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8年将近之际,盘点一年国内大事,看点多多。下面是一些热点新闻中的关键词:

华南虎 汶川 限塑令 奥运 山西矿难 神七 三聚氰胺

请任选两个,以“最让我_____(遗憾、愤怒等情感)的词语”开头,对其所反映的社会现象作出简要评价。

示例:华南虎——最让我遗憾的词语。虽然无缘得见真正的华南虎是一种遗憾,但比这更让人遗憾的是整个闹剧使我们对社会的诚信与公正产生了怀疑。

汶川——最让我感动的词语。苍天无情人有情,无数个普通人用他们的热血、汗水和泪水谱写了一曲曲爱的颂歌。

限塑令——最让我欣慰的词语。在饱尝苦果之后,我们终于意识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并真正开始了行动。

奥运——最让我激动的词语。国人的梦想终于变为现实,中华健儿的热血最终铸就了辉煌。

山西矿难——最让我无奈的词语。本可避免的悲剧再一次上演,几百条鲜活的生命在滚滚而来的财富面前竟是如此的微不足道。

神七——最让我振奋的词语。人类的智慧使我们朝着未知世界又前进了一步,我们的探索永不停息。

三聚氰胺——最让我愤怒的词语。在利益与道德的天平上,有些人又放错了砝码。


解析:

抓住词语给你的最强烈的感受,要合理勿夸张,解释要充分,语言要有深度和力度。(评分标准:每句2分,评述得当1分,语言流畅1分)

本报综合消息:2009年3月28日晚8:30—9:30,世界各地进行了名为“地球一小时”的“熄灯接力”活动,当晚,津城有2万多个家庭、1600多个社区、700多家企业和单位参加了这一活动。据业内人士说,在这一时段,参加活动的每个家庭少用1度电,即可节约2万多度电。而生产2万多度电,需要7000多千克标准煤,会向大气排放18000多千克二氧化碳、80多千克二氧化硫、40多千克氮氧化物。

根据以上报道,结合“环保”,谈谈你的感想,不少于100字!


解析:

高中毕业前夕,不少同学在毕业纪念册上写上一句话,送给老师作为对老师的感谢以及毕业后的纪念。请你也为自己喜欢的一位老师写一段话。要求:①内容上,或表感谢,或送祝福,或抒崇敬;②符合该老师所教的学科特点;③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50字左右。

[示例](写给音乐老师)从义勇军进行曲到毕业歌,从古典音乐到流行歌曲,是您让我们聆听到这世上最美妙的声音,领略音乐的博大精深,谢谢您,老师!

示例:(写给语文老师)(1)您说,有些人活着只为了吃饭,而您吃饭是为了活着,活着是为了育人。所以,您默默地耕耘在这块沃土上,教我们语文的神奇,教我们人生的哲理。我们的成就离不开您的勤奋,老师,您辛苦了!  (2)从司马迁的竹简中走来,从李白的诗酒中走来,从陆游的悲叹中走来,从曹雪芹的红楼中走来,从鲁迅的呐喊中走来,从人类文明前进的每一滴墨水中走来,一个积累着文字的你。  (写给数学老师)(1)尺子数把,圆规一个,粉笔几支,讲台上面图形演,数字符号热闹凑,三语两语讲奥秘。(2)敲一下三角板,数字开始在黑板上跳舞,线条开始在粉笔尖旋转,任凭我们目瞪口呆,你是讲台边操纵数字的法师。


解析:

此题满分6分,其中,①内容上,或表感谢,或送祝福,或抒崇敬;2分。②符合该老师所教的学科特点;2分。③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50字左右;2分。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游记》被多次翻拍;《红楼梦》拍摄之前还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演员海选;《四世同堂》翻拍完成后,已经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材料二:1985版的电视剧《四世同堂》被认为代表了中国本土电视剧“正史”的开端,新版刚播出一集,新旧版的对比就越来越热闹,甚至有人直言翻拍多余,超越经典是妄想。

对以上的材料反映的问题,你有什么看法?

