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根据下面的情境,补写句子,字数不超过30字。(3分)

一位禅学大师有一个老是爱抱怨的弟子。一天,大师派弟子去集市买一袋盐。弟子回来后,大师吩咐他抓一把盐放入一杯水中,然后喝一口。“味道如何?”大师问道。“咸得发苦。”弟子皱着眉头答道。

随后,大师又带着弟子来到湖边,吩咐他把剩下的盐撒进湖里,然后说道:“再尝尝湖水。”弟子弯腰捧起湖水尝了尝。大师问道:“什么味道?”“纯净甜美。”弟子答道。“尝到咸味了吗?”大师又问。“没有。”弟子答道。

大师点了点头,微笑着对弟子说道:“

。你愿做一杯水,还是一片湖?”弟子点头,若有所思。

5. 生命中的痛苦是盐,它的咸淡取决于盛它的容器(符合情景,连贯自然,有一定哲理即可)

16、请在下面—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赏,内容貼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读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记住书中的内容吗?答案是否定的。①。记忆型阅读是 我们缺乏想象力的根源之一,因为它容易导致盲从书本知识,从而失去质疑精神。批判 读是一种创造性阅读,它不追求②,而主张激发想象力和灵感,带着自己的思考让自己变得更有思想。能通过阅读提出有价值的质疑,③。通过分析根源找到 解决问題的途径和方法,这在泛阅读曰益普遍的时候更显得难能可贵。

16、【参考答案】①阅读分为记忆型阅读和批判型阅读。②记住死板的书本知识  ③通过想象力来形成有针对性的问题

【解析】解答此题,需要仔细阅读全文,根据横线上文确定答案。

18.结合本段文字,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文字中画线句子的含意,不超过25个字(4分)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针对儿童的“爱国教育”中,人们常常将“爱国”变成响亮却空洞的口号,使它由于一再重复而变得黯然失色、平淡无奇。他说道:“要使‘祖国’这个词能够让儿童一听到它就激动得心跳,那就必须——形象地说——悉心地耕耘儿童意识的土壤,并且用美的种子来进行播种。

18.认真研究儿童心理,将爱国教育融合在审美教育中(后一句写成“使爱国教育具有审美性”“使爱国教育拥有美感”亦可)。(4 分,1点2分)

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礼是对人的社会行为的规范,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①____:一种是自然属性,一种是社会属性。作为自然属性的人,属于动物,只不过是高级动物而已;作为社会属性的人, 。一个人的行为,如果脱离了礼仪的规范,那么剩下的只是自然属性,③____。这个道理,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哲就已经说得清清楚楚了。

①人具有两重属性②必须受礼仪的规范③这就与禽兽无异了。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5分)

很多人都认为,“中医”是“中国医学”或者是“中国大夫”的意思,①______________,“中”是中国古代哲学里的一个著名概念,形容心境达到了定、正、静的状态。中国古代的医学理论认为,人体的阴阳保持中和才会取得平衡,人才不会生病;②________________,疾病必来。在西医传入中国以前,③_______________,人们把“中药”不是称为“本草”,就是称为“药”。直到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一些大城市出现了中西药并存的局面,人们才将“本草”称为“中药”,以明显区别于“西药”。

15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解答此题,应注重分析空格前后的语句。第一个空格,空格前写人们对“中医”的理解,空格后是通过对“中”的解释来诠释“中医”的含义。由空格后的内容可以看出,很多人把“中医”理解为“中国医学”或“中国大夫”是错误的,由此可以判定第一个空格所填语句的意思应该是“这种看法是错误的”。第二个空格,空格前的内容是中国古代医学理论的看法,即人不生病就要阴阳调和,由空格后的“疾病必来”可以看出,第二个空格应该填写“如果阴阳失衡”等。第三个空格后的内容是人们把“中药”称为“本草”或“药”。直到20世纪20年代才有了“中药”这一说法,可见西医传入中国以前是没有“中药”这一说法的,由此可以判断出第三个空格应该填写的内容。

答案:(示例)①其实不然②如果阴阳失衡③中国没有“中药”这一说法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分)

