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简要说明作者通过什么描写手法来表现淘金者怎样的个性特点。(不超过 40个字。)(5分)

(他——淘金者,端详着狼咬剩的野兽骨头。)难道在天黑之前,他也可能变成这个样子吗?生命就是这样吗?呃?真是一种空虚的、转瞬即逝的东西。只有活着才是痛苦。死并没有什么难过。

死就等于睡觉。它意味着结束,休息。那么,为什么他不甘心死呢?

他知道他连半英里路也爬不了了。不过,他仍然要活下去。……尽管奄奄一息,他还是不情愿死。也许,这种想法完全是发疯,不过,就是到了死神的铁掌里,他仍然要__它,不肯死!

(选自杰克•伦敦《热爱生命》)

通过心理描写,(2分)表现了淘金者坚韧顽强、不畏艰难险阻、永不屈服命运的个性特点。(3分)(意思对即可,超出字数即给0分)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语段内容“难道在天黑之前,他也可能变成这个样子吗?生命就是这样吗?呃?真是一种空虚的、转瞬即逝的东西。只有活着才是痛苦。死并没有什么难过。”,可以得出答案,至于淘金者的性格特征,则可根据“不过,就是到了死神的铁掌里,他仍然要__它,不肯死!”加以分析概括。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使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描写性文字, 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不超过60字) (4分)

银杏树 初冬 疾风骤雨 凋零

时光老人刚迈入初冬的门槛, 便迫不及待地显示北风利剑般神威, “唰” 一挥, 一阵疾风骤雨, 银杏树树叶便纷纷坠落, 更显凋零之状。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根据根据所给的四个词, 分析好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再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运用描写、比喻、拟人等手法。时间是初冬, 对象是银杏树, 手段是风雨, 如何描写凋零之状, 我们只要按情理顺序连缀为文即可。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根据下面的情境,在横线上补写出流水与树根的对话。(4分)

一天,流水遇到了树根。

流水讽刺树根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树根谦和地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到了春天,流水穿过山涧,走过草地,惊讶地看到树根滋养出的鲜花装点了大地。

示例:流水:你永远处在__中,瞧你丑陋的样子,只知道喝我的汁液,你一无是处。树根:是啊,我匍匐地下,默默地汲取,是为了春天变得更加美丽。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补写式的扩展语句类试题,此类试题一般可以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和前后语句的句式,补写出一句合适的话即可。解答本题,要特别留意材料中的重要信息,比如“流水”说话的特点是“讽刺”,“树根”说话的特点是“谦和”,最后的结果是“树根滋养出的鲜花装点了大地”。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4分)

在人类文明进程里,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是关键的一步。一般而言,城的发展往往早于市。① ,城墙、堡垒、护城河构成防御设施,封闭是其主要特征。市的功能主要是流通,交易场所、街道是主要设施,② 。③ ,反映了由军事和政治意义的城镇向现代的经济、文化为主的城市的发展走向。

①城市的主要功能是防御  ② 开放是其主要特征   ③从城到市的变化(或“从封闭走向开放”“从防御趋向流通”)(第①②点各1分,第③点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①处下文是“城墙、堡垒、护城河构成防御设施”,提示考生,①处应填的内容应与城的功能,再结合下文“市的功能主要是流通”,可得出此处的答案应为“城的主要功能是防御”;②处结合上文“封闭是其主要特征”可得出答案;③处所在的句子是对上文的总结,这样,结合开头段,和上文先写城又写市,可得出③处应填入由城到市的变化,或由封闭到开放的变化等。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艾佛山昨天发了一条关于“幸福”的微博,内容如下:

在一片火红的夕阳下,遥远的小山包上,坐着两位老人,他们的脸上雕刻着岁月的痕迹,头发渲染了时间的颜色,可是他们的手却紧紧地握在了一起,互相依靠着,彼此发出会意的一笑。

你在生活中有类似的见闻吗?请你也写一条这样的微博。(5分)

要求:(1)不得少于60字;不要求仿句(2)要求有细节(3)至少用到一种修辞手法

示例:(1)修鞋工在快乐地鼓捣着那台有点破旧的补鞋机,滴滴答答响个不停,仿佛一支酣畅的旋律在流淌。即使从早到晚一桩生意都没有,他也总是笑眯眯的。

(2)一位三十岁左右的少妇,静静地坐在草坪上织毛衣,嘴角挂着知足的笑意。线和针在她纤细白嫩的手指间欢快地穿梭。这种穿梭,明显不同于熙熙攘攘的人群或者首尾相继的车队所形成的那种。

【解析】

试题分析:

①主题必须是“幸福”,2分;②有细节描写。1分;③用到一种修辞手法,2分;④语言连贯,1分;⑤少于60字,每少10字扣1分。注意:此题不作仿句方面的要求。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3分)

