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从小我们听着“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的故事入睡;伴着《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声、《游子吟》的吟诵声长大。母亲,一个人世间最亲切的名字。她们用甘甜的乳汁滋养着子女成长,她们将生命热血全部奉献给她的孩子。如果,“中国母亲”这个伟大的群体能获得央视“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特别奖,请你为她们写一段颁奖词。(4分)

“中国母亲”颁奖词: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永远需要报答的最美好的人--这就是母亲。世间没有一种爱能超越您的爱,没有一种花能比您美丽,没有一种面容比您的慈祥,您还有一个世界上最最好听的名字:妈妈。

【解析】

试题分析:中心明确,语言高度概括,简洁凝练,文笔优美,饱含深情。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0.阅读下面这则寓言,补写一句能揭示此寓言寓意的话,不超过30个字。(3分)

雄孔雀都珍爱自己的尾巴,他们在山里栖息的时候,总是选择好放置尾巴的地方,然后才安稳地休息。捕捉孔雀的人大都要在下暴雨时来到森林里孔雀栖息的地方,这时孔雀的长尾巴被淋湿,分量很重,孔雀担心飞起来会把尾巴拖脏拽坏,就一动不动地趴在那里。当捕捉它的人走到近前,它也决不肯飞翔,惟恐损坏了它的漂亮的尾巴。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不愿牺牲局部利益就会导致全局失败(或因小失大);固执的原则有时会害了自己;怕失就不会有得。

【解析】

试题分析:通读整段,了解文段的内容,孔雀因为尾巴而最后被捉,因小失大。寓言的题目一般都是对寓言内容的高度概括,我们只要把题目的意思搞清楚了,也就知道其寓意了。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8.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艺术知识是对已发生过的艺术现象的理性记录,其本身是非艺术的 ②因为他所知道的这些东西本身是历史的而非军事的 ③但是,艺术修养的根基并不在艺术知识中 ④艺术知识,只是艺术修养大题目下的一种后补性、扩展性的内容 ⑤一个有高度艺术修养的人当然会有比较充分的艺术知识 ⑥这正像知道欧洲战争史常识和拿破仑生平的人未必有真正的军事修养

A:⑤③①⑥②④ B:④⑤③①⑥② C:④⑥②①③⑤ D:⑤④⑥②③①

24.人们对古典诗歌的感悟,往往因为对某个词语理解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请回答下面两个问题。(不超过60字)

(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一词,众说纷纭,有人认为解释为“辉煌灿烂的阳光”比“黯淡苍白的阳光”更好,你觉得他这样理解的依据是什么?(2分)

(2)“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原》)”“只是”一词,有人理解为“正是”,你觉得这样的解释给诗歌的意蕴带来什么样的改变?(3分)

(1)较之黯淡苍白的残阳,光芒万丈的太阳能够与山海、黄河等壮丽的意象相谐调,更好地表现诗中乐观向上的精神。(2分)

(2)一般以为这两句诗意境苍凉,是说晚景虽好,可惜不能久留;新的解释则表明正因是黄昏,才有此美景,情感积极乐观。(3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语句的品味和鉴赏能力。一个词语的好坏主要看其是否与语境相合、是否能体现对象的特点。“白日”解释为“辉煌灿烂的阳光”和“黯淡苍白的阳光”都可以,但回到诗句中,就可以发现“高山”“黄河”“大海”都是气魄恢弘、精神昂扬的景物,那只有“辉煌灿烂的阳光”与之相合。“只是”,表示轻微的转折,不过,但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前一句是对夕阳下的景象热烈赞美,然而“只是”二字,笔锋一转,转到深深的哀伤之中,这是诗人无力挽留美好事物所发出深长的慨叹。“正是”二字强调景物如此妖娆,正是因为在接近黄昏时才显得无限美好。两种情感截然不同,一苍凉,一昂扬。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2.商场里,一位女士看中了一款服装,爱不释手。想买,可是价格太贵了。面对犹豫不决的顾客和商场硬性的价格规定,假若你是该商场的明星售货员,不论这位女士最终能否买下这件衣服,你怎么说才能让这位顾客满意?

要求:语言得体,不超过50个字。(4分)

(4分)您真有眼光。(2分)您看中的这款衣服价格贵是贵了点,但物有所值;(1分)更重要的是这款衣服非常适合您。(1分)

【解析】

试题分析:这道题目是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首先要从题干中找到提示性的信息,比如“价格太贵”“看中”,然后要明确对象,做到有的放矢,最后要注意答题的模式,一般为:先肯定+理由。先要抓住人物看中的心理,肯定顾客的观点,这里既包括其眼光(看中),也包括其犹豫的理由(太贵),然后要重点突出顾客看中的这一点。重点要突出。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2.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请用平实简洁的语言为这段文字进行总结。(5分)

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啊”。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啊”。

总结 :

示例:人生前期因为畏难而放弃,那么后期就有可能错过、失去。(3分)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文段内容及主旨,用平实简洁的语言概括。从文段中很容易提炼出前期因困难而放弃,到了后来因此而错失机会。故答题时,要抓住关键词:前期  困难  放弃  后期   错过。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

“以前,大家看我们都没什么特别的,就是一个普通的孩子。打了板球,进了国家队,周围人提起来,口气都不一样了,都是赞叹声。”

