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话,然后对人物形象进行点评。要求语言简明、准确。(4分)

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屋边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五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点评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林冲看到草屋破旧,想找人修理,可见此时他对于未来的生活仍抱有幻想,随遇而安;出门时他盖上火炭,反锁大门,也表现了他性格中的细心的一面。

【解析】

试题分析:对人物形象进行点评答题模式为:按总分(分总)来回答。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也可以先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式的总括。本题回答时结合材料内容,尤其是其中一些与人物有关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有关的语句。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在横线上续写一段话,从不同方面阐述写好汉字的意义,并写一句建议性结语。要求:角度恰当,观点明确,语言得体,不超过60字。(4分)

书法是源于中国文字的一门艺术,它与京剧、武术、针灸并称为中国“四大国粹”。书法艺术本身既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它在展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的同时,也充当了文化使者的角色。作为一个中国人,写好汉字应当成为一种自觉。

 (示例)往大里说,这是对中国文化的尊重;往小里说,这是对自己形象的塑造。应把写好汉字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技能来训练。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把握所提供的语段的话题方向,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和题干的具体要求进行续写。从所给文段来看,主要强调了书法艺术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所以续写部分首先应从张扬“中国文化”这个角度来谈写好汉字的意义。其次,题干要求“从不同方面”,这就提示考生,还应从其他的角度来分析写好汉字的意义,上文说“作为一个中国人”,所以,还可以从写好汉字对个人影响的角度来谈。至于“结语”,难度不大,只要是能对如何写好汉字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就可以。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面是日常生活中的四个交际情景,其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

A:主持人介绍来校讲学的专家:王元教授是我校杰出校友,他长期从事天文学研究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去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B:张老师给原来同事打电话:王老师,昨天在书店里遇到了您的家父,几年不见他还是精神矍铄。 C:某读者在收到作家的著作后回信:老师,您寄奉的新作已经收到,拜读之后受益匪浅,感激之情,无以言表。 D:校庆前夕某校友发给联络办老师的短信:因近曰事务繁忙,恐难以按时到达贵校参 加庆典,对此深表歉意!

语言综合运用(15分)

请以“夜深__,时闻雨点敲窗”为开头,写一段情文并茂的文字。

要求:(1) 侧重听觉描写;

(2) 运用拟人、比喻两种修辞;

(3) 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4) 不少于200字。

示例:夜深__,时闻雨点敲窗。那敲在玻璃窗上的古老的音乐,柔和而又铿锵,辽远而又逼近,叮叮咚咚,好像无数珍珠落在玉盘上;点点滴滴,仿佛李斯特黑白键上的驰骋,俞伯牙高山流水般的沉吟。雨滴叩着千扇万扇窗,即兴演奏出单调的神韵,以苍凉的节奏,间间歇歇地敲了一个雨季。雨是最原始的敲击乐,冷雨敲窗,时疏时密,时急时缓,急时像战士冲出重围,奔向胜利的彼岸;缓时,声音轻细柔软,如青草长叶,似笋尖出土。雨滴落在玻璃窗上,越来越稀,也落在心里,无声地滋润着干涸的心田……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以“夜深__,时闻雨点敲窗”为开头,要求写一段情文并茂的文字,表达方式应该以写景抒情为主。侧重听觉描写,可以以静衬动,通过运用拟人、比喻两种修辞来营造静谧的环境,以此来烘托人物内心的某种情感。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语言综合运用。(15分)

《赤壁赋》中有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读来凄婉动人。请发挥你的想象、联想力,按照下列要求将这歌词进行改写。

要求:

(1)使用第一人称,侧重在描写中抒情。 (2)运用对比、比喻的修辞手法。

(3)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4)不少于200字。

略。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难度较高的语言综合运用试题,要求既多又高。从所给材料来看,表达方式应该以描写为主,辅以抒情;可以运用比喻和排比等常用的修辞手法,组织答案时要兼顾这几点,缺一不可。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50分)

明代文学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写道: “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这几句道破了交际处世的真谛。你对这“四尽”有何见解和体验?请选择这“四尽”中的一个写作。

