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举行20年校庆大典,特邀请一事业有成的校友来为同学们作励志演讲。该校友兴致勃勃地走上讲台即兴演讲,不料,才开讲了几句,台下就一片哗然。下面是该校友演讲词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改正。(5分)
多次接到母校的召见函,总因各种事务缠身未能成行。今天,我于百忙之中抽身前来,惊闻母校20年庆典,能与同学们一起为母校过生日,大快人心。我也真诚地希望我的经历能够为同学们的成长提供一些经验或教训。同学们有什么困难,我一定鼎力相助。……
【答案】(1)“召见”改为“邀请”。(2)“于百忙之中抽身”改为“有幸”。(3)“惊闻”改为“欣闻”。(4)“大快人心”改为“倍感高兴”。(5)“鼎力”改为“大力”。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言的得体的题目,答题时注意说话的场合和身份,注意谦虚、礼貌,注意谦辞、敬辞、书面词语和委婉语的使用。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塑料制品多属于一次性使用,用后即扔, ① ,在公园、车站、影院、风景名胜区和公路铁路沿线随风飘扬着塑料袋、塑料薄膜、饮料瓶、包装填充物等塑料垃圾。自然界几乎没有能够消化降解塑料的细菌和酶,所以 ② 。不仅如此, ③ 。当废旧塑料作为生活垃圾进入垃圾场被填埋或散落在田野进入土壤后,混在土壤中会影响土壤内的物质、热量的传递和微生物的生长,改变土壤的特性。
【答案】①塑料垃圾充斥于各种场所 ②难以对其进行生物降解 ③塑料垃圾还改变土壤性质(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的内容,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①后面是垃圾,前面是“塑料制品”,所以此句应为“塑料垃圾”;②前面是原因,此句应该是“很难处理“;③前面是“不仅如此”后面应该是更坏的结果,再结合后面的“土壤”应该和“土壤”有关。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月1日起,我国在室内公共场所实行全面禁烟,请你为校园内的“禁烟提示牌”编写一条温馨提示语。要求:①符合场景: ②语言表达简明、生动、得体: ③不超过20字。(5分)
书香何需烟草香
【解析】
试题分析:宣传标语,就是用简洁的语言写出具有宣传鼓动作用的话语。其基本特征是语言简洁、具有宣传性和鼓动性。要做到语言简洁,就得注意句式的选择、词语的选用、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句子的逻辑等等。具体说,句式简短、字数较少、表情达意准确是标语语言简洁的基本要求。要完成这道标语的拟写,还应注意主旨和题目中对标语拟写的要求。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写出下段文字内容蕴含的道理 (2分)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庄子《庄子•秋水》
【答案】寓意:不见高山,不显平地;不见大海,不知溪流。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很渺小的,应该谦虚。(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不难,能准确翻译出来,即可得出寓意。本文段指河伯自以为自己很大,“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到了见到大海后才发出感叹“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由此可得出本文的寓意为“天外有天,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唐诗《春山夜月》的颔联“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展现了一幅优美的画面,历来为人所称道。请展开想象,加以描写,表现诗句的情景和意境。(不超过100字)(5分)
【答案】夜晚,山中升起一轮明月,诗人俯身捧起一汪清泉,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则月亮也便到了手中。花香扑鼻,诗人不禁穿行花丛,尽情抚弄满枝的繁花,则山花馥郁之气便沾满了衣襟。
【解析】
试题分析:要突出“春山夜月”的特点,要有对动作的描绘和月下景色的描绘。
假如你是广播电台少儿栏目的主持人,请根据少儿听众的特点,重新表述下面一段文字的画线部分。不得改变原意。不超过80字。
蔚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碧绿的草地上,一条小溪潺潺流过,水中的卵石清晰可见。溪边坐着一位长髯老者,面容清瘦,双目炯炯有神。
【答案】一条小溪哗哗地流着,水里有好些圆溜溜的石头,像鸡蛋似的,看得可清楚了。溪边坐着一位长胡子的老爷爷,脸瘦瘦的,那双眼睛可有神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的准确、鲜明、生动。注意针对的对象是少儿,原句的说法较为平实,对孩子缺少吸引力。可转化为口语,变为短句,适当添加语气词,带有启发性。
结合下面对莫言的介绍,请以一位高中生的身份为莫言获得诺贝尔奖写一段祝贺词。要求:80字左右,语言得体、流畅,中心突出。
莫言(1955- ),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他于上世纪80年代以乡土作品崛起,因作品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而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莫言在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他用天马行空的叙述,进行陌生化的处理,塑造了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作品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2011年8月,莫言凭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2年10月11日,莫言因其“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品:《红高粱》《檀香刑》《丰乳肥臀》《酒国》《生死疲劳》《蛙》。处女作:《春夜雨霏霏》。
祝贺词
莫言先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次衷心地祝贺先生获奖!
