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下面的短文续写一个画龙点睛的结尾。
创造时尚的人
一天,在英国小镇莱切,一个青年人走到一家化工厂楼下时,被楼上倒下来的一桶化学物质弄脏了头发。他没钱去理,就那么留着,红红黄黄的留了几天,惹得大街上许多青年人纷纷追逐,然后又去效仿。结果,有家理发店抓住时机,专门找人研制出各种染发的颜料,满足了新奇者的愿望。这一现象一直扩大到全球,成为一种典型的时尚。
在巴西,一个乡下女孩进城时,她的姥姥在她的裤子上绣了几朵花,这本来是很土很落后的手工艺,早就被淘汰了。可老太太实在没钱打扮自己的孙女,只能力所能及地绣上几朵花。但没想到,那时候城里的女人正为“没得穿”而发愁,她们看到女孩子的裤子时,不觉眼睛一亮,爱美的城里女人纷纷效仿。于是,满大街都是绣了花的裤子。这种裤子先是在欧洲流行,后来又传到了亚洲。
许多时尚的创造,往往是那些不起眼的小人物或者干脆就是穷人的无奈之举。(或:许多时尚的发明,开始并非都是乐事,而往往源自普通人的苦涩经历。)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可先在整体感知文段内容的基础上,抓住文段的主要内容和关键词进行概括,结尾既是对两则材料的议论性小结,又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请以“夜深__,时闻雨点敲窗”为开头,写一段情文并茂的文字。
要求:(1) 侧重听觉描写;(2) 运用拟人、比喻两种修辞;(3) 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4) 不少于100字。(6 分)
示例:夜深__,时闻雨点敲窗。那敲在玻璃窗上的古老的音乐,柔和而又铿锵,辽远而又逼近,叮叮咚咚,好像无数珍珠落在玉盘上;点点滴滴,仿佛李斯特黑白键上的驰骋,俞伯牙高山流水般的沉吟。雨滴叩着千扇万扇窗,即兴演奏出单调的神韵,以苍凉的节奏,间间歇歇地敲了一个雨季。雨是最原始的敲击乐,冷雨敲窗,时疏时密,时急时缓,急时像战士冲出重围,奔向胜利的彼岸;缓时,声音轻细柔软,如青草长叶,似笋尖出土。雨滴落在玻璃窗上,越来越稀,也落在心里,无声地滋润着干涸的心田……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根据情景设置提示,扩展语句的能力。构思时,要仔细推敲题干所给开头一句“夜深__,时闻雨点敲窗”所渲染的气氛,确定文段的主基调,并根据主基调及气氛来确定自己要抒写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听觉描写、抓住关键词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盈江地震,四海齐悼;东瀛海啸,寰宇同悲。面对人类共同的灾难,中日两国人民抛开世纪宿怨,为彼此的受难民众祈福哀悼。请你为在最近地震、海啸中遭灾受难的中日两国人民写一则祈福语。要求简明得体,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 50 字。(5 分)
示例一:让我们用温馨的鼓励共渡难关,让我们用高亢的呼唤穿越时空,让我们用滚烫的泪水寄托哀思!
示例二:捧一束鲜花,燃一盏桔灯,为你照亮通往天堂之路,让我们为你祈祷!
【解析】
试题分析:答题时,要注重分析“祈福”的提示,如渡过难关,安慰之类的话语,同时使用相关的修辞,表达对生命的珍视等。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4个字(6分)
《竹书纪年》载:“炎帝育于姜水,故以姜为姓。”《史记·补三皇本纪》亦载:“长于姜水,因以为姓。”我们可以理解为距今约5000年前,① 。② ?古之姜水,据《水经·渭水注》所载是在姜氏城南,即今岐山县周原一带。不过,据《大明一统志》:凤翔府宝鸡县南七里有姜氏城,城南也有姜水,此姜氏城今名姜城堡,往南即益门堡,堡西有一水名今仍名清姜河。以上两说孰是孰非,不必过于拘泥。但总是在凤翔府地,即今宝鸡市区之内。可以肯定地说,③ ,湖南、湖北、山西、河南等地的炎帝遗迹和炎帝文化,是炎帝或其后裔迁徙的结果。
①炎帝族最早活动的地方在姜水(或:姜水生息了古老的姜炎族)
②姜水在哪里
③宝鸡是第一代炎帝的始生地(或:宝鸡是是姜炎文化的发祥地)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补写式的扩展语句类试题,此类试题一般可以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和前后语句的句式,补写出一句合适的话即可。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微博没有传统媒体“守门人”过滤、垄断信息的特权,而且门槛很低, ① 。但是由于人们大多使用匿名, ② ,于是微博从开始时,虚假信息就一直是一个被人诟病的方面。与此同时,由于短小精悍,微博往往只有论点而缺少论证,似乎只需要情绪化的语言打动人, ③ ,这就造成微博里客观理性的意见往往受到歧视或蔑视。
①每个人都可以是信息发布者;②发布的信息往往无法证实;③而不需要理性的讨论说服人。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语句连贯。需要结合语段内容,按照上下文的提示分析答案。①处,根据“微博没有传统媒体“守门人”过滤、垄断信息的特权,而且门槛很低”可以得出答案;②处根据“由于人们大多使用匿名”可以得出答案;③处,根据“这就造成微博里客观理性的意见往往受到歧视或蔑视”可以得出答案。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余秋雨在散文《废墟》中写道,中国历史充满了悲剧,但中国人怕看真正的悲剧,最终都有一个大团圆的结局。唯有屈原、杜甫、曹雪芹、孔尚任、鲁迅等不想大团圆。他们保存了废墟,净化了悲剧。请根据上面这些人物及其作品(高中所学课文),仿照例句,再写出两个“不肯大团圆”的句子。(4分)
例:孔尚任不肯大团圆,借侯方域、李香君的离合之情,抒发了他对南明王朝的兴亡之感。
