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在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中,评委们对有关人物的评述多用精彩生动、极富个性化的语言概述他们的事迹,对他们做出准确的评价。如评述无臂钢琴师刘伟时写道:
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相信自己。那变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
请从下面人物形象中选出一个,参照上例又不拘泥于上例写一段话,全段不超过120字。(4分)
林冲 别里科夫 翠翠
示例一:林冲:从能忍到不能忍,从懦弱到坚强,从屈辱到__,林冲丰富的内心世界,复杂鲜活的个性特点,让我敬佩不已,从他身上我学会了宽容,学会了忍耐,更学会了做任何事都要有个“度。
示例二:别里科夫:问世间‘套’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你束缚了自己,也试图制约所有身边的人,但你没能,因为你的孤独和不合时宜,你是小写的“悲哀人”。
示例三:翠翠:等待,一生等待,沧海桑田也愿继续等待。秋去,秋又来,静静的守望,让爱情成为信念。你用最纯真的仰望凝视爱的远方,你用最朴素的方式诠释对爱的忠贞。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语言的题目,注意些颁奖词的要求和写作要领。写颁奖词,注意大笔写意,点明人物的事迹。写意是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不求工细,注重神态的表现和抒发作者的情趣。在这里,引申为一种叙事方法,是指从大处着眼,抓住人物最主要的令人钦敬的事迹,简要概述,如同画写意画,力求用最简洁的笔墨,勾勒出丰满的笔下之物。因此,颁奖词不要求详尽地交代人物事迹的来龙去脉或是细枝末节。在新闻传媒非常发达的时代,人物事迹点到为止,人们自然心领神会。本题可据此回答即可。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示现本是fó jiāo 用语,指的是佛pú sà 应机缘而现种种化身。__________。__________。如杜甫《月夜》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闺中只独看”,就是诗人运用示现修辞手法来描绘想象中的情景。__________。__________。预言的示现,同追述的示现相反,是把未来的事情说得好像摆在眼前一样。__________。示现作为一种修辞现象,值得我们关注。 ①修辞学中的示现是指把实际上不见不闻的事物,说得如闻如见的一种修辞手法 ②至于悬想的示现,则是把想象中的事情说得在眼前一般,同时间的过去未来全然没有关系 ③后来人们把这一词语用在修辞学中,当作一种辞格的名称 ④在修辞学中,示现一般分为三类:追述的、预言的和悬想的 ⑤追述的示现,是把过去的事迹说得仿佛还在眼前一样
A:①④⑤②③ B:①③④⑤② C:③①④⑤② D:③④⑤①②
21.给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排出最佳顺序。(4分)
走进三江湿地,我体味到了生命的真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涉过沼泽
②那种生命与大自然的融洽
③每当穿过农田
④常常让我感动得泪流满面
⑤或自由翱翔于绿地上、蓝天间时
⑥看到东方白鹳、丹顶鹤等珍稀鸟类在我的镜头里信步闲行
③①⑥⑤②④(错一处则该题不得分)
【解析】对连贯的考查,多考查排序或语句复位的能力,主要着眼于使用语言时话题是否一致、语序是否合理、语句是否呼应或句式是否统一。从题型上来看,既有客观题也有主观题,而且表现出由客观选择到主观排序再向动手修改调整的方向发展,要求越来越高。选题将更贴近现实生活,可能会侧重于实用文本的考查。选项③中“每当”常常与“时”连用,组成“每当——时 ”,⑤中“翱翔”动作发出者是鸟类,所以⑤应紧跟⑥后,④中的“感动”由“看到”而来,所以②④紧随⑥⑤,这样基本就可以得出③①⑥⑤②④的答案了。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5分)
一提到根的作用,可能首先想到 ① 。这两项是绝大多数植物根系的本职工作。然而,进化史上最早出现的根,作用却并非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而是 ② ,这种早期类型的根被称为假根。 ③ ,是因为这些根内没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通道,它仅有的作用就是固定植株。假根将植物固定在合适的生活环境中,会降低风吹和水流的影响,提高其生存几率。
①吸收水分和吸收养料②固定植株的位置③之所以称其为假根(意思对即可。如果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和文章逻辑顺序安排的能力。首先审题,明确要求;然后浏览语段,了解大概内容,这段内容主要“根”的三方面作用:一是吸收水分,二是吸取养料,三是固定植株。了解了内容之后,再来看句子和句子之间的关系。首先看第一处,紧跟其后有一句“这两项是绝大多数植物根系的本职工作”,可见前面要填的必然是这两项工作;第三句话说“然而,进化史上最早出现的根,作用却并非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从中可以得知两项工作是“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第二处的前面有一个表示选择的词语“而是”,说明后面填写的是根的第三个作用,后面一句“它仅有的作用就是固定植株”,可见这第三个作用是“固定植株”。第三处的后面一句中有一个关联词“是因为……”,可见前面一句中必然有相应的关联词“之所以”,根据前一句“这种早期类型的根被称为假根”和后一句“是因为这些根内没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通道,它仅有的作用就是固定植株”,可以填出这一空。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8.下面是一位同学读完《故乡的榕树》后摘抄的一段文字,请至少从三个角度加以评点。(5分)
