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在下面语段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语句,使语意顺畅,形式工致,每句不超过10个字。(6分)
每当疲惫的时候,就请停下脚步,歇息沉重的双腿;每当困惑的时候,就请停下脚步,①__________________;每当痛苦的时候,就请停下脚步,②__________________。有时我们停下脚步,暂时的歇息,梳理,安抚,不是停滞不前,③__________________。
梳理纷乱的思绪 安抚脆弱的心灵 而是为了更好的前进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在下面语段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语句,使语意顺畅,形式工致,每句不超过10个字”,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首先应确立模仿的对象,“歇息沉重的双腿”确定了仿写的句式;然后依据前后内容之间的关联来确定内容,“困惑”“痛苦”告知了前提,后面“暂时的歇息,梳理,安抚”是对前面的小结,由此可以写出一、二处的内容。最后一处,前面说“不是停滞不前”,后面自然是“而是……”。
【考点定位】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首先,看题目,明确显性要求。有的题目对句式、修辞格、仿句内容等有明 确限定,只有将题中的这些要求吃透,才能写出符合要求的规范句子。其次,审例句,明确隐性要求。有的题目没有明确告知仿写要求,这就要我们仔细分析,这一步是答题的关键。不同的例句隐性要求不同,我们一般可从“形神”两方面去考虑。具体来说,要关注以下几方面(①是从结构上,②—⑥是从内容上): ①审句式,定结构。仿句句式要与例句相同,句式包括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主动句、被动句,长句、短句,整句、散句,单句、复句,常式句、变式句等。结构上,哪些词不能变,哪些词可以变,哪些词必须变,一定要清楚。阅读例句,不仅要分析句子的大结构,还要分析句内的小结构。②审语境,定内容。审读时应该“瞻前顾后”,确定文段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分析各句的逻辑关系,然后确定(各句)仿写内容。③用联想,定写作对象。仿句题形式为仿,关键在想,重难点就是要学会运用相关联想,有时也运用类比联想、相似联想或相反联想。比如说,例句中写“花”,我们可联想到“草”“树”;例句中写琴,我们可联想到“棋”“书”“画”;例句中写“天空”,我们可联想到“高山”“草原”“大地”;例句中写“月亮”,我们可联想到“太阳”“星星”等……有时,还要结合高中课本所学。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今天为什么还要读中国古代的经典?主要是文化传承的需要。如果你不想完全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自己民族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意义又不止于此。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受传统文化熏陶比较多的人和受熏陶比较少的人,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在个人,可以改变气质;对社会而言,③________________。
①是继承传统的一种必要方式;②其气质风度是截然不同的;③可以转变风气。(每写出一句给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应根据对语段内容的感知,结合着具体语境,根据句子之间的关系分析作答。①处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②处根据前面的“阅读经典文本可以改变人的气质”那么“受传统文化熏陶比较多的人和受熏陶比较少的人”的结果不言而喻,即“气质风度是截然不同的”。③ 处根据前面的“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内容即可概括。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语意连贯”是指语句之间的连接贯通,它是语言表达的标准之一,也是在规范的基础上提出的更高要求。连贯的考查,大多采用排序与语句复位(或“嵌入式”)两种题型。解答的关键就是要把握语段的话题与中心,理清语段的结构层次以及句子之间的逻辑联系。
16.在下面一段文字空白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余秋雨曾说:阅读既是对外部世界的开发, (1) 。开发生命并不是重塑生命,我们的生命并不太坏, (2) 。任何开发都应该顺应着地理地脉。 (3) 也是同样。如果某个领域的几部代表性名著都读不下去,那就证明你与那个领域无缘,想开一点,整体放弃,也许几年后突然读得下去了,说明当初的无缘只是短暂现象。茫茫书海, (4) ;名著如林,真正属于你的也只是不多的几十本;还有不少名著介于 (5) ,那也不妨读一读。
