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体统计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与作家郭敬明2012年度的作品总销量,发现前者的总销量远低于后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文情报告(2012-2013)》显示,2012年度小说类图书的销量冠军仍然是郭敬明的作品。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请简要点评。要求:①观点明确;②语言表达简明、得体;③字数不超过30字。(4分)
【答案】示例一:两位作家的读者群体不同,不能也不应在销量上简单比较。
示例二:销量与作品的文学价值不能划等号,这两位作家各有千秋。
【解析】事件或新闻点评题目要求做到观点鲜明,语言简明得体。对于莫言和郭敬明,从得体的角度讲不应该简单地厚此薄彼,应该客观评价。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表达简明、得体、鲜明的能力。
下面是《雷雨》中的一段台词:
周朴园 (仁慈地,拿着周萍的手)你是我的长子,我不愿意当着人谈这件事。(停,喘一口气严厉地)我听说我在外边的时候,你这两年来在家里很不规矩。
周 萍 (更惊恐)爸,没有的事,没有,没有。
周朴园 一个人敢做一件事就要当一件事。(甲句)
周 萍 (失色)爸!
上面画线的甲句,有的版本为:“一个人敢做,就要敢当。”(乙句)你认为哪句更好?请列出两条理由。要求:①理由充分、合理;②语言表达准确、简明。(4分)
【答案】答案示例一:甲句更好。①句中两次出现“一件事”,表明周朴园很重视这“一件事”。②使用长句,语气缓和,与前面的“严厉”形成对照,表现了周朴园复杂的心态。
答案示例二:乙句更好。①突显了动词“做”和“当”,表明周朴园希望周萍做事要敢于担当,符合剧情的发展。②使用短句,中间增加了语音停顿,合乎口语习惯,语气较周朴园前面的话更严厉。
【解析】语言评论要求观点鲜明,理由充分。首先要分析两句话的差别,从差别入手,结合语境分析语言的潜台词,进而根据上下文分析其妙处。作为台词对比,还应考虑到口头语言表达的语气极其对人物塑造的作用。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表达准确、简明的能力。
在某班宣传交通文明的文艺节目中,李华扮演的志愿者对路萍扮演的违规行人进行了耐心劝导。下面是表演的对话片段,请补写出其中的空缺部分。要求:符合情境,简明得体,正确使用标点符号。(5分)
李华: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路萍:哟,红灯啊?我没注意。
李华:阿姨,您看,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路萍:嗯,是不该跟着别人抢。
李华: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路萍:小伙子,你讲的在理。下次我会注意的。
李华:谢谢您,再见!
【答案】 示例:①阿姨,你好!刚才送给红灯,您怎么就过来了?
②跟车抢红灯,多危险啊!再说,大家这样抢红灯,也容易影响交通,这不,堵上了。
③人人遵守交规,大家出行才会安全。阿姨,您看我的话对吗?
