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祝福》中的片段:

“刚才,四老爷和谁生气呢?”我问。

“还不是和祥林嫂?”那短工简捷的说。

“祥林嫂?怎么了?”我又赶紧的问。

老了。”

死了?”我的心突然紧缩,几乎跳起来,脸上大约也变了色。

有人认为文中两处画线内容调换后更准确。你是否认同调换?请阐明理由。要求:①理由充分、合理;②语言表达准确、简明。(4分)

【答案】示例一:原文更准确。“老了”是民间对“死”的讳称,此语出自短工之口,符合民间习俗。“我”是受新思想影响的青年,“死了”这句话直白而有违传统习俗,符合“我”的思想状况。

示例二:调换后更准确。“老了”是婉辞,出自“我”之口,既符合“我”知识分子的身份,也能表达“我”对祥林嫂的尊重。“死了”过于直白,出自短工之口,也与其身份相符。

【解析】

试题分析:可从讳饰和婉辞的角度进行分析,认同与否皆可,只要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E。

请为下面这段话补写一个结尾,以揭示这个故事给人的启示。(40字以内)(5分)

维奥斯特是美国著名女作家,一次,有人问抱最难忘的是什么,她说:“是我的21岁生日。”接着,维奥斯特很有感触地叙述了那天的情形:父亲带我到纽约去玩,我穿上盛装,自觉漂亮极了。途中,我进了洗手间,在洗手间里照镜子,得意得不能自已。当我从洗手间出来下.楼时,人人都在看着我,难道我如此引人注目吗?随后我听到身后有响声,回头一着,原来我的鞋跟上沾着草纸,一卷草纸正跟着我滚下楼。我明白了为什么大家都在看我。“从那天起,”维奥斯特说,“每当我觉得不可一世时,总回头看看。”

回头看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往往会发现人生的一些疵点。这些疵点无不让人警醒,引人反思。内容,3分;表达简明、准确,无语病,2分。

【解析】

试题分析:做语句连贯题首先要整体理解句段的中心,解答本题时首先要揣摩“我明白了为什么大家都在看我”这句话的含意,同是要抓住横线前面句子中“每当我觉得不可一世时”来续写。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5分)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11.22)

一名华裔妈妈蔡美儿倡导的“华人家庭教育”——以严苛辛辣的教育让孩子成才,在全球引起激烈讨论。紧接着上海的教育出“哈佛女儿”的常智韬先生自认为教育也可以很温柔,踩着轻松的步子和孩子跳一场圆舞曲,就像猫一样。这似乎又代表了另一种教育的成功。前有“虎妈”,后有“猫爸”,究竟哪种中国式家教更好?(节选自报载文章《虎妈妈PK猫爸爸》)

18.从“甲文”看出孔子运用的教育方法是什么?反映出儒家的什么思想?(2分)

19.结合“甲文”的内容,试解答“乙文”提出的问题,简要说明理由。(3分)

【答案】

18.因材施教  中庸之道

19.没有更好,只有因材施教的方法才是好的方法。如果说“虎妈”和“猫爸”互换方法,他们还能成功吗?我们更应提倡在教育方法中贯穿“中庸之道”的思想,就如孔子对待冉求和子路一样,因人而异,刚柔相济,才会有好的教育效果。

【解析】

18.

试题分析:分析归纳孔子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思想,可以从孔子对子路和冉有的同一个问题的不同回答的原因,来揣摩和归纳。孔子制止子路是因为子路好胜,鼓励冉有是因为其退缩,这就表现了孔子在教育问题上采取了因材施教的方法,表现其中庸教育思想。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9.

试题分析:这是个表达题,要求用甲中的思想,回答乙的问题,实际上是考查学生运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要求学生既要联系孔子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思想,又要结合材料乙中的事例。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从下列人物形象中任选两个,整合相关内容作为论据,续写后面的论述片段。不超过60字。(6分)

林黛玉 宋江 方鸿渐 哈姆雷特 别里科夫 玛蒂尔德

性格决定命运。好的思想决定好的行为,好的行为决定好的结果,好的结果养成好的习惯,好的习惯才能决定自己好的性格,最后决定成功的命运。反之则不然。【示例】方鸿渐意志薄弱毫无王见又不懂得人情世故,永远也走不出“围城”;

【答案】示例:

林黛玉既孤芳自赏又自伤自怜,结果错失了情感又毁弃了生命;

哈姆雷特优柔寡断忧郁多疑,终难逃悲剧的结局;

马蒂尔德既贫穷又虚荣,终致枉费十年劳苦还项链。

(每个3分,共6分,不要求与答案完全一致,任选两个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既考察阅读水平,也考察语句的续写,核心则在于根据人物特点组织语言。

