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微写作。(10分)

学校准备为高一新生设计制作校服。原定一款参照国外校服设计的样式,男式帅气,女式俏丽,大家很喜欢。但有家长提出,这样的校服穿上后容易使学生分心,甚至会助长男女同学之间的爱慕之心。校方对此很为难。请你给校长写一封短信,陈说自己的看法,对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帮助。

要求:表达得体,150字左右。

【解析】

试题分析:评分标准:8-10分,议论的观点具体明确,见解比较深刻,有助于解决问题(学生、家长、校方择一即可,亦可综合评议;不少于150字。5-7分,观点符合题意,言之有理,但针对性欠明确,语言通顺,不少于150字。5分以下,观点不大符合题意,言之无物,没有针对性,语言欠通顺,不足150字。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请从《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的“2013年度十大流行语”中任选两个词语,解说其所蕴含的意义。(4分) 中国梦 光盘 倒逼 逆袭 女汉子 土豪 点赞 微xx 大V 奇葩

(1)

(2)

示例:

中国梦: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反映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光盘:使厉行节约成为社会新风气,席卷全国,一时间人人争做“节约达人”,抵制“舌尖上的浪费”。

土豪:暴发户的代名词,表达出人们对暴发户既鄙视又羡慕的心态。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题干要求,任选两个自己最为熟悉的词语进行阐述其内涵即可。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随着《舌尖上的中国2》热播,“舌尖体”也在网上蹿红,引发了网友们的造句热潮。请你仿照下列语言格式,为你喜欢的任何一种食品写一段话。(4分)

水煎包有雪白与金黄对人们视觉的冲击,也有发面的甜柔与油煎的酥脆在嘴里不断反复地回味。矛盾在一个小小的包子上和谐地存在。

示例一:米粉有雪白与鲜红对人们视觉的冲击,Q弹爽滑的米粉与细嫩的牛肉交相呼应,矛盾在一碗小小的米粉上和谐的存在,人类又一次获得了大自然的馈赠……(4分)

示例二:瓜子,无疑是太阳和向日葵的爱情结晶,唇齿与手指的默契配合,让这温暖热情的果仁瞬间迸出又随即粉碎,只留下质朴的香气和空虚的果壳……(4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一步,分析被仿写句的句子结构;第二步,根据题目要求答题,一定要选用食品;第三步,整合答案,注意修辞,连贯,语句的通顺。

句式的仿用是指根据提供的例句或新的语境来仿造句子。它是对考生语言表达的综合测试,近几年来已成为高考的一个热点。仿写的句式,从修辞角度看,主要有比喻句、排比句、对比句、对偶句等;从句式角度看,主要有假设句、因果句、条件句、转折句等。主要题型有:①嵌入式。在所提供材料的中间空出一句或几句,要求仿照上句或下句的句式再造句子嵌入空缺处,且要与上下文衔接贯通。②续写式。在所提供材料的末尾处留出一个空位,要求考生根据例句的内容和句式,续写一个或多个句子,使之与上下文构成一段语意完整的文字。③命题式。提供一个语言材料,再另外命题确定新的内容,仿照例句的句式造句。④开放式。或提供一个句子作为例句,不限定仿写的内容。或不提供语言材料,只有内容或形式的要求。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言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每处字数不得超过所给空格数(含标点符号)。(6分)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日符。”春联的来源是桃符。最初人们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贴春联是中国人过年时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人们通常在除夕这天,将写好的春联贴于门上。 ,如四言联“春安夏泰,秋稔冬祥”,六言联“冬尽梅花点点,春回爆竹声声”。 。所谓横批,是指挂贴于一副对联上头的横幅。 ,例如“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喜居宝地千年旺,福照家门万事兴”。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

答案示例:(1)春联的字数可多可少(答“对联有四言和六言”,亦可酌情给分。),上下联须构成对仗。(2分,字数不一,对仗,各1分。)(2)春联还要有横批。(2分)(3)春联寓意吉祥。(或祝福等美好的词,也可得分)(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解答本题要联系横线后文内容。如四言联“春安夏泰,秋稔冬祥”,六言联“冬尽梅花点点,春回爆竹声声”。可知春联的字数有多有少,上下联对仗。“所谓横批”,可知春联还要有横批。例如“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喜居宝地千年旺,福照家门万事兴”。可知春联寓意吉祥。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语言综合运用。(15分)

文学名著是人类的精神食粮。阅读名著,能感受文化的魅力;阅读名著,能领悟伟人的思想;阅读名著,能洞察社会的真相。在阅读中,情操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升华,精神得到愉悦。为激发人们对名著的阅读兴趣,请从《红楼梦》《家》《巴黎圣母院》等三部名著中任选一部写一段推介词。(15分)

要求:

