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某翻译家在《文艺报》上撰文指出:有人说中国人称自己的国家为“中国”,表示自己是坐镇在世界中央的天朝,说明中国人自傲。但从国名的中文翻译来看,译名却能够表达中国人的感情。例如,“英国”为什么不译作“阴国”?“美国”不译作“紊国”?“德国”为什么不译作“歹国”?这是因为中国人要从同音字中选出具有最美好含义的字来命名这些国家。用什么字呢?用“英雄”的“英”、“美丽”的“美”、“道德”的“德”、“法律”的“法”、“芬芳”的“芬”、“祥瑞”的“瑞”……而外国,比如英国,用英文译别国的国名,只用音译,译名中不含有褒贬意义。
23.请用一句话概括该翻译家的观点。(2分)
24.请简要阐述你对上述材料的看法。(150字左右)(5分)
23.对别国国名的翻译,中文能表达美好的感情,而外文不能。
24.答案示例一:国名的中文翻译,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美德。一、这表现了中国人的善良:中国人使用具有美好含义的译名,表达了对外国人民的祝福;二、这体现了中国人的兼容思想:中国人带着自信心去欣赏并接受他国的优秀文化;三、这体现了中国人的平等思想:在选用具有美好含义的字来翻译国名时,中国人民对大国和小国、强国和弱国,都一视同仁。
答案示例二:国名的中文翻译,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在翻译他国国名时,中国人从同音字中选用具有褒义的字,而避免使用带有贬义的字。通过国名翻译这一独特方式,我们不仅传达了对他国的善意和尊重,也向世界宣示了表意的中国文字古老而常新的独特魅力,这说明,国名的中文译名既体现了中文的优势,也体现了翻译的巧妙。
【解析】
23.
试题分析:这道题目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本题的解答要把握住该段文字的核心内容,即中文翻译较外文翻译更能表达美好的感情。答题时要强调中文翻译的感__彩优势。另外,压缩语段时要注意句子结构的完整,不要把句子写成短语。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4.
试题分析:本题的解答要求考生能够联系时代,透过现象看本质,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能针对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做简要阐述。为什么中文翻译外国名都选用具有美好含义的译名,这是问题的核心,它体现的究竟是一个民族怎样的品格与智慧。围绕这个核心问题进一步挖掘隐含在背后的民族文化,从中文翻译外国国名的内容与形式出发,考生不难写出内容充实,思想深刻的观点与看法。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1.调整下列零乱的语句,成为一首抒发感情经历的小诗。
① 伤痛,是你我邂逅的海湾 ② 消散,是逃避伤痛的药物
③ 记忆,是连接时间的藤蔓 ④ 缘分,是与子偕行的漏船
⑤ 时间,是记忆消散的无奈 ⑥ 邂逅,是此身缘分的起始
答:
③⑤②①⑥④
【解析】
试题分析:有③中的“时间”和⑤中的“时间”相对应,确定③⑤挨着。同样的分析法②①挨着,⑥和④中的对应词是“缘分”。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3.城市升级持续进行,城乡大地发生巨变,勾起城市几代人对过往历史的追思。有感于此,城市日报开展题为“寻找城市记忆”活动,面向社会征集老照片,老故事,然后编辑成册。现在请你为册子撰写一段卷首语以吸引读者,要求:主题突出,语言鲜明生动,连贯得体,至少用到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 50 字。(6 分)
参考答案:
找寻旧照片,拂开历史的浮尘,领略当年的风采;讲述老故事,打开历史的话匣,找寻城市的记忆。让你我共同分享老照片,寻找曾经的记忆。(比喻)
一张照片,一段故事;一组照片,一段历史。一张张泛黄的照片见证了城市某些重要但已被遗忘了的记忆,您愿意和我们共同分享回味吗?(对偶、设问)
【解析】
试题分析:内容紧扣“寻找城市记忆”活动,体现“老照片、老故事”内容2分;修辞手法,2分;鲜明、生动、连贯、得体,2分。不少于50字,每少5字扣1分。
注:卷首语,顾名思义,就是一本书籍或杂志中由编者放在正文前面的文章,主要用来阐述正文的主要内容和旨义,即导读。“卷首语”一般要求短小精悍,以小见大。一篇好的卷首语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1.阅读下面《巴黎圣母院》的选段,回答问题。(3分)
“她(爱斯梅拉达)相信全城里只有两个人恨她。”
这两个人是谁?为什么恨她?