(1)从肯定的角度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否定的角度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肯定角度写:风格唯美细腻更精致,整体气质青春靓丽也文化;能够推动年轻人重新关注名著;可以把随着年代久远,具象感觉越来越遥远的文化氛围,重新抛光与打磨,符合现代人品味;改变了老版中那个年代流行的话剧表演模式与节奏缓慢的问题……  

  从反对角度写:浪费资源,很难超越;翻拍情节变化太快,仓促凌乱,少了些举重若轻的名著味道;名著展现的就是那个时代的风景,现代的“西游”“北京胡同”使名著面目全非;为迎合观众品位,最终却亵渎了名著…


解析:

每点2分

请选用下面的词语填空,组成一幅合乎意境的对联。

蛙声 矶头 疏竹 板桥 村舍 人家 水边

帘外微风斜燕影,( )( )近( )。

水边疏竹近人家。


解析:

阅读下文,以《孔子的价值与国学热》为题写一篇不少于150字短评。(严禁抄袭试题提供的文章)

我时常想,比如非洲的刚果,南美的巴拉圭,或是南太平洋群岛的巴布亚新几内亚,在他们的历史上,是否也有过孔子这样的先知?是否也曾执迷于“振兴中华”这类的民族集体梦想?而在实现这一梦想的过程中,一旦陷入瓶颈或遭遇挫折,会不会也有学者跳出来论证,就因为那位先知几千年前确立的政治伦理与制度框架太落后,因此,流毒至今,让他们没能过上好日子?

从这样的视角解读孔子,或可发现,无论是__孔家店及批林批孔,或是与之反动的历次国学热潮,背后似乎都潜藏有一种怯懦与推诿的群体心理,透露出巨大的思想惰性与惊人的责任缺失。

将所有的恶习与罪愆,都赖到孔子头上,我们就为自己当下的不作为找到了逃避的借口,从此高枕无忧心安理得。正如一个无所事事的混小子,在街上看到富二代鲜衣怒马,招摇过市,于是心下愤愤难平,回到家来高声责骂父亲:你怎么活得这么窝囊!

同样,沉迷于国学热,可能又类似于听信了街头的传言,日夜守在自家灶下掘土挖宝,指望一夜暴富,从此过上不劳而获的生活。这样一场又一场的言语狂欢,只会呈现出无果花处于盛开期的短暂绚烂。热闹与喧嚣过后,捧不到果实,只残留迷梦;没有实质进步,只有虚幻的自我安慰。

国学热的出现,原因复杂。其中之一可能是,经济高速成长带动信心爆棚,催生了大国角色认同的需要。也有论者刻薄地指出:看看暴发户们是怎样热衷修族谱的,你就理解了,国学,就是族谱的放大版。但我的感觉则是,整体社会埋头发展了三十多年,大家不约而同都想抬起头喘口气,回头看看来路,结果目光一下放远了,落到了孔子和国学身上。

那么,国学热,到底热什么?是不是黄帝内经跑出来指导我们的健康,也算国学热?有人乐于把目前的国学热比做西方的文艺复兴,有一种弄假成真式的冲动。可是,要知道,当年欧洲的文艺复兴,并不是要恢复光大古老的希腊文明,而是借壳上市,推销当世的创造。无论达·芬奇,抑或米开朗琪罗,都是旧瓶装新酒,所谓复兴,只不过是一张通行证。那么,今天倡导国学,我们的新酒在哪里?它有什么样的芬芳?

不知道当下的我们,为这个世界做出过什么实质性的贡献。电脑电视自行车洗衣机冰箱汽车火车飞机,这些须臾不得离开的日常物件,没有哪一样是我们的发明或创造。今天我们也承认了,在这些物质成果的背后,潜藏着巨大的精神能量。因此,我们需要的是扎扎实实地当好学生。这时候,最可怕的,可能就是这样一种按捺不住的狂想:__轮流转,明年到我家,不用管我们做过什么或没做过什么,反正就该我们在文化上主宰世界了。似乎祭出孔子,涂上国学的八卦油彩,我们就可以周游列国环行世界当先生去了。

若干年前,韩国曾引起过我们的深度关注,他们既在文化层面上保持着对孔子与儒学的端正崇敬,同时又顺利完成了国家的全面现代化,这的确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可是,事实上,众多学者和批评家,在观察与思考的方向上,却放弃了大路,选择了胡同。他们不去探究韩国人实现现代化的技术细节,更无视他们为此付出的辛劳和痛苦,而只强调儒的一面,总有一种企图,要把儒论证成为现代化的动力之一。其目的,似乎只在于给自己找到自信,一种狭隘而盲目的自信。

