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

人的天性中不是生香卉,便是长野草。所以要适时地给前者浇水,将后者铲除。

(弗兰西斯·培根《谈人的天性》)

你说:“不值得作什么努力:无论你怎么努力,都无法达到完善。”但是要知道,你的使命不在于达到完善,而只在于越来越近地走向完善。

(列夫·托尔斯泰《生活之路》)

两则材料都谈了个人修身实践,请比较分析它们侧重点的不同,并就其中一则谈谈你的认识。

答:

21、【答案】答案要点提示:(6分)
    前者谈的是人的天性中不是产生好的东西,便是滋生坏的东西,对其中好的要培养,坏的要铲除;通过设喻,侧重修身实践方法的揭示。后者谈的是人们应 看待个人的修身过程,只要不懈努力,必将趋于完善;通过批驳,侧重修身实践应具的态度。第一则材料启示人们,应常怀惕厉之心,反躬自省辨善别恶,进而付诸行动,去恶扬善,提升自我。或:第一则材料启示人们,应树立正确人生目标,防止消极怠惰、自暴自弃,只要积极行动,并持之以恒,就可不断接近理想目标。

20. 以下是香港大学近年在内地招生的部分面试题目,请根据这些题目后的问题作答。(6分)

你对现今高房价有什么看法?如何看待当今的贫富差距问题?怎样看待中医和西医? 迈克尔·杰克逊为什么受欢迎?杭州一共有多少只鸟?火车前方有5名工人在轨道上,扳道岔可以救5人。但另一条轨道上也有一名工人。你选择变轨还是不变轨?星巴克进中国会带来什么影响?假设你在香港机场,要前往港大,你会如何选择公共交通工具?甲型流感爆发,不少香港孩子们停课回家,但他们的家长却因为要上班不能照顾他们,是否应该出台相应法律政策保障孩子的利益?如何评价达尔文的贡献?你怎样看待上海闵行一座新楼的倒塌?你怎样看待器官捐赠?如何引导国人接受器官捐赠?

(1)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试题特点。(写出两点即可)(2分)

(2)你对这样的试题有何看法?请简要回答。(4分)

20、【答案】答案要点提示:
1)贴近百姓生活,关注社会热点 ,引领价值导向,彰显人文关怀,视野宽阔无边,答案丰富多彩。(每点1分,共 2分,其它点成理亦可)

(2)这样的试题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关注社会,增强学生的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这样的试题能把那些真正愿意为社会服务,能够为社会服务,具有科技意识、世界视野和强烈使命感的优秀人才选拔出来,在这些精英投身社会后,他们给各行各业带来的推动力将是无法估量的。这样的试题也给我们的传统教育敲响了警钟,老让学生积极思考是远远不够的,教育应当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不唯书,不信神。(4分)

20.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6分)

在公交车上的“让座__”层出不穷的背景下,近日,郑州市五六位七八十岁的老人冒雨走上街头,手拿纸牌呼吁:给年轻人让座。据81岁的梁永祥老人介绍,他们是国棉三厂夕阳红老年志愿服务队成员,7年前就开始这一倡议活动。都市生活节奏快,80后、90后生活不易,作为一名老者,平日坐公交出行时,也应当多关爱这些孩子。( 《大河报》 )

老人站出来呼吁给年轻人让座,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 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 6分)

20  示例一:老年人站出来呼吁给年轻人让座无疑令人感动,令人赞赏。老人的行为是他们关爱年轻人的表现,能够爱护年轻人才有可能让年轻人尊重,尊老爱幼的美德才得以传承下去;再者,老人的行为又是一种换位思考的表现,倘若每个人都能够学会换位思考,多念及对方的感受,那么公交车上的“让座__”自会平息。当然了,老年人尚且如此,年轻人更应该懂得尊老,诚能如此,我们的社会定会更加和谐美好。

示例二:老年人呼吁给年轻人让座的做法令人感动但不应该提倡。因为“让座” 问题牵涉到的首先是个权利问题其次才是公德品质问题。在公交车上,只要遵循先来后到的原则,买票乘车的“入座”权利就应得到每个人的尊重;在尊重的前提下,“让座”与“不让让座”就成了一个双向的公德问题。因此,只有每个人都学会尊重他人的正当权利,多念及对方的感受,公交车上的“让座__”才可能平息。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例如,赞赏、感动。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联系生活现实,从尊重、关爱、和谐等角度来阐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即可。若支持,则可从相互关爱、尊重、和谐的角度阐述理由;若不提倡,则可以从社会公德、尊重、权利等角度阐述自己的理由与看法。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17.“过年亲友如相问,就说我在‘抢红包’。”羊年春节,“抢红包”成为最热的话题之一。长辈给晚辈发,老板给员工发,朋友、同学相互派发。有的还玩起“红包接龙”,手气最佳的接着派发。“抢红包”游戏大有旋风席卷之势。与此同时,有关“抢红包”的争议也越来越大。

你如何看待春节期间的“抢红包”现象?请明确表态并阐明理由。要求:①观点明确;②至少列出两条理由;③语言简明连贯。④不少于60字。(5分)