【解析】 ①从回答中看出问的问题与“红灯”有关,②从“不该跟着别人抢”的回答看出应劝说行人不抢路,③应该说讲遵守交规、不闯红灯的道理。注意要有礼貌,语气要客气,不要训斥。
【考点定位】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表达应用E
请根据上下文,从所提供的四个选项中选择相应语句分别填入文中横线处。(只填字母)(4分)
《兰亭集序》(见下图)这幅传颂千古的书法名迹,通篇美劲健,变幻万端,如有神助,在章法、结构、用笔上都达到了行书艺术的高峰。章法上,凡二十八行,行的疏密大致相等,唯首尾偶显宽密;字与字之间,大小参差,长短配合,错落有致,___①_____。结构上,极尽变化之能事,不求字体结构的平正、对称、均匀,___ ②_____;或修长,或浑圆,突破了隶书扁平方正的形貌。全篇三百二十四字,每一字都被王羲之用笔画赋予了鲜活的生命,有筋骨,有血肉,____③______;尺幅之内,众相毕现;异字异构,同字别构,匠心独运,韵味无穷,_____④_____。

A.秉性、精神、风仪各异
B.可谓极尽运笔使锋之妙
C.强调欹侧、揖让、对比
D.颇具天然潇洒飘逸之美
【答案】①D②C③A④B
【解析】D是章法之美,C是结构特点,A照应“生命、筋骨、血肉”,B“异字异构,同字别构”靠的是“运笔使锋”。
【考点定位】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表达应用E
全民读书活动结束后,主办方准备向山区中小学生赠送《现代汉语词典》,策划在词典中放进两片书签。请你代主办方设计两片“书签”的内容。要求:每片书签内容与《现代汉语词典》或读书活动有关;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每片书签字数在40字以内。(6分)
书签1:
书签2:
【答案】①一字一词有乾坤,一心一意见真章,泛舟在现代汉语的海洋中,追寻那智慧的彼岸。②厚重的词典承载厚重的希望,灵动的字词散发淡淡的书香,读着它,怎不令人心醉?
【解析】
试题分析:每句修辞1分;涉及《现代汉语词典》或读书1分;整体表达效果1分。照抄有关读书的名言1分。对名言进行恰到好处改动且符合题干要求最高给2分。超过字数扣1分。
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某高校学生社团招收新成员,约十分之一的报名者在笔试后会幸运进入面试。面试时,考官总会对考生先说几句“开头的话”,以下的话可能会让面试者感觉不舒服,请你根据下面的内容替“考官”改写几句“开头的话”,在温馨的表达中提醒学生注意相关问题,不超过90个字(含标点符号)。(6分)
“你是竞争的幸存者,即将接受考验,接下来在10分钟面试中有2个问题,回答前必须想清楚,不清楚就要赶快问,你可是压力山大哦!现在马上开始。”
【答案】你好!祝贺你进入面试,我们会问你2个问题,面试时间为10分钟。在回答问题前,你可以思考一下。没有听清楚的问题可以要求我再说一遍。请注意把握好时间,不要紧张。好,现在开始吧。
【解析】
试题分析:表达上要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6个信息点,每个1分,表述不得体或照抄原文内容该点不得分;超过字数5个以上扣1分,少于5个不扣分。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阅读下面两段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在《孟子》中有这样的记载:互乡是一个风俗恶劣的地方,人们一般不和这个地方的人打交道,但是,该地的一个少年却得到了孔子的接见,学生们都很疑惑。孔子说:“肯定他的进步,不等于认可他过去的错误,何必纠着别人的辫子不放呢?人家改好了,要肯定他有进步,过去的就不要提了。”
【材料二】 孟子曰:“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
23.材料一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教育主张?请简要分析。(6分)
24.材料二中孟子提出“不屑之教”,和材料一孔子的教育主张是否矛盾,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案】
23.⑴体现了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2分)孔子不因为童子来自乡风恶劣的之地而拒绝他,并告诫门人不要只看到人过往,而要看到人“欲洁”,(2分)足见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不分善恶、优劣等有教无类的思想。(2分)
【小题2】不矛盾。(1分)孔子不会因为对方低劣而不教;(1分)孟子的“不屑之教”并不是不教,也不是放任之,(1分)只是不从正面讲道理,而是要从反面来激发他的自尊心,要其自省,这也是一种教育方式。这和孔子的教育思想是殊途同归的。(3分)
【解析】
23.
试题分析:概括孔子的观点要抓住孔子的话,分析孔子的价值取向、判断倾向。从而概括孔子的主张。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4.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正确理解二人的观点或主张,要有自己的准确判断,要能弹出自己的道理,言之有据,言之有序。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阅读下面的故事,联系上下文内容,在文中划线处填上适当的内容,使故事情节完整合理。不少于50字。(6分)
松鼠见到乌龟在河边慢吞吞的爬行,禁不住开口嘲笑它。
“我说龟大哥,你也太差劲了,这么多年总不见你速度有长进,半天迈不出一步,一旦遇到危险逃都来不及,”松鼠很自豪地说:“你看我就与众不同,我身手敏捷能跑能跳,树上树下攀跃自如,我至今还没遇见过敌手呢!”