(1)要体现名著特点

(2)要有修辞手法的运用。

(3)不少于200字。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曹雪芹用十年泪诉了一部千年不遇的文学奇葩。她将宝黛“谁道金玉良言,俺只念木石前盟”的痴情娓娓道来,她将钗黛四春“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的才情性格细细雕琢,她将大观园女儿们“千红一窟,万艳同杯”的悲剧深深叹息,她将四大家族“落得个白茫茫雪地一片真干净”的崩塌沉沉叩问。她是一部书写爱与自由、奉献与舍予的倾情之作,她也是一部诘问腐朽与__、玷污与创伤的控诉之作,她更是一部探寻文化与人心的传奇之作。每个读者都有独自的《红楼》。

【解析】

试题分析:所谓推介词,顾名思义就是指推荐介绍某种事物的文字。至于名著的推介词,可以从小说的三要素和主题思想等内容和自己的阅读感受等方面来介绍。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面的一则材料给了你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你认真阅读理解,并写一段不少于200字的评论。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倘若唐代大诗人李白再游黄鹤楼,肯定不会有如此困扰。在2013年国庆期间,武汉黄鹤楼在景区内设立“电子涂鸦墙”供游客尽情抒怀,破解了文明旅游的一大顽症——“乱刻乱画”。

记者在现场看到,黄鹤楼主楼的第一、三、五层各设有一台两米多高的电子屏幕,引来众多的游客或在此围观,或在屏幕上涂写。游客在“电子涂鸦墙”上既可以通过手指书写作画,也可付费请有书法专长的景区员工专门题写。“挥毫泼墨”完毕,只需用手掌在墙上轻轻擦拭,墙壁即可恢复最初的洁净。也可以根据需要把涂鸦内容现场打印出来留作留念。还可以提交保存,轻松查到此前自己、家人和亲友的留念记录;若担心系统容量限制,涂鸦作品会自动覆盖,游客可将作品发到个人邮箱留存。

要求:(1)观点要鲜明;(2)评论不可脱离材料的中心;(3)结构紧凑完整,语言简洁连贯;(4)采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方法。

评论围绕“武汉黄鹤楼在景区内设立‘电子涂鸦墙’供游客尽情抒怀,破解了文明旅游的一大顽症”,10分以上,否则9分以下;准确运用比喻、对比认证法,加2-5分;没有不得分。

【解析】

试题分析:试题属于热点评价题。考生作答时可从分析事件的原因、事件本身反映问题、事件的社会意义和价值等角度去思考。即对一个事件的起因、过程、结果、意义进行评价。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新闻点评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请选择两个不同的角度点评下面这则新闻,要求观点明确,每条不超过20字。(6分)

郭明义高票当选为“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之一。其个人档案如下:

献工: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他一直坚持提前两个小时上班,15年来,累计献工15000多小时,相当于多干了5年的工作量。

义务献血:1990年以来,他坚持20年无偿献血,累计献血6万毫升。

捐款:1994年以来,他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10多万元,先后资助180多名特困生,自己家中却几乎一贫如洗。

捐资助学:2008年以来,他发起的希望工程捐资助学活动,已有2800多名矿业职工参与,资助特困生1000多名,捐款近40万元。

捐献造血干细胞:2006年起,8次发起捐献造血干细胞倡议,1700多名矿业职工参与。

①立足本职岗位,勇担社会责任,堪称华夏“脊梁”。②关爱弱势群体,热心公益事业,尽显大爱情怀。③用执着化平凡为伟大,堪称“__”传人。(每点3分,任选两点作答即可,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

试题分析:试题属于热点评价题。考生作答时可从分析事件的原因、事件本身反映问题、事件的社会意义和价值等角度去思考。即对一个事件的起因、过程、结果、意义进行评价。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在《离骚》里有一个“香草美人”世界,请从课文里找出这些香花美草,并分析它们的作用。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茞”,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江离”“辟芷”“秋兰”“蕙纕”“揽茞”“木兰”“宿莽”等来比喻道德的自修与品德之高洁。这些物象是诗人的“内美”、“修能”、“高洁”、“昭质”、“清白”的道德本质相应的,它们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外化,是世上美好事物的具象(体)化。这种写法委婉含蓄,别具一番韵味。(言之有理就行)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离骚》中比兴寄托的手法理解。其实,整个《离骚》就是一个比兴寄托的大系统:《离骚》中充满了种类繁多的香草,这些香草作为装饰,支持并丰富了美人意象。同时,香草意象作为一种独立的象征物,它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总之,《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意象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巧妙的象征比喻系统,使得诗歌蕴藉而且生动。

  如对楚王的称呼,不同的提法包含着不同的意义,表达着不同的情感,一般来说,“美人”、“灵修”带有褒义,包含着希望;而“荃”则隐含着指责的意味了。又如服饰,香花美草是主要的穿戴,再加上高冠、长剑和玉佩,把个诗人打扮得琳琅满目。

  诗人以女子自比为出发点,又以男女恋情比喻君臣关系:“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再进而以媒人比喻政治上的中介人:“解佩纕以结言兮,吾令蹇修以为理。”进而,诗人又以心众女妒美比喻群小害能:“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最后,又以女子失恋比喻被谗见疏:“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试就“如何辩证地看待周朴园对侍萍的感情”这一话题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

情有几许?