(5分)①也是对生命的开发②没有必要打碎了重塑③开发生命④真正与你有缘的只是一小角⑤有缘无缘之间(每点1分)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应根据上下文逻辑来填写。第一处,前面说“阅读既是对外部世界的开发”,由此确定后面句子的形式应是“也是对……的开发”,再根据后面的内容即可知道,应是对“生命”的开发。第二处,前面说“开发生命并不是重塑生命,我们的生命并不太坏”,顺着这句话往下说,自然是说生命没有必要打碎重塑。第三处,前面说“任何开发都应该顺应着地理地脉”,后面说“……也是同样”,联系前面的内容即可知道,此处是说“开发生命”。第四处,前面说“说明当初的无缘只是短暂现象”,这提示了内容;后面说“真正属于你的也只是不多的几十本”,这提示了句式。第五处,前面说“还有不少名著介于……”,从前面的内容可以知道,应是“有缘无缘之间”。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本题与排序题有点小小的区别,那就是要用文字将上下文串联起来,故难度要大一些。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要反复研读横线前后的句子,辨明前后内容之间的关系,借助这种关系以及前后句的内容和形式来确定横线句子的内容和形式。
15.下面是关于“核电”的评论文章中的一段文字。请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核电有零排放的环保优势, (1) 。在选择支持核电之前,一位环保人士如此纠结。其实,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 (2) ?汽车与车祸、飞机与空难、摩天大楼与熊熊大火……科技发展提供了便捷,也带来了风险;发展中不同诉求的交织、冲突, (3) 。如何在面临两难时做出权衡,在面对风险时保持理性,在全力提高安全性、可靠性的前提下大力利用新技术,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课题,也正是在与这种“宿命”抗争的过程中,不因噎废食,不一劳永逸,人类才不断创造着新文明,实现着更加全面自由的发展。
(1)也有安全风险 (2)这样的纠结岂止是核电 (3)这正是人类社会的“两难处境” (写出一处给1分,写出两处给3分,写出三处给5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应根据对语段内容的感知,结合着具体语境,根据句子之间的关系分析作答。第一句总领整个文段,(1)处根据后面内容可概括其缺点,即也有安全风险。(2)处承接前面的“纠结”,联系后面的内容,即可概括出。(3)处结合具体语境即后面的“如何在面临两难时做出权衡”就可补充出来。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做题时要注意:①综观材料,把握材料的中心。②弄清材料的陈述对象,语段的结构特点,感情基调,以及主要句子的句式特点等。③语句的连贯不能只注重语言形式的连贯,主要应看句子的内容是否前后照应,意思是否连贯顺畅。
3.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插入文段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毋庸讳言,打造文化的口号多是一些政府部门喊出来的。____。文化却不能,因为文化从来不是人为地打造出来的。 ①但这种“打造”还是造不出文化来。 ②优良的工业产品和商品,通过努力是可以打造出来的。 ③这种打造是政府行为。 ④打造这个词儿的本意是制造。 ⑤应该说,使用某些行政手段,是可以营造一些文化氛围、取得某些文化效应的。 ⑥其本意往往还是好的,为了弘扬和兴起当地的文化。
A:①④②③⑥⑤ B:①④⑤⑥③② C:④②①⑤⑥③ D:③⑥⑤①④②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中国自古不乏爱好美食的文人, ① 。因为孟子说过“君子远庖厨”,品鉴美食是件风雅事,文人爱好做饭就未免失身份。苏轼偏不在乎, ② ,还极爱下厨房,以大胆的创意和实践精神, ③ _。诸如“东坡鱼”、“东坡肘子”、“东坡羹”、“东坡豆腐”等,这些名菜和他流传至今的诗词文章一样“脍炙人口”,其中最著名的,要属“东坡肉”。
①但爱好做饭的文人却并不常见②他不仅爱好美食 ③做出许多流传至今的名菜(评分标准:每空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借助补写句子来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第一处,前面说“不乏爱好美食的文人”,后面又说“因为……”,这一原因应是针对横线上的情况而言;第二处,前面说“苏轼偏不在乎”,那后面应是不在乎做出的行为;第三处,后面说“诸如‘东坡鱼’、‘东坡肘子’、‘东坡羹’、‘东坡豆腐’”,这些例子应是证明前面横线上的内容,故前面应是说他做出很多流传至今的名菜。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本题与排序题有点小小的区别,那就是要用文字将上下文串联起来,故难度要大一些。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要反复研读横线前后的句子,辨明前后内容之间的关系,借助这种关系以及前后句的内容和形式来确定横线句子的内容和形式。
16.下面这则文稿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5分)
尊贵的各位游客:
据景区办公室了解到,截至今日,本景区国庆黄金周(10月1日到10月7日)各天的门票预订均已超过3万张以上。鉴于本景区最大承载量为3.1万人次/天,依据《旅游法》的相关规定,景区即日起不再接受门票预订,并请有意前来本景区的游客避开黄金周高峰期,另行安排旅游时间。我们非常理解广大游客们对本景区风景名胜的仰慕之情,作此决定,我们深表歉意,希望大家予以合作。
特此公告
××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
2015年10月15日