(1)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屈原不想大团圆,于是忧愁幽思作《离骚》,表达了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清白。(2)、杜甫不想大团圆,作“三吏”“三别”,感叹人民在战乱中的悲惨。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考查语言连贯的题型解答时先从语句形式方面考虑,要求话题一致,陈述对象一致,叙述角度一致,上下文句式保持基本一致,与上下文思路保持连贯。还要注意语言音节上的和谐及押韵。再从语句内容方面考虑,在时间上、事理上注意先后顺序。还要在上下语句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语言风格要前后一致。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阅读下面一段话,然后对人物形象进行点评。要求语言简明、准确。(4分)
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屋边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五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点评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林冲看到草屋破旧,想找人修理,可见此时他对于未来的生活仍抱有幻想,随遇而安;出门时他盖上火炭,反锁大门,也表现了他性格中的细心的一面。
【解析】
试题分析:对人物形象进行点评答题模式为:按总分(分总)来回答。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也可以先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式的总括。本题回答时结合材料内容,尤其是其中一些与人物有关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有关的语句。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在横线上续写一段话,从不同方面阐述写好汉字的意义,并写一句建议性结语。要求:角度恰当,观点明确,语言得体,不超过60字。(4分)
书法是源于中国文字的一门艺术,它与京剧、武术、针灸并称为中国“四大国粹”。书法艺术本身既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它在展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的同时,也充当了文化使者的角色。作为一个中国人,写好汉字应当成为一种自觉。
(示例)往大里说,这是对中国文化的尊重;往小里说,这是对自己形象的塑造。应把写好汉字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技能来训练。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把握所提供的语段的话题方向,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和题干的具体要求进行续写。从所给文段来看,主要强调了书法艺术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所以续写部分首先应从张扬“中国文化”这个角度来谈写好汉字的意义。其次,题干要求“从不同方面”,这就提示考生,还应从其他的角度来分析写好汉字的意义,上文说“作为一个中国人”,所以,还可以从写好汉字对个人影响的角度来谈。至于“结语”,难度不大,只要是能对如何写好汉字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就可以。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面是日常生活中的四个交际情景,其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
A:主持人介绍来校讲学的专家:王元教授是我校杰出校友,他长期从事天文学研究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去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B:张老师给原来同事打电话:王老师,昨天在书店里遇到了您的家父,几年不见他还是精神矍铄。 C:某读者在收到作家的著作后回信:老师,您寄奉的新作已经收到,拜读之后受益匪浅,感激之情,无以言表。 D:校庆前夕某校友发给联络办老师的短信:因近曰事务繁忙,恐难以按时到达贵校参 加庆典,对此深表歉意!
语言综合运用(15分)
请以“夜深__,时闻雨点敲窗”为开头,写一段情文并茂的文字。
要求:(1) 侧重听觉描写;
(2) 运用拟人、比喻两种修辞;
(3) 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4) 不少于200字。
示例:夜深__,时闻雨点敲窗。那敲在玻璃窗上的古老的音乐,柔和而又铿锵,辽远而又逼近,叮叮咚咚,好像无数珍珠落在玉盘上;点点滴滴,仿佛李斯特黑白键上的驰骋,俞伯牙高山流水般的沉吟。雨滴叩着千扇万扇窗,即兴演奏出单调的神韵,以苍凉的节奏,间间歇歇地敲了一个雨季。雨是最原始的敲击乐,冷雨敲窗,时疏时密,时急时缓,急时像战士冲出重围,奔向胜利的彼岸;缓时,声音轻细柔软,如青草长叶,似笋尖出土。雨滴落在玻璃窗上,越来越稀,也落在心里,无声地滋润着干涸的心田……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以“夜深__,时闻雨点敲窗”为开头,要求写一段情文并茂的文字,表达方式应该以写景抒情为主。侧重听觉描写,可以以静衬动,通过运用拟人、比喻两种修辞来营造静谧的环境,以此来烘托人物内心的某种情感。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