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林则徐的女婿沈葆桢少年时写了一首咏月诗,请林公过目,其中两句曰“一钩已足明天下,何必清辉满十分”。林则徐看后改成“一钩已足明天下,何况清辉满十分”,沈葆桢看后佩服不已,终成一代英才,被誉为“中国海军之父”。请你说说修改前后的区别。(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何必”是用不着的意思,改前颇显狂妄自傲,“何况”是更不用说,改后颇显谦虚之意及进取之心。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要根据人物身份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诗歌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答题时,首先要把“何必”“何况”的意思答出来,然后根据这两个词语的词性及诗句语境进行分析遣词造句的重要性,可对比着这两个词组织答案。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语言综合运用
汉字作为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书写了中华文明的灿烂画卷,承载了华夏文化的历史长河。汉字不仅形体优美,而且内涵丰富。请写一段文字以表现汉字之美。
要求:(1)描写、议论、抒情三者相结合;(2)运用排比、比喻两种修辞;(3)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4)不少于200字。
【答案】汉字之美,美在形体。甲骨文行笔如画,恰似远古的梵音回荡在历史的天空;篆体古朴精致,犹如一道佳肴令人回味悠长;隶书端庄敦厚,楷书隽秀大方,行书玉树临风,草书笔走龙蛇。汉字之美,美在灵性如诗,横竖点撇捺勾,每一个符号都是性格的精灵,所组成的每一个字都是一片神奇的天空。美哉,汉字!你是一幅巨大无边的历史画卷,你是一曲震撼宇宙的交响乐曲,你是一首意味无穷的美妙华章。你更是一根无形的绳,连着历史与未来,连着浓浓的华夏血脉亲情;你是东方沃土上永不移动的河床,承载着炎黄百姓的生活情感和人间理想,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博大深厚灿烂的民族文化。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可在理解材料的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运用描写等表达方式、比喻等修辞手法,以简洁的语言来组织答案。要紧扣文段主题“汉字之美”来分析作答。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语言综合运用。(15分)
请根据你的观察,对班级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作一个场景描写。
要求:(1)必须使用点面结合的手法;(2)使用细节描写和排比的修辞手法;(3)有一处使用“尽管……但是……”或“不但……还……”的句式;(4)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准确、生动;(5)不少于200字。
【答案】
叮铃铃,叮铃铃,,操场上立刻沸腾起来,一些学生跳牛皮筋,和一些人打篮球,有些转在单杠,还有人在跳绳......
瞧!一个女孩全神贯注地踢毽子,“1,2,3,4 ......”另一个女孩津津有味计数毽子终于落地。不一会儿,轮到一个男孩踢,他把毽子高高的抛到空中,投掷,出脚。“啊!脚怎么弯曲,怎么弯曲?”只见“扑通”一声男孩一屁股重重的坐在地板上,顿时踢毽子的女孩纷纷笑了起来,男孩也不示弱,迅速像弹簧一般站了起来,并示意再给一次机会。
叮铃铃,叮铃铃,上课的铃声响了起来了。同学们听到铃声后,迅速停下了所有活动,校园里顿时恢复了平静。尽管只有短暂的十分钟,但是这是快乐的十分钟,让人无比释然的十分钟!因为这十分钟,我们的校园生活被赋予了更为亮丽的色彩。
【解析】
试题分析:明确“点面结合”概念。所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考生写作时必须按要求作文:1.场景内容为校园课间活动;2. 必须使用点面结合的手法;3.使用细节描写和排比的修辞手法;4.有一处使用“尽管……但是……”或“不但……还……”的句式;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等经典篇章将许多古人写得栩栩如生,请从以上作品中任选一个人物,概括其事迹并作点评。
要求:以评论为主,不少于200字。
【答案】
烛之武是一个智勇双全的爱国义士。他在说秦伯之前,只是郑国的一个圉政,小小的养马官。有着怀才不遇的愤怨,但在郑国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只身去说秦伯,足见其义、勇。说秦伯时,他只字不提郑国利益,而是站在秦国的立场上,分析亡郑对晋有利,而存郑对秦有利。晓之以理,动之以利,运用智慧最终化解了郑国的危难。所以说他是一个有义有勇有智谋的爱国之士。正所谓:
危难之时挺身行,
宝刀未老入敌营。
但凭三寸不烂舌,
说退秦师留美名。
【解析】
试题分析:《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都属教材上的内容,考生可选择自己比较熟悉的人物。答题时人物事迹可简要,点评时除准确、深刻,还得注意要符合正确的价值观,当然形式可多样。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语言综合运用。
