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请补写出下面语段的空缺部分。要求:符合情境,简明得体。(4分)
著名教授沈志云先生是两院院士,在物理学方面颇有建树。在一次访问现场,他提到“沈氏理论”是1983年在麻省理工学院召开的第八届国际车辆系统动力学会议上发表的,如今已经过了几十年,还在被引用。现场响起一片掌声,他却打住喝彩:“你们别鼓掌,这不是个好现象。一篇文章过了几十年还在被引用,我认为是坏事,说明 。如果 ,我认为才值得鼓掌。”此番言语,又引起现场掌声一片。
这个学科没有得到足够的发展2分;有新理论来取代沈氏理论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要在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作答,思考要点:前一句在于学科发展不足,后一句在于要有进步,有创新。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1.根据下面的提示,完成后面的题目。(3分)
请按照要求将“欢迎对方到时参加”这一意思分别作出恰当的表述。
(1)在商场的广告里:
(2)在给兄弟单位的请柬里:
(3)在给下级的书面通知里:
(1)届时热忱欢迎新老顾客惠顾。
(2)届时恭请贵单位人员光临。
(3)届时务必参加,不得缺席。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往往着眼于:①依据语境,用语准确句式恰当;②看准对象,用语讲究分寸;③适应场合,巧妙用语;④把握语体。因此学生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并能够正确使用生活中常见的谦敬词语,解答时一定要考虑交际场合、对象和目的。商场的广告要注意表达出让顾客来买东西的意愿,对顾客应用尊敬的语气;对兄弟单位要表达出对对方的敬重,所以要使用敬词;而给下级的通知则要表明明确而严格的要求,强调纪律。考生答案符合上述要求即可。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7.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不得照抄材料,每句不超过25字。(6分)
鼎在中国由来已久。它最初是古代的烹饪之器,相当于现在的锅, 。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记述:“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鼎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最早的鼎是黏土烧制的陶鼎,后来又发展为青铜铸造的铜鼎。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 ‚ 。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商都亳京;商朝灭,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京。从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
鼎自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后,“鼎”字也被赋予了显赫、尊贵、盛大等政治引申意义。譬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时期、鼎力相助、三足鼎立、问鼎等等。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它既是文明的见证,又是文化的载体。根据禹铸九鼎的传说,可以推想, ƒ 。
17.(1)用以炖煮和盛放食品。(2分)
(2)鼎就从一般的炊器演变为传国的重器了。(2分)
(3)我国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2分)
16.阅读下面的两则材料,回答问题。(5分)
材料1:教育学者熊丙奇谈北京市民戴着口罩燃放烟花时说:“很难想象,一个戴着口罩燃放烟花者说自己有高度的环保意识。而遗憾的是,现实之中,有太多这样的人。他们其实渴望一个空气清新的环境,也在关注PM2.5,可是,却不认为减少污染,自己也有责任。”
材料2:富裕的瑞士人把“我们没有资源,只有一双手”作为口头禅。废水要集中处理后才能排放;饭店不用一次性餐具,不管招待谁,不超过三道菜;洗涤用品买简装的,回家后往旧瓶子里灌;家庭垃圾按玻璃瓶、塑料品、旧报纸和无用废品分类装入扎口的塑料袋中。
某报拟开办一个专题栏目,你认为这两则材料可归入哪个专题?请你以报纸编辑的身份针对上述材料写一段编后话,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80字。(6分)
拟定的栏目名称:
编后话:
16.答案:环保。(1分)示例:环境保护要说在口上,记在心上,落实在手上。我们不少人虽知道环保的重大意义,却不愿付诸实施,对照瑞士人的做法,真该好好反思。愿大家别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扣住主题1分,修辞手法1分,语言流畅2分)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华罗庚曾经说过,读书的真功夫在于“既能把薄的书读成厚的,又能把厚的书读成薄的”,这番对读书的独到见解,耐人寻味。从取向上说,____,“读厚”则偏重于求宽度。从方法上说,“读薄”需要开掘、“蒸馏”,____。深入了解一个民族的重要途径,就是在把书“读薄”的同时,把书“读厚”。读书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其真谛和要义唯在于:____。如此循环往复,则境界全出。
