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5分)
材料一: 贵州省昨日出台《中小学生学籍信息化管理实施细则》。根据《细则》,学籍号以学生居民身份证号为基础,生成规则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制订。学籍管理实行一人一号,籍随人走,终身不变。同时严禁接收六周岁以下的不足龄生入学。义务教育阶段不允许留级,不提倡跳级。 (2014年4月10日贵阳晚报)
材料二:随着贵州省《中小学生学籍信息化管理实施细则》的出台,意味着又多了一个地方取消留级制度。早在1994年国家教委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减少留级人数,可选择部分地方和学校进行取消留级制度的试验。”
关于义务教育阶段留级制度,你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 (要求:语言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20字左右。)
【答案】示例一:我认为要保留留级制度。(1分)一是留级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成绩,特别是一些差生可能会因此发生改变。二是学生有自动选择的权利,取消留级是对教育权利的侵犯。三是义务教育不能只是数量上的责任,更应注重质量上的要求,学生确因有必要进行留级,就不应一刀切。(4分)
示例二:我认为要取消留级制度。(1分)一是留级有伤害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负作用,反而会让学生成绩下降。二是留级会形成对资源的浪费,对于非留级的人并不公平。三是调查显示,留级率越高其教育质量也越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项调查显示,留级率愈高的国家亦是学生学业表现愈差的国家。而芬兰、挪威、日本和韩国早已取消留级制度,它们在国际教育领域的排名里保持着良好地位。可以说,取消留级属于一种趋势。 (看法明确1分, 写出两个理由且语言简明连贯得4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开放性的题,可以从取消留级制的历史沿革、对教育的影响、对国家教育资源的利用、对学生的约束等,综合各方面的利与弊来辩证地看待。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维岳,你告诉莫干丞,把姓薛的歇工!”“三先生看来还有更好的办法么?”“你有什么意见?你说!”吴荪甫的口吻又转严厉,似乎他的耐性真已到了限度。
谁帮助吴荪甫解决了这次的工潮?解决工潮的办法是什么?请简述。
选( )
【答案】屠维岳。(1分)他先是暗中收买领头的女工姚金凤,让吴荪甫假令开除姚金凤,而提升那个把事情捅出去的女工薛宝珠。(2分)结果工人反而不肯接受对姚金凤的处置。作为让步,吴荪甫不开除姚金凤,并且给女工放假一天。(2分)工潮平息。
【解析】
试题分析:为对付工人罢工,吴荪甫起用屠维岳。他先是 暗中收买领头的女工姚金凤,瓦解了工潮的组织;当姚金凤的走狗身份被识破之后,他使吴假令开除姚而提升那个把事情捅出去的女工薛宝珠。这样一来,以反间计迷惑分裂工人群众,结果薛被认为是真正走狗,姚的威信恢复,工人反而不肯接受对姚金凤的处置。接着作为让步,吴收回成命,不开除姚,并安抚女工给予放假一 天。吴荪甫依计而行,果然平息了罢工。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语言综合运用。(15分)
高中生活即将结束,在过去两年多的高中生活中一定有你难以忘怀的记忆,请你在记忆的回放过程中,选择班级的一个活动场面进行描写.
要求以描写为主,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200字.
【答案】略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言综合运用试题。本题应该展开丰富和想象和联想能力,表达方式重点为场面描写,辅以抒情,修辞手法可用比喻、拟人等。没有以描写为主9分以下,修辞缺一项扣2分,其他视语言表达给分,分数力求拉开距离。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语言综合运用(15分)
《列子·汤问》中有这么一个故事:
薛谭学讴①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②,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
注释:①讴:歌唱 ②衢(qú):大路
后来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为这则材料续写一个结尾。要求:
1.不要复述材料中已经讲述的内容
2.以薛谭为主要描写对象
3.情节合理,人物形象鲜明
4.恰当选择运用描写手法(如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
5.不少于200字
【答案】略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言综合运用试题。本题应该展开丰富和想象和联想能力,表达方式重点为叙事,辅以描写,并恰当运用一定的人物描写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描写对象5分,情节合理4分,形象鲜明4分,描写手法2分,复述材料酌情扣2—5分,篇幅不足酌情扣1—2分。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赠书是一件雅事,往往要在扉页写上赠言。请任意选择一本好书送给你的朋友,然后结合书的内容写一段赠言,不超过50字。(4分)
书名:(1分)
赠言:(3分) 。
【答案】示例: 《红楼梦》,梦想中的“红楼”,现实中的人生,漫游书中古典小世界,参悟现代社会大哲学!