【要求】(1)以其中“一尽”为标题。(2)写议论文或记叙文。(3)不少于700字。(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答案】

聪明不可用尽

——精明太过即为蠢

朋友从国外回来,给我讲了一件事。

在澳大利亚旅游时,朋友迷路了,便向当地警察求助。原本热情的警察在得知朋友是中国人后,态度急转直下,非常冷漠。朋友义愤填膺,觉得遭遇歧视,后来当他知道真相后百感交集。原来,如果遇到外国游客问路,澳大利亚警察一般都会开车把他们送到目的地。于是,很多“聪明”的中国人就假装问路,不花一分钱去想去的地方。屡屡上当后,澳大利亚警察终于发觉被愚弄,从此不再为中国人提供这种服务。

听了朋友的话,忽然想起一句谚语——聪明不可用尽,启示人们,为人处世切不可太过聪明,聪明也须有度,过之,就是愚蠢。其实,在这个世界上,做蠢事的往往是聪明人,就像那些中国游客。

人们都希望自己聪明过人,此乃人性使然,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滥用聪明,把聪明用在钩心斗角、损人利己、胡作非为上,那就把自己引入了歧途。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怕吃亏,反而会吃大亏。

据说,每个人出生时,天使都要送给他两件礼物:一件是愚蠢,一件是聪明。可有一位叫伊莎贝尔的女孩,在收到愚蠢时,悄悄把它丢进了垃圾桶。天使知道后劝告她说:“愚蠢是每个人必备的东西,作为一个完整的人,你必须拥有你的愚蠢,只有聪明,你的人生将会变得很悲催。”然而,伊莎贝尔根本不听,绝不让一丝一毫的愚蠢进入自己的大脑。于是,她的记忆力强过任何一个人,思维比任何一个人都敏捷。随着时光的流逝,伊莎贝尔长大了。她聪明绝顶,做任何事都是赢家,与人交往,没有人能够得到任何便宜,获利的总是她;在她面前,再聪明的人都觉得自己愚不可及。

渐渐地,没有一个人愿意跟伊莎贝尔相处,到了结婚年龄,也没有一个男人敢爱上她。伊莎贝尔幡然醒悟,去请求天使把当初属于她的那份愚蠢重新送给自己。天使无奈地摇摇头说:“晚啦,我亲爱的伊莎贝尔,因为你的头脑中挤满了聪明,没有一处能够容纳愚蠢。”

太聪明的人往往不快乐,由于他们凡事精于算计,斤斤计较,不肯吃亏,因此,必须处处提防,时时警惕,小心翼翼过日子。别人无心的一句话,太聪明者也会戒备重重,细细琢磨,生怕跌入陷阱,而这,哪有快乐可言。其实,与人交往中,赢得友情的最好方法,不是聪明,而是简单与真诚、信赖和友爱。

难怪一代文豪苏东坡得子后曾赋《洗儿诗》一首:“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解析】

试题分析:

对上述材料的内容,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审题立意:

1. 势不可使尽:切勿使尽权势欺人害人,而要慎重用权留有余地。

2. 福不可享尽:身在福中要知苦,保持一份清醒,否则可能败于安乐。

3. 便宜不可占尽:当你占尽便宜,很可能是自己山穷水尽之时,而愿意舍弃眼前利益,就易于广结善缘、广积人脉。

4. 聪明不可用尽:与人交往,苦心算计,到头来聪明反被聪明误,最终招致别人的厌恶和鄙弃,得不偿失!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我们教室内有盆景,教室外有花草树木,哪一株植物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请抓住它的形状、颜色、气味等方面的特点,写一段文字,写出你的喜爱之情。

要求:(1)主要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

(2)运用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

(3)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4)不少于200字。

【解析】

试题分析:

①没有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扣6分。②未写出特定植物的特点的,扣6分。③每少一种修辞扣2分,少两种扣4分。④字数不够的,每少20个字扣1分。⑤语意不连贯的,扣2分。⑥其余不合要求的,酌情扣分。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50分)

