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文学创作是一种具有明显内省色彩的个人行为。因为它是艺术创作,①_______。我们曾经历过的一个痛苦的历史阶段,让作家消除个性,否认自我在文学创作中的基础作用。经过拨乱反正,②________,文学事业拥有了一个灿烂的春天。又因为作家的文学创作是以作品的形式发表、出版面世的,这就决定了作品和作家必须带有公共性。因此,③_______。
①所以它呈现出作家的个人特色;②作家找回了自我/作家个性在文学创作中得以体现;③作家和作品要有个性也要有共性。(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借助补写句子来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中心意思,然后借助横线前后的内容来确定横线上句子的内容和形式。第一处,横线前面的句子中有关联词“因为”,故后面的句子形式上应是“所以……”,同时这句话是“文学创作是一种具有明显内省色彩的个人行为”。和“因为它是艺术创作”这两句话的结果,由此确定句子的内容。第二处,前面说到“痛苦的历史阶段”“作家消除个性,否认自我在文学创作中的基础作用”,然后说“经过拨乱反正”,可见横线上的内容应是“拨乱反正”的结果。第三处,应是对这段文字的总结,前面的文字既讲到“个性”,也讲到“共性”,故总结中应包含这两点。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本题与排序题有点小小的区别,那就是要用文字将上下文串联起来,故难度要大一些。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首先要把握这段文字的中心内容,这段文字是从“个性”和“共性”两个角度介绍作家的文学创作,由此确定第三处的内容,因为第三处是在文段的最后,且前面有一个提示性的词语“因而”,第三处应是对这段文字的总结;然后要重点研读横线前后的内容,要特别注意关联词,比如第一处前面的句子中有“因为”这一关联词,故后面的句子中应有“所以”这一关联词。
2.下面文字中的有三处语病,选出没有语病句子的序号。
①“金庸的小说雅俗共赏,不但一些高层次的学者对作品的评价很高,一般的民众也非常喜欢。②金庸作品入选中学语文,能够促进教材的多元化。”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葛晓音认为,“近年来中学语文课本不断改进,与统一教材配套的辅助读本也变得越来越丰富。③金庸小说的文笔很不错,可以激发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水平。”对于葛教授的看法,接受记者采访的学校的几个语文教师基本持赞同意见,认为说得非常有道理。④然而部分中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对葛教授的看法却不以为然。
A.① B② C③ D④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①句属于语序不当,应该先是一般民众非常喜欢,再是高层次的学者的评价很高。②句属于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中学语文”后加上“课本”。③搭配不当,“激发”一词可以和“兴趣”搭配,但不能和“水平”搭配。可改为“激发兴趣”和“提高水平”。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比如第②句,经过压缩可以发现,“入选”后面缺少相应的宾语中心词,应是“入选……课本”;第③句中,“激发”后面跟了两个并列宾语,而“激发”与其中的“水平”搭配不当。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尤其是存在递进关联词的句子,比如第①句中,仔细推敲“不但……也”中的内容,可以发现这两者的关系颠倒了。对于语义性语病,应注意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
2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它是阿里巴巴的宝库,里面有取之不尽的宝物;用不好,它是潘多拉的魔盒, ① 。正因为如此,我们既要享用互联网, ② 。网络安全与规范文明的网络环境,则是网友必须遵守的底线。当然,任何文明规范的治理, ③ 。只有当法律不断完善,依法治网有了更科学的依据,网民利益才能更有保障,互联网产业才能健康发展。
答:① ②
③
①给人类自己带来无尽的伤害②也要治理互联网③都需要法律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5分;写出一句,给1分;写出两句,给3分;写出三句,给5分。放入上下文中能使语意连贯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理解文段大意,结合前后语境,推断所填内容。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高考题目一般为科普类的说明性文字。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如此题中的“给人类自己带来无尽的伤害”和前文的“双刃剑”“用得好”照应,“也要治理互联网”和前文的“既要”后文的“治理”照应,“都需要法律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和后面的“法律不断完善”照应。
7.根据语境和上下句衔接,下面语句语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可见把一切社会现象硬塞到“阶级观点”的框子里,会得出多么荒唐的结论 ②比如说“美”吧,不同的阶级当然有不同的审美观 ③阶级社会里的现象,也并非都是阶级斗争的现象 ④然而不同的阶级有时也有共同的美 ⑤再如语言,那是没有阶级性的,已有公论 ⑥过去封建皇帝、皇后休憩的园林,今天不是成了劳动人民游览的场所,并给人以极大的美的享受吗
A:①②④⑥⑤③ B:③②④⑥⑤① C:①⑥②④③⑤ D:③②⑤①⑥④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舆论和法律有关联,但它们仍然有着各自的发展规律和运行逻辑。舆论是一个顽皮的孩子,它有时侯贴着法律,有时候又离法律很远,更多的时候是① 。男子暴打女司机的视频一出现,立即就引起普遍的愤怒,人们纷纷指责打人的男子,可见这个时候, ② 。
可是另一个流出的视频显示被打女司机连续两次变道,使男子开的车因紧急避让而险些侧翻时,舆论就几乎是一边倒地站在打人男子这一方了。舆论就是这么奇妙的东西,你以为它离正义很近,可有时候却很远,你以为它离正义很远,可有时候却很近,甚至③ 。
①更多的时候是和法律若即若离
②舆论的逻辑是和法律是一致的
③这本身就是正义(答对2条得3分,答对3条得5分)
【解析】
