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通知,要求各类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应严格按照规范写法和标准含义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字、词、短语、成语等,不得随意更换文字、变动结构或曲解内涵,不得在成语中随意插入网络语言或外国语言文字,不得使用或介绍根据网络语言、仿照成语形式生造的词语,如“十动然拒”、“人艰不拆”等等。(12月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此事引起热议,有人赞成,有人质疑。

针对这种现象,请拟写赞成者与质疑者的不同看法。要求:赞成者使用陈述句,质疑者使用反问句;每条不超过50字。

赞成者说:

质疑者说:

赞成者说:网络造词的随意性与娱乐性,搅乱了汉语的纯净,网络用语满天飞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确实应该净化语言。

质疑者说:行政之手无须伸得过长,兼容并蓄,才能维持语言的生命力。网络用语是时代的新范式,相关部门岂可视而不见?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该题,首先要研读所给材料,明确针对网络用语的使用与否回答,确定自己的观点,可以选择赞成者,也可以选择质疑者,如果选择赞成者,应当从网络造词带来的危害方面分析;如果选择质疑者,应当从网络用语的先进性等角度分析,言之成理即可,另外还要注意题干对句式的要求。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9.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但__________。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________ , 另一方面则用于_____ ,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_____。______ 。 ①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拿来做教化的工具 ②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③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做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④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有些人看到国君或官僚做了什么好事坏事,就作诗献给他们。 ⑤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做表情达意的工具

A:①⑤③④② B:③⑤④②① C:②④①③⑤ D:①③⑤②④

1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空不超过15个字。

作为研究者,。然而,问题意识缘何而来?我们常说开拓创新,开拓和创新的起点何在?我认为有一点很重要, 。有了这种精神,才能够发现问题,并形成问题意识。所谓新观点、新见解,离不开对旧观点、旧见解的怀疑和批评。人类文明的发展, ,但发展和进步的直接动力源离不开质疑与批判。

① 重要的是有问题意识   ②就是怀疑和批判精神   ③固然离不开传承和积累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应根据上下文逻辑来填写。这类题目首先要通观原文,了解大概内容,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第一处,根据句意,应该与后面句子“问题意识缘何而来”内容相符,应该提到“问题意识”。第二处,可以由上一句“开拓和创新的起点何在”最后一句“发展和进步的直接动力源离不开质疑与批判。”推测。第三处,上文“离不开对旧观点、旧见解的怀疑和批评”后面的“但”告诉我们,三处所填句子内容,应该与“质疑与批判”相反。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本题与排序题有点小小的区别,那就是要用文字将上下文串联起来,故难度要大一些。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要反复研读横线前后的句子,辨明前后内容之间的关系,借助这种关系以及前后句的内容和形式来确定横线句子的内容和形式。比如本题的三处内容都可以借助前后的语境猜测出来。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 2016年1月7日晚,上交所、深交所、中金所同时发布通知表示,自2016年1月8日起暂停实施指数熔断机制。 ,不断完善相关机制。 ①下一步,证监会将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④对此,证监会回应,熔断机制不是市场大跌的主因 ②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 ⑤因此,为维护市场稳定,证监会决定暂停熔断机制 ③进一步组织有关方面研究改进方案 ⑥但权衡利弊,目前负面影响大于正面效应

A:④⑥⑤①③② B:①②③④⑥⑤ C:①③②⑤④⑥ D:⑤①②③④⑥

一位学生写了一首诗,送给慕名已久的编辑,但恰巧编辑不在家,于是他给编辑写了个便条。以下是便条的正文部分,其中有四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来并修改。

我光临贵府拜访您,您不在。我把拙作《青春断想》放在您家,请指教。我有吟诗雅趣,也有相当的造诣,但您是大手笔,望工作之暇给予雅正,不吝就教。

20. 改为

21. 改为

22. 改为

23. 改为

20.“光临”改为“到”

21.“雅趣”改为“爱好”

22.“相当的造诣”改为“一定得的基础”

23.“就教”改为“赐教”

【解析】“光临”“雅趣”“造诣”是敬辞,不能用于自身;“就教”是向对方求教,向人请教,与前面的“不吝”不合。

3.下面的句子组合成一段连贯的话,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梁思成的思想不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在他逝去多年之后,世人渐渐地认识了他,认识了他的思想的价值 ②自己所珍爱的东西向他展示了行将消失的暗淡前景,自己却无能为力 ③但是,用来体现他的思想价值的对象——历史文化建筑,却大部分已荡然无存 ④对于一个致力于传统文化整理、总结和保护的大师来说,还有什么能比他所珍爱的文化被消解更让他痛苦呢 ⑤他所做的种种努力,在现实面前,常常显得那么脆弱与无力 ⑥就如同眼看着一个患病的亲人,在庸医的手中一天天走向绝境,自己的有效施治方案却无人理睬