家家户户都有窗,透过窗,我们可以看见的是一个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请用文字记录一件窗外发生的有意义(情趣)的事情。
要求:(1)使用设问修辞和烘托手法;(2)对该事件有一、两句精彩点评;(3)200字以上。
【答案】我站在阳台上,看着雪花飘落,它的魅力让我着迷。心痒痒的,“不幸”的兴奋,很高兴有一个新的游戏场所。赶紧收拾了东西准备去一个良好的乐呵乐呵! “住手!读去!”有了一个响亮的轰鸣声,我只能悻悻地回去阅读。可以在阳台上,但也因为无法控制情绪,雪通过。听窗口的风“呼呼”的声音,“嘻嘻哈哈”的喊声站起来,抬头看看。但他们不能逃跑“法眼”,一定会抓住积极。雪呀!你怎么有这么大的魅力吗?你为什么吸引了我这么多? ...“怀疑充满了整个下午,我在想呀,雪花飘浮,手中拿着最喜欢的书,但一个下午,也没有采取一目了然。好不容易熬到晚上在床上采取这有一个很好看的机会。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①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②能够写出事件的意义或情趣,③只能记录一件事情,④准确运用修辞和手法, ⑤要有画龙点睛式的点评。(以上每一点视不符合的程度扣1-3分)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请在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层次分明。(5分)
从读大学到当老师,我跟随郭先生十几年了。这十几年间,每每有不懂的问题,就去先生家, ① 有问,必有答。先生偶有记不清楚的, ② 亲自去图书馆查来,抄得整整齐齐地给我。这些年来,问的问题不计其数, ③ 也不乏幼稚之处。 ④ 张开嘴后自己都悔之不已,但是先生却认认真真地为我解答;有时先生才说两句我就表示懂了,先生 ⑤ 要我说出来,看我想的对不对。
① ② ③ ④ ⑤
【答案】①凡;②必定;③其中;④有时;⑤则。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一定要先在整体理解文段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着上下句具体语境来分析作答。如①处,从上下句看,应与“必”构成条件关系,从句式看,故可用“凡”;从下句“亲自”可知,②应为副词,如“必定”“一定”。以此类推即可。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
(一)这世界如果尽是健谈的人,就太可怕了。每一个健谈的人都需要一个善听的朋友,没有灵耳,巧舌拿来做什么呢?在公平的原则下,一个人要说得尽兴,必须有另一个人听得入神。如果说话是权利,听话就是义务,而义务应该轮流负担。同时,仔细听人说话,轮到自己说时,才能充分切题。我有一些朋友,迄未养成善听人言的美德,所以跟人交谈,往往像在自言自语。凡是音乐家,一定先能听音辨声,先能收,才能发。仔细听人说话,是表示尊敬与关心。善言,能赢得听众。善听,才赢得朋友。
(二)听话与说话能力是人类运用语言进行社会交际的最基本的能力,他们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又相互影响。听话,是信息的输入,是内化的吸收,是理解语言的能力。说话,是信息的输出,是思维的物化,是运用语言的能力。良好的听话能力是交流双方能否在同一平台上进行言语交际的前提,所以听话是说话的基础,只有理解了,才能正确的加以表达。而良好的说话能力是交流双方能否把言语交际继续下去的媒介,所以说话又为听话起到加深、拓展的作用。两者合作,才能进行正常的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26.分别分析以上两则材料在语言风格上的特点及效果。(6分)
27.展开联想与想象,参考示例,写三句以“倾听”为对象的文字。不超过140字。(6分)
示例:
倾听是一种等待,是连接友谊的桥梁,像一缕清风,它能吹散笼罩在人们心头的阴霾。
倾听是一种谦逊,是走向成熟的阶梯,像一块海绵,它能汲取散布在人生长河的智慧。
【答案】
26.(1)第一则材料以生动形象的说理、具体可感的阐述说服人、感染人。(1分)通过比喻、举例等论证方式,(1分)揭示了事物的本质,论述生动活泼,使抽象的道理更通俗化,从而告诉人们要学会倾听,愿意倾听。(1分)
第二则材料通过抽象的概念判断和推理,(1分)概念化地论述了“听与说”的关系相辅相成,是社会交际的基本能力,论述逻辑缜密,严谨科学。(2分)(如果答案不在以上要点内,但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27.倾听是一种享受,是沟通你我的乐章,像一缕馨香,它能唤醒沉睡在人们内心的信任。倾听是一种认可,是成就博大的通途,像一片__,它能摒弃隐藏在人们内心的狂妄。倾听是一种收获,是丰富内心的能量,像一本好书,它能充实遍布心灵深处的空虚。
【解析】
2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不同文体的语言风格, 第一则材料是科学小品文,“没有灵耳,巧舌拿来做什么呢?”“如果说话是权利,听话就是义务”“凡是音乐家,一定先能听音辨声,先能收,才能发”等句子形象生动,句式整齐,结构匀称。第二则材料是科学说明文,思维护缜密,用语严谨,朴实无华。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7.
