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参照诗的第二节,在横线处补上恰当的诗句。要求:化用唐诗宋词的句子,语意连贯且表达富有意蕴。
我们从唐诗宋词的墨香中走来
▲
▲
▲
我们从元曲羌笛的音韵中走来
望着古道西风中摇响的风铃
总也唤不回天涯孤旅的断肠人
失伴的鸳鸯把六月哭成白雪皑皑
示例:举着盛满葡萄美酒的夜光杯/总也饮不尽北国江南的乡思情/焦灼的目光把大漠的一轮秋月射穿(化用唐诗宋词3分,语意连贯且表达富有意蕴3分)
解析:
无
岭南中学学生会在校园内举办了一场义工招募会,招募为亚运会提供服务的学生义工,由此引发了同学们热烈争论。你对“中学生该不该当义工”这一问题有什么看法?请写一段话,表明你的观点,并简述理由,不超过54字。
参考示例:
①我不赞成中学生当义工。当义工会占用学习时间,会影响学习成绩;而且还可能出现安全问题。
①我不赞成中学生当义工。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不该为其他事情分心;况且社会复杂,我们还缺乏应对的能力。
②我赞成中学生当义工。当义工能接触社会,扩大视野,提高自身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析:
略
墓志铭可以是对墓主人一生业绩k!s#5^u的概括,也可以表达墓主人对生活k!s#5^u的追求、对生命k!s#5^u的思考。可以用第一人称口吻,也可以是第三人称语气,但都言简意赅,很有特色。如:
印刷工富兰克林(美国独立革命k!s#5^u的领导人之一富兰克林墓志铭)
他总是以他自己k!s#5^u的一颗人类k!s#5^u的善心对待所有k!s#5^u的人(音乐家贝多芬墓志铭)
恕我不起来了!(美国作家海明威墓志铭)
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中国作家沈从文墓志铭)
请参照以上k!s#5^u的墓志铭,依据你k!s#5^u的理解体会,从下面列举出k!s#5^u的人物中选择一个,为他(她)拟一则墓志铭。
海伦??凯勒,项羽,曹雪芹,鲁迅,李白
答:选择k!s#5^u的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拟k!s#5^u的墓志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
解析:
无
材料概括分析题
在健康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不能以剥夺农村为手段来发展自己。因为城市并不必然代表先进,农村更不意味着落后。工业区边界的推进和农田的退缩并非天然正当的。如果单纯依据经济效率,则自然用地必然比不上农用地,而农用地又必然比不上工业和城市用地。但这不是城市无止境地侵蚀农村的理由。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农村的价值会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不断增加。在延续传统的基础上实现现代化的农村,是现代城市居民的精神家园。城市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于是人们渴望舒缓;城市拥挤,空间狭隘,于是人们向往农村的辽阔、宽广;城市繁华而嘈杂,于是农村的朴素、宁静变得格外可贵;城市过于人工化,于是农村自然风貌价值就越来越大。洁净的农村,能够以可持续方式为城市提供净化服务、景观服务和其他宝贵的服务。所以,推进健康的城市化,必须从狂热圈地中清醒过来,善待农村,反哺农村。因此,考察一座城市的发展是否健康,一定要看它与周边农村的关系是否和谐。
文中认为当前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是什么?