17.答案示例一:我觉得很好。①无论是发红包,还是“抢红包”,都让参与者收获了前所未有的快乐。②网络抢红包增强了新年的喜庆气氛,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③网络红包使人们从相对疏离的关系中获得收益,这种惊喜带来的幸福感让人感受到更广泛的关爱。

示例二:我觉得不好。①淡了年味,让传统佳节成了“抢红包节”。②冷了亲情,“抢红包”成了年轻人与中老年人的“新隔阂”。③伤了身体,有人不分昼夜,机不离手,以致眼迷离、手抽筋。

(观点明确1分,两条理由各2分,言之成理即可)

16.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不得照抄材料,每句不超过25字。(6分)

鼎在中国由来已久。它最初是古代的烹饪之器,相当于现在的锅,① 。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记述:“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鼎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最早的鼎是黏土烧制的陶鼎,后来又发展为青铜铸造的铜鼎。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 ② 。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商都亳京;商朝灭,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京。从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

鼎自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后,“鼎”字也被赋予了显赫、尊贵、盛大等政治引申意义。譬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时期、鼎力相助、三足鼎立、问鼎等等。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它既是文明的见证,又是文化的载体。根据禹铸九鼎的传说,可以推想,③

16.【答案示例】(1)用以炖煮和盛放食品。(2分)

  (2)鼎就从一般的炊器演变为传国的重器了。(2分)

 (3)我国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2分)

【解析】(1)根据上下文,推知这里应该填“锅”的作用;(2)应填的内容是“鼎”的功能的变化;(3)应填的内容是总结上文,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的历史。

17.请针对下面的口语交际情景,用简明、得体的语言反驳其错误言论(4分)。
有人上公交车不排队,往前挤。别人批评他:“不要挤嘛,讲一点社会公德。”他嬉皮笑脸地回答“我这是发扬__的钉子精神。一要有钻劲,二要有挤劲。”

17.(4分)示例一:“人家__挤的是时间,钻的是业务。而你挤的是车子,钻的是空子。”示例二:“请你把挤劲和钻劲用在学习和工作上,不要用他来损人利己。”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4分)

发展高科技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人,因此,在发展高科技的同时, ,以人文文化作为高科技的向导。高科技能否正确发挥作用,造福人类,不取决于科学技术本身, ,加强科技工作者的人文教育,才能使高科技真正服务于人,而不至于迷失目标。在科技的作用日益巨大的今天,要警惕唯科学主义思潮的泛滥,科学能解决一切问题的观点,会给人类造成灾难性后果。

16.(4分)①要加强人文文化的建设 ②取决于科技工作者 (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

16.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环境污染历来被看作“全球问题”,这不但因为 ,一个国家遭遇的污染非常容易进入另一个国家;而且因为各国的环境缺陷往往形成复合结构,带来综合性环境效应。由此来看当前国内的灰霾天气,就不能将 ,要么单纯归于国内的产业或生活方式,要么单纯归于国家层面的缺乏规划和监管不力。面对灰霾持续不退和PM2.5数值居高不下的现状,现在迫切需要从政府到企业,从社会到个人,

16. ①环境污染的影响没有国界(答出环境污染的扩散性、传播性等意思即可)

②污染的成因(原因、责任等也可)

③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整体观念(运用“都”“共同”“携手”等词语表达齐心合力治理污染的意思即可)(每处2分)

【解析】这是一道补写题,此类试题一般通过结合起来上下文的语境,写出与前后文在语意上和逻辑关系相照应和搭配的语句即可。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9.阅读以下材料,根据要求答题。(6分)

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问世,三千多个近年来生活及网络中的热词都被收录其中,如“微博”、“PM2.5”和“被代表”等等。

请你对“网络热词进字典”这一现象发表看法,并给出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6分)(示例)正面:我赞成。(1分)没有新词汇的收录,汉语文化的发展就不会有进步的载体。(2分)收录那些能反映时代特点的词汇,体现了工具书本身应有的跟进语言最新变化的功能。(3分)

  反面:我不赞成。汉语词典使用广泛,收录新词要考虑词语的价值观和社会效果,有一些网络词速生速灭,如果把这类“短命词”收录进词典,几年或几十年后的人们使用,肯定会觉得莫名其妙,对其权威性是一个最大的损伤。

16.请找出下面文段在语言表达方面、标点方面存在的错误,并加以改正。(5分)

①超市、商场、集贸市场和商品零售场所是使用塑料袋最集中的场所,②而且目前大多无偿提供免费塑料购物袋。③为引导群众合理使用塑料购物袋,④中国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决定:⑤自2008年6月1日起,⑥开始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⑦商家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⑧该决定有助于从全国范围内逐步形成有偿使用塑料购物袋的市场环境。

序号

改正

16.(5分)(找出并修改正确得1分,只找出没有改对此处不得分)

序号

改正

“超市、商场、集贸市场和商品零售场所”中“和”改为“等”

“无偿”和“免费”删去一个

“使用”后加“制度”

“,”改为“。”

“从”改为“在”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