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文意,补写文末横线处的内容。(每句不超过12个字)
在北京举办的一次国际图书博览会上,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公布的“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显示,高达54.4%的年轻人(包括大学生)表示“没时间读书”,43%的大学生日均阅读时间低于1小时,多数大学生上网时长远超读书时长。而在阅读类型中,休闲娱乐性图书和考级考证书籍排在前两位,经典名著却受人冷落。对此,我们不禁要发出这样两个感叹:一是_________,二是_________。
“最该读书的时候不读书”(或“最该读书的人不读书”)“最该读的书没人读”(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答题时注意语段的中心意思,注意上下文语意的衔接,高度关注上下文就能想出答题的办法。本题重在考查学生对语言逻辑和语意的整体把握能力。根据上文的主要内容是在说大学生读书现象,所以只要考生抓住文本中的细节点答题:“最该读的书没人读”“最该读书的时候不读书”。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横平竖直的方块字,是中华民族的独有创造和文化遗产。汉字,不仅仅是几千年历史传承的记录工具, ① 。有了汉字、才有了唐诗的激情洋溢, ② ,元曲的灵动俏丽;有了汉字,才有了张旭、王羲之等人洒脱俊逸字体的千古流传。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似乎更愿意借助键盘和鼠标来沟通和完成工作, ③ 。人们的书写潦草、没有章法,横平竖直都难做到,更别提汉字固有的神采、韵味了。
①更是多彩的中华文化的巨大载体
②宋词的婉转清雅
③古老的方块字面临严重的发展危机(每句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考核补写句子。第一处根据前一句“不仅仅是几千年历史传承的记录工具”可以得出这一句的句式,应为“更是……”;再根据后面内容来推测此句的内容。第二处根据前面“唐诗的激情洋溢”和后面“元曲的灵动俏丽”可以得知,这一句应是宋词。第三处联系前一句和后一句可以得知,这一句应是说汉字面临的危机。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补写句子涉及语法、修辞、逻辑等诸多方面,考察考生对信息的筛选、整合和根据已有信息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做这类试题,要能联系所提供的语言材料的上下文和语体特点等内部语境,以所提供的语言材料的对象、场合、目的等外部语境(即语言交际的情景)作为切入点,运用发散思维进行合理的续写。分析材料内容,划分文本层次。瞻前顾后细思量,左右逢源巧用心。写句忌随意。结合上下语境,关注句子属性。标点符号作用大,遣词用句斟酌清。对阵莫心慌。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l5个字。
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大气保温气体之一。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会导致全球变暖,造成天气干旱或旱涝不均,甚至可能造成海洋水位上升,淹没大量沿海城市, 。然而,也有研究指出, :比如增加的二氧化碳可以给植物“施肥”,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但这必须有个前提,植物还活着!如果土壤被污染, ,我们就失去了这些向大气中释放氧气的“氧气工厂”和“空气净化器”。
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二氧化碳增加会带来好处 植物就会生病甚至死亡
【解析】
试题分析: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答题时注意语段的中心意思,注意上下文语意的衔接,高度关注上下文就能想出答题的办法。本题重在考查学生对语言逻辑和语意的整体把握能力。根据前文所说的二氧化碳的危害,可以在第一个空填关于二氧化碳的危害。根据后文是在说二氧化碳的好处,所以第二个空填关于二氧化碳的好处。根据前文的前提“植物还活着”,第三处又是个假设句子,所以填植物死亡。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中国文人的狂言狂事,数也数不清。但细分文人之狂, ① ,一种是才狂,一种是疯狂。才狂,不难理解,也可以说一般文人都恃才而狂,是性情之狂。而疯狂就需区别待之:有的是不随流俗执着个性的佯狂, ② 。当然,我们不能片面否定文人之狂, ③ 。正如徐悲鸿“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及陈寅恪“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文人的狂性情,怎么看,也都是中国文脉里一道别样的风景。
