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在画线处填上适当的关联词。(3分)
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字 ① 写出浓浓春意, ② 把视觉与听觉结合在一起写出了场面感。李清照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般人可能都经历过, ③ , ④ ,像李清照这样的高手 ⑤ 能传神地将这精微的心理描写出来。
答:① ② ③ ④ ⑤
(3分)①不仅 ②而且 ③但是 ④只有 ⑤才
(其他关联词,合乎文意亦可。)
[35d0b908702ff66e.jpg]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8.请根据上下文,在材料的空格处补写恰当的内容。要求:语音连贯,表达简明,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
文学形象如同绘画形象,一样是心中的形象,一样全凭虚构,一样先要用心来看。写人、写物、写环境,必须看得逼真,直至看到细节,方能落笔。___1__,绘画是片断静止的文学。文学用丈字作画,所有的文字都是色彩;___2__所有的线条色彩都是语言。画非画,文非文,画亦文,文亦画。我画,不过再现一句诗,一阕词,一段散文而已;站在画面上的千姿百态的树,全是感动过我的不同境遇中的人物,或者全是我自己;淌过纸表的流水,不论舒缓、激荡,还是迷茫虚渺,更是我一时真切的情绪,这与写作时的心又有何异?
答:1______ 2______
1.文学是绵延不断的画面 2.绘画是用笔墨写作
【解析】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通观原文,了解大概内容,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3 分)
在不同的语体和语言环境中,对同一内容的表达方式是不同的。 请按限定的语体和语言环
境,将“希望对方到时参加”的意思分别作恰当的表述。 (每句不低于 10 个字)
商场宣传单: 。
给兄弟单位的请柬: 。
给下级的通知: 。
16.(1)届时欢迎新老顾客惠顾。
(2)届时恭请贵单位派员光临。
(3)届时务必参加,不得缺席。
说明:每句必须体现按时的意思,别外要符合人员的身份,否则不给分。
12.阅读下面的名人名言,写一段你想对妈妈说的话。要求语言流畅,感情真挚,富于文采。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妈妈的呼唤。
——但丁
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
——雨果
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
——郑振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示例:(1)妈妈,您犹如一缕阳光让我的心灵即使在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您犹如一泓清泉,让我的心灵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您无私而博大的爱我无法回报,只有深深地铭记。
(2)我是一滴血,轻轻融入了您的体内,我就成了您身体的一部分,是您孕育了我,让我有了生命,懂得了呼吸,让我感受到了太阳的火热,还有您温柔的目光。
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出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水是植物主要的组成成分,植物体的含水量一般为60%~80%,有的甚至可达90%以上。①__________________,土壤中的矿物质、氧、二氧化碳等都必须先溶于水后,②__________________。水还能维持细胞和组织的紧张度,以利于各种代谢的正常进行。水是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原料,他还作为反应物参与植物体内很多生物化学过程。③因此,_____________
18.(6分)①水是很多物质的溶剂 ②才能被植物吸收
③没有水就没有植物的生命。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3个字。(5分)
正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日,古人又称夜为“宵”, ① 。正月十五是一年之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又值大地回春,人们欢庆佳节,既是为了赏月, ② 。元宵节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性活动, ③ ,届时,君臣百姓都去看灯、猜谜,文人们则饮酒、赋诗、答对,异常热闹。
16.①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② 也是为了庆贺新春的到来。
③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活动。(5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扩展语句的能力,也涉及连贯。第一个空结合上文来看,应是对上文的总结,把“正月十五”和“元”“宵”的关系写出来。第二个空前有“既是为了赏月”,提示考生此处应填写一个由“又是”或“也是”领起的单句,与上文构成并列关系的复句;照应“大地回春”,此处内容应与迎春、贺新春有关。第三个空的上文是“元宵节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性活动”提示考生,此处填写内容应与上文构成递进关系的复句,照应后文的“猜谜”“赋诗”,所写句子内容应与文化有关。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6、在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十五个字。(6分)
我校曾推行小班化课堂改革实践,要求教师尝试把课堂学习权还给学生,少教多学,少讲多练,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结果引来一片质疑和阻拦。_______①________。有一些家长在论坛发帖,并联名到学校来阻拦。我们坦率面对,主动邀请意见强烈的家长前来沟通。有家长质问说:你们这不是把我们的孩子当小白鼠吗?_________②_________。有更多的家长则质疑:“既然课改那么好,为什么其他学校不搞改革,为什么许多名校不搞改革?”