看着松鼠得意忘形的样子,乌龟不加理会,自顾自地向前爬行。
这时,一只狐狸悄无声息地从后面逼近松鼠,堵住了退路。松鼠发现时已经无路可逃,眼看就要落入狐掌。
“快跳到我的背上来。”乌龟冲松鼠打着招呼。
惊慌失措的松鼠忙跳上龟背。乌龟驼着松鼠快速爬入河中朝对岸游去。留下狐狸站在岸边望着干瞪眼。
“谢谢你危急关头救了我一命。我真不该看不起你。”到了对岸的松鼠羞愧满面地对乌龟连连赔不是。
龟乌宽容地对松鼠说:“ ”
【答案】龟乌宽容地对松鼠说:“这下总该明白了吧,记着不要随便瞧不起人家。因为各人有各人的特性,咱不能总以自己强处去比较别人的弱点吧?也许人家也有比你强的地方哩。”
(A、主旨关键词:优点 缺点 特性 比较 瞧不起(至少写出3个,1个1分,两个2分,三个4分)。B、语句通顺1分。C、所写内容应符合乌龟性格特点(人物语言符合人物性格)1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扩展语句中的“拓展话题型”,这种形式旨在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或逻辑思维能力,其形式是给定一个话题形式,要求学生运用想象,拓展话题。本题填充内容在文章结尾,应结合上文内容,由“松鼠”的言行和遭遇拓展出“乌龟”对其的宽容劝说,内容一定既符合上文情节,又有启人的告诫性,使人懂得“强”与“弱”的关系。注意拓展的故事情节要完整合理,还有字数的限制。
考点:考查扩展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运会已经于2013年9月12日在辽宁省闭幕,第十三届全运会将于2017年在我市举行。请你写一段话,向全国体育健儿介绍天津,并欢迎他们来津比赛。(8分)
要求:①至少介绍两种具有天津特色的风物;
②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
③语言连贯、生动;
④不少于80字。
【答案】示例(1)天津,西邻首都北京,东处渤海之滨。她地理条件优越,物产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发达,历史文化悠久,是华北平原上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热情好客的津城人民热烈欢迎全国各地的体育健儿届时参加第十三届全运会,在展示您的体育风采,夺取优异成绩之余,您还可以品尝到津城名吃大麻花和狗不理。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查试题,难度较大,既要考虑到运用2种修辞手法,如常用的排比和比喻;还要语言连贯、生动,还不能忘记介绍两种具有天津特色的风物,如众所周知的大麻花和狗不理。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阅读下面的图文材料,根据要求答题。(5分)
不久前,一位法国教育家,给法国的小学生和上海的小学生先后出了下面这道完全一样的测试题:一艘船上有86头牛,34只羊,问:这艘船的船长年纪有多大?法国小学生的回答情况是,超过90%的同学提出了异议,认为这道测试题根本没办法回答。显而易见,这些学生的回答是对的。上海小学生的回答情况恰恰相反:有80%的同学认真地做出了答案,86-34=52岁。只有10%的同学认为此题非常荒谬,无法解答。做出正确回答的同学竟然只有10%!
27.请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2分)
28.请指出这段话所反映的中国小学教育的问题,并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语言简洁、明了。(3分)
【答案】
27.答出“面对相同测试题,中外小学生的回答情况不同”这个意思即可。2分
28.问题:中国小学教育使学生盲目跟从,缺少怀疑批判精神。 看法:学校要培养学生敬重真理,敢于批判怀疑。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题目,先概括材料内容,关键点是“同一问题,回答不同”难度不大,反应什么现象,和自己的看法明确即可。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