①至少有两种不同的体现(1分)②有的是狂妄自大目空一切的轻狂(2分,此处可与答案不同,表述合乎语境,句子结构一致,可酌情给分)③要多从正面来解读文人之狂(2分)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如第①空注意后文的“一种是才狂,一种是疯狂”,第②空注意前面的“有的是”第③空注意前后文“不能片面否定”“正如”等。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高考题目一般为科普类的说明性文字,文段表述结尾严密。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如此题中的“两种”“轻狂”“文人之狂”在前后文都有相应的提示性的词语。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古代中国城市,无论是都城还是州县所在地,与乡村的经济联系,主要是单向性的, ,广大乡村则在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轨范内生存。国与野、都与鄙、城与乡之间,政治上是前者对后者的压迫与控制,经济上则是后者对前者财富和劳力的供应。这使中国古代城市不仅是政治性的,而且是消费性的,城市手工业基本是为官府服务的官手工业。
A:即城市从乡村征收贡赋、调集劳役,一般却较少向乡村提供产品 B:即城市一般较少向乡村提供产品,而从乡村征收贡赋、调集劳役 C:即乡村向城市缴纳贡赋、提供劳役,一般却较少从城市获得产品 D:即乡村一般较少从城市获得产品,而向城市缴纳贡赋、提供劳役
21.产品说明书的出现是商品生产的一大进步。随着社会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商品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许多商品的使用方法已远远地超出了人们的常识。
___①___,就可能给消费者带来不便,如不会使用或使用不当。可见说明书是不可或缺的。___②__,否则,文字的任何错误都有可能使消费者乃至生产者付出沉重的代价。除了文字错误以外,产品说明书还存在诸如专业术语艰涩难懂、产品说明与实际不符等各种问题。现在关注产品质量问题的人越来越多,____③____,许多人甚至不看说明书或者不按说明书来使用产品,这意味着大多数消费者还没有意识到说明书的重要性。
①如果没有说明书②并且说明书的文字必须正确③可是关注产品说明书的却很少
【解析】
试题分析: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答题时注意语段的中心意思,注意上下文语意的衔接,高度关注上下文就能想出答题的办法。本题重在考查学生对语言逻辑和语意的整体把握能力。根据“就可能给消费者带来不便”第一处应该填假设句式;根据“文字的任何错误都有可能使消费者乃至生产者付出沉重的代价”,第二处应该是填说明书文字表达准确的重要性。第三处文句,根据上下文的理解应该填现在人们很少关注说明书。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下列古代诗句所蕴含的理趣与故事内容最不相符的一项是( ) 相传,古希腊有位国王做了一顶纯金王冠,便怀疑工匠在王冠中掺假。如何鉴别真假又不损坏原物?国王将这个难题交给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尝试过很多办法都失败了。有一天他去洗澡,踏入浴盆,水往外溢。他恍然大悟,终于找到了答案。
A: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D: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3.请在下面一段文字的空白处各填一个合适的字。
简约主义的先秦史
盘古说,我开;共工说,我撞;女娲说,我补 ;夸父说,我追;精卫说,我填;后羿说,我射;仓颉说,我造;神农说,我尝;燧人说,我 ① ;有巢说,我搭;黄帝说,我们怎么搞?尧说,我让;舜说,我也让;禹说,我还是让;启说,让让让,让什么让,也不看看人家受得了受不了!鲧说,我堵;禹说,我 ② ;盘庚说,我 ③ ;伯夷说,我采;叔齐说,我饿;子牙说,我钓;武王说,我 ④ ;穆王说,我游;幽王说,我点;干将说,我铸;鲁班说,我锯;王僚说,我砍;荆轲说,我刺 ;嬴政说,我是始皇帝!孙子说,我谋;孔子说,我 ⑤ ;孟子说,我义;老子说,无为;庄子说,自在;公孙龙子说,我辩;韩非说,把你们这些人统统抓起来!所以没了!
