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常交际中,注重礼貌用语,讲究措辞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写出下列不同场合中使用的两个字的敬辞谦语。(4分)

示例:探望朋友,可以说“特意来看您”,更文雅一点,也可以说“特意登门(拜)(访)”。

⑴想托人办事,可以说“请您帮帮忙”,也可以说“( )( )您了”。

⑵请人原谅,可以说“请原谅”,“请谅解”,也可以说“请您( )( )”。

⑶询问长者年龄,可以说“您多大岁数”,也可以说“您老人家( )( )”。

⑷把自己的著作送给人,可以在书上写“请您多提意见”,也可以写“××先生( )( )”。

⑴托

⑵包涵或海涵

⑶高寿

⑷指正或雅正、斧正

【解析】

试题分析:敬辞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语,在人们日常交际,特别是书信往来中往往要运用到。敬辞经常与谦辞联系在一起。谦辞是表示谦虚的言辞,一般对自己。敬辞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语,一般对他人。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2015年在中国引起全民关注的“石渠宝笈”特展中,《清明上河图》成为当之无愧的主角。_______________ ① ,一如《蒙娜丽莎》之于西方艺术。然而对于当代中国人而言,张择端这个名字反而不如梵高、达芬奇那般熟悉。那么,?简单说,他在生前并不算是个著名的画家,除了几幅画,史书吝啬的没有多少字给他。通常情况下,艺术家在历史上的地位是靠多件优秀作品沉积出来的,

①《清明上河图》之于中国艺术文化的重要意义。②为何我们的张择端如此不被重视呢?(我们的张择端不被重视的原因何在?)③而张择端却是以一画成千古。(而张择端却只有一幅名作流传于世。)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第一处由后文“一如《蒙娜丽莎》之于西方艺术”结合前文“《清明上河图》成为当之无愧的主角。”可推测应该是“清明上河图》之于中国艺术文化的重要意义”。第二处由后文“艺术家在历史上的地位是靠多件优秀作品沉积出来的”结合前文“生前并不算是个著名的画家,除了几幅画”可推测出“为何我们的张择端如此不被重视呢?”。第三处由前文“艺术家在历史上的地位是靠多件优秀作品沉积出来的”可推测出。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本题与排序题有点小小的区别,那就是要用文字将上下文串联起来,故难度要大一些。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要反复研读横线前后的句子,辨明前后内容之间的关系,借助这种关系以及前后句的内容和形式来确定横线句子的内容和形式。题中这段话有很强的逻辑关系,考生由一面可以推出另一面。答题是注意句式要一致。

19.每年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让读书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学校将组织读书宣传活动,请你为活动设计一个标语。

要求:(1)主题明确;(2)语言简洁;(3)至少要运用一种修辞手法;(4)不超过30个字。

(1)与经典同行,绘人生底色;与博览同行,拓广阔视野。

(2)读书成就梦想,知识照亮人生

(3)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

(4)知人知理知事,读人读理读书。

(5)精读一本好书,点亮一盏心灯

(6)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解析】

试题分析:解此类题要看清要求,语言准确流畅。本题要为“世界读书日”设计一个标语,所以内容必须和读书有关,而且至少要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如“知人知理知事,读人读理读书”,用了对偶的手法。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下面一首五律,填入(1)(2)两处的诗句,恰当的一项是( )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 (1) __。 兴来无远近, (2) __。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A:⑪满衣弄花香 ⑫惜芳菲欲去 B:⑪弄香花满衣 ⑫欲去芳菲惜 C:⑪弄花香满衣 ⑫欲去惜芳菲 D:⑪香满弄花衣 ⑫惜欲去芳菲

4.下列是高骈的绝句《山亭夏日》,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架蔷薇一院香 ②绿树浓阴夏日长 ③楼台倒影入池塘 ④水晶帘动微风起

A:②①④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① D:①③②④

2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苏轼的一生,宦海沉浮,历经坎坷,由于受到儒、道、佛等各种思想的影响,_____①_____。但他失意时能达观自解,始终保持积极进取、欲有所为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也渗透在他的词作中,_____②_____。坎坷经历使苏轼的人生阅历非常丰富,创作出许多潇洒超脱的词。纵观他的一生,多次被贬,频遭陷害,甚至含冤被捕入狱。但他不论贬谪天涯,还是任职朝中,都能在一般人难以忍受的逆境中寻得闲适之趣,随缘自适、超然物外,不为得失、生死所扰,_____③_____,显示出超乎常人的人格魅力。

①的思想常有出世与入世的矛盾

②成为旷达词风形成的重要因素

③处处表现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句的连贯性。第一处前面说“由于受到儒、道、佛等各种思想的影响”,故后面应是出现“出世”“入世”的矛盾;第二处前面说“始终保持积极进取、欲有所为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也渗透在他的词作中”,后面应是说他的旷达的词风;第三处,前面说“不为得失、生死所扰”,后面说“显示出超乎常人的人格魅力”,中间应是说苏轼表现出的人生态度。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对于考查语句连贯性的题目,考生应按照如下步骤操作:抓中心。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比如这段文字主要是阐述苏轼的旷达之风。然后重点研讨横线前后的句子,分析横线上句子与前后语句的关系,比如本题第一处,前面说“由于”,后面自然出现结果。

