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站在橘子洲头的__ (2)雨巷中的戴望舒

(3)康桥的徐志摩 (4)刺秦王的荆轲

要求:⑴任选一题作标题,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短文。⑵以写人为主体,不得歪曲原著人物形象。⑶必须有景物描写。⑷可采用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等多种写人的方法,突出他们或是震撼人心灵、或是丰盈人心灵、或是温暖人心灵的人性光辉。

【答案】略

【解析】

试题分析:可以按照要求要写。写这类片段,学生要学会联想和想象,走近这些人物或走进这些人物的内心世界,把自己想象成就是他们,或写他们伟大的抱负,或书写他们敏感的心灵。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暑假里,几名高中学生相约去拜访班主任李老师,宛风给老师打电话预约,请你补写出以下电话内容的空缺部分。要求:符合语境,简明得体。

宛风:①

李老师:噢,宛风啊。

宛风:②

李老师:好啊!欢迎欢迎!

宛风:③

李老师:那就今天下午3点到我办公室吧。

宛风:④

李老师:好的,再见。

【答案】示例:

①李老师,您好!我是宛风。

②老师,我和几个同学想去拜访您,您看行吗?

③老师,您什么时候有时间,我们到哪儿见您呢?

④好的,我们一定准时拜访您。老师再见!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很有生活味的题目,题目给定的是一个师生对话的情境,要求补充的是学生的话语,要根据李老师的答话揣摩宛风说的话,注意简明得体的要求,注意宛风学生的身份,还要有礼貌等。

下面是某班黑板报上的一段文字。请参考上下文,在横线上仿写出恰当的句子。

我不想知道你的电脑多么高级,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了解世界的窗口。

我不想知道你的语言有多么华丽,①

我不想知道你的理想多么远大,我只想知道他是不是你学海航行的灯塔。

【答案】

(1)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与人沟通的桥梁

(2)我不想知道你的藏书多么丰富,

(3)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通向成功的阶梯。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个较为宽泛的仿写题,除了句式的要求外,最为关键的是修辞手法,原句中的“窗口”“灯塔”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所以仿写时要先确定好喻体。

语言综合运用:

人世间,有一种情感,她无形,无偿,无价,无尽;她是爱的起点,是生命永恒的动力:这就是亲情。在我们的人生经历中,谁没有关于亲情的刻骨铭心的记忆?

不出现“爱”字,描写你生活中体现亲情的一个难忘的情景(场景),抒发自己最深切的感受。

要求:

(1)主要运用描写、抒情的表达方式;

(2)要有细节描写,并动用比喻、反问的修辞手法;

(3)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准确、生动;

(4)不少于200字。

【答案】

示例一:西北风呼啸着,残雪在马球路上翻卷。虽已是立春,天还是很冷。她,倚着学校门口一棵杨树,一动不动,宛如一座雪雕。一阵电铃急响。她黯淡的眼神里,射出热切的光。一群唱着歌儿的孩子,跨出了校门,没有她的儿子;又一群说说笑笑的孩子,踏上了马路,也没有她的儿子;还有一群孩子,如出笼的鸟雀,骑着单车,四散飞去,还是没有她的儿子------人影稀疏了,零落了,没有了。吱呀呀的大铁门,锁住了沉寂的校园。

她一阵昏眩,几乎站立不住,跌跌撞撞地扑过去,双手紧抓铁栏使劲地摇着。“干什么?”传达室的老头面带愠色走了出来。“亮,我的小亮!”像是喘息,又似哭泣。

“都放学了!”“知----道-----”她目光呆滞地低声喃喃着,无力地垂下脑袋,慢慢松开手,从大襟口袋里,掏出一包裹得紧的,还带着体温的糖:“大伯,麻烦-----给孩子!” 

自从小亮他爸有了新的女人,这个可怜的女人心中只有一个还不完全属于他的儿子。

示例二:那个冬天,外婆苍老的笑容如同一束阳光照亮我的心。我上学开始,一直是外婆骑自行车送我。开始外婆还算轻松,但后来越骑越吃力,每蹬一下都仿佛使出她浑身的劲儿。在清晨的寒风中,外婆仅仅穿了一件早已浆洗得褪了色的破旧外衣。我紧抱着外婆在风中微微颤动的身躯,小小的心也颤动着,眼睛不禁湿润了。外婆尽力挺起她早已习惯弓着的腰,为我筑起一堵坚固的墙。到了学校门口,我走了几步,再回头看她时,她挥挥手,那苍老的脸上瞬间绽开了笑颜,脸上的皱纹聚在了一块,眼睛眯了起来。那一刻,清晨的阳光照着她的脸庞,她的脸上有一种异样的光彩。看着她的笑容,我便觉得心安。