试题分析:强调以“倾听”为文字对象;写完三句;有比喻,语言形象生动;句式要整齐;要符合逻辑。
考点: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
(一)哈里清了清喉咙。他不想读这个剧,但不能不读。“我借着爱的轻翼飞过园墙,”他用平常说话的语气读道,但是他的声调一下子变了,“因为砖石的墙垣是不能把爱情阻隔的。”他朗读着,身子挺直起来,一下子年轻了八岁,他变得又英武又洒脱。“爱情的力量能做到的事,他都会冒险尝试,”他大声念道,“所以我不怕你家里人的干涉。”《这次我演什么角色?》(节选) [美国]库·冯尼格
(二)“我跟你说,我一定得离开!”我有些被惹火了,反驳说,“你以为,因为我贫穷、卑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错了,我也有和你一样的灵魂,和你一样的一颗心!如果上帝曾给了我一点儿美丽丰富财产,我也会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不是通过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通过凡人的血肉之躯跟你讲话——而是用我的心灵在跟你的心灵对话,就如同我们离开了尘世,穿过坟墓,一同平等地站在上帝的面前,我们彼此平等——就如同我们的本质一样。”《简爱》(节选)[英国]夏洛蒂·勃朗特
24.分别分析以上两则材料在叙事角度上的区别及其作用。(6分)
25.两则材料中的人物个性都极其鲜明,请调动情感和想象,描写一个对话场景,突出主人公自信自强的个性。不超过140字。(6分)
【答案】
24.(1)第一则材料是全知视角,运用第三人称。(1分)采用第三人称不受叙述者的见闻和感觉的约束,站在局外叙述,可以深入人物内心,将人物的心理活动告诉给读者,让我们看到一个借助剧本的内容才能获得力量的哈里——畏缩,不自信。(2分)
第二则材料是有限视角,运用第一人称。(1分)采用第一人称使小说的叙述显得真实亲切,站在局内叙述,给了我们一种“亲历”的感觉,拉近作品和读者之间的距离,使我们与一个自信自尊自强的女主人公产生共鸣。(2分)(如果答案不在以上要点内,但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25.示例:“就如同我们的本质一样!”罗切斯特先生重复了一句,———“就这样,”他又补充了一句,将我一把抱住,紧紧拥入怀中,将他的唇紧紧贴住我的唇,说:“就这样,简!”
“简,冷静些,别这样拼命挣扎,像个绝望中的野鸟儿,在疯狂地撕碎自己的羽毛似的。” “我不是只鸟,也没有关在笼中。我是自由的,我有自己的独立意志,下定决心走开。” 我又努力一挣,终于自由了,挣脱了他的怀抱,昂然地站在他面前,“那么,你也运用你的独立意志,来决定你的命运吧,”他说。“我向你伸出我的手,奉献出我的心和我的全部财产和分享权。”
【解析】
24.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要掌握小说的叙事视角,如全知视角、有限视角、内视角、外视角等。全知视角(零视角),叙述者>人物,也就是叙述者比任何人物知道的都多,他全知全觉,而且可以不向读者解释这一切他是如何知道的。因此,这种叙述视角最大最明显的优势在于,视野无限开阔,适合表现时空延展度大,矛盾复杂,人物众多的题材,因此颇受史诗性作品的青睐。其次是便于全方位(内、外,正、侧,虚、实,动、静)地描述人物和事件。另外,可以在局部灵活地暂时改变、转移观察或叙述角度,这既多少增加了作品的可信性,又使叙事形态显出变化并从而强化其表现力。叙事朴素明晰,读者看起来觉得轻松,也是它的一个优点。
有限视角是限知限觉的视角,用第一人称“我”的角度去叙述事件的过程,叙述的眼光往往较为主观,带有偏见和感__彩,只能限于“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考点: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5.
