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下列各组对话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
A:喇叭里传出了电工收电费的通知:各位村民注意了,明天交电费,晚六点以前要是交不清,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B:“这算得了什么,以后要是再有困难,可以继续到府上来找我。”孙大款慷慨地说。 C:王老师捧着一幅字画凑到马医生跟前:“区区草字,不成敬意,请您笑纳。”“如此盛情,却之不恭,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马医生脸上堆满了笑容。 D:小赵指着菜农钱大爷的蔬菜摊问:“大爷,您那黄瓜多少人民币1千克?”
8.依次填入下列语段横线处的诗句,恰当的一项是( ) 王国维将读书分为三境界,一为“ ”,二为“ ”,三为“ ”。 ①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②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③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①③②
18.在下面这段话中横线处续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话语意连贯,句式整齐(3分 )
一提到根的作用,可能首先想到 ① ,这两项是绝大多数植物根系的本职工作.然而,进化史上最早出现的根,作用却并非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而是 ② ,这种早期类型的根被称为假根 ③ ,是因为这些根内没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通道,它仅有的作用就足固定植株.假根将植物固定在合适的生活环境中,会降低风吹和水流的影响,提高其生存几率。
①吸收水分和吸收养料②固定植株的位置③之所以称其为假根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连贯要看语境,“瞻前顾后”。比如①处填写内容,由下句开头“这两项”可知,填写句子是两个概念,而根据“作用并非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推知,“水分”“养料”是两项基本内容。那么②③处仍然从语境中寻找信息。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大家都知道, (1) ,倘若呼吸停止,生命也将终结,人体通过呼吸, (2) 呼出二氧化碳.那你可知道土壌也有呼吸吗?土壤呼吸和人的呼吸一样,也是一个 (3) 的过程.
①一个人活着必须呼吸
②从大气中吸入氧气
③吸入氧释放二氧化碳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研究横线的上下文。第①道横线的下文讲的是呼吸的重要性,因此可填入诸如“呼吸对人类非常重要”之类的语句;第②道横线的下文讲的是呼吸过程中的“排除”阶段,因此此横线应填如呼吸过程的吸收阶段,填写诸如“吸入新鲜氧气”之类的语句;第③道横线显然是对前面所讲的呼吸过程的性质的总结,一个“也”字,暗示此处应填如同上文意思差不多的语句,如“吸入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之类。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6.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1)强调以史为鉴,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更好地汲取历史教训,更好地开辟未来。 (2)中国政府和人民历来坚持向前看,一贯主张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3)中日和则两利,斗则俱伤。 (4)对此,中国政府和人民给予积极评价。 (5)实现两国人民世代友好,完全符合历史潮流和两国人民愿望,也是亚洲和国际社会的殷切期盼。 (6)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日本政府和日本领导人多次在历史问题上表明态度,公开承认侵略并对受害国表示深刻反省和道歉。 (7)我们衷心希望,日方以实际行动体现有关表态和承诺。
A:(3)(6)(4)(1)(2)(5)(7) B:(6)(4)(3)(7)(2)(1)(5) C:(5)(3)(2)(1)(6)(4)(7) D:(2)(1)(6)(4)(7)(3)(5)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民间剪纸来源于生活,剪纸的创作者把 ① 以剪纸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是他们内心情感的一种表达,因此,这种艺术表达 ② ,而不是表现形似。同时,受剪纸工艺的限制不宜采取完全写实的手法,只能采用突出表现对象轮廓特征的手法,运用变形、夸张,以突出表现对象的特征。因此 ③ 成为剪纸中最常用的表达语言之一。
①把他们对生活的感悟 ②重在表现神似 ③夸__变形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的内容,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①是对前面的“来源于生活”;②照应后面的“表现形似”;③照应前面的“变形、夸张”。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辣,我们都不陌生,很多人无辣不欢甚至吃辣上瘾,这是因为辣椒素等辣味物质刺激舌头、口腔的神经末梢时,会在大脑中形成类似灼烧的感觉,机体就反射性地出现心跳加速、唾液及汗液分泌增多等现象, ,内啡肽又促进多巴胺的分泌,多巴胺能在短时间内令人高度兴奋,带来“辣椒素快感”,慢慢地我们吃辣就上瘾了。
A:大脑在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下把内啡肽释放出来 B:内啡肽因这些兴奋性的刺激而被大脑释放出来 C: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使大脑把内啡肽释放出来 D: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使大脑释放出内啡肽