答 :
①克洛德和隐修女。【1分】②卡西莫多和克洛德同时爱上了爱斯梅拉达,但克洛德由于zōng jiāo 等原因不能接近女色,于是他的爱变成了一种变态的爱,得不到就要__。【1分】③隐修女因为15年前孩子被吉普赛人抢走而痛恨吉普赛人,并因此痛恨爱斯梅拉达。【1分】
【解析】
试题分析:名著复习方法: 1.熟悉名著中的开篇词以及相关的重要句子;2.熟悉名著中的主要情节、回目或梗概例;阅读名著时也应予以重点掌握,相关人物要能对号入座,切勿张冠李戴。 3.熟悉名著中的人物性格、字、绰号和典型语言。
考点:了解名著的内容与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0.语言综合运用。(15分)
请写一个片段,通过景物描写,表现天气的炎热和人物的心情。
要求:(1)不出现“热”字样;(2)以景物描写为主,有人物的心理描写;(3)运用比喻,拟人,夸张中的两种修辞手法;(4)不少于200字。
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跟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街上非常寂静,只有铜铁铺里发出使人焦躁的一些单调的丁丁当当-------老舍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主要考察语言能力。根据题中所给的提示,考生需要答出四方面内容(1)不出现“热”字样;(2)以景物描写为主,有人物的心理描写;(3)运用比喻,拟人,夸张中的两种修辞手法;(4)不少于200字。根据这四方面答题即可。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下面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 ( )
A:值张老师的令郎结婚之际,我们办公室全体人员集体制作了一段视频,向他全家表达了诚挚的祝福。 B:淮海路上一家手机经销店正在搞让利促销,我过去垂询了一下几款名牌智能手机的价格,发现并没有便宜多少。 C:刚刚接到出版社寄来的论著样书,我匆匆打开,看到扉页上印着几位编者的姓名,我的名字也忝列其中。 D:李教授出院了,小王在电话里对他说:“欣闻您康复出院,特表示衷心祝贺,不知您何时来上班?”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
中国去年专利申请占世界三分之一 被指迈向中国创造
[环球网报道 记者乌元春] 英国广播公司2014年12月16日报道称,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示,中国去年专利申请占全世界总数三分之一,再次带动全球专利的增长。新数字证明,中国正在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
去年,全世界专利申请达到257万件,中国排名第一,美国和日本紧接其后。中国去年专利申请数量增加了26.4%,在全球专利申请数量的比例一年之内从28%增加到32.1%。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还报告了各国专利申请的特点。瑞士申请的大部分是药物专利,俄罗斯多数申请食品化学方面的专利。2012年的申请数据显示,法国和德国主要申请的专利大都与交通有关,而中国、韩国、美国和英国则多数申请的是计算机科技专利。
报道称,虽然美国在申请新专利的数量上落后于中国,但是在世界总共945万件有效专利中,美国最多,达到26%,日本则以19%位居第二位,中国排第三。
请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新闻短评。
中国去年专利申请占世界三分之一,这意味着,在高水平科学技术方面,我国有了蓬勃发展的势头。这既是我国国力强盛的表现,也是我国国力能够持续发展的保证。过去,我国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的是劳动密集型生产,中国制造风行世界。但这决不是长久的发展之计,只有依靠科技、依靠创新,才能保证可持续发展,在“中国制造”的基础上再创“中国创造”的辉煌。
【解析】
试题分析:体裁应是基于所提供的新闻事实或新闻事实的某一部分所作的新闻短评,言之成理,持之有据,结构基本完整。观点的陈述要鲜明简短,道理的阐述只要写出感悟最深刻、最有现实意义的一点即可。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2.《曹刿论战》中的指挥员曹刿在准备追击败退的齐军的时候,对齐军是佯退还是败退有过考察,他“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对这两句,有学者提出该这样断句:“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请你写出这样断句的理由。要求:①理由充分、合理;②语言表达准确、简明。(4分)
理由:①强调了人物的动作行为(“下/视”:下了战车,仔细看),突出了人物形象;②更符合生活的情理(“登/轼”: 登上车,扶着车扶手);③增添了句子的节奏感。(或答:①“下视”变为“下/视”更能表现曹刿观察仔细。因为“下/视”意为“曹刿走下战车,察看敌车车辙”,而“下视”只是“向下看”。②“登轼”变为“登/轼”后翻译起来更合理一些,“登上车,扶着车扶手”。“轼”是车厢前面的横木,供车上的人作为扶手使用,是不可以登上去的。)(4分)(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注意其作用。比如此处主要要突出曹刿“对齐军是佯退还是败退”的考察,定然要突出“细心”,“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将动作分开来,一步更细致,“先下战车”,然后再“仔细看车辙”,看完车辙又“登上车厢前面的横木”,再“远望敌军的形迹”,每一步都体现出来。节奏感更强,更有表现力。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2.根据上下文,在下面文字的横线处补写出相应内容。要求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接孩子”“中国式制堵”……近,越越多的国人习惯被贴上“中国式”标签。① ,一个社会、一个时代,总有属于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的流行语。通过流行语,我们多少能看出一些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看出人们的心理状态、思想状态和生活状态。在今天,② ,在旧的陋习尚未改掉的同时又滋生了许多新的不良习惯和不良思想,这一点应该引起我们的警醒和重视。但网络上出现的很多所谓“中国式”,都是一部分人和一些群体的不良习惯、不良思想、不良风气,③ 。
(1)流行语折射出社会心态(2)随着社会的发展(3)并不能代表中国人的全貌(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对文段内容的感知与理解,联系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作答。由①上文列举的种种现象和下文“一个社会、一个时代,总有属于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的流行语”可知,应从“社会”和“流行语”的关系角度组织答案;由②下文“旧的陋习尚未改掉的同时又滋生了许多新的不良习惯和不良思想”是社会发展的结果,由此得出“随着社会的发展”;由③上文“但”引导的句子与前文的语意构成转折关系,既然前文语意是“都是一部分人和一些群体的不良习惯、不良思想、不良风气”,相对“一部分”后面自然应从“整体”的角度组织答案。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很多人误认为竹子不开花。其实,竹子是有花植物。 ① ,这是遗传基因的影响。如群蕊竹一年开一次花,牡竹、版纳竹30年左右才开花,有的种类甚至需要上百年才能开花。那么,为什么竹子开花之后会成片枯死呢?科学家解释,有些植物为繁衍后代,在生命结束之前开花、结果。因为 ② ,而这些养料来自植物的根、茎、叶,营养器官中贮存的养料大部分被消耗,所以植物就逐渐枯死了。在天气长期干旱、土壤板结、杂草丛生的竹林中更容易发生竹子开花现象。可见, ③ 。因此,我们可以根据竹子的特性,采取适当的措施,为竹子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
①不同的竹子开花周期会有不同(2分);②开花、结果需消耗大量养料(2分);③恶劣的环境才造成了竹子开花(或“外部环境对竹子生长产生重要影响”)(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此题通过材料中的上下句分析可知答案。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