考点: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E。

根据语言环境,用口语方式转述下面书面材料的内容。(4分)

材料:①徐凡,男,江苏南京人,东方大学文学院教授。 ② 系我国红学界后起之

秀, ③尤以考证作者身世见长。 ④ 专著《曹雪芹家世考》《大观园人物论》《<红楼梦>

导读》(获优秀教育图书奖)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要求:①内容适当。②表达得体。③符合口语特点。④将转述的话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学校邀请徐凡与学生座谈时,你以文学社成员的身份向同学们介绍说:

【答案】①徐凡老师是江苏南京人,东方大学文学院教授。②是我国红学界的研究专家。③尤其在考证《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身世方面有专长。④专著《曹雪芹家世考》、《大观园人物论》和获优秀教育图书奖的《<红楼梦>导读》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解析】解析:将书面语转换成口语,一要注意不能改变原意,如“作者身世”应转换为“曹雪芹的身世”或“《红楼梦》作者身世”;二要注意表达得体,如“徐凡”后应加称呼,不能介绍性别,“后起之秀”改为“研究专家”等;三要注意口语特点,如“系”转换为“是”,“尤以………见长”用“尤其在…………方面有专长”一类句子来转换,括号中的内容必须换到句中表述。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出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 。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最终在公元1283年被杀害了。

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__。

【答案】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   要把这片忠心记录在历史上  文天祥就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大丈夫”(文天祥的言行就再现了孟子所说的大丈夫的精神)(6分,意思接近即可,尤其是第三句:有总结论点作用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语用题是变化中的精灵,第一二处从后面看,前应是一个态度,承接“人生自古谁无死”,后一个承接“留取丹心照汗青”。最后一句是总结,分析到位就好办了。

考点: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语言综合运用。

《囚绿记》运用最多的就是象征的手法,象征手法可以通过描写某种具体事物来进行

暗示、喻旨另一种事物。借物抒情是象征手法的一个方面,作者写《囚绿记》赋予绿以象征意义,它是生命、希望、慰安、快乐的象征,是真正自然的颜色。作者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__”的精神,借以歌颂中华儿女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表达自己对民族光明前景的祝福和信念、对光明的向往之情!现在,请你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景物片段。

要求:(1)景物核心内容是,绿柳、南风、鸣蝉,并揭示它们的象征意义。(2)运用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3)语言连贯,表达清晰。

【答案】略

【解析】

试题分析:在构思时,首先要把自己要表达的情感寄托在绿柳、南风、鸣蝉上,通过对绿柳、南风、鸣蝉的描写,来揭示出其象征意义;在语言表达技巧方面,适当运用排比、反问的修辞手法来从气势、语气上进行赞美绿柳、南风、鸣蝉的精神,从而把他们的象征意义表达出来。在写作时,要注意赋予绿柳、南风、鸣蝉不同形象的象征意义。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19.简述“探春理家”

凤姐患病期间,探春上任代替凤姐理家。亲娘舅死了,探春按制度行事,依例“赏银”。探春着手改革的第二步,是压缩不必要的开支,精简节约,取消宝玉、贾环、贾兰三人上学的点心、纸、笔的费用。另外,探春还免去了每个姑娘每月的脂粉费。第四,她还委派园中服役的婆子、媳妇分别承包起各项事物。探春把贾家治理的井井有条.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一提到根的作用,可能首先想到。这两项是绝大多数植物根系的本职工作。然而,进化史上最早出现的根,作用却并非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而是,这种早期类型的根被称为假根。,是因为这些根内没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通道,它仅有的作用就是固定植株。假根将植物固定在合适的生活环境中,会降低风吹和水流的影响,提高其生存几率。

【答案】①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        ②固定植物的位置        ③之所以称其为假根

【解析】由③后面的关联词“是因为”及其前面的“称为假根”,推断出③的答案;从“它仅有的作用就是固定植株”推出②的答案,由“作用却并非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推出①的答案。此题是语句填空,但实际上考的是连贯,注意分析前后的勾连关系即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的语句连贯的能力。

不管红绿灯,凑齐一群人,蜂拥过马路,被网友戏称为“中国式过马路”。针对这一现象,请拟出两条劝阻行人闯红灯的宣传语。要求:简明生动,幽默警醒;每条不少于10字,不多于20字。

【答案】 (1)红绿灯前微微笑,放慢脚步等几秒。

(2)生命只有一次,你我莫闯红灯。

【解析】 拟宣传语,一要做到生动,最好采用对偶的句式,或应用其他修辞手法,或日常成语俗语的变式,力争吸引读者。二要有鲜明的主题,如本题就一定要针对行人闯红灯的问题,突出宣传事物的作用和意义。注意字数要求。

【考点定位】 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