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是舞台艺术,剧本是舞台表演的依据,欣赏剧本的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是一种美好的文学享受。请将苏轼的《定__》“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仗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阳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改写成独幕短剧。(4分)
【答案】苏轼 (穿林打叶声,拄着竹杖,穿着芒鞋在雨中吟啸且徐行)(1分)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1分)(料峭春风吹着,山头斜阳相迎;酒醒,微冷,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1分)也无风雨也无晴。(1分)
【解析】
试题分析:剧情在一幕内完成的小型戏剧,我们通常称为独幕剧,它可以有一个场景,也可以有两个以上的场景。在独幕剧中,一般人物较少,情节线索单纯,从一个生活侧面反映社会矛盾,构成一个独立完整的戏剧故事。抓住这首诗的大意,进行想象和联想,描写一个场景,写出人苏轼拄着竹杖,穿着芒鞋在雨中吟啸且徐行的活动即可。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据报道,某地在一次系统内竞职笔试中,请了18名少先队员监考,结果小学生秉公执法,当场抓住25个作弊者。消息传出,引起争议。有人认为这是制度创新,值得推广;也有人认为这是无奈之举,让人悲哀。请你对这种做法发表看法。要求语言表达准确、态度鲜明。(不超过80字)(4分)
【答案】
答案:(示例一)这是制度创新,值得推广。此举保证了这次考试的公正性和社会参与监督的有效性;对于考试者和参加监考的学生,都是一次鲜活的诚信教育。
(示例二)这是无奈之举,让人悲哀。这凸显了成人防作弊机制的苍白,成人的丑陋而要靠自身来克服,不能利用学生的纯洁;如此诚信缺失的现实,可能会对小学生有负面影响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为开放性题目,答案不唯一。答题时要做到观点明确,理由恰当,表达流畅。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面是歌曲《苏武牧羊》中的一段歌词,请你根据歌词的意境,为苏武设计一段心灵独白,字数在40~60之间。(4分)
歌词: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坐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心酸。
心灵独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唉!茫茫草原,不见其边,梦中汉家何时还?不畏风刀霜剑,甘愿饮雪吞毡,我苏武宁死不屈,挺立天地间!闻家母归天,妻离子散,谁知我在此尝尽辛酸!塞上寒风起,笳声令我心酸。忠心如可鉴,我命不足怜,敢筑孤冢向中原!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时,要注意“心灵独白”所运用的第一人称,还应注意人物语言应符合人物的身份与当时的处境。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潜台词就是俗语所说的“话中有话”“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演员所扮演的角色虽然嘴上未说,但心中已想;或嘴上这样说,而心中却那样想;或嘴上已说完,而心中意未尽。潜台词丰富内涵大大扩展了舞台语言艺术的延衍性深广性。试分析下面对白中的潜台词:
鲁侍萍 (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儿子?
周 萍 你是谁?
鲁侍萍 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答案】分析:这句台词表现了鲁侍萍复杂的思想感情,出乎一种母爱的本能,鲁侍萍脱口叫出了周萍的小名,但周萍打自己亲弟弟大海的举动又使她愤慨,感到阶级对立的尖锐,所以叫了声“你是萍,又马上以谐音字掩饰” “凭——凭什么打我儿子?”当周萍问她是谁时,她想说“我是你的妈”,但看到自己眼前的儿子已经成了强盗资本家的帮凶,又马上转口“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充分表现出母子相见却不能相认的痛苦、愤恨、失望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真是百感交集!