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④______ ⑤______
①钻 ②疏(导) ③ 迁 ④伐 ⑤ 仁
【解析】
试题分析:“文史不分家”,此说有理。《简约主义的先秦史》中所列举的历史人物 ,高中生在语文课本或历史课本中都是见过的。一个人物就是一个历史故事,要填字的8处,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燧人钻木取火、大禹疏河、盘庚迁殷、武王伐纣、荆轲刺秦及孔子仁教,这些人物及其故事可说是耳熟能详,概括性很强的一个关键字不难得出。解此题要多读几遍题,以产生记忆的惯性,并注意人物间的“对举”,以此觅到解题的途径。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传播活动既是信息的沟通, ① 。以往的传播活动多指信息传播,即 ② ,以情绪传播为辅。情绪交流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信息,分享意义。然而当下的很多传播呈现出弱信息、强情绪的特征。在某种强烈情绪的推动下, ③ 。尤其是在当某种情绪获得了广泛的心理共鸣的时候,就更容易获得追捧。这时的人们极容易丧失理性的判断力。
①也是情绪的交流(2分)②以信息传递为主(1分)③一些情绪化的信息广为流传(或:一些未必真实的信息广为流传)(2分)
【解析】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浏览语段,了解大概内容,通过抓关联词把握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通读可以发现,第一空的前面句子中用了“既是”这个词语,那后一句的关联词必然是“也是”,根据后面的内容可以发现是在讲述“情绪交流”的问题,第一空就解决了。第二空可以根据前面的句子“多指信息传播”确定其内容,再根据后面的句子“以情绪传播为辅”确定其句式。第三空同样可以根据前一句和后面的句子来确定。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本题与排序题有点小小的区别,那就是要用文字将上下文串联起来,故难度要大一些。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要反复研读横线前后的句子,辨明前后内容之间的关系,借助这种关系以及前后句的内容和形式来确定横线句子的内容和形式。比如本题的第一空,前面句中说“既是……”,后面的句子从句式上来看,应是“也是……”;第二处后面说“以情绪传播为辅”,前面的句子应是“以……为主”,再依据前后的内容即可写出横线上的句子。
10.《老人与海》中塑造了一个经典的硬汉——桑地亚哥,他有一句名言“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请阐述一下这句话中所蕴含的哲理。(不少于80个字)
在恶劣环境和不可抗拒的命运面前,人会失败,肉体会被消灭,但抗争、决不屈服的精神和意志是无法摧毁的;作为一个硬汉形象,体现了永不屈服、保持尊严的人格力量。(4分)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阐述“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蕴含的哲理。考生首先结合《老人与海》文本内容,联系语句中关键词语“毁灭”“ 不能被打败”,首先写出语句含义,再表明人物语句所蕴含的精神价值。“毁灭”的是肉体,“不能被打败”的是抗争、决不屈服的精神和意志。题目要求结合人物形象,在小说中他是一个硬汉形象,在大海中坚持着。最后他虽带回一副鱼骨架,但他克服了各种各样的困难。所以意志很重要,不可被打败。整句话体现了永不屈服、保持尊严的人格力量。这也是《老人与海》的主题。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阐述一下这句话中所蕴含的哲理”的考查,即理解句意。这个考点是着重在语言的思想性层面的,是对诸如中心句、点睛句、过渡句、矛盾句、哲理句等的表层含义、深层含义或句外意义的分析概括。考查的重要语句①内涵比较丰富的语句——对重要句子含意的考查通常情况下是考查句子中某个或某几个词语的丰富内涵。答题步骤:抓关键词。比如本题的关键词语“毁灭”“ 不能被打败”, “毁灭”的是肉体,“不能被打败”的是抗争、决不屈服的精神和意志。②使用特殊表现手法的语句——有的重要句子,就是因为它使用了特殊的表现手法,所以我们在分析句子的时候,就要抓住它使用的表现手法。答题步骤:还原手法+作用+情感(把握修辞——由表及里)。③结构复杂的句子——句子本身有时结构比较复杂,需要对这类句子给以足够的重视。不同结构的句子强调的内容是不一样的,对句子每一部分都要给以解释。答题步骤:复杂句子简单化+写关键解析+作用+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