“容纳三四千人的场馆,比赛时座无虚席。和我们这里比赛的时候完全不一样,顿时会热血沸腾。”“至少没有了藤球,凭我本来那么差的成绩,肯定就没有上大学的机会了,自然也就不可能从事现在这个工作。”

“当时什么都不懂,家里人就建议我试试这个项目,说不定可以给自己找到一条新的出路。虽然不是热门项目,但是也很有潜力,结果一接触就离不开了。”

以上是本次仁川亚运会上几位板球、藤球等非奥赛项目运动员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话,这些话给你怎样的人生启示?请就其中一点谈谈你的认识。(6分)

启示:冷项目,一样有快乐人生;找准自己的优势,绽放光彩;感恩生活;成功需默默无闻、耐得住寂寞;无人问津的小事也改变人生;兴趣是要培养的;试试就有新出路等。(启示4分,至少答到2点,认识2分)

【解析】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注意结合材料中““当时什么都不懂,家里人就建议我试试这个项目,说不定可以给自己找到一条新的出路。虽然不是热门项目,但是也很有潜力,结果一接触就离不开了。”这句话的内涵加以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

小说《山羊兹拉特》中,若没有遭遇暴风雪,有情有义的兹拉特也许躲不过被阿隆一家抛弃的命运——兹拉特是幸运的,但并不是每一个动物都会如此幸运。作家林清玄的《咬舌自尽的狗》中就讲述了这样一个司机与狗的故事:

很多年前,他养了一条大狼狗,长得太大了,食量非常惊人,加上吠声奇大,吵得人不能安宁,有一天觉得负担太重,不想养了。

他把狼狗放在布袋里,载出去放生,为了怕它跑回家,特地开车开了一百多公里,放到中部的深山。

放了狗,他加速逃回家,狼狗在后面追了几公里就消失了。

经过一个星期,一天半夜听到有人用力敲门,开门一看,原来是那只大狼狗回来了,形容枯槁,极为狼狈,显然是经过长时间的奔跑和寻找。

计程车司机虽然十分讶异,但是他二话不说,又从家里拿出布袋,把狼狗装入布袋,再次带去放生,这一次,他从北宜公路狂奔到宜兰,一路听到狼狗低声号哭的声音。

到宜兰山区,把布袋打开,发现满布袋都是血,血,还继续从狼狗的嘴角流溢出来。他把狗嘴拉开,发现狼狗的舌头断成两截。

原来,狼狗咬舌自尽了。

狗为什么会咬舌自尽?这是一条怎样的狗?请发挥联想与想象,写一段文字描绘狗自尽前的心理活动。

我真的已经绝望了,我不满意主人对我的抛弃,我是一条忠于主人、恋主人家的感情细腻但性格刚烈的狗,可我的主人却不清楚,我第一次被主人抛弃,我从荒郊野外历经辛苦,跑回主人的家,他却狠心再次抛弃我,我是有志气的狗,可惜我的主人不了解,算了吧,我还是自尽算了。

【解析】

试题分析:可以想象那只狼狗在原野、在高山、在城镇、在荒郊奔驰的景象,通过环境衬托狗的心理;可以想象、揣摩狗为了回家寻找主人,奔跑百里,不知经历过多么大的痛苦,好不容易回到家门,主人不但不开门,连一句安慰的话也没有,甚至立刻被送去抛弃受到极大打击时的心理,表现这是一只有志气有感情的狗,体现其“与其再度被无情无义的人抛弃,不如自求解脱”的心理。(狗的性格特点2分,心理描写感人细腻4分)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5分)

对于学生减负,现在实际上存在一种误区,那就是总拿教材开刀。,就是学生负担轻了。因此,才会出现教材总是修修补补的问题。古诗词在学生教材中存在的目的,,而是让学生通过古诗词学习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这种古诗文的熏陶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百利而无一害。从某种意义上讲,古诗在教材冲的比例不但不应该删除,而是应该增加比重。可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的教材编写者只关注了减少生字的问题,

(6分)①片面地认为教材薄了 (片面地认为教材内容少了)②绝不是让学生简单认识几个生字③而忽略了古诗所承载的文化意义。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整段文字的感知与理解,联系上下句,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作答。第一空从上句“总拿教材开刀”和下句“负担轻了”可推断,此处应从减少教材内容角度作答;第二空可从下文“只关注了减少生字”“而是”可推断,此空应从不是或绝不是认识生字的角度作答;第三空可从上文“古诗词在教材中的目的”可推断,此处应从古诗词所承载的文化意义角度组织答案。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人们的食欲与饮食习惯,或者某种回忆有关。因为从小吃某种食物,那种食物就最能满足他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尽管不同的妈妈做的饭相差巨大,但“妈妈做的饭”能勾起大多数人的食欲,。曾经在某种特定场合吃过的某种食品,多年以后也还能勾起食欲,。作为化学意义上的食物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个特定场合食物所带来的愉悦被记忆了下来。当再次看到那种食物,,就产生了“食欲”。

①这就是习惯使然(2分) ②这是回忆的作用(1分) ③那种愉悦感的感受会被激活(2分)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在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根据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来分析。从文段论述内容来看,主要论述人们的食欲与饮食习惯,或者某种回忆有关。故第一空,从“尽管……但……”可得出该空应从习惯导致这种食欲的角度来论证观点;第二空由“曾经”“多年以后”很容易得出回忆这个词语,故第二空可从回忆的作用角度论证观点;从前文“那个特定场合食物所带来的愉悦被记忆了下来”和“当再次”很容易得出答案。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