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论语》中节选的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胘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上文有成语如“发愤忘食”,请从上文中再概括出一条成语 。
(2)结合“浮云”的比喻义,就节选的文段说一说孔子的人生观。
(1)箪食瓢饮(箪食陋巷)、乐在其中、乐以忘忧、曲肱而枕。
(2)从对颜回的称赞和自我表白中看出其安贫乐道,重义轻利。把富贵比作浮云,因为浮云聚散无常,飘浮不定,喻富贵短暂。又因为云在天上,喻富贵高不可及。又因为浮云至轻至淡,喻富贵无足轻重。
解析:
略
请就下面两则新闻材料,写一篇不少于100字的新闻评论。
1.《新京报》7月16日报道:包括今年文科状元在内的北京90名学生入围香港大学内地本科生录取计划名单。
2.《北京晨报》7月12日报道:这些高分考生有多名已被北大、清华录取。携优良教育机制和高额奖学金的双重优势,港校火爆的招生阵势引起部分社会人士和学者的担忧。目前关于“北大、清华将被香港高校扫成二流”的观点在网上引发的激烈争论便是明证。
①最好的学生进入最好的大学学习,对于名校的继续发展和学生的自身发展是双赢;
②港校内地招生有助于打破高校垄断;
③内地名校不改革将丧失优势;
④内地名校遭遇国际化冲击;
⑤港校招生必将推动高校改革;
⑥“百花齐放、齐头并进”才能促进高等教育的良性发展;等等。
解析:
略
运用逻辑学相关知识,补充下列句子。
一个年轻人想到大发明家爱迪生的实验室里去工作,爱迪生接见了他。这个年轻人满怀信心地说:“我想发明一种万能溶液,它可以溶解一切物质。”爱迪生听罢,惊奇地问:“ ?”年轻人哑口无言。
爱迪生听罢,惊奇地问:“那么你想用什么器皿放置这种万能溶液呢?”
解析:
略
应用文要求符合文体特征,简明得体。指出下列各句的不得体之处并修改。
A.征稿启事:恳切希望老师和同学们为办好《科学小报》尽绵薄之力。
B.寻物启事:昨天我在教室丢失了一本《名言词典》,如有拾获,请从速交还。
C.婚宴请柬:__先生、叶风小姐伉俪喜结良缘,婚宴于五月三日晚六时举行。
A.处错误: 改为:
B.处错误: 改为:
C.处错误: 改为:
A.“尽绵薄之力”改为“尽一份力量”。(2分)
B.“请从速交还”改为“敬请交还”。(2分)
C.“伉俪”删掉(2分)
解析:
略
“今天你偷多少?”“不多,才2万多。”看到这样的聊天记录,您可别报警,他们说的是网络农场。种菜偷菜,是今年热门的网络小游戏。而这样简单的一个游戏却让许多网民为之疯狂,有上班族辞职专门在家种菜偷菜,还据说有医生为了收菜耽误了病人治疗。
针对“网上偷菜”的现象,请你简要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态度鲜明,语言表达准确。不少于60字。
无
解析:
无
对联小人生,人生大对联
读2005年2月28日某报《昔日丢妻弃子多“神气”,今朝众叛亲离好冷清》一文,颇觉好笑,笑后有感,文与感皆姑存之。
文中说的是某县某镇的一落魄包工头贴春联骂子“不肖”的故事----
2005年春节,该镇一户人家门上,贴着这样一副对联:
上联:冷冷清清过个年养子不肖
下联:坦坦荡荡度此生展望未来
横批:笑看人生
写此对联的主人公姓黄,原是包工头,现已50多岁,有妻室并生下三男一女,均已长大成人,其中有大学毕业生,本是一个相当幸福的家庭。但10多年前,黄老板在外包工顺利,腰包钱多了,便丢妻弃子找了个情妇,并公开带回家中,还生下一个男孩。这样引起原妻及儿女的当然不满,从而导致家庭的一分为二:原妻及儿女为一家,黄老板及其情妇和所生儿子为另一家。
最近几年,黄老板事业不顺,荷包“冇”了,甚至难以自养,其情妇见状便不辞而别,丢下现已六七岁的男孩由黄独自抚养,生活甚是艰辛。而其原妻和儿女,则认为黄之窘境,乃其为富不仁所致,应苦果自食,故不肯给予支持帮助。到今年春节,这个黄老板只好带着年仅六七岁的小儿子“冷冷清清过个年”了。