农村对城市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现代化进程中,城市和农村的发展不能“单纯依据经济效率”,那么,你认为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小题1】城市不顾实际需要,狂热圈地。
【小题2】农村可以成为现代城市居民的精神家园;农村能够以可持续方式为城市提供净化服务、景观服务和其它宝贵的服务(如:为城市提供劳动力或农副产品等)。
【小题3】(1)要依据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原则;(2)正确认识城市和农村各自的价值;(3)正确处理城乡关系;(4)做到生态平衡,城乡互助,和谐发展。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提炼筛选关键信息的能力。
文段中“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不能以剥夺农村来发展自己”是这段话的中心观点,接下来,作者用大量篇幅阐述了农村对城市的价值。最后,还对城市的过激错误行为进行告诫。可见,这个突出问题就是“城市无止境地侵蚀农村”——“圈地”。
【小题2】本题考查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做此类题,(1)要抓住信息区间前后总领、总结句。(2)要对那些列举的现象、事例等进行概括,以免遗漏信息。
【小题3】本题考查分析、判断和决策的能力。
应结合具体问题,从小处着手,从大局和长远利益出发。同时也要联系时代的主题。从原则、认识、方法、方向等方面展开。
有人用“千里为重,广大为庆”来解释“重庆”二字。请你以此为开头,续写一副对联。要求能够体现重庆精神,上下联续写部分分别在8—20字之间。
千里为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广大为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千里为重,重山重水重塑三峡移民开朗豪放;广大为庆,庆国庆家庆贺神州大地笑傲辉煌。
示例二:千里为重重在足下踏踏实实建巴郡;广大为庆庆于言表喜喜洋洋颂渝州。
示例三:千里为重,东成西就笑傲九州通衢;广大为庆,南往北来喜迎八面贵宾。
解析:
本题考查扩展语句的能力。这是薄__在2009重庆城市形象代言人活动上即席讲话时提到的两句话。原文是这样的:重庆是我们共同的家园,而“重庆”两个字的组合,“千里”为重,“广大”为庆,那么顾名思义,重庆的儿女,纵有天“大”的成绩,再“广”的影响,“千里”之外,也不能忘记自己的家乡重庆。解答此题,首先需要考虑“重庆精神”的内涵,即“坚毅自强,勇为敢闯,重信尚义,兼容开放”的16字重庆人文精神。然后围绕这16字精神来组织对联,拟写是需要注意对联上线相对,内容不能重复的特点。
阅读下面的新闻,自定角度,写一则100字左右的短评。
维护校园安全上升到国家的高度
3月23日,福建南平实验小学,8名小孩被杀害。
4月12日,广西合浦某小学,2人死亡、5人受伤,其中包括多名小学生。
4月28日,广东雷州凶杀案,一男子持刀砍伤16名师生。
4月29日,江苏泰兴伤人事件,一男子在幼儿园内持刀砍伤32人。
4月30日,山东潍坊校__,一男子在小学内用铁锤锤伤5人后__。
不到40天,5起校__,举国震惊。4月29日,教育部发出紧急通知。5月1日,公安部召开紧急会议,下发紧急通知。5月3日,全国综治维稳工作会议召开,一场全国性的加强校园安全战役正在各地展开。紧接着教育部再次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协调地方财政加大投入力度,必须为中小学配备专职保安人员,安装监控报警设备,并协调公安部门在校园周边治安复杂地区设立警务室或治安岗亭。
答:
(示例一)犯罪分子选择校园作为报复社会的对象,校__频频发生,说明我们在校园安全防范方面存在着许多疏忽,说明我们的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并没有把校园安全放在社会大背景下来考虑,更没有采取切实的措施来保证孩子的生命安全。在付出如此沉重的代价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将校园安全上升到国家的高度,虽然是亡羊补牢,但这晚来的补救还是值得肯定的。
(示例二)校__频频发生,暴露的绝不仅仅是校园安全防范方面的问题,更暴露了社会上存在的许多不稳定的因素。在上海世博会大背景下的系列校__,很难排除政治方面的原因。因此,要杜绝校园__件,仅靠严防死守是不够的。只有从源头抓起,消除各种不稳定因素,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解析:
无
阅读下面两则新闻,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据报道,襄樊市总工会与该市女企业家协会组织19位女企业家与22名贫困大学生结对,承诺4年内对每个学生每年资助1000元至3000元不等。市总工会同时给受助学生及其家长发了一封信,希望他们抽空给资助者写封信,报告学习和生活等情况。其中5位大学生受助一年多,没有主动给资助者打过一次电话、写过一封信,没有一句感谢的话,最后被取消受助资格。
河南慈善总会要 求受助者签回报协议。受助者的回报条件主要有以下几点:参加工作后在有能力的情况下,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自愿向“爱心接力慈善助学基金”或其他公益基金捐助不少于接受资助金额的善款,用以续薪传火,帮助其他生活困难的学生;也可以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有人称此举是真正的慈善,有人称此举为道德绑架。你赞成哪一种观点?请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表达你的看法。