① “据景区办公室了解到” 删去“到”②“超过三万张以上”删去“以上”③“游客们” 删去“们”④“仰慕”改为“喜爱”⑤“合作”改为“谅解”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涉及语言的搭配、用词的使用等等。比如“据景区办公室了解到”这是句式杂糅,应删除“到”;“超过三万张以上”,“超过”与“以上”重复;“广大游客们”,“广大”与“们”重复;“仰慕”的对象一般为人,此处是“风景名胜”,故搭配不当;前面说“我们深表歉意”,故后面应是“谅解”。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本题的语言表达上既出现结构性语病,也出现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比如“对本景区风景名胜的仰慕之情”,就属于搭配不当。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比如“据景区办公室了解”已经把意思说完整了,后面的内容纯属顺口而出,句子显得拖泥带水,我们可以根据前面的一个句子,把句子截断,看看是否已经表达清意思了,是否可以更简洁一些。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6分)
在人类社会中,代际关系具有不可选择性。人能够选择职业、住所、生活方式,却不能选择自己的父母。这一不可选择的事实从消极的一方面理解,是无法逃避的深深的无奈。不过,从积极的一面来理解, ① ,恰恰使“孝”在中国文化中成为修身的起点,成为百善之首。每个人都无可回避地处于与父母的实际关系中,正因为如此, ② ,同时也就为每个人的合作利他品德的修养提供了牢固的依靠。你想修养你的德行,成为一个仁慈、有合作精神的人吗?请从 ③ 开始,请从孝开始。
①代际关系的不可选择性②“孝”是每个人都必须终生面对的事情③那个你一出生起就必须与之合作的人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句的连贯性。首先浏览这段文字,把握中心意思,然后再浏览所给的小句子,寻找提示性的词语,比如关联词、反复出现的词。连贯的题目应注意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问题解答此题,要仔细分析各处横线的上下文。这段文字主要是说“人类社会中,代际关系的不可选择性”,第一处,前面说“这一不可选择的事实从消极的一方面理解,是无法逃避的深深的无奈。不过,从积极的一面来理解”,此处是从积极的方面来理解“代际关系的不可选择性”;第二处,是从“每个人都无可回避地处于与父母的实际关系中”这句话中得出的结论;第三处,后面“请从孝开始”提示前面这句话的形式,再结合上文的内容即可得知应是说从父母开始。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本题与排序题有点小小的区别,那就是要用文字将上下文串联起来,故难度要大一些。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要反复研读横线前后的句子,辨明前后内容之间的关系,借助这种关系以及前后句的内容和形式来确定横线句子的内容和形式。
16.下图是一则公益平面广告,根据要求答题。(5分)
人 品
+ = 食品
良 品
(1)请简要赏析这则公益广告的创意。(3分)
(2)请根据本则广告的立意和所反映的问题,向有关部门提出切实有效的建议。(2分)
1)用拆字组合的方法(1分),点出食品安全的第一要素是商家的人品,即道德和社会责任感(1分),第二要素是食品要用质量过硬的材料。(1分)
(2)严格执法和监督,保证食品各个环节的安全(1分),规范食品安全的各个标准(1分)。(其他的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
试题分析:首先要明确的是这是一则公益广告。第一题要求赏析这则公益广告的创意,也就是要考虑这则公益广告所采用的方法与达到的效果。从形式上看,显然是采用了拆字法,就是把“食”拆成“人”和“良”,然后组成了“人品”与“良品”两个词,从而表达出两层意思:食品安全第一要提高商家的“人品”,第二在于食材要用质量过关的“良品”。至于第二小问,就可以根据这两个方面来考虑,但是要注意是向有关部门,也就是政府相关部门,是他们应该怎么做。
15.在下面—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赏,内容貼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读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记住书中的内容吗?答案是否定的。 ① 。记忆型阅读是我们缺乏想象力的根源之一,因为它容易导致盲从书本知识,从而失去质疑精神。批判型读是一种创造性阅读,它不追求 ② ,而主张激发想象力和灵感,带着自己的思考,让自己变得更有思想。能通过阅读提出有价值的质疑, ③ ,通过分析根源找到解决问題的途径和方法,这在泛阅读日益普遍的时候更显得难能可贵。
①阅读分为记忆型阅读和批判型阅读 ②记住死板的书本知识 ③通过想象力来形成有针对性的问题
【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需要仔细阅读全文,根据横线上文确定答案。第一处根据“记忆型阅读是”“批判型读是”可知此处为总领句,可以填写“阅读分为记忆型阅读和批判型阅读”;第二处根据“它不追求”“而主张激发想象力和灵感,带着自己的思考,让自己变得更有思想”可以填写“记住死板的书本知识”一类的句子;第三处根据“能通过阅读提出有价值的质疑”“通过分析根源找到解决问題的途径和方法”可推知此处填写“通过想象力来形成有针对性的问题”一类的句子。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