实际上,我们教育工作者队伍中,转变思想、理念和作风,接受新的变化和革新,__________③__________。据说,不少学校课改项目遭到家长和社会反对,推行不下去,主要是一部分思想还没有想通的教师从中发挥了负面作用。还有的则是一些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顾虑重重,畏缩不前,导致校长和老师们不敢“轻举妄动”。 (节选自2015/5/20《中国日报》)
16、①有的来自内部,有的来自家长
②我们的孩子不允许做你们课改的牺牲品
③比起家长来,还要艰难和被动得多(意思相近即可,6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
人的天性中不是生香卉,便是长野草。所以要适时地给前者浇水,将后者铲除。
(弗兰西斯·培根《谈人的天性》)
你说:“不值得作什么努力:无论你怎么努力,都无法达到完善。”但是要知道,你的使命不在于达到完善,而只在于越来越近地走向完善。
(列夫·托尔斯泰《生活之路》)
两则材料都谈了个人修身实践,请比较分析它们侧重点的不同,并就其中一则谈谈你的认识。
答:
21、【答案】答案要点提示:(6分)
前者谈的是人的天性中不是产生好的东西,便是滋生坏的东西,对其中好的要培养,坏的要铲除;通过设喻,侧重修身实践方法的揭示。后者谈的是人们应 看待个人的修身过程,只要不懈努力,必将趋于完善;通过批驳,侧重修身实践应具的态度。第一则材料启示人们,应常怀惕厉之心,反躬自省辨善别恶,进而付诸行动,去恶扬善,提升自我。或:第一则材料启示人们,应树立正确人生目标,防止消极怠惰、自暴自弃,只要积极行动,并持之以恒,就可不断接近理想目标。
20. 以下是香港大学近年在内地招生的部分面试题目,请根据这些题目后的问题作答。(6分)
你对现今高房价有什么看法?如何看待当今的贫富差距问题?怎样看待中医和西医? 迈克尔·杰克逊为什么受欢迎?杭州一共有多少只鸟?火车前方有5名工人在轨道上,扳道岔可以救5人。但另一条轨道上也有一名工人。你选择变轨还是不变轨?星巴克进中国会带来什么影响?假设你在香港机场,要前往港大,你会如何选择公共交通工具?甲型流感爆发,不少香港孩子们停课回家,但他们的家长却因为要上班不能照顾他们,是否应该出台相应法律政策保障孩子的利益?如何评价达尔文的贡献?你怎样看待上海闵行一座新楼的倒塌?你怎样看待器官捐赠?如何引导国人接受器官捐赠?
(1)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试题特点。(写出两点即可)(2分)
(2)你对这样的试题有何看法?请简要回答。(4分)
20、【答案】答案要点提示:
1)贴近百姓生活,关注社会热点 ,引领价值导向,彰显人文关怀,视野宽阔无边,答案丰富多彩。(每点1分,共 2分,其它点成理亦可)
(2)这样的试题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关注社会,增强学生的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这样的试题能把那些真正愿意为社会服务,能够为社会服务,具有科技意识、世界视野和强烈使命感的优秀人才选拔出来,在这些精英投身社会后,他们给各行各业带来的推动力将是无法估量的。这样的试题也给我们的传统教育敲响了警钟,老让学生积极思考是远远不够的,教育应当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不唯书,不信神。(4分)
20.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6分)
在公交车上的“让座__”层出不穷的背景下,近日,郑州市五六位七八十岁的老人冒雨走上街头,手拿纸牌呼吁:给年轻人让座。据81岁的梁永祥老人介绍,他们是国棉三厂夕阳红老年志愿服务队成员,7年前就开始这一倡议活动。都市生活节奏快,80后、90后生活不易,作为一名老者,平日坐公交出行时,也应当多关爱这些孩子。( 《大河报》 )
老人站出来呼吁给年轻人让座,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 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 6分)
20 示例一:老年人站出来呼吁给年轻人让座无疑令人感动,令人赞赏。老人的行为是他们关爱年轻人的表现,能够爱护年轻人才有可能让年轻人尊重,尊老爱幼的美德才得以传承下去;再者,老人的行为又是一种换位思考的表现,倘若每个人都能够学会换位思考,多念及对方的感受,那么公交车上的“让座__”自会平息。当然了,老年人尚且如此,年轻人更应该懂得尊老,诚能如此,我们的社会定会更加和谐美好。
示例二:老年人呼吁给年轻人让座的做法令人感动但不应该提倡。因为“让座” 问题牵涉到的首先是个权利问题其次才是公德品质问题。在公交车上,只要遵循先来后到的原则,买票乘车的“入座”权利就应得到每个人的尊重;在尊重的前提下,“让座”与“不让让座”就成了一个双向的公德问题。因此,只有每个人都学会尊重他人的正当权利,多念及对方的感受,公交车上的“让座__”才可能平息。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例如,赞赏、感动。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联系生活现实,从尊重、关爱、和谐等角度来阐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即可。若支持,则可从相互关爱、尊重、和谐的角度阐述理由;若不提倡,则可以从社会公德、尊重、权利等角度阐述自己的理由与看法。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