读罢上文,我想,此联可否改为:“冷冷清清过个年养子何故不肖;坦坦荡荡度此生笑话焉能得传!”故事的主人公至今未能明白养子为何“不肖”?还在用“坦坦荡荡”来为自己辩护! 当然,人要面目树要皮,虽然他是打肿脸充胖子,却也可看出他已在“冷冷清清”的处境中自思余生应当“坦坦荡荡”了!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是啊,舞台小社会,社会大舞台。不管有意无意,现实中每个人都在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演得如何,得由观众来评价。要当心一不小心演成了反角、丑角,或让万民唾骂,或成千古笑传!像故事里的“黄老板”,就实在演得不怎么样,以致落得个鸡飞蛋打,为人耻笑。
作者将原对联改为“冷冷清清过个年养子何故不肖;坦坦荡荡度此生笑话焉能得传”, 其言下之意是什么?
讽刺黄老板,要他不要埋怨别人,而要反省自己。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与表达能力,也就是说出特定语言下的潜台词。要求考生准确理解作者所改对联的真实含义,然后写出“言下之意”。作者改后的意思分明是说,子女“不肖”、“冷冷清清”都是自己造成的,如果坦坦荡荡度此生,怎么会闹出笑话?
2007年9月28日,祭孔大典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举行,同时公布了“国人不可不知的五句《论语》经典”,推荐给北京奥组委,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迎宾语。这五句话分别是: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德不孤,必有邻
④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⑤礼之用,和为贵
请你以祭孔大典组织者的身份向2008北京奥组委写一段推荐语。(不超过80字)
推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以5句《论语》经典迎宾,既能表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体现北京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又能表达中华民族对四海宾朋的热情欢迎,传递中国愿与世界各国和睦共处的美好愿望。
解析:
要揭示迎宾语的重要意义
由于目的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说明也应有所不同,根据下面的要求分别写两段话来说明文具盒(铅笔盒)。
目的(一):为找回自己的文具盒。
目的(二):向别人介绍、推荐自己用的这种文具盒。
(1)
(2)
比较目的(一)、目的(二),“为找回自己的文具盒”,生活经验告诉我们要侧重外形特点表述,质地、形态、色彩是最基本内容,文具盒内的东西也可介绍,是相关内容;目的(二)则应侧重质地、用途、外观去表述,价格是相关内容,由于是推荐别人去买,所以这一条也十分重要,检测结果表明,遗漏这一要素的考生比例最大。
解析:
说明的语言必须围绕目的这个核心组合,与达到目的有关的话不能遗漏,与目的无关或偏离目的的话不能说。宜从目的性、完整性的角度调整组织语句。
请将“海上生明月”“千里共婵娟”“月是故乡明”三句古诗串联成一段文字,表达一个明确而又集中的主题。(三句古诗的次序可以调整,可直接引用,也可间接引用,100字左右)
三五之夜,海上生明月,我却人在天涯,望着这一轮皎洁的圆月,感受着秋风的吹拂,心神不禁回到了故乡。月是故乡明啊!此时此刻,我的亲人也一定在月下思念着我,举目遥望,唯愿千里共婵娟。
解析:
主题集中,引用古诗。
下列句中带点词使用正确得体的一项是 ( )
A:我和你在山西老家的合影,我一直惠存着。 B:谨寄拙稿《素质教育与课外阅读》,其中不妥之处,还望斧正。 C:你所寄文稿有处意思不甚明了,谨致函垂询。 D:你所送礼物却之不恭,我只好笑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