【解析】

试题分析:首先要注意写作要求,其重点有:描写、抒情的表达方式,细节描写,比喻、反问的修辞手法,完整的结构等。其次要注意写作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第三,要注意不能脱离主题,必须围绕着“爱”为核心。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苏轼《东栏梨花》一诗中说“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有人认为“梨花淡白”和“一株雪”重复,主张将“梨花淡白”改为“桃花烂漫”。请说说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要求:①理由充分、合理;②语言表达准确、简明。(4分)

【答案】

诗人惆怅是因为感伤春光易逝、慨叹人生短促。柳树由浅绿变深青,暗含春色已暮,梨花盛开满城漾白,也暗伏盛极将衰,一、二两句写景中满蕴了伤春之情。最后一句直抒胸臆,抒发了人生如寄之慨:因此不能将“梨花淡白”改为“桃花烂漫”。如果改首句为“桃花烂漫”,则第二句的“花满城”就是指桃花,语言鲜艳活泼,和“惆怅东栏一株雪”的忧伤基调不协调。

【解析】

试题分析:

《东栏梨花》,看似很平淡,好像人人都写得出这样的诗,但古今以来却只有这一首写梨花的诗篇,传诵千古,至今仍脍炙人口。至于原因,要说出个所以然来,实在不容易,只觉得他所描写的景物很美,又很亲切,真是近在眼前。

梨花的淡白,柳的深青,这一对比,景色立刻就鲜活了,再加上第二句的动态描写:满城飞舞的柳絮,真是“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同时柳絮写出梨花盛开的季节,春意之浓,春愁之深,更加烘托出来。诗人见梨花而“惆怅”是因为他感到春光易逝,人生短促

柳絮飘飞,梨花亦开遍了一城的雪白。这里更加强调的是白色——春色之美原在万紫千红,花团锦簇,如锦绣般的大地——但是这里单只描写雪白的梨花(柳絮只是陪衬),更着眼于自己家门口东栏边的一株梨花——它愈开得热闹,愈引人惆怅——到这里,此诗的获烈特色完全显现出来了,一株如雪的梨花,一味强烈的白色这引起人共鸣的主要关键所在,任何人面对如此一幅画面,也会为之动容:

东坡此诗似伤春而实未伤春,一点也没有颓废衰飒的调子,只是纯美地欣赏与人生哲理地透视。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愁情;也抒发了诗人淡看人生,从失意中得到解脱的思想感情,让人们感受到了“人生苦短”,引人深思。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由郭敬明导演的《小时代》系列电影上影以来,因其直白地表现青年人对于物质的热爱和追求,引来了众多的批评。但另一方面,其电影票房却不断攀升,而今已逾7亿,遥遥领先于同期上映的其他影片。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请简要点评。

要求:①观点明确;②语言表达简明、得体:③字数小超过30字。(4分)

【答案】略。

【解析】

试题分析:

此类题目的答题思路是先明确观点看法,然后阐述理由,做到言之成理,有理有据。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将“骤雨初歇”这句诗扩展为不超过100字的一段话,要求能够描绘出这句诗的意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画面主体为两枝花枝,枝上附着四五片湿漉漉的残叶和两个残存花蕊的花蒂,枝下是满地零落的花瓣,一只麻雀立于落红之处,抬头凝望枝上花蒂。湿叶、落红表明雨骤,麻雀闲立意味雨歇。(示例二)画面主体为光脚行走于小桥之上的老翁,身披蓑衣,手持斗笠,蓑衣斗笠仍在滴水,身上衣服尽湿;桥下水流湍急汹涌。老翁打扮以及急流意味雨骤,手持斗笠的动作意味雨歇。(示例三)房前一口大水缸水满溢出,瓦檐仍在滴水,两个儿童在院中挑弄蚯蚓嬉戏。缸满水溢、屋檐滴水、蚯蚓出土意味雨骤,儿童院中嬉戏意味雨歇。

【解析】

试题分析:扩展时,要紧扣“雨骤”“雨歇”两个要点,描述画面内容要注意含蓄而不直露,合乎情理和事理。同时注意语言通顺。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以“走进考场”为开头写一段话。要求:表意相对完整,语言连贯、得体;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其中一种必须是排比;不少于5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走进考场,面带微笑,心中张开自信的风帆;走进考场,调整呼吸,心中惟有搏击的斗志;走进考场,扫视试卷,笔下奔涌汩汩滔滔的憧憬。

【解析】

试题分析:语言要连贯、得体,使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意要相对完整。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落叶是秋天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请以“落叶”为对象写一段描写性的文字。要求至少使 用两种修辞手法。(100字以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片黄色的叶子挣脱了树妈妈的怀抱,在半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它飘舞着,舞姿优美、潇洒。它的兄弟姐妹也不甘落后,纷纷飞向半空,像彩蝶一样飞舞,不知疲倦……地面上的树叶也不甘寂寞,一阵秋风吹来,它们在地面上奔跑着,追逐着,嬉戏着……

【解析】

试题分析:答题时,要抓住“落叶”这一描写对象,结合它的特点进行合理想象,并且要注意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