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完《逍遥游》一课后,教师指导学生归纳虚词“而”字的用法,四位学生分别给出了以下答案,请从中选出答案错误的一项()。

A:学生甲:而宋荣子犹然笑之(连词,表顺承) B:学生乙:怒而飞(连词,表修饰) C:学生丙:决起而飞(连词,表顺承) D:学生丁: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连词,表并列)

“而”字主要有下列用法,后边句中的“而”属哪种用法,请把相应的用法的序号填在句后的括号里。

A.连词,表并列关系。B.连词,表递进关系。C.连词,表转折关系。D.连词,表因果关系。E.连词,表顺承关系。f.连词,表修饰关系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 )

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

⑤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

⑥蟹六跪而二螯( )

①c  ②b  ③f  ④d  ⑤f  ⑥a  

下列各项中对“则”的意义和用法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道出岳阳楼之美,美则①美矣,然岳阳楼之闻名,非徒借此也;若如此,则天下如岳阳楼者多矣,何独显其名?只因范希文应邀作赋,文播寰宇,于是岳阳楼则天下名扬。 当世之风,位卑则②足羞,官盛则近谀,范氏则③不然,高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调。友人被贬,未别离去,众人避之惟恐不及;及其得知,赶至河边,则④友人已在舟中矣,足见其性情之笃。

A:①连词,表让步关系,可译为“倒是” B:②连词,并列,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中,表示各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 C:③连词,就 D:④连词,表承接,第一件事不发生在第二件事之前,只是有了第一件事之后才发生第二件事,译为“原来是”“原来已经”

下列各项中对“则”的意义和用法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此则①岳阳楼之大观也”,道出岳阳楼之美,美则②美矣,然岳阳楼之闻名,非徒借此也;若如此,则③天下如岳阳楼者多矣,何独显其名?只因范希文应邀作赋,文播寰宇,于是岳阳楼则④天下名扬。

A:①主谓之间,起强调、确认作用,可译为“就是”,“是” B:②连词,表示转折关系,译为“但是”、“然而” C:③连词,假设,用在后一句句首,表示叙述的事、理中是一种假设或推断,可译为“那么”“那就”“就” D:④连词,表承接,表示两件事情在时间或事理上的紧密联系,可译为“就”“便”

下列各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秉烛夜游,良有以也。”若以己美于潘安,则出无伤;否则,以如吾之容现于当衢,则恐惊人。故自当以书卷为伴,弃夷以①近则随众而游,险以远则独不敢至之怯,慕“凌九霄以②闹天宫”之勇,从而可醉乎“木欣欣以③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之美…… 畅游书海以④极夫天地之乐,如此,以帝位予我,亦弃之也,岂以一冕之故而弃心神之逸?以吾有如此之意,故方能长享逸乐。

A:①连词,相当于而,表并列或递进关系 B:②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关系 C:③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 D:④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关系,译为“就”

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文言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 )

A: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古:以之为;今:认为) B: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古:从这里到那里,指地点;今:表示时间,从前,过去) C: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古:盟约;今:限制) D:不如因而厚遇之(古:于是;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文言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 )

A:则噪而相逐(连词,表承接) B:而仆之(连词,表承接) C:买五人之头而函之(连词,表承接) D:今急而求子(连词,表承接)

下列文言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楚怀王贪而信张仪(连词,表递进) 吾尝跂而望矣(连词,表修饰) 退而论书策(连词,表顺承)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连词,表目的) B:日食饮得无衰乎(语气词,表揣度)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语气词,表感叹) 以吾一日长乎尔(介词,表比较) 摄乎大国之间(介词,相当于“于”,在) C: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介词,拿)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介词,因为)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连词,以致)欲以客往赴秦军(动词,率领) D:因人之力而敝之(介词,依靠,凭借)因击沛公于坐。(介词,因而,因此。) 因拔刀斫前奏案(副词,于是,就) 蒙故业,因遗策(动词,沿袭,继续)

下列对各组句子的比较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①问征夫以前路 ②将有事于西畴 ——“以”、“于”都是介宾,与后面的名词构成介宾短语后置。 B:①悟已往之不谏 ②恨晨光之熹微 ——两个“之”字都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①云无心以出岫 ②登东皋以舒啸 ——两个“以”都是连词,表承接关系。 D:①既窈窕以寻壑 ②亦崎岖而经丘 ——“窈窕”“崎岖”都是形容词用如名词,分别指“幽深的河岸”“崎岖的山路”;前面省略了“循”“沿”等动词。

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文言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 )

A:此其所以败也(……的原因) B: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连词,表目的) C: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介词,表原因) D:于是乘其厉声以呵(连词,表修饰)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