①“读薄”偏重于求深度 ②“读厚”则需要拓展、杂糅 ③由“薄”而“厚”,再由“厚”而“薄” (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段表达连贯的能力。可根据语段内容,联系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作答。由上文“既能把薄的书读成厚的”和下文““读厚”则偏重于求宽度”可知,第一空应模仿下文,从“读薄”偏重于求深度的角度概括;同样的道理,第二空可根据具体语境,要根据对“读厚”在“宽度”的理解,如拓展、杂糅等作答;由下文“循环往复”可得出第三空应从“薄”与“厚”的相互转化角度组织答案。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些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句不超过15字。(6分)
一滴水在宇宙中不过是一个微小的点, ① 。这意味着整个太阳已经被“压缩”进一个水滴之中。我们的眼睛不过几厘米大小,却能看到整个星空,这是因为 ② 。于是,当我们面对清晨绿叶上的串串露珠时, ③ ;当我们凝视少女那秋水般碧澈的眼睛时,好像看到了一个奥妙无穷的宇宙。
(1)可是它却能反映出整个太阳(2)星空的信息被浓缩进我们的眼睛(3)仿佛看到无数个太阳在闪闪发光(每句2分,基本意思对也可适当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根据对语段内容的感知与理解,联系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作答。由上句“不过是”和下句“被压缩”可知,第一空应从转折的角度,答出它对整个太阳的反映;根据上文中一滴水对整个太阳的反映原因,可得出第二空的原因,即星空的信息被浓缩进我们的眼睛。由上文水滴的反映太阳可知,此处应从露珠对太阳的反映出的光角度答题。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语文试卷 第11页(共12页) 语文试卷 第12页(共12页) | |
谚语有云:“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然而,
① ,这样做是因为我们还没有认识到,给予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它对健康的好处超过你的想象。给予不仅能让人获得快乐、幸福的正面情绪,而且还能保护心脏,提高免疫力,降低抑郁和自杀风险,延长寿命等,总之,
② 。其实,只要愿意,
③ ,你可以做慈善,帮助困难之人,你可以常怀感恩之心,谅解和尊重别人,你还可以绽放一个动人的微笑,说出一句由衷的赞美。
16. ①我们并不习惯给予②给予对我们的身心健康大有益处③你可以用各种方式给予(意思相近,符合语境即可。答对一处2分,两处4分,三处5分。)
22.在下面一段文字的空白处填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逻辑严密,前后连贯。(6分)
① ,它一般指社会要求子女对父母应尽一定的义务,包括尊敬、关爱、养老送终等等。 ② 早在甲骨文中,就出现了“孝"字。在古代社会长期历史发展中,在历代思想家,特别是儒家的不断发展补充下,“孝”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文化,成为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历史上讨论到"孝"的著作很多, ③ 。《论语》中多次讨论到"孝"的真谛,孔子通过和学生们的对话,体现了儒家孝文化的精髓。
每写到1句得2分。①"孝"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答"传统、传统文化"给1分)②在中国,"孝"的观念源远流长(大意对表达连贯即可)③而其中最为出名的便是《论语》(大意对表达连贯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补写式的扩展语句类试题,此类试题一般可以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和前后语句的句式,补写出一句合适的话即可。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①读书,是人生的享受。 ②从春花读到秋月,从夜雪初霁读到朝暾甫上。 ③在起起伏伏中,或悟人生至理,或叹人生苍凉,都不失为人生之快事。 ④在春秋默默交替里,在岁月寂然运行中,心灵因书时而大恸,时而微喜,时而寒霜彻骨,时而微风拂面,一波三折,百转千回。 ⑤把读书作为生活的常态,是生命最好的习惯。
A:①⑤④②③ B:⑤①③②④ C:①⑤②④③ D:①②④③⑤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比如告诉你的父母,陪他们一起逛街感觉非常开心 ②如果只是将快乐私藏,积极的情绪便会很快消失 ③它不仅有助于快乐感的延续,还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④告诉你的朋友,很怀念在一起时开心的时光,并开始筹划新的聚会等等 ⑤传递快乐其实很简单 ⑥积极与他人分享快乐的记忆和经历,是放大快乐感的最佳方法
A:⑤⑥①②④③ B:⑤③②⑥①④ C:⑥③②⑤①④ D:⑥⑤①④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