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拆拼汉字、妙解汉字”的方式来启迪人、警示人、教育人,既是一种语言技巧,也是一种人生智慧。请仿照下面的示例,在“诚、出、穷、厌、圣、恩”6个汉字中任选两个汉字,对其字形与意蕴进行联想与妙解。(言之有理即可)(4分)
示例:
舒:“舍”得给“予”他人,自己才能获得快乐。
赶:不停地“走”,不停地“干”,才可能超过别人。
骗:一旦被人看穿,“马”上就会被人看“扁”。
劣:平时“少”出“力”,到头来必然差人一等。
仿写:
诚:
出:
穷:
厌:
圣:
恩:
【答案】一个2分,任选两个。
诚:诚心诚意,就是成功。
出:翻过两座山,总会找到出路。
穷:力被困在穴里,怎能不穷。
厌:可庆贺的事情偏差一点,就会令人讨厌。
圣:要成为“圣人”,也离不开士地。
恩:无论施恩还是报恩,都因有颗善心。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应关注两个方面:拆开后的字的意蕴;拆开前的字的意蕴;只有把这两个方面联系起来发挥联想和想象写出富有哲理的话才能符合要求。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请把“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扩展成一段话。(6分)
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语言生动,修辞运用不少于两种;③字数在50-80字之间。
【答案】
出门时是春天,杨树柳树依依飘扬,像爱人的手轻抚我离别的心情;历尽千般艰难,回来时已经是雨雪交加的冬天,漫天的雨雪在诉说着边关的刀光剑影。大雪中我在独行,远处有一盏灯在为我亮着。那是我全部希望,是我活着的动力。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为扩展语句题。解答时一般按以下步骤:先审题看题目有什么要求;确定扩展重点,抓住扩展重点来展开;扩展的具体手段有哪些,一般在这里加修饰成分、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本题关键是抓住题中要求:修辞不少于两种,并没有要求不改变这四句诗,故也可以把诗句的意象和意境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但是切记不可简单的把这几句诗的翻译作为答案。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不管红绿灯,凑齐一群人,蜂拥过马路,被网友戏称为“中国式过马路”。针对这一现象,请拟出一条劝阻行人闯红灯的宣传语。要求:简明生动,幽默警醒;不多于20字。(2分)
【答案】本题为灵活性题目,无固定答案,符合要求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拟定广告语总体要求: 内容浅显,句式整齐,朗朗上口,简洁易记。具体说应注意以下几点:1、语言朴实自然,2、借用修辞手段,3.注意音韵节奏(押韵),4、叠词的运用,5、锤炼动词、形容词等。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在辩论中,讽刺幽默的论辩语言往往以谐趣的方式,揭开荒唐的外衣,暗示事物的本质,达到明辨是非的目的,从而在论辩中取得很好的效果。阅读下面这则故事,请在空白处填上恰当的文字。要求:①紧扣对话主题,语意步步深入;②语言表达连贯、得体。(5分)
传说汉武帝晚年很希望自己长生不老。一天,他对侍臣说:“相书上说,一个人鼻子下面的‘人中’越长,寿命就越长;‘人中’长一寸,能活一百岁,不知是真是假?”
东方朔听了这话,知道皇上又在做长生不老之梦了。皇上见东方朔似有讥讽之意,面有不悦之色,喝道:“你怎么敢笑话我?”
东方朔脱下帽子,恭恭敬敬地回答: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汉武帝问:“你为什么笑他呢?”
东方朔说:(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汉武帝听了,也哈哈大笑起来。
【答案】(1)我怎么敢笑话皇上呢?我是在笑彭祖的脸太难看了。(2分)(2)据说彭祖活了八百岁,如果真像皇上说的那样,‘人中’就有八寸长,那么,他的脸不是有丈把长吗?(3分)
(评分标准:紧扣“长寿这个主题”,语言有逐步深入的逻辑关系,语言前后连贯、得体)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运用能力。此题要求①紧扣对话主题,语意步步深入;②语言表达连贯、得体。东方朔是汉代著名的幽默善辩大师,面对汉武帝的长生不老梦,当然应对自如,我们回答此题,主要根据填空上下的语言环境来推敲, 第(1)处后汉武帝问为什么笑他,表明东方朔不是笑汉武帝,而笑其它长寿之人,这就让我们自然联想到传说中的彭祖,第(2)处则应该是解释校彭祖的原因。当然此题若举其他神话传说中的长寿者也未尝不可。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新闻点评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请点评下面的这则新闻。要求:见解独到,是非分明,不超过30字。(6分)
节后上班第一天,浙江某领导要求下属帮其女儿做寒假作业,而且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出动了9个员工,连司机都贡献出来,而且孩子要求特别高,原本是四道作业任选一,她全部都要做,但自己却一点不参与。作业有摄像画画写作文,我们九个人花三天时间熬两个通宵才赶工完成。”负责写作文的王先生说,“我已经35岁,为了找到感觉,我得把自己的思想状态转变成12岁的小姑娘。”
【答案】略(只要能有自己的见解,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要先从整体感知内容,然后可以从“假期作业负担过重”“老师留作业的初衷”“教育方式”“拼爹思想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弄虚作假”“能力与过程”等方面进行评论。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面是著名主持人杨澜对著名的国学大师季羡林的一段访谈,请你根据季老的回答补充出杨澜的两处提问语。(4分)
杨澜:
季羡林:那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改西服、改西装,我本身是不赞成的,那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欧美之所以经济那么发达,并不是因为它的穿着,我们老学人家的皮毛,所以本身我就反对,后来另外一种现象非常有意思,就是农民锄地,穿上西装打上领带,我觉得这是开玩笑。
杨澜:
季羡林:后悔……这看怎么说,我说那个老知识分子的心声,我就讲一个中国知识分子,“人生识字忧患始”,不识字没有忧患,一识字就有忧患,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一种特点。而且我最近又写了一篇短文,叫《走运与倒霉》,走运跟倒霉,这两个密切联系的。知识分子,他这样在社会上有地位,特别是过去封建时代,中了秀才,这就有地位,在农村里面就是一号人物了。
【答案】
30.我的第一问题可能是比较私人的一个问题,我就想知道为什么你一直都是穿中山装。
31.您现在有没有后悔当年学了文化,做了教授呢?