示例1.从帮助者的角度展开议论。①让贫困生“悄然”受助,过上自然、平等、有尊严的大学生活,正是帮困的价值和意义所在。捐赠者需要的不应是表面的感激,而应是这个学生的健康成长。②中止捐赠,可能给曾经受助的贫困学生带来更大的心理伤害,其后果,不是促使他们反思自己的“不感恩”,而可能让他们感慨自身贫困的命运,以及整个社会的功利氛围。
示例2.从受助者的角度展开议论(也可从“谈回报”的角度展开议论)。①协议是一种约束的本质,是对个人权利义务对等的要求,是对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②“道德协议”的出现事实上反映的是慈善机构面对传统道德观念不再深入人心的无奈。
解析:
解析:上述两则材料倾向性比较强,感慨现在的学生(受助者)“感恩意识淡薄”。现实中,我们在报端见过多少受助之后不知感恩的案例?一纸“道德协议”,如同一个“温柔的枷锁”,虽然不强制你做什么,但你必须知道该做什么,无异于一个提醒。我们不应再费力争论“道德协议”有无存在的必要,反倒应该想想慈善机构这样做的苦衷。“道德协议”只是向全民传播慈善文化,普及慈善意识,受助者应该是慈善文化的传播者,让他们签订“道德协议”,就是在受助者心中播下一颗慈善的种子。当然,从受助者的心理感受作逆向思考,只要言之成理,也是符合题意的。
本题有一定的开放 性,可综合思辨,也可从选择一个角度写作。
阅读下面新闻材料,写一则100字左右的评论。
4月12 日,中国____离京赴美,当地时间12日11时抵达华盛顿,美方官员和中国驻美大使到场迎候。__同大家一一握手然后乘车离开,整个过程仅持续了5分钟。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机场没有出现欢迎队伍和欢迎横幅,这是改革出访礼宾制度后第一次领导人出访,陪同出访的外交部副部长崔天凯告诉记者,根据中央指示精神,为进一步推进出访礼宾改革,今后我国领导人出访时,将简化驻外使领馆组织迎送活动的相关安排。____这次出访,率先实行这一新举措,在抵达和离开往访国时,不再组织当地华侨华人留学生等到机场迎送。
要点:赞同此举:①迎送领导是劳民伤财的形式主义。②随着人际、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简化仪式可减少开支,提高出访效率,是求真务实、高效廉洁之举。③礼仪应以人为本,简化体现了对群众的体谅和呵护,是对人的尊重和理解。④希望中央首倡此举之后地方能效而推广。 不赞同:①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 ,仪式传达礼节。②迎送出访领导表达了对国家领导人的崇敬、爱戴和对祖国的热爱,是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感。
解析:
无
“地球一小时”起初只是一项号召悉尼居民关灯的活动,后来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之一。“地球一小时”是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倡议,希望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20:30—21:30熄灯一小时,来表明他们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
今年全球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个城市共同创造了这个美丽的“__时刻”。
然而,伴随“地球一小时”活动的展开,质疑和反对的声音不断。有人认为,熄灯一小时是一场“秀”,实际意义不大。
那么对于这个活动,你有何看法呢?请谈谈你的想法,80字左右。
示例参考:观点明确1分,理由充分3分,语言表达2分。
(1)我不赞同这样的活动。这不仅不能节约用电,反而会因为熄灯一小时后的集中开启造成新的用电高峰,增加电网负荷,所以是形式的意义多于实质的意义。此时此刻,我们更迫切需要增强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培养公民的环保习惯。与其追求形式上的一小时,不如明天采取更有实质意义的行动。
(2)节能我第一,环保我先行。我支持这样的活动,它能提高同学们的节能意识,让大家真正认识到环保势在必行。熄灭灯光,点亮希望,这是对保护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事业的支持,可以让人们切实体会到环保的重要性,唤起我们在生活中找到具体可行的办法推动地球环境改变的愿望。
(3)我赞同这样的活动。开展“地球一小时”活动不能仅是一个熄灯仪式,更应把节能理念落实到行动中去,倡导低碳行为,以实际行动支持环保活动,让保护环境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习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细节管理来培养我们的好习惯,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让我们生活更快乐与美好!
解析:
略
请按要求排列下面四句的顺序。
A.又有波澜 B.与西湖的静绿不同
C.俨然长江大河的气势 D.玄武湖的水是白的
①强调玄武湖水自身的特点:__________
②突出玄武湖与西湖的差别:___________
①DACB ②BDAC
解析: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