孩子学习成绩不好,父母难免难过,看到孩子又抄作业,更是“恨铁不成钢育方式只有拳头相向吗? 每起事件当然有其偶然性,当事父母也没有料到体罚的严重后果,可问题在于,不管有无严重后果,体罚都是错误的。而我国父母体罚孩子的事之所以频繁发生,除了传统的“棍棒出孝子”思想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父母把孩子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认为可以随意处置,孩子的独立人格不被尊重,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关系,不是平等的,而是依附。 很多时候,在父母教训孩子、体罚孩子,周围有人去劝阻时,父母会反驳,这是我的孩子,怎样教育,关你屁事。还有一些时候,父母在谈起孩子的未来时,会说道,我自己没有出息,希望孩子有出息,完成我没有完成的梦想。这都是把孩子作为自己私人财产,把自己意愿强加给孩子的做法,但对这些做法,整个社会习以为常。 在公民社会,未成年孩子,是未成年的公民,其公民权利是和成人平等的。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是监护人和被监护人的关系,也是成年公民和未成年公民的关系,父母不得侵犯未成年公民的权利,否则,不但会失去监护人的资格,还将面临法律的严惩。 这其实是制定未成年保护法律的基础,我国也以这为基础制定了未成年保护法,可是,整个社会还没有形成尊重、保护未成年公民权益的意识,这是我国体罚、变相体罚未成年孩子层出不穷的社会环境。 要切实保障未成年孩子的权益,在笔者看来,有必要立足未成年公民平等的权利,重”。于是,打一顿,让孩子长长记性,这是很多中国家庭教育孩子的方法。惩罚的目的原本是改变孩子的不良习惯,然而前天晚上,就读于下城区某小学四年级的女生小莉,却因抄作业被父亲过度体罚致窒息,后经医院长达15小时的竭力抢救,还是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目前,嫌疑人已被警方刑事拘留,相关调查工作正在进行当中。

对这样的教育,你有何体验、见闻或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记叙文或议论文,(2)不得透露个人信息。(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4)字数不少于700字。

【答案】

“吊打女儿致死”谁之过?

孩子学习成绩不好,父母难免难过,看到孩子又抄作业,更是“恨铁不成钢”。于是,打一顿,让孩子长长记性,这是很多中国家庭教育孩子的方法。惩罚的目的原本是改变孩子的不良习惯,然而19日晚上,就读于下城区某小学四年级的女生小莉,却因抄作业被父亲过度体罚致窒息,后经医院长达15小时的竭力抢救,还是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人民网5月21日)

一个如花的生命就这样悄然逝去,我们在扼腕叹息的同时,应该反思发生这样的悲剧究竟是谁之过?这仅仅是一个家庭的悲剧吗?我们是否应该反思我们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否存在问题?我们长期以来“唯分数论英雄”的应试教育体制是否存在问题?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和现实生活中,不少家长认为打骂孩子天经地义,他们信奉“棍棒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等偏激和粗暴的教育方式,那些已经为人父母的家长大多是在父母的打骂中成长起来的,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世代沿袭,已经成为很多家长屡试不爽深信不疑的教育法宝。近日广州妇联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有超过六成的受访者认为打孩子不算家庭暴力。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比例,说明在现实生活中,父母打骂孩子已经成为社会普遍现象。在这样的家庭教育环境下,打骂孩子早已司空见惯,酿成家庭悲剧也在所难免。

小莉的悲剧与其说是一个家庭的悲剧,不如说这是应试教育体制下整个社会的悲剧。长期以来,“唯分数论英雄”和“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充斥着我们整个教育环境。小莉的父母都是因为没有文化而从事着繁重的体力劳动,挣着微薄的薪水,因而更加渴望孩子出人头地,把对生活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能通过知识改变家庭和自身的命运,因此,平日里对女儿的学习十分关注,对孩子教育十分严格,当看到女儿抄作业时,望女成凤的父亲才怒不可遏,恨铁不成钢,对小莉大打出手,最终酿成了悲剧。在“唯分数论”这种教育评价机制下,学生承受着来自学校和家庭的双重压力,这种评价方式无法塑造健全健康的人格,也很难使学生在各方面知识和能力上达到平衡协调的发展。

