起,前几天我不该因为听歌的事惹您生气。不过我还是希望您能把MP3还给我。听歌不仅可以缓解学习压力,还能使我们从生动的歌词中受益。现在我已经能处理好听歌和学习的关系了,请您相信我,好吗?


解析:

主要考查语言的得体,语言交际能力。称呼要得当,态度要委婉,要以理服人,更要以情化解矛盾。具体语境中考查,灵活性强。

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后,团委、学生会决定发起一场以“心系舟曲,我们风雨同舟”为主题的捐款赈灾活动。为此,特向全体同学发出一份倡议书,倡议全校同学奉献爱心,援助舟曲,帮助舟曲人民渡过难关。请将下面这份倡议书补充完整,要求主题集中,感情真挚,表达流畅,富有文采,不少于80字。

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当全民动员祝福玉树的爱潮还在我们心头涌动的时候,离我们千里之外的甘肃舟曲又发生了特大泥石流灾害。截至8月27日,此次灾害共致1456人遇难、309人失踪。当我们看到这个数字,看到每一篇新闻报道的时候,我们的心怎能平静?为此,团委、学生会向全体同学发出倡议:

凝聚爱心,支援舟曲!我们坚信:爱心无处不在!力量无处不在!

团委、学生会

2010年9月3日

示例      同在一片蓝天下,同为中华儿女,让我们携起手来,向甘肃人民伸出援助之手,用爱心去温暖生命,用爱心去创造感动,用爱心去呼唤精彩!让爱继续在我们的手中传递吧,像关注我们身边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一样,像支援汶川与玉树一样。也许,我们传递的只是一元钱,但我们凝聚的却是全中国13亿人的爱心


解析:

仿照下面示例,以另外三个季节中的一个为对象,另写一段话,要求运用相同的修辞格,使表达形象生动,字数大致相同即可。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哧的一声,将冷脸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答:__必然曾经是这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丰硕孕育的枝叶,一簇红再也憋不住了,赧然地一瞬,把翠绿笑成绯红,一调陶陶然的曲便从大山吹到平原,从平原吹到浅浅的河床,吹入草丛,吹入一片绿叶的筋脉,吹入黄灿灿的苹果——黄如一轮新升的秋阳


解析:

王奶奶省吃俭用,省下一笔钱,总计有2794.68元,她要把钱存到银行,请帮忙填一下存单里的金额的大写数字。

贰仟柒佰玖拾肆圆陆角捌分 或者:人民币贰仟柒佰玖拾肆圆陆角捌分

(大写数字每错一字扣一分,扣完为止,形式错误扣一分)(3分)


解析:

阅读这则寓言,请仿照已提供的两句话再写三句,使之寓意更丰富。

铅笔的原则

铅笔即将被装箱运走,制造者很不放心、把它带到一旁跟它说:“在进入这个世界之前,我有五句话要告诉你,如果你能记住这些话,就会成为最好的铅笔。”

1你将来能做很多大事,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你不能盲目自由,你要允许自己被一只手握住;

2

3

4

5在你走过的任何地方,都必须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不管是什么状态,你必须写下去。要记住,生活永远不会毫无意义

(2)不要过于固执,要承认你所犯的任何错误,并且勇于改正它;

(3)你可能经常会感受到刀削般的疼痛,但是这些痛苦都是必须的,它会使你成为一支更好的铅笔;

(4)不管穿上什么样的外衣,你都要清楚一点,你最重要的部分总是在里面

能扣紧铅笔特性,并且有一定的哲理性即可。


解析:

下面这段文字,在用词、指代等方面存在问题,请指出并加以改正,使修改后的语段衔接自然、语意连贯。

在成都杜甫草堂里挂着郭沫若①写的一副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前面②16个字是对杜诗很好的概括。③的诗歌体现了古代优秀知识分子的良心。立身群众中,与百姓同忧乐,替人民呼号,为黎民请命,在这方面他是中国知识分子永久④的楷模。他一生心血精力⑤都用在写诗上,其诗⑥具有坚实的内容、纯真的热情、快活⑦的激愤、凝重的格调,从这方面说,他又是诗人学习很好⑧的表率。

答:

“前面”改为“这”   ③“他”改为“杜甫”   ⑤“精力”删去 

 ⑦“快活”改为“深沉”    ⑧“很好”删去


解析: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