《复活》,生命逝去必不能复活,心灵堕落却可获新生,愿此书为你荡尽心灵的尘埃,带来精神的慰藉,重拾人性的善美!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择一本好书,写一段赠言。所以回答本题时书名必须是一本书,不能是一篇文章;推荐内容要与书的内容相吻合,语言要得体,符合赠言的要求。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大明嘉靖“错”字大铁钟,悬挂在安徽省绩溪县龙川村的胡氏宗祠里,堪称绩溪县的一大奇观。
大铁钟高85厘米,直径为75厘米。钟身上共铸有铭文108字,其中最为显眼也最耐人寻味的,是“国泰民安”四个大字,“国”字中没有那一点,而“民”字却多了一点,似乎成了两个大错字。据说,这是有意之错。
你认为这样“错”写是为了表达什么意愿?(不超过40字)(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泰民安”,(1分)国家就要少收一点,(2分)多给人民一点。(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兼及材料内涵的理解。可结合文段中句子加以思考。关键是对“‘国’字中没有那一点,而‘民’字却多了一点”的理解。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小孩叫什么“欢欢”“媛媛”“盼盼”“婷婷”“倩倩”“佳佳”“巧巧”“珂珂”“露露”“天天”等名字。请根据语音修辞的道理,说说父母热衷给孩子起叠音名字的原因。(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①重叠的音节,能增强人们对语音的感受,使听觉能得到一种回环往复的语音美感,容易识记,切合幼儿心理;②叠音的名字既富有音乐性,悦耳动听,又富有亲昵的情味,寄托着父母对孩子的爱怜之情。(答案具有开放性,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得体、准确、鲜明等。要结合社会现实进行合乎情理的表述,既要扣语音修辞,又要联系父母的思想、意愿。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4分)
李红(化名)在南京一家管理严格的五星级酒店当了4年的洗碗工。一个月前,她留下了客人吃剩的一些食物,想给正在读大学的瘦弱的儿子补养身体,而酒店以盗窃财物为由开除了李红。
有人赞同酒店的做法,有人同情李红的遭遇。对此请表明你的观点,并简要阐述理由。
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观点:我认为酒店的做法无可非议。理由:酒店有自己的规章制度,员工擅自将剩菜偷偷留下来打包回家,显然违反了酒店的制度,酒店对她进行处理也是合乎情理的。
示例二:观点:我认为李红的遭遇值得同情。理由:因为她没有偷、抢,只是带走客人的剩菜给儿子作补养,无损于酒店的利益。酒店开除她是过分了,缺乏人情味。
(观点1分,理由3分。从两个角度评析也可)
【解析】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要求观点要鲜明,理由要符合人们的道德认知。
随着“私家车”的普及,“车标语”文化也越来越值得我们品味把玩。请从下面车尾标语中任选一则,写一段鉴赏性文字,(不少于40字)并自拟一则车尾标语。(4分)
①距离产生美。②你让我也让,心宽路更宽。
(1)鉴赏性文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车尾标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①语意双关,有距离才有美,另一层意思是请保持好车距,只有保持一定的距离,相互才是安全的,才是一件“美”事。②它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将“你”“我”“心”“路”巧妙对应相连,不仅含蓄形象地提醒人们遵守交通规则,互相礼让,而且含有构建和谐社会的内涵。(手法1分,内容1分)
(2)示例:①安全回家最近路。②人与人近点,车与车远点。(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应从分析语言的特定表现对象、表现手法入手,赏析表达效果。
某中学文学社举办“感动心灵——我最崇敬的课文人物”评选活动,请从入选的蔺相如和刘和珍中任选一位,为其写一则颁奖词。要求:①请先将所选人物姓名写出,然后写颁奖词;②符合人物特征;③语言表达生动、连贯、得体;④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蔺相如:身为门客,胆识超强。完璧归赵,智勇无双;渑池赴会,舌战群狼;位超廉颇,忍辱避让;国家为先,如海器量。伟哉蔺相如,千秋美名扬!
示例二:刘和珍:你是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始终微笑的刘和珍君,你激励我们每个热血青年,为了祖国更加强盛,“奋然而前行”!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生动、连贯、得体。要写出人物特征,需结合课文内容,饱含赞颂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