——以《雷雨》(第二幕)略作分析。

1.雨衣

潮湿的日子里,周朴园无疑需要雨衣。但对周朴园来说,“雨衣”不只是避雨的工具。家庭生活闹得他痛苦不堪,工人罢工又闹得他异常烦躁,他叫人把樟木箱子里那件“旧雨衣”拿出来,把那顶老的箱子里的几件“旧衬衣”也捡出来,他“怀旧”了。尽管物是人非,但他感觉,见物思人也许好过一些。他渴望得到安慰,而怀恋逝去的爱情,和梅侍萍的爱情。

尽管他们不是正式婚姻,而一切都照着正式嫁过周家的媳妇看待。就是现在,她的生日,他每年总记得。她住过的房间,不许下人随便进入,他情有独钟。

侍萍知书达礼,聪明伶俐,年轻漂亮,贤慧体贴,还为他生过两个孩子,他们一起度过了一段美好的青春时光,确实值得他怀恋。她也何尝不怀恋他,当初,周朴园并不是__她,而是在长期的接触中,对她产生了真正的爱情。要不,他们也不会有第二个孩子了吧。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以他的身份地位,再娶也算不上例外。不过,周母是为了依靠非常有钱的大官,而看中那位小姐。而那位大小姐,绝对不会允许她的前头还有“夫人”。所以,周母非把侍萍逼走不可。而他并不完全同意,奈何家教很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能违抗,也就没有办法。

2.支票

但周朴园也并不是一个情圣,说他是一个“钱圣”可能更为合适。那么多年过去了,他对侍萍有怀恋,但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东西。并不是从侍萍的利益出发,而关心他人,而谴责自己;而是从自我需要出发,产生的赎罪心理活动。因为她现在并没有威胁到自己的切身利益,反而使自己孤独的心灵有一个朦胧的港湾,使他的晚年生活更为充实一些。

三十年沧桑,是可以使物质的东西有所变化,周朴园和梅侍萍都变了。不过,周朴园的神经又太敏感。当他确认她就是侍萍过后,“忽然严厉”地说“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把她看成是蓄谋已久复仇来了,要她“痛痛快快”提出“现在要多少钱”;主动担负他们回家的“一切路费,费用”,开好支票。他一向把钱看得很重,为了钱不惜伤天害理。侍萍面前,他如此“大方”,只想弥补。一则弥补她的青春损失,“不要太固执”“留着你养老”,话很真诚;二则也是弥补自己的罪过,求得心理的平衡,这也很实际。有多少人还不能做到这一步呢!但他也仅能做到这一步。在他这样的“资本家”的眼里,“钱”是最重要的,什么都可以用钱来解决,最多也就用钱来解决;当然,也不是什么时候都愿意用钱来解决。现在,他就想用钱来摆平,包括一切恩恩怨怨,骨肉亲情都不顾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周朴园对梅侍萍有爱情,那是一个资本家的爱情。

【解析】1.从某个角度分析两个人的爱情,不要人云亦云。

        2.分析要客观,从多个侧面分析,这样得出的结论才能经得起推敲。

        3.人性是不可回避的一个方面,不要以阶级论代替一切。

        4.也不可抬高主要人物的精神境界,放弃两个人的阶级因素和性格基础

        5.有理是灵魂,有据是根本,有序是门面。

秋兴八首(其一)》和《登高》两首诗都是情景交融的杰作。前者首联和颔联写巫山巫峡的萧森气象;颈联和尾联由景生情,抒发感慨,做到了情景的有机融合。后者首联和颔联写秋日登高所见之景,苍凉阔大,颈联和尾联写登高感触之情,沉郁悲伤,也做到了情景交融,气象宏伟。试用情景交融的手法,写一段文字。要求:①景物特点鲜明;②情感与景物和谐交融,情感表达明确;③不少于10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曾经流浪在一个听不见风声,沐不着云雨的角落,以为在天与地之间,日与夜之间,只听得见自己的呼吸就够了,于是拒绝了阳光。湿润的空气竟在一夜之间将我流浪的身影斑驳上悠悠绿意,像是走进氤氲的梦境,无奈最终棉絮收容了温存的泪水。像一片飘零的树叶在风中跳着自以为美丽的舞蹈,一向高傲的我第一次低下了头。来到河边静听流水诉说逝去的流光,可那水底潜伏的鱼儿再也无力捞起那些纷繁的记忆,于是萧索的芦苇在水中点出圈圈涟漪,水的流光已非昨日那般溢彩。

【解析】这是综合性学习与实践中语言运用的考查。综合性学习语用类考查,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这种题要求学生读题要细,明确要求,参透材料,创意要新,情与景的结合恰到好处,并能展开美妙的想象,在表述上要明确,表达准确,得体并富有层次感。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