试题分析:以对话为基本要求,可以结合动作、神态描写等来进行场景展开,突出主人公自信自尊自强的个性,语言通顺、连贯、得体。符合规定字数。
考点: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主敬”一词,较早见于《礼记》。《周易》说:“君子敬以直内”,意思是君子主敬以使内心正直。
“主敬”也是孔子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论语》中相关表述颇多。如《论语•子路》:“居处恭,执事敬”;《论语•季氏》:“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论语•卫灵公》:“敬其事而后其食”等。
“主敬”被宋儒吸纳作为其学说的重要范畴。程颐主张“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这里的“涵养须用敬”意思是以虔敬之意收敛己心。朱熹也认为“敬”是涵养心性最重要的条件,是成德之要,他指出:“学者须敬守此心,不可急迫,当栽培深厚。”
曾国藩将毕生所得归纳为四点,要求儿子每日诵读,恪遵不易,此“传家遗嘱”四条即慎独、主敬、求仁、习劳。
24.请根据以上文字,概括“主敬”的内涵。(4分)
25.请根据你对上述文字的理解,联系社会生活中的实例,谈谈“主敬”思想的现实意义。(150字左右)(8分)
【答案】
24.①“主敬”是修身之要:应以虔敬之心涵养心性,收敛放纵散漫之心,使内心端方正直而符合道义,这样才能明理达道。②“主敬”是处事之要:行事应敬慎认真而不怠慢。(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
25.“主敬”思想在当今社会仍有重要意义,对于我们为人处事有重要的教益。“主敬”而使人正直,使人敬业,有利于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有利于民族各项事业的发展。现今诸多官员贪污、商人非法牟利、医生收取红包等违规非法之事,正是由于他们对己、对人、对事缺乏了虔敬之心。传承“主敬”思想,有益于人生和社会。(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符合要求即可。举例恰当2分,分析恰当3分。)
【解析】
24.
试题分析: “意思是君子主敬以使内心正直”“意思是以虔敬之意收敛己心”“‘敬’是涵养心性最重要的条件,是成德之要”由这些内容可以概括出第一点。从孔子、曾国藩对弟子或儿子的要求可得出第二点。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5.
试题分析: 正确理解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敬”有使人正直,收敛己心的作用,所以可以从这个角度来阐述人要为人正直,不要放纵自己,不要过多的贪念。“敬”可以涵养心性,可以从这个角度去阐述,“敬”可以修身养性,可以提升一个人的品质。当然还可以从其它方面来谈,但必须符合“敬”的含义。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2012年9月,浙大紫金港校区挂出的两条迎新横幅一时间蹿红网络:
做一个明媚的女子,不倾国,不倾城,以优雅姿势去摸爬滚打;
做一个丰盈的男子,不虚化,不浮躁,以先锋之姿去奋斗拼搏。
请对比常见的迎新横幅,从不同角度分析浙大迎新横幅受追捧的原因。
【答案】角度一:形式上有创意。抛弃单调直白的“热烈欢迎新同学”等传统语言范式,运用90后新生们认同的文艺化、网络化语言,开启与新生对话和沟通之门。语言清新,情感真挚。
角度二:内容上有内涵。迎新横幅中蕴涵着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平等的姿态为新生指明了人生的方向。
【解析】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可以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进行鉴赏。形式上看,这两条横幅有网络语言的痕迹,文艺气息比较浓,恰恰是90后新生熟悉的,容易认同和接受;内容上“以优雅姿势去摸爬滚打”“ 以先锋之姿去奋斗拼搏”又蕴涵了自强不息的精神,恰恰是大学所提倡和教导的。(其他不同角度的分析,言之成理也可。)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