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从各大网站、论坛到视频,无不充斥着一个字——“囧”(音jiǒng)。上囧博客晒晒囧人囧事。玩玩游戏“囧星大大冒险”,进“囧”贴吧发发“囧”言,就连学生的作文、造句都不放过这个字。这个原本只存在于甲骨文中、鲜有人问津的古字,通过“望形生意”复活了。网友形象地把这个字诠释为带着八字眉的方块脸、其中的小方块是张口结舌的嘴,基本上就是“窘”的表情,而这个自发音又和“窘”字一样,所以在网络上,“囧”字可以代表悲伤、无奈、尴尬等情绪。

“囧”早在甲骨文中就已出现,原为表现日神崇拜的漩涡焰纹,后演化为阴阳鱼图案。也有学者认为,“囧”字外面的大方块表示房子,里面的小方块表示窗户,窗户能引进光照,故“囧”字有光明之意。但作为时下流行的火星文,不仅仅是一个读音,而是用汉字或字母的形象来表达更为丰富、复杂的含义。

对时下这种万民奔赴“囧国”、争做“囧民”的现象你是怎么看的?请就此现象发表你自己的见解,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语言流畅。不少于60个字。

(1)随便解读文字只是无聊的恶搞,这种行为是对传统文化的亵渎和侵略,对于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有害无益。

(2)无须大惊小怪,更不必强行纠正,它本身就包含了中华文化智慧的成分。

(3)囧字意义的翻新对于希望学习中国文化的人来说,有寓教于乐的作用,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文化传播的效果。

(4)一个新兴的语言符号的诞生,总要经历从排斥、接受到使用、废弃的过程。只要是合理的,总会流传下去;如果是不合理的,就会逐渐被淡忘,语言自有其优胜劣汰的规则。


解析:

(不同角度要点举例)(观点鲜明有力1分,只答肯定或者否定不得分,理由充分2分,语言表达2分,没少4个字扣1分)

读下面一则新闻,请对山东招考院的相关行为进行自由评论,要求有理、有据,字数控制在100字之内。

据青岛早报报道,针对社会上的招生诈骗和冒名顶替入学的情况,4月21号,山东省招生考试院院长王坦表示,今年山东省各院校将对入学新生作全面复查,要严查高考成绩与摸底考试成绩不符的新生。

据介绍,各学校复查的方式包括将录取过程当中考生的电子档案,考生的各种相片,要逐一核对,考生的其他信息,包括文化成绩,也可以核对;山东省招考院要求各学校在新生入校以后,学校要组织考试,考试以后,发现录取的学生与实际不相同,经查比如说替考,或者说冒名顶替上学,或者体检方面有弊,或者其他的情况,这种情况按照有关规定一律予以清退,退学。

答:

此题为开放题,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组织答案:一是赞成的观点,即所有进大学的考生进行考试,有利于打击假冒伪劣现象,净化大学新生的队伍,更好地树立社会正气,培养国家的优秀人才。二是反对的观点。山东招生考试院应该将考生身份的核定放在新生入学之前,大学是专业深造的天堂,不是应试教育的继续,有违高校办学理念。单纯通过一次考试来确认考生身份的真伪,失于武断,成绩判断的尺度不好把握,方式欠妥等等。


解析:

有理占2分,有据占2分,语言表述简明、通畅占1分。“有理”指的是所叙述的观点合乎情理,“有据”是能说提供证明这个观点的相应的依据。

周末逛街买东西砍价很正常,但近日南京某校园出现了有组织的专业“砍价团”,他们通过帮人砍价来赚取 “砍价顾问费”。“砍价团”现在有7名成员,砍价业务主要包括数码产品、服装、饰品等。组员利用对各自所学专业领域产品的了解来帮助买家砍价,每次收取1%至5%的“砍价顾问费”。有人觉得这些学生不务正业,也有人觉得这是大学生学以致用,接触社会的方式。请你就此发表看法。要求语言表达准确、鲜明。(不少于60字)

60

答案示例:

示例一:可以鼓励。“砍价团”作为一种商业行为的参谋决策服务,有效地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帮助消费者规避购物风险、降低价格纠纷的发生率,是同学们购物的“好参谋”,同时这也不失为大学生创业的新模式。

示例二:应该慎重。“砍价团”走入商业化运营之后,大学生们容易以赚钱为主而忽视学业,舍本逐末。另一方面,在相应的工商、管理法规还不健全的条件下,也容易引发一些商业纠纷,高校和社会相关部门还应该积极引导和管理,真正让这一新兴的大学生创业模式走向规范化。