A:①③②⑥⑤④ B:①③⑤④②⑥ C:②⑥①③⑤④ D:②⑥⑤④①③

18.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不管是语文教学还是其他功课的教学,都不是像交付一件东西那么便当,,你收到了,东西就在你手里了,这就触及教学上的根本问题:在教学活动中, ?叶圣陶先生的看法是,“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是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换句话说,教学,就是教师教会学生怎么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 ,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在这个问题上,有一句精辟的话,已经众口传诵,那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①我把东西交付出去了

②教师究竟起什么样的作用(或“教师应该怎么教?”或“教师到底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③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答对一点,得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音表达连贯的表达运用能力。答题时,应先根据对文段内容及上下文具体语境抓住关键词分析作答。第一空由上文的“交付”,下文的“收到”可得出“我把东西交付出去了”;第二空从下文有关教师如何教学的内容来看,应从教师的角色或如何教的角度组织答案;第三空,从上文“不是”“就是教师教会学生怎么学”“学生受用一辈子”“授人以渔”等方面可判断此空应从“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方面组织答案。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7.请找出下面文字中的四处语病,写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并加以修改。

①每一个中国人对于衣、食、住、行来说,都是每天一起床就要面对的现实,②不过,经过了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跻身于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国民收入得到了大幅提高。③随着食品价格的“波澜不惊”和服装、汽车价格的逐步下跌,对于目前中国人的收入水平而言,已经不是太大的问题。④只有居高不下的房价让每一个打算成家立业的中国人备受煎熬。⑤但是,有关房价问题的些许火花都会在市场上引发燎原大火。

 

序号

修改意见

“每一人中国人”与“衣、食、住、行”的位置对调

删去“于”

在“已经”前面加上“衣、食、行”

把“但是”改为“因此”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修改语病的能力。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①句主客颠倒,“每一个中国人”是主体,“衣、食、住、行”是客体,两者位置应对调。②句成分赘余,“跻身”指使自己上升到。介词“于”多余,应删去。③句成分残缺,句子缺少主语。⑤句转折关系不当,可改为“因此”。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生于晚清,学于欧美,西南联大教授学贯中西, 相互融合,是他们的精神印记。他们身上具有 ,又具有现代公共知识分子的品格。民主、科学、法制、人权,这些西方文明的核心观念成为他们的精神底色。西南联大教授有一个很好的传统,坚守学术的独立和思想的自由,人格独立,,为百姓请命。他们将中国传统文化中士人的风骨与现代公共知识分子的担当完美结合。

①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②中国传统士人的精神③为社会代言(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第一处由后文“相互融合”结合结尾句“他们将中国传统文化中士人的风骨与现代公共知识分子的担当完美结合。”可推测前一句应该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第二处由后文“又具有现代公共知识分子的品格”结合前文可推测出“中国传统士人的精神”。第三处由后文“为百姓请命”的句式结合前文“民主、科学、法制、人权”“ 守学术的独立和思想的自由,人格独立”等内容可推测出。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本题与排序题有点小小的区别,那就是要用文字将上下文串联起来,故难度要大一些。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要反复研读横线前后的句子,辨明前后内容之间的关系,借助这种关系以及前后句的内容和形式来确定横线句子的内容和形式。题中这段话有两个相对的角度“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有很强的逻辑关系,考生由一面可以推出另一面。答题是注意句式要一致。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中最恰当的一组句子是( ) 雨,郁悒而又固执地下着。____①____,使人想起辽阔的江村,小楼一角,雨声正酣,从窗外望去,朦朦胧胧,仿佛张着纱幕,____②____,终于跟雨云融合作一处。我又记起故乡的乌篷船,____③____。

A:①那淙淙的雨声正惹人思绪纷飞 ②远处山巅宛如一副绝妙的水墨画 ③缓缓地移动在江南水乡 B:①那淙淙的细语正编织着一种幻境 ②处远山巅宛如一副绝妙的水墨画 ③夜雨渐渐地敲着竹篷,船头水声汩汩 C:①那淙淙的雨声正惹人思绪纷飞 ②远处山巅水墨画似的逐渐融化 ③缓缓地移动在江南水乡 D:①那淙淙的细语正编织着一种幻境 ②远处山巅水墨画似的逐渐融化 ③夜雨渐渐地敲着竹篷,船头水声汩汩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