我怀念从故乡的后山流下来,流过榕树旁的清澈的小溪,溪水中彩色的鹅卵石,到溪畔洗衣和汲水的少女,在水面嘎嘎嘎地追逐欢笑的鸭子;我怀念榕树下洁白的石桥,桥头兀立的刻字的石碑,桥栏杆上被人抚摸光滑了的小石狮子。那汩汩的溪水流走了我童年的岁月,那古老的石桥镌刻着我深深的记忆,记忆里的故事有榕树的叶子一样多……
作者选取了与故乡榕树时空相关的一系列典型景物,如小溪、石桥等,笔触细腻,语言纯朴自然,字里行间充满了生活情趣与乡土气息,真实亲切;句子对称,句式整齐,运用了顶针手法,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比喻、比拟手法的使用,使所描绘的事物生动形象,历历在目;流水汩汩,鸭声嘎嘎,小溪清澈,石桥洁白,小桥流水,动静相生,有声有色;怀念这些景物、场景,是因为作者对它们充满喜爱之情,作者用这种真情打动读者,引起共鸣,抒写了自己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解析】
试题分析:本提要从三个角度加以分析,需要联系材料,从思想内容、艺术技艺、表达情感、阅读效果等方面加以评点,归纳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2.阅读下面这则寓言,在横线上补上一句话,以体现鸽子的善意并揭示这则寓言的寓意。(3分)
有一只乌鸦打算飞往东方,途中遇到一只鸽子。双方停在一棵树上休息,鸽子看见乌鸦飞得很辛苦,关心地问:“你要飞到哪里去?”乌鸦愤愤不平说:“其实我不想离开,可是这个地方的居民都嫌我的叫声不好听,所以我想飞到别的地方去。”鸽子好心地告诉乌鸦:“别白费力气了! 。”
(3分)我们无法改变环境,但我们可以改变叫声。或:我们不能改变环境,但我们可以学着适应环境。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注意题干中“体现鸽子的善意并揭示这则寓言的寓意”这两个要求,同时注意说话的语气,点出“同环境的关系”这个要点。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4.对下面提供的微博内容进行点评。要求主旨明确,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6分)
【微博】2014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当天,广西师大出版社发微博让大家来说说自己死活读不下去的一本书。据近3000条读者微博、微信留言统计,前几名作品分别是:《红楼梦》《百年孤独》《三国演义》《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点评:
不仅折射出我们精神的浅薄和经典名著的消解,也表明审美能力的侏儒化。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考查语言的综合运用,需要结合“微博”内容的基本要求,加以分析,注意运用修辞手法,从文中提炼关键词,加以归纳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3.生活中有一些标语的确明白醒目,然而缺少了一些人文关怀,甚至有一些粗俗浅陋。请改写下面两条标语,使之既清楚明白,又亲切友善。(6分)
①在山下看到:“放火烧山,牢底坐穿”
修改为:
②某电厂门口:“严禁触摸电线,5万伏__,一触即死,违者法办。”
修改为:
①保护森林 谨防火灾 ;②__电线碰不得 生命悬于一线间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考查语言的综合运用,需要结合“标语”的基本要求:得体、简明、有效,加以分析即可得出答案,同时注意标语的语言要求,要么是押韵或者对偶等,总之要符合大众接受习惯。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3.今年9月30日是我国首个烈士纪念日,各地教育系统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效果显著的纪念活动。假如你校也组织以“缅怀烈士、圆‘中国梦’”为主题的宣誓活动,请你写一篇文字不少于150字的宣誓词。(10分)
要求:①主题鲜明,将“缅怀烈士”与“中国梦”有机结合起来,语言生动、连贯;②符合宣誓人的身份和宣誓词的文体;③文字不少于150字。
①内容必须包括“缅怀烈士”和“中国梦”两个方面,只涉及一个方面的最多给5分。②“缅怀烈士”或“中国梦”每一点内容3分,语言2分。③与宣誓人的身份和文体不合的,酌情扣1至3分;文字不足的,酌情扣分。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是一道语言表达和扩写的综合能力题,解答此题,要紧扣主题,将“缅怀烈士”与“中国梦”有机结合起来,可叙述些烈士们的公德与奉献精神对自己的影响,然后结合着中国梦,抒发自己对未来的追求与奋斗精神等感慨;还要注意宣誓人的身份,因此语句要得体。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3.下面一段话中划线的部分在表述上有多处语病,请找出两处并加以修改。(4分)
最高人民法院有关负责人介绍,①《行政诉讼法》施行以来,②人民法院依法审理、受理了大量行政案件,有效地化解了行政争议,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了行政机关依法行政,③行政审判的特殊职能作用日益彰显。但是,④最高人民法院开通的民意沟通信箱征集的意见来看,行政诉讼“告状难”现象依然存在。最高人民法院为此进行了深入调研,⑤并在此基础上出台了《关于保护行政诉讼当事人诉权的意见》,⑥其目的是为了督促各级人民法院进一步重视和加强行政案件受理,依法保护当事人诉讼权利,⑦切实解决行政诉讼“告状难”。
(4分)(找出任意两处即可)
序号 | 修改意见 |
② | 将“审理”和”受理”交换位置 |
④ | 句首加“从” |
⑥ | 去掉“为了” |
⑦ | 在句末加“的问题” |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解答此题,可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②中的“审理”、“受理”为并列动词,有先后顺序,是承接关系,因此顺序不能颠倒;④缺少引出动作对象的介词“从”。 ⑥语意重复,故去掉“为了”; ⑦缺少宾语,故在句末加“的问题”。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