解析:

画面上三个人互相靠着,组成了一道并不坚固的“人墙堤坝”,每个人双手高举,手上拿着几株树枝,表情痛苦的面对着不断吹来的风沙,手中的树叶在风中不断的飘落。讽刺了人类不爱护森林导致自食恶果。


解析:

内容3分,寓意3分。

森马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则休闲服宣传广告语“我管不了全球变暖,只要我好看!”一出,无数网民强烈批评它的负面效应,集团负责人却大呼冤枉,认为该广告词有着较为积极的内涵。请分别站在双方的立场上,各用一句话简明准确地分析这则广告语所体现出的含义。

(1)森马

(2)网

(1)凸显年轻人的个性,倡导良好的心态和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2)误导年轻人,缺乏公益心、社会责任感和基本的职业道德。


解析:

每点3分。

阅读下列材料,简析两位大师表达的异同。

晚年的毕加索为了能够独处,用最后的精力去创作,就把所有的人都拒之千里。他把那些赶来想一睹大师风采的人戏称为“池塘里的青蛙”。

一位华裔英籍作家翻译介绍了钱钟书先生的作品,回国时想拜访一下先生,钱先生说:“如果你吃了一只鸡蛋感觉味道还不错的话,有什么必要一定要见下这蛋的母鸡呢?”

相同:都用比喻形象地表明拒绝的态度,幽默诙谐;异:毕加索的话里有不屑的语气,钱钟书的话则含着自谦。


解析:

4分,各2分,意思对即可。

互联上的论坛是民发表感言的地方。现在中国教育的“文天籁”论坛向大家征 集话题“我最喜欢的课文”。请你仿照示例选择你记忆最深刻的一篇课文,写上几句感言。

要求中肯恰当,80字以内。(注意:不一定要在句式上模仿示例,关键在于要针对课文谈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示例:初读《祝福》,觉得祥林嫂愚昧可怜;再读,觉得祥林嫂周围的人精神麻木,缺乏同情心;多次阅读,发现《祝福》就像一幅生活速写,从中可以看到旧社会的人情冷暖。

感言:

示例:初读《范进中举》,让人忍俊不禁;再读,既为范进喜也为范进悲,喜他终于中举,悲他为了地位发疯;多次阅读,发现范进其实就是古代封建社会文人的一个缩影(评分建议:三个不同阅读阶段的阅读感悟,3分;阅读感悟紧扣文章内容、语言精炼生动1分)


解析: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0年堪称经典翻拍年,不光“四大名著”纷纷走上荧屏,银幕上同样争相向经典致敬。除了徐克筹拍3D版《新龙门客栈》外,《倩女幽魂》《唐伯虎点秋香2》等即将开拍,或已经上映。初步算来,纳入拍摄计划的翻拍影片就有7部之多。

材料二 昨天下午,“经典文艺作品改编创作及法律问题”研讨会在上海市文联举行,面对时下的改编热、翻拍热,与会专家们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

(2)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

(1)文艺作品改编热、翻拍热爱关注。/文艺作品改编热、翻拍热引发热议。

  (2)观点一:改编、翻拍不利艺术创新。

    观点二:改编、翻拍也是艺术创造。

[示例一]

    改编、翻拍不利艺术创新。文艺的发展,在于不断创作新的作品。如果不愿意开发新的故事创意,只向旧的成功的作品做一些改造,虽然省时省力,但对文艺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

    [示例二]

    改编、翻拍也是艺术创造。经典作品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解读。通过改编、翻拍,可以让经典作品产生新的价值,这是值得推广的一种创作模式。


解析:

其他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下面是窦巩的《南游感兴》但顺序混乱,请你选出顺序正确的一项: ( ) ①鹧鸪飞上越王台 ②惟见江流去不回 ③日暮东风春草绿 ④伤心欲问前朝事

A:④③①② B:①②③④ C:④②③① D:②④①③

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3分)

海面的巨浪猛烈地撞击着岸边的岩石。它那愤怒的咆哮声有时像大炮轰发, ,海风狂卷,海涛怒立,冲击着灯塔下的石矶。

①有时又像远处的人声嘈杂

②继而又像长叹的声音,或者也像一种呜咽

③以至完全寂静

④再后来又是一阵猛厉的大声,惊心动魄

⑤像森林呼啸

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①③②④


解析:

注意前后语境以及句子间的承接关系。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