今天,到孔子的学说中寻找实质性的精神资源,注定是徒劳无功的,而且毫无必要,毫无意义。与当年的韩国一样,我们面临的问题,就是开放社会最一般的问题。没有什么秘密,也无需高深的理论探讨,更不必到远古去寻找任何原典支撑,事实上,想找也找不到。

在一个封闭社会里,小到随地吐痰、缠足、纳妾、溺婴,大到皇权__、__残民,只要关起门来,我们自己喜欢,那就可以自成一统,打造出自己最适的生活方式。但现在,开放社会让我们认识到了自由与共和等价值的可贵。这种可贵,并不是要满足我们的正义冲动或理念美感。它非常实用,足以给我们带来现实功利。

这样的认识,在知识阶层或已成为常识,正在向更广大的层面扩展。因此,我们又何需到孔子学说中去寻找对应物?又何需把孔子的学说改头换面,就像一定把蹴鞠说成是现代足球的鼻祖一样?

在建设开放社会的进程中,我们也不必过于担心民族特质会消失殆尽,正如韩国人一些源自中原大陆的传统并未在一夜之间完全西化一样。注重祖先崇拜,讲究长幼尊卑,坚守家庭价值,追求人际和谐,这些异于西方社会的传统,都是靠民间力量得以延续的。而民间社会的力 量,有着非常顽固的保守性。事实证明,这种保守性,比警察、监狱和网络封锁更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因此,我在《我的朋友孔丘》书中,就是试图打造一个健康常态的孔子形象,谢绝无厘头恶搞,也不是要重新向他顶礼膜拜,而更像是一种致敬和告别。还原一个孔子,走近他,充分了解他,然后了无牵挂地远离他。说到底,就是一种撇清关系的努力。恺撒的归恺撒,上帝的归上帝。孔子没有义务为我们今天生活的幸福或不幸承担任何责任。在他的时代里,他想要的,他做到了极限。他是那个时代的先锋和异类,极具创造性。胡适先生说过,“儒”字本身,有多重含义,其中之一是用以表达__遗民柔逊的人生观。而孔子则把殷商遗民部落性的儒,充实扩大到“以仁为己任”,进而改造为刚毅进取的儒。这可能就是他对中华文明最本真的贡献。那么,今天,无需孔子告诉我们什么东西是好的,我们自己很清楚。问题只在于行动,像孔子一样去争取,去创造,这才是孔子的核心价值。


解析:

下列各句中,谦辞和敬辞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A:老师,真想不到您能亲自来寒舍,还送来了大作,令蓬荜生辉啊! B:我希望您能将令嫒引荐给我们,我们真需要她。 C:家慈外出了,但他让我留您盘桓几日。 D:这个活动只要有您鼎力相助,一定能成功。

汉字是一幅凝固的画,一首无言的诗。一个字,或一个词条,或一组字,经过创造性的解析,就会妙趣横生,别有情趣。请自选汉字,并加以创造性地解析。

例1:《女子好还是子女好》:少年和老者在墙根下晒太阳,他们说起了好字。少年说:“女子好啊好女子,女子是人间最美的风景。”老者说:“子女好啊子女好,子女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过了一会,老者感慨道:“少年时,我也只看到女子的好,年老了,更盼着子女的好!”

例2:《憧》心拉起儿童的手,眺望着远方:“让我们一起憧憬未来吧!”

例3:《活动》一个老者介绍长寿的秘诀时说:“要想活,就得动。不动不活,不活不动。”


解析:

根据下面一幅对联的上联,对出下联,并似出恰当的横批。

上联:华夏儿女文武双全建伟业

下联:

横批:

炎黄子孙德才兼备展宏图      振兴中华.


解析:

第I卷文言文中,明崇祯帝认为黄道周“性偏执”,不是能够挽救时局的人。清乾隆帝却认为黄道周“立朝守正”,是“一代完人”。根据原文,联系现实谈谈你对黄道周的认识。不少于200字。

[3f9bf5a32a99f3ae.jpg]


解析: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