小莉之死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这一悲剧时刻提醒着我们,家庭、学校、社会要多给孩子以鼓励、关爱、交流和理解而非打骂。目前,国家也在大力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改革方案不断完善,但从学校、学生到家长、社会都需要转变观念,才能真正让孩子轻松学习,快乐成长。

【解析】

试题分析:

解读上述材料的内容,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审题立意:

1.“恨铁不成钢”过犹不及。

2.家庭教育要讲究合理合适的方法。

3. “唯分数论英雄”和“知识改变命运”的应试教育观念有所改变。

4. 不能再有“棍棒出孝子”的陈旧思想。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

有一只鸟长着两个头,当一个头睡觉时,另一个头就担负警卫任务。

左边的头爱打瞌睡,右边的头只好常常当警卫而不得休息。

一天,右边的头在执行警卫任务时,一阵风吹来,树上落下一颗香甜的果子。右边的头想叫左边的头一起品尝,但见到它睡得香,不忍叫醒它,就想:“反正我和它同一个身体,我吃下去,它也受惠。”于是就把果子吃掉了。

左边的头醒来后,听到右边的头打了一个饱嗝,又闻到一阵香味,就明白了右边的头独享了美味佳肴,从此怀恨在心。

一天,轮到左边的头担任警卫了,它想也能独享香甜的果实。正好,一阵风吹来,隔壁树上掉下一颗有毒的果子。左边的头在怨恨自己背运的同时,想道:“它独享了甜果,我就独享毒果了,反正我和它是同一个身体,要死就一起死吧!”于是就把毒果吃下去了。

根据以上材料,分别从两个角度写出你的思考与感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从右边头的角度:与人打交道,不仅仅要宽厚包容,更要尽量了解对方个性,及时有效沟通,化解误会,以免积怨益深,酿成恶果。

从左边头的角度:自私嫉妒,常怀小人之心,以恶意推测他人,遇事冲动走极端,最终害人害己。

【解析】

试题分析: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本题通过分析形象来考查对其深刻寓意的理解。鸟的两个头,一正一邪,对比鲜明,可以从这两个角度概括出自己本文寓意的理解。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选修课本《外国小说欣赏》为高中生开启了一道了解西方现代文学作品的大门。请你从所选的16篇小说(含节选)中,任选一篇,为其写一个内容概要。要求语言简洁,句子连贯,不超过80字。(4分)

在《半张纸》中,斯特林堡写出了主人公两年里经历了从恋爱到新婚燕尔,从女儿出世到妻子、婴儿突然相继病亡的痛苦遭际,凸现了主人公的悲欢离合,也抒发了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悟。

【解析】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首先要从选修课本《外国小说欣赏》中根据自己的熟悉程度选出一篇,然后写“内容提要”。同时要注意合乎题目关于语言的字数的要求。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一只公鸡在田野里为自己和母鸡们寻找食物。它发现了一块宝玉,便对宝玉说:“若不是我,而是你的主人找到了你,他会非常珍惜地把你捡起来,但我发现了你却毫无用处。我与其得到世界上的一切宝玉,倒不如得到一颗麦子好。”

写出该则材料的立意:(5分)

①自己需要的才是最珍贵的,②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解析】

试题分析:提示:公鸡为什么不愿得到宝玉,而愿意得到一颗麦子?因为“麦子”能吃,“宝玉”不能吃。据此可以得出答案所示的立意。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 5个字。(6分)

抑郁症并非伤春悲秋者的专利,它是 ,不分男女老幼,不管地位高低。目前,抑郁症这种心理疾病的成因并无定论,一般人都觉得抑郁症只是心理原因造成的,哈佛医学专家则认为 ,包括大脑对于心境的错误调节、基因易损性、生活中的压力事件、药物和药物使用问题等。我国的一些学者也认为,'抑郁症不单纯是 ,还和某些人体器官、组织结构发生病理性改变有关。

(1)每个人都可能得的心理疾病

(2)抑郁症的成因有很多

(3)心理问题(每句2分)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补写式的扩展语句类试题,此类试题一般可以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和前后语句的句式,补写出一句合适的话即可。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