【解析】
试题分析:考生要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动来分析两句话。第一句话是:“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第二句话是:“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这两句话饱含了复杂的感情,她想看一看大儿子周萍,但周萍打自己亲弟弟鲁大海的举动又使她愤慨,感到了阶级对立的尖锐,所以叫了一声“你是萍”,又马上以谐音字掩饰:“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当周萍问她是谁时,她想说“我是你的妈”,但看到自己眼前的儿子已经成了资本家的强盗和帮凶,又马上转口:“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充分表现出她当时痛苦、愤恨、失望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清。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字。 (6分)
“带着祝福,常回家看看……” 1999年,一首《常回家看看》在春晚上一炮走红,唱出了许多家庭的期盼。12年过去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口流动的加速, 。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约1.67亿,大中城市空巢家庭达到70%。一连串数字的背后是严峻的养老形势: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是今后我国较长一段时期内不可避免的重大挑战。而就在不久前,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工作基本完成,据透露,《老年法》此次修正草案增加了“精神慰藉”等内容,并将子女“常回家看看”写了进去。此消息一传出,随即在网络、在民间引发了一场亲情回归的讨论。回还是不回?当“回家”遭遇“春节”,又被“法律”搅和了进来,这原本应该属于道德范畴的行为,真的能被法律约束吗?诚然,将孝亲伦理写入法律,一方面 ,但另一方面 。原本天经地义的行为竟然要靠法律这条最后“底线”来保障,不能不说是一种尴尬,抑或是一种悲哀。
【答案】①空巢老人增多已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 ②体现了社会对孝亲伦理的重视③也体现了传统孝道的衰落 (各2分)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语言文字的运用的一道题目,要对文段进行总体的分析,答题时注意分析前后句的关系,①句后面的文字的重点是“空巢老人”的问题,诚然后面应该是对“回家立法的好处,但是后面应该是一些弊端,后反应出的一些无奈。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建筑的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的表现。 ① ,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许多体裁,有多样性的创作,如文章有诗、词、歌、赋、论著、散文、小说,等等。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 ② 。“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阁。文字上有一面横额,一副对子,纯粹做点缀装饰用的。 ③ ,如在路的尽头的一座影壁,或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等等。它们都具有中国建筑的特性。
【答案】①也如同做文章一样 ②有“大文章”或“小品” ③建筑也有类似的东西(每句2分)(文段选自《语文》必修5《中国建筑的特征》)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语言文字的运用的一道题目,要对文段进行总体的分析,文段的总体是“建筑”和“文学”,用“文学”诠释“建筑”, ①前面是“建筑”,后面是“文学“,中间应该接入衔接的句子;②很明确注意后面的“大文章”“小品”; ③注意后面的“影壁”“牌楼”和前面的“一面横额,一副对子”的对应,中间也应该加上衔接的句子。
近期,我校将举办主题为“陪读对中学生的利与弊”辩论赛。陪读,对中学生成长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请你替其中一方写一段辩词,陈诉自己的观点。要求字数不少于50字。(4分)
【答案】示例:(正方)陪读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孟母三迁,书童陪读都是陪读的典型案例。中学生处于叛逆期,自我约束能力与是非判断能力差,陪读有利于减少孩子不必要的麻烦,拥有更加充足的学习时间,放松紧张的学习氛围,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反方)陪读会使孩子处于父母的监督下,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责任感;由于父母长期照顾,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容易使学生养成好逸恶劳的坏习惯,对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不利;陪读还增加了家庭的教育成本,影响父母的幸福指数,同时,容易对孩子造成过大的心理压力。
【解析】
试题分析:对热点事例的点评分析体现学生的思维深度与表达的效度,一直受到出题者的青睐,注意这种题,首先亮出己方的观点,然后做出详细说明。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面是《窦娥冤》第四折中窦娥的一段唱词:
【收江南】呀,这的是衙门从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痛杀我娇姿弱体闭泉台,早三年以外,则落的悠悠流恨似长淮。
曲中“这的是衙门从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是将俗语“衙门从古向南开,有理没钱莫进来”改造而成的。你认为哪句更好?请列出理由。要求:①理由充分、合理;②语言表达准确、简明。(4分)
【答案】后者仅揭露贪赃枉法的现象,而前者进一步揭露了贪赃枉法造成的严重后果,指出元代__社会无官不贪、无案不冤的社会现象。《窦娥冤》就是典型的一例,它进一步引向对封建吏治的鞭挞与谴责。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戏剧化语言和俗语的比较。考生可认为俗语更好,从俗语浅显易懂的角度去谈,也可认为戏剧中的语言更好,从语言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来谈。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北京市教委日前透露2016年高考改革要点:①语文从150分上调到180分;②英语从150分下调到100分;③文理科综合从300分上调到320分;④数学150分不变。2016年北京高考英语将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次,学生可参加多次,取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你如何看待这次改革?请简要点评。要求:①观点明确;②语言表达简明、得体;③字数不超过60字。(4分)
【答案】示例一:很多人学一辈子英语,听不懂,也不会讲。为了应付考试,花费了相当多的时间学习英语,大部分都是浪费!。
示例二:增强语文分值比重,是为了借助考试导向加强中学母语教学,唤起社会对母语的重视。
示例三:无论如何,降低外语分值,强化国语都值得肯定。但如果只是单纯调整分值,而不改变考查形式,只会导致更严重的僵化与畸形。
【解析】
试题分析:点评就是对别人的行为艺术(如表演)加以评价,说出自己的观点、看法、建议、意见等。考生对此发表自己的观点,可从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对传统文化的作用、及其语文和英语对国民素质的作用等方面来谈,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面是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中的一段景物描写,请从表达效果的角度予以点评,要求: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不超过40字。(4分)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答案】作者从听觉角度通过对比写蝉鸣,(2分)用“残声”“嘶叫”寥寥数词便写出了秋之悲凉的特点。(2分)
【解析】
试题分析:点评就是对别人的行为艺术(如表演)加以评价,说出自己的观点、看法、建议、意见等。此题考生可从语段运用的手法、语言的特点或其意境等方面来谈。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