一提到根的作用,可能首先想到 ① 。这两项是绝大多数植物根系的本职工作。然而,进化史上最早出现的根,作用却并非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而是 ② ,这种早期类型的根被称为假根. ③ ,是因为这些根内没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通道,它仅有的作用就足固定植株。假根将植物固定在合适的生活环境中,会降低风吹和水流的影响,提高其生存几率。

①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 ②固定植株的位置③之所以称其为假根( 每写出一句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补写恰当的语句,其实是考查上下文衔接,即要求语句连贯,可结合语段句子,结合文本中的上下文内容加以思考即可。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语言综合运用。(15分)

火车、地铁、公交车内的“低头族”越来越多,尤其是包括学生在内的青年人,上车后很快拿出手机,不管路程长短,不论坐着还是站着,人人都眼睛盯着屏幕……

要求:(1)第一段,请根据上述材料进行合理想象,描述火车、地铁或公交上的这种场景,运用点面结合的手法,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100字。

(2)第二段,请以“低头族,你错过了……”开头,表达面对这种情景时你内心的感受,运用抒情与议论的表达方式,不少于100字。

(3)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不好意思,请让一让。”站在车门口的小伙不情愿地按下暂停键,往车厢深处走了两步,好像对我打断他的手机游戏不满。放眼四周,只见人们都沉迷于手中的“小小世界”,或浏览新闻,或看影视剧,或刷微博微信……到站了,车门即将关闭的一刹,一个低头族才抓着手机夺门而出……

低头族,你错过了太多太多。你们错过了那晴日阳光斜射在车窗映出的缤纷色彩,你们错过了那雨天水珠打湿玻璃流下的一道道灵动痕迹。你们错过了那游子归乡路上深切企盼的眼神,错过了那进城务工青年坚定的目光。当你专注于手机屏幕,便阻断了同外界的交流,长此以往,你将加深对手机的依赖而使社交能力减弱。让我们“拒做低头族”,多看看窗外的美景,多观察一下周围的人吧!抬起头来吧!这是一个能让你温暖,让你感动的世界!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难度较高的语言综合运用试题,要求既多又高。从所给材料来看,表达方式应该以叙事为主,辅以议论、抒情;必须运用点面结合的描写手法和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组织答案时要兼顾这几点,缺一不可。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抑郁症并非伤春悲秋者的专利,它是______,不分男女老幼,不管地位高低。目前,抑郁症这种心理疾病的成因并无定论,一般人都觉得抑郁症只是心理原因造成的,哈佛医学专家则认为,______,包括大脑对于心境的错误调节、基因易损性、生活中的压力事件、药物和药物使用问题等.我国的一些学者也认为,抑郁症不单纯是______,还和某些人体器官、组织结构发生病理性改变有关。

1)每个人都可能得的心理疾病 (2)抑郁症的成因有很多(3)心理问题(每句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由第一空上句“抑郁症”可得出这是一种心理疾病,由下句“不分男女老幼”等,可得出“每个人”;从第二空后面“包括…等”的分析,可判断第二空应从原因很多角度作答;第三空,可从“不单”“还和”判断出此空应从心理问题角度组织答案。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请根据文段所给情景,展开想象,补充对话。(6分)

在一片沼泽地里,农民特意种植了芦苇,打算在秋天收割编成苇席。在芦苇丛里有一根竹子,这根竹子向旁边的芦苇抱怨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芦苇却笑笑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果然,过了几天,农民把这根多余的竹子给拔掉了。

竹子:兄弟,我身份如此高贵,却不得不和你们这些空心的冒牌货杂处在一起。芦苇:你虽然高贵,但在芦苇地里却是多余的,不能适应环境需要,迟早都要被清除掉!

【解析】

试题分析:情境对话分为人物对话和物物对话,设置情境对话要求简明、连贯、得体,符合人、物的特性,要求较高。人物对话就是人物围绕着某一中心事件而进行的对话。设计人物对话,第一步,要确定中心事件是什么,需要围绕所给话题内容来写,不可枝枝蔓蔓,偏离主题;第二步,根据所给情景,结合人物身份和对话气氛写出合适的语言,要求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年龄特征、生活逻辑等;第三步,要注意字数限制,修辞、句式、语体等要求,对话语言应简短明了,连贯得体。物的对话中的物往往都已经拟人化了,带有某种人的特质。所以设计物的对话的原则是既适合物的特点,又要适合人的特点,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做出合适的解答。设计物的对话,第一步要结合题目中的情境来理解对话的内涵,也即确定对话的内容;第二步依照上下语境的提示,运用拟人修辞设计出合理的语言;第三步,注意句子的字数限制等要求。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