学生:××
2012年10月15日
【答案】注意所写内容要与祝贺词的末句相呼应,可结合材料谈莫言的创造历程、特点,获奖是重点,最后结合学生的身份谈谈获奖对自己的影响。
【解析】
试题分析:祝贺您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先生30年扎根乡土,融现实于魔幻,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成为文学路上的“先锋”。您的获奖,为我们的文学和国家赢得了世界的目光,激励着我们努力学习!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日前,部分网友网上发微博称“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此微博引发网友共鸣,“中国式过马路”这种行为遭到舆论普遍谴责和调侃,更有人搬出“素质差”的论调。
你对“中国式过马路”看法如何?请选取一个角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答案】(1)“中国式过马路”是规则意识淡薄的表现。“中国式过马路”折射出的不仅是管理手段的乏力和无奈,还有国人规则意识的淡薄。行人不看红绿灯,不走斑马线;机动车经常在人行道、非机动车道上横冲直撞;一些司机不遵守交通法规,闯红灯。由此造成的种种混乱,不仅损害了他人的权益,而且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应各行其道、遵章守纪,才能改善交通秩序,减少事故隐患,实现道路安全畅通,这才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和要求。(2)“中国式过马路”是无奈之举。调查显示,“中国式过马路”与红灯时长超过行人忍耐限度有关,不能完全归责于行人素质。国内在交通信号灯的设置上更加偏向机动车,这就会导致行人被动违规。有的马路宽,信号灯时间太短,一个信号灯根本走不完,所以只能在红灯的时候就开始过。另外,右转弯的汽车根本不避让行人,所以才形成了“红灯大家一起过,绿灯小心一点过”的局面。对司机来说,驾车行驶在路上,当然是处于一种强势地位,毫无疑问该对行人多一些避让。所以,这个问题的实质是路权分配不公的问题。
【解析】
试题分析:可从行人、非机动车辆驾乘人员的安全意识、机动车司机的素质、交通设施的不尽合理等角度思考作答。
班会课上,学生们正在讨论“宽松民主与严格约束”哪种班级管理模式更有利于学生成长的问题。请在横线上填入话语,进行辩驳,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每组所填辩驳话语不得超过30字。
第一组
正方:我们可以像飞鸟一样,自由翱翔,难道你喜欢被关在笼子里吗?
反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组
正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方:断了线的风筝不仅不会飞得更高,反而会一头栽在地上。
【答案】第一组反方:“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对于我们来说,约束是必需的。第二组正方:难道你希望当一匹被笼头套住的马,不再自由驰骋吗?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正确运用修辞手法,内容与对方相对,观点鲜明。第一组:反方的观点应强调约束。第二组:正方的观点应强调自由。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环境污染历来被看作“全球问题”,这不但因为 ① ,一个国家遭遇的污染非常容易进入另一个国家;而且因为各国的环境缺陷往往形成复合结构,带来综合性环境效应。由此来看当前国内的灰霾天气,就不能将 ② ,要么单纯归于国内的产业或生活方式,要么单纯归于国家层面的缺乏规划和监管不力。面对灰霾持续不退和PM2.5数值居高不下的现状,现在迫切需要从政府到企业,从社会到个人, ③ 。
【答案】①环境污染的影响没有国界(答出环境污染的扩散性、传播性等意思即可)②污染的成因(原因、责任、芦错等也可)③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整体观念(运用“都”“共同”“携手”等词语表达齐心合力治理污染的意思即可)(每处2分)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开合的题目,注意分析整个语段的中心内容以及上下文之间的关系,此语段是环境的综合治理问题,①是照应环境是全球问题,后面是“一个国家遭遇的污染非常容易进入另一个国家”所以此空应为“环境没有国界”; ②后面是污染的具体原因,此处应该是总说;③是文段的结尾,应该总结,照应前面的“迫切需要从政府到企业,从社会到个人”。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