22.《新周刊》2012年第一期策划了一个专题“做点无用的事”,号召人们做一些与升官、发财、成功、成名无关的事,并认为这是解决这个社会急躁、冷漠等问题的一剂良方。那么,是否应该做点无用的事?请以此为辩题,用简洁的文字为正方(应该做点无用的事)或反方(不应该作无用的事),拟写一段辩论词。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100字左右。(6分)
应该做点无用的事。在中国人太专注于做有用的事,只要做的事跟升官、发财、成名没有关系就便没用了,便慢慢被荒废了。33年改革,已经将中国人弄得只会干有用的事,不太会干无用的事。人只有经常做无用的事,才可以诞生离人心更近的艺术,留不留给后世不重要,起码是告慰自己的生命。多做点看似“无用”之事,听歌、运动„„不要活的那么功利、浮躁,而这些看似无用的事能让我们的生命鲜活起来、生活丰富起来。即使“无用于事,但有用于心”。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的时候,首先要确定你是“正方”还是“反方”,然后再结合“人们做一些与升官、发财、成功、成名无关的事是解决这个社会急躁、冷漠等问题的一剂良方”说明理由。从正方角度辩论,应重点突出“无用之事”对这个急躁、功利社会的作用;如从反方的角度辩论,则应重点突出人的价值。5分评分标准:观点鲜明1分;言之成理2分;表达准确、连贯2分。 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100字左右。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作为辩论,首先观点一定要明确,千万不能模棱两可,而且一般在开始就亮出自己的观点;然后要确定观点突出的点,同时应结合材料陈述理由。此类题目的答题模式一般为总分总的模式,开始就要亮出观点,然后围绕观点陈述理由,最后再重申观点。
15.把下列语句填入文中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5分)
这是个古老的小城, ,人口不过二十万, ; , ,枕着清澈的多瑙河水, ;这是一个孕育了音乐奇才的小城,莫扎特让城中一木一石无不浸润音乐的魅力。
①面积不过八十公顷
②偎依在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峰之间
③却有着千百年的沧桑经历
④这是一个迷人的古城
⑤美得让人不忍离去
①③④②⑤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句的连贯性。首先浏览这段文字,把握中心意思,然后再浏览所给的小句子,寻找提示性的词语,比如关联词、反复出现的词。连贯的题目应注意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问题解答此题,要仔细分析各处横线的上下文。这段文字的前两句作为开头句子,应有领起话题的作用;第一处横线后面的内容讲的是人口,可推知前面应讲到城市的面积或地域之类的内容,且其句式特征是“……不过……”,则又可推知横线上句子的句式。再加③之后是分号,可知③的内容应前面两句有转折关系,故应放在第二处。第三和第四处横线的后面说“枕着清澈的多瑙河水”,且第三处横线的前面是分号,故后面的内容应是一个小集体,第④句中的“迷人”应是这个小集体的总说,②中的内容和后面“枕着……”一起来说明“迷人”。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对于考查语句连贯性的题目,考生应按照如下步骤操作:1.抓中心。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这段文字是围绕“珠算”展开,主要是对“算盘”和“口诀”的解释。2.抓思路。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这段文字是先说工具,再说口诀,考生只要抓住这一顺序进行排列即可。3.抓标志。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陈述对象或议论角度、抓句式等等。4.抓语境。文章要表达的情感或喜或悲或褒或贬,或高昂或低沉,是通过一定的情景色彩渲染而完成的。在同一段文字中,这种基调、气氛、色彩要保持一致。对于本题的材料,应该抓时间词语,这样即可解决问题。
14.根据下面的情景和要求,代拟一段对话。(8分)
情景:安徽泗县双语中学某毕业生考上了哈尔滨师范大学,就要开学了,父亲坚持要亲自去东北送儿子去学校报道,被儿子婉拒了。
要求:(1)父亲说出坚持的理由,儿子的婉拒要有针对性和说服力。(2)符合情境与身份,语言得体。
父亲坚持说:
儿子婉拒说:
父亲坚持说:路途遥远,你第一次出远门,我不放心(2分)儿子婉拒说:爸,我总有第一次出远门的时候啊,这不正是一个锻炼我的好机会吗,再说我都是大学生了,您就放心吧。(3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拟写情境对话的能力。解答本题的时候,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父亲说出坚持的理由,儿子的婉拒要有针对性和说服力”“符合情境与身份,语言得体”;然后要思考父亲坚持的原因,再针对原因思考儿子拒绝的理由;组织答案的时候要注意所使用的语言应符合双方的身份。父亲坚持的理由主要应是“安全”“不放心”“担心”等方面,儿子的拒绝主要应是让父亲放心。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情境对话分为人物对话和物物对话,设置情境对话要求简明、连贯、得体,符合人、物的特性,要求较高。人物对话就是人物围绕着某一中心事件而进行的对话。设计人物对话,第一步,要确定中心事件是什么,需要围绕所给话题内容来写,不可枝枝蔓蔓,偏离主题;第二步,根据所给情景,结合人物身份和对话气氛写出合适的语言,要求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年龄特征、生活逻辑等;第三步,要注意字数限制,修辞、句式、语体等要求,对话语言应简短明了,连贯得体。物的对话中的物往往都已经拟人化了,带有某种人的特质。所以设计物的对话的原则是既适合物的特点,又要适合人的特点,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做出合适的解答。设计物的对话,第一步要结合题目中的情境来理解对话的内涵,也即确定对话的内容;第二步依照上下语境的提示,运用拟人修辞设计出合理的语言;第三步,注意句子的字数限制等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