【试题分析】①处:“它有时侯贴着法律,有时候又离法律很远”交代了舆论与法律的两种关联:很近,很远。“更多的时候”是指除了前面所说的这两种情况以外的第三种情况,那就应该是不是很近也不是很远,有时很近有时很远,用一个词语概括就是“若即若离”。 ②处:列举男子暴打女司机的例子,“立即”“愤怒”“纷纷”“指责”等词语可以看出,“这个时候舆论离法律很近”。但这只是从事例得出的结论,这个事例目的又是为了证明本段的论点,即开头所提出的“各自的发展规律和运行逻辑”,即“舆论的逻辑与法律是一致的”。③处:阐释的舆论与正义的关系。“甚至”一词用在并列词语最后一项之前,表示突出这一项,有更进一层的意思。“甚至”前面与之并列的词语是“很近”,比“很近”更进一层的意思就是“融合”了,按照这个思路分析,不难得出答案:舆论与正义“融合”,即“舆论本身就是正义”。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考生在解答此类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话题要统一:首尾谈的是同一话题,中间也不应有所偏离。比如本题前一段落所谈论的话题是“舆论与法律”,段末②处所填的内容就要与话题一致;第二段所谈的话题是“舆论与正义”,段末③处所填的内容就应与此话题一致。(2)句式、修辞要一致。(3)顺序要合理:句间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在安排上都要是合理的。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 将科学与人文统一,是弘扬科学精神的正确思路。这里弘扬的不是与人文对立意义上更具优越性的科学方法,而是本质上就是人文精神的科学精神。它与那些效用的精神、权力意志的精神、科学至上的精神相对立。在中国,有许多杰出的科学家充分意识到了,科学“精神”之高出具体“科学”的地方就在于“追求真理”。如何“追求真理”?竺可桢概括说:“ 。”这种精神,对一个崇尚实用理性的民族来说是很难理解和接受的,这也正是我们缺乏科学精神的根本原因。
A:只问是非,不计利害 B:只求效用,不讲方法 C:只问利害,不计是非 D:只讲理性,不求实用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前人有诗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此语当然有理,不过,在过去的时代里,不仅是国家不幸, ① ,才能写出血泪交迸与苍生息息相通的诗文。如果屈原得意于庙堂之上,李白沦为供奉之臣,杜甫也居画屋高楼, ② ,如同夜空最灿烂的星辰宣告缺席。柳宗元在政治上失败,生活也坎坷困顿,但为他的政敌所始料不及的是,他们把他抛向了生活的底层,陷阱与荆棘造就的,却是中唐第一流的哲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和诗人。在“永贞革新”中,柳宗元是败军之将;但在精神领域, ③ ,特别是中国的诗歌史与散文史,他都拥有黄金铸就的一章。
答: ‚ ƒ__________________
①而且诗人自己也有不幸;②那中国诗歌将黯然失色;③他却是高视阔步的王者。
【解析】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通观原文,了解大概内容,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本段文字主要围绕“国家不幸诗家幸”来讲述很多文人在政治上不得意,因而在文学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第一处联系前一句“不仅是国家不幸”可以得知此句的形式应为“而且……”,再根据后面所列举的几个文人的遭遇可以得知此句的内容应是说“自身的不幸”。第二处可以联系后一句“如同夜空最灿烂的星辰宣告缺席”,“夜空”指的是“中国文坛(诗歌)”,“最灿烂的星辰宣告缺席”自然是“黯淡无光”了。第三处可联系前一句“在‘永贞革新’中,柳宗元是败军之将”和“但在精神领域”可以得知此处写的应是“败军之将”的反面。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1937年,__在陕北公学纪念鲁迅逝世一周年的演讲中说:“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 ① 。”王富仁先生对此作了独到的分析,认为__同志之所以视鲁迅为现代中国的圣人,是从鲁迅思想对于中华民族及其精神发展的实际意义进行评价的,而鲁迅之所以成为中国现代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 ② 。这个精神素质便是他彻底摆脱了传统的奴隶性格, ③ 。
①鲁迅是新中国的圣人(或:鲁迅是现代中国的圣人);②是因为他具有最根本的精神素质(或:原因在于他的最根本的精神素质);③具有真正独立的思想个性(或自由意志)。(每空2分,表达问题酌情扣分)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如第①空注意后文“视鲁迅为现代中国的圣人”,第②空注意后面的“这个精神素质”,第③空注意整个语段的意思。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高考题目一般为科普类的说明性文字,此题为论述类文字,不太好。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如此题中的“鲁迅是现代中国的圣人”“是因为他具有最根本的精神素质”在前后文都有相应的提示性的词语。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___,___。___,___。___,中国是亚太大家庭的一员,愿意同所有家庭成员和睦相处、守望相助,也希望亚太各方能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稳定局面,共同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亚太。 ①没有和平 ②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③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 ④家和万事兴 ⑤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
A:①②④③⑤ B:①②④⑤③ C:④①②⑤③ D:⑤③①②④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美国有一种蝉,每17年才叫一次,像 ① 。这种蝉为什么选择在地下生活那么多年?原来,周期蝉最早出现在大约180万年前,那个时候北美正处于冰河期,气候极不稳定,经常会遇到冷夏。 ② ,假如它们出土后正好遇到低温,就死定了。科学家经过计算发现,假如在1500年的时间里每50年出现一次冷夏,那么7年蝉的成活率是7%,11年蝉的成活率是51%,17年蝉则是96%。显然, ③ 。
①钟表一样准确;
②成年蝉需要很高的气温( 围绕“高气温”即可给分);
③周期越长,成活率就越高。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回答这类题要注意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语段的意思,二是空格前后的语句的意思。先找语段的中心句,再联系前后文的意思,注意主语的一致性。①处根据“每17年才叫一次“可知该处应填“准确”之类的语句;②处根据后文“假如它们出土后正好遇到低温,就死定了”可知此处应该填写“蝉出土时需要很高的气温才能存活”之类的句子;③处结合上文来看,显然是结论性的语言,上文列举的是蝉的周期与成活率的具体数字,这里总结即可。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