我国1400年左右的考试史,其中,长达1300年的科举考试是作文分占100%的。从民国开始,到1949年,近40年中,作文分占100%,是屡见不鲜的;知识、阅读题型间或有一些,只是某种点缀(如古典诗文的标点和翻译,古典文献名称的解释),从来就没影响作文分占压倒优势。1952年开始统一高考以后,分比仍然没有多大改变。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作文分值占70%一80%(折合成今天的分值应该是105 一120 分)。例如1955年和1956年作文分占80% ,1957 年作文分占100 %。

  一一摘自《南方周末》 郑也夫《重回以作文为中心的语文考试》

对于以上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150字左右。

17.【示例一】: 我认为认作文为中心的语文考试不是一种有效的语文水平检测。首先,语文能力内涵丰富,写作能力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只靠一篇作文不能全面检测语文能力水平 的高低。其次,一个现象存在时间的长短不能成为其正确合理的理由。最后,作文评价的主观性因素也使以作文为中心的语文考试在可信度上存在一定问题。

【示例二】: 我认为认作文为中心的语文考试是一种有效的语文水平检测。首先,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能在作文写作中得到较好的体现,因此通过作文的考查能较全面地检测学生 的语文水平。其次,语文考试以作文为中心具有很悠久的历史,写作体现应试者的语文素养是得到人们普遍认可的。最后,脱离讲话和作文的语文知识考查意义有 限。

15.在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十五个字。(6分)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世上有很多东西不能等,_____1▲_____。如果人和人的相遇都可以说是一种缘分,那和父母之间的又称作什么呢?以前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候不觉得,那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当父母年轻的时候可不觉得,那因为年纪小不懂事。________2▲________,总觉得那白发、那皱纹,让我体会到:孝顺父母不能等。每个人的孝顺都可以量力而行,有所不同。在我的博客里,我只想说说我的想法和做法,写下它是为了提醒自己,________3▲________。

:1孝顺就是其中之一; 2可是现在每当我看到父母亲;3自己忙碌的时候也别忘了孝顺父母。(意思相近即可酌情给分)

1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楠木是中国特有的珍贵木材,早在唐宋时期,楠木就是人们喜爱的树木,到了明清,(1) ______________,皇家有专门置办楠木的部门,(2) ______________,因为进贡楠木可作为官员业绩考核和晋升的标准。明清两代对楠木的使用均严格的规定,(3) ______________,民间如有人擅自使用,会因逾越礼制而获罪。

13楠木成了皇家专用木材, 当时各地官员将进贡楠木当成头等大事,禁止除皇家以外的建筑使用楠木

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爱因斯坦也称赞说:“很少有谁像玻尔那样,对隐秘的事物具有如此敏锐的直觉,同时又兼有如此强有力的批判能力。他是我们时代科学领域伟大的发现者之一。” ②他们的争论旷日持久,几乎所有理论物理学家都被吸引并参与进来,乐此不疲。 ③玻尔高度评价他与爱因斯坦的学术之争,认为它是自己“许多新思想产生的源泉”。 ④尽管两人的科学理论和思想观点始终没能调和,但他们却结下了长达数十年的友谊。 ⑤爱因斯坦和玻尔这两位科学巨人的背后,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相对论和量自子力学。 ⑥索尔维会议上著名的“爱因斯坦--玻尔论战”,有人称之为物理学史上的“巅峰对决”。

A: ⑥⑤②④③① B: ⑤⑥②①③④ C: ⑤②⑥④③① D: ⑥⑤③①④②

15.根据下面文段的内容,在下面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5分)

就像世间所有美好事物一样,网络也有两面性: 。常见的情形是,在虚拟空间聊得火热,见面之后却没有多少话,虚拟的热情和现实的冷漠,形成了有趣的对比。过去,到了年节,人们走亲访友,其乐融融;而今一部手机,一部电脑,一条短信,四处群发,不知是真情祝福,还是假意应付。方便是方便,

15.【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答案解析】解答本题需要先筛选出材料中的重要信息,找准答题角度,并对信息进行概括分析。

【参考答案】

①在虚拟空间拉近人们之间距离的同时,也在现实世界减少了人们之间的直接交流。3分

②但缺少了浓浓的情谊。2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