【解析】
试题分析:
30.从季羡林的回答来看,主要围绕一个问题来展开的,即关于穿西装的问题,而且可以看出季羡林对西装是一种不屑的态度,因此,杨澜提问的应该是关于季羡林为什么不穿西装。
31.从季羡林的一开始回答来看,可以看出是对某件事情是否后悔。从后文的回答来看,应该是对当年学历文化,成了知识分子这件事。
考点:语言表达得体。
点评: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某中学研究型进修小组举办《红楼梦》读书交流会。主题是“《红楼梦》诗词鉴赏”。请为版主写一则开场白。要求:①紧扣主题;②表达得体,富有文采;③不写称号语、问候语;④不跨越60字。(4分)
【答案】⑴、“满纸荒唐言”,“谁解其中味”,绝世奇书《红楼梦》中的诗词也是难得的艺术瑰宝。让我们走进宝山,去欣赏他们的璀璨与绚丽吧。
⑵、“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是宝钗的思想写照,“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是黛玉的生活环境,《红楼梦》诗词文质兼美。今天我们将对它进行专题鉴赏,希望同窗们积极发言。
【解析】
试题分析:要注意一下几点:一、点明鉴赏《红楼梦》诗词;二、招呼学生积极参与;三、只管即便使用《红楼梦》中的诗词。
考点:语言表达准确、得体、简明、连贯。
点评:对“语言表达简明”的考查,命题形式集中在对赘余的语句语段进行判断修改删除。语言材料则选用那些贴近现实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的鲜活材料,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命题形式以主观题为主。对“语言表达得体”的考查更加注重实用性,题目设计重视与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的结合。对联、给某些节目设计串台词、广告、情境对话等题目。
在下面这段文字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文字,要求语意照应,语气连贯,语式一致。(4分)
中国古老的文字非常形象生动,“和谐”二字就有着丰富的文化意蕴。 , ;“谐”字分解为“言”和“皆”,意为人人都能言所欲言。和谐就是指国富民强的中国, 。 ,和谐是伟大时代的最强音。
【答案】“和”字分解为“禾”与“口”,意为人人都能食所欲食;
和谐就是指自由民主的社会。 和谐是中华民族的主旋律;
【解析】
试题分析:所填空的内容与形式都可以从后文得出。
考点: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与应用的能力。
点评:这是一道高质量的题,既有暗含的限制条件,又给了学生广阔的想象空间。既考查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也考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如今,从各大网站、论坛到视频,无不充斥着一个字——“囧”(音jiǒng)。上囧博客晒晒囧人囧事。玩玩游戏“囧星大大冒险”,进“囧”贴吧发发“囧”言,就连学生的作文、造句都不放过这个字。这个原本只存在于甲骨文中、鲜有人问津的古字,通过“望形生意”复活了。网友形象地把这个字诠释为带着八字眉的方块脸、其中的小方块是张口结舌的嘴,基本上就是“窘”的表情,而这个自发音又和“窘”字一样,所以在网络上,“囧”字可以代表悲伤、无奈、尴尬等情绪。
“囧”早在甲骨文中就已出现,原为表现日神崇拜的漩涡焰纹,后演化为阴阳鱼图案。也有学者认为,“囧”字外面的大方块表示房子,里面的小方块表示窗户,窗户能引进光照,故“囧”字有光明之意。但作为时下流行的火星文,不仅仅是一个读音,而是用汉字或字母的形象来表达更为丰富、复杂的含义。
对时下这种万民奔赴“囧国”、争做“囧民”的现象你是怎么看的?请就此现象发表你自己的见解,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语言流畅。不少于50个字。
答案:(不同角度要点举例)(1)随便解读文字只是无聊的恶搞,这种行为是对传统文化的亵渎和侵略,对于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有害无益。
(2)无须大惊小怪,更不必强行纠正,它本身就包含了中华文化智慧的成分。
(3)囧字意义的翻新对于希望学习中国文化的人来说,有寓教于乐的作用,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文化传播的效果。
(4)一个新兴的语言符号的诞生,总要经历从排斥、接受到使用、废弃的过程。只要是合理的,总会流传下去;如果是不合理的,就会逐渐被淡忘,语言自有其优胜劣汰的规则。
(观点鲜明有力1分,只答肯定或者否定不得分,理由充分2分,语言表达1分)
针对下面的新闻写一段评论,表明自己的看法。要求观点鲜明,语言简明、得体、不超过60字。
3月9日,出席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的特邀委员、中国首善陈光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建议:“在高校推行更大的慈善行动,名牌大学的思想应再解放一点。富人的子女要读这些名牌大学,差一点分都可以收,但要高额收费。然后,把这些富人掏出来的钱,用来帮助穷人的孩子上大学,最终实现教育公平。”
示例一:反对该建议。如果名牌大学不再是“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富人家的孩子可以低分上名牌大学,穷人家的孩子“有分没钱莫进来”,将是更大的不公平。
示例二:支持该建议。富家子弟多出的学费可以帮助贫困生上大学,减轻贫困生的家庭负担。(可以支持也可以反对,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