28.下面一段话中有三个句子,其中一句有语病,请指出并针对语病进行修改。修改后的句子要保持原意。

①在长江三峡中,瞿塘峡最为雄奇险峻,峡内有不少令人惊叹的名胜古迹。②在瞿塘峡北岸绝壁上,有一条沿江修建、全长65千米的古栈道,连通奉节白帝城与巫山青莲溪,全程异常艰险,这就是著名的夔巫古栈道。③瞿塘峡南岸的白盐山有一处巨大的临江石壁,上面书写着自宋以来的篆、楷、隶、行等字体的数十块摩崖石刻,气势恢宏,与瞿塘峡雄伟的气势相得益彰。

有语病的句子是: (只填序号)

针对语病的修改:

③“上面书写着自宋以来的篆、楷、隶、行等字体的数十块摩崖石刻”应改为“上面有刻着自宋以来的篆、楷、隶、行等字体的数十块摩崖石刻”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此类考查句子语病的题目,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句子成分在搭配,句式杂糅等方面的错误,要仔细琢磨,推敲。“上面书写着自宋以来的篆、楷、隶、行等字体的数十块摩崖石刻”,经过压缩发现,动宾搭配不当,或者也可以理解为缺少谓语动词;这句话的主干应是“临江石壁上面”有“石刻”。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比如本题,就可以经过压缩发现语病,压缩完即可知道动宾搭配不当。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义性语病,应注意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还是无语病的一项。

3.将下列语句的序号依次填入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贯通。

①最后用椴木炭水磨,目的在使成品的表面光润。

②先用金刚砂石水磨,目的在使成品的表面平整。

③磨过以后又烧一回,再用磨刀石水磨。

④椴木木质匀净,用它的炭来水磨,成品的表面不起丝毫纹路,越磨越显得鲜明光滑。

⑤旁的木炭都不成。

⑥所谓平整,一是铜丝跟涂上的色料一样高低,二是色料本身也不许有一点儿高高洼洼。

②⑥③①④⑤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语句的照应和暗示是语言连贯的重要条件。出题者也经常利用这点设置问题,解答此类题关键是,通过语意的把握和关键词语的分析,把握语句间的前后联系,准确地找出与所提示或暗示的词句相呼应的题旨。另外,在设问句中,前句提出问题,后句便要作出正确的回答。如果答非所问或者一概否定,一概肯定,都会造成语句不连贯。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在朱光潜先生看来,人生的悲剧尤其能给人带来惊心动魄的震撼。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因为人生多悲剧而悲观厌世,他却认为人生有价值,。他看到了悲剧的积极意义。他甚至还说:“我们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为 。”这话表面看来,矛盾至极,但是其实含有至理。因为如果件件事都尽美尽善了,自然没有希望发生,更没有努力奋斗的必要。所以,,才是我们应有的人生态度。

①正因其有悲剧 ②它是最不完美的 ③乐观地(正确地)看待人生中的不完美(悲剧)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第①处根据内容“他却认为人生有价值”“他看到了悲剧的积极意义”,一个“却”可知此处应该是对前句的转折,强调悲剧的作用,故此处应为“因为有悲剧”;第②处,前面的“我们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后面说“矛盾至极”,可知此处应填“它是最不完美的”;第③处,根据前面的如果的内容,和后面我们应有的人生态度,可知此处应该是“正确认识人生中的不完美”。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本题与排序题有点小小的区别,那就是要用文字将上下文串联起来,故难度要大一些。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要反复研读横线前后的句子,辨明前后内容之间的关系,借助这种关系以及前后句的内容和形式来确定横线句子的内容和形式。比如本题第①处根据内容“他却认为人生有价值”“他看到了悲剧的积极意义”,一个“却”可知此处应该是对前句的转折,强调悲剧的作用,故此处应为“因为有悲剧”;第②处,前面的“我们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后面说“矛盾至极”,可知此处应填“它是最不完美的”;第③处,根据前面的如果的内容,和后面我们应有的人生态度,可知此处应该是“正确认识人生中的不完美”。

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对于学生减负,现在实际上存在一种误区,那就是总拿教材开刀。,就是学生负担轻了。因此,才会出现教材总是修修补补的问题。古诗词在学生教材中存在的目的, ,而是让学生通过古诗词学习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这种古诗文的熏陶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百利而无一害。从某种意义上讲,古诗在教材中的比例不但不应该删除,而是应该增加比重。可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的教材编写者只关注了减少生字的问题,

①片面地认为教材薄了 (片面地认为教材内容少了)②绝不是让学生简单认识几个生字③而忽略了古诗所承载的文化意义。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可根据语段内容及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作答。第①处是“因此,才会出现教材总是修修补补的问题”的因,应是表明某种观点,且应和“学生负担轻了”相对应;第②处横线前讲的是古诗词在学生教材中存在的目的,横线后用了“而是”这个关联词揭示出了其目的,因此此处应该用“不是”类关联词与之搭配,其表述的内容与横线后内容相对;③处是段尾句,从意思上来看是相对的,因此前面是“只关注了”,后面应“而忽略了”相接,至于忽略的内容应是前文所指的传统文化。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