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敬老,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象征,也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象征。人都会老的,今天的尊老敬老,也就是自己明天的被尊敬被爱护;反之,①所以② ,而这种美德是跨越地域,穿越光阴的,是日常持久的承继和延续,是细水长流的永恒和绵延,不该有“节点”,不该有“突击”,否则③

①轻人不懂得敬老爱老,待日后自己年老时说不定会遭到报应,

②我们要培养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

③便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敬老爱老。

【解析】

试题分析:答题时注意分析横线前后表述的信息,比如第①处,横线前表述的是“今天的尊老敬老,也就是自己明天的被尊敬被爱护”由此可以看出第①处的内容应该是“年轻人不懂得敬老爱老,待日后自己年老时说不定会遭到报应”这类内容;第②处,由后文“这种美德”联系前文“敬老”可以推测出来;第③处,由前文“否则”联系前文“敬老”可以推测出来。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本题与排序题有点小小的区别,那就是要用文字将上下文串联起来,故难度要大一些。回答这类题要注意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语段的意思,二是空格前后的语句的意思。先找语段的中心句,再联系前后文的意思,注意主语的一致性。

6.下列语句中,语言表达恰当的一项是( )

A:采访节目:主持人得知对方的父亲刚刚因病离世,立即语气沉痛地说:“我代表观众对家父的过世表示哀悼,请节哀顺变。” B:王老师捧着一幅字画凑到马医生跟前:“区区草字,不成敬意,请您笑纳。”“如此盛情,却之不恭,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马医生脸上堆满了笑容。 C:某名作家博客里有这样一条留言:王老师,拜读新作,受益匪浅,很多地方引起了我的强烈共鸣,您真不愧是散文的鼻祖啊! D:某校新闻网: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我校食堂服务质量调查报告》,文中提出了改进意见,并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

4.下列对联,最适合祝贺老师70岁寿辰的一联是( )

A:碧桃献岁宜家受福 花甲逢春获寿延年 B:为学有宗古稀成庆 诲人无倦恩重及门 C:乐道安贫音容宛在 因材施教手泽犹存 D:执掌教坛垂七十载 栽培桃李满三千株

18.金娜匆匆走进教室,习惯地用卫生纸把自己的座位擦干净,随手将纸团扔在地上。同学张敏看见后说:“你很讲究个人卫生的哩!”金娜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____________________”。随即将纸团拾起来,扔进了教室外面的垃圾箱。

(1)张敏的话言外之意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金娜该怎样说才得体: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你(金娜)只讲究个人卫生,而不讲究公共卫生(2)①谢谢你的提醒。②真不好意思。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该题,应当注意:(1)要根据情景,友好提示,不至于伤感情。(2)对同学的友好提示,表达感谢之意。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7.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写序号即可)

①春日融融,和风习习。花红草青,气息清新,难怪唐人语出惊人:“握月担风且留后日,吞花卧酒不可过时。”

②鬼斧神工的幽雅峻峭,司空见惯的柳下花前。小桥流水,芳草萋萋,自然之美,无处不在。佳境原本用不着寻觅。

③把那盘盘盏盏的美酒佳肴,统统搬到郊野去享用,另有一种滋味,别有一番情趣。

④郊游野宴,自然以春季为佳。

⑤但自然之美,有时还得屈尊郊野,远足寻觅。

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⑤③④①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该题,首先要把握所给五个句子,确定首句,通过分析可知,②句和⑤句之间为转折关系,语意重点在强调郊游野宴,③、④、①为具体阐释郊游之乐并且按逻辑关系从一般到特殊排序。连贯类题目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还是工作, ,咳着,喘着,淌着冷汗,还是被逼着在做工。

A:手脚瘦得像芦柴棒一般 身体弯得像弓一样 面色惨得像死人一样 B:手脚像芦柴棒一般的瘦 身体弯得像弓一样 面色像死人一样的惨 C:手脚像芦柴棒一般的瘦 身体像弓一样的弯 面色像死人一样的惨 D:手脚瘦得像芦柴棒一般 身体像弓一样的弯 面色惨得像死人一样

18.下面是一位同学在某大学自主招生面试时的自我介绍,请删去游离中心内容的两句,指出表达不得体的三处并加以修改。

①我叫吴有,18岁,是一名来自××中学的高三学生。②很感谢贵校给我这次面试的机会。③我爱好广泛,在体育、音乐、写作等方面多有建树。④我家附近有一座小山。每个周末我都要和朋友去观景赏玩。⑤我热爱学习,很享受遨游在知识海洋中的感觉。⑥我坚强乐观,不怕困难,不惧挫折,有一种不达目标不罢休的执着精神。⑦我善解人意,乐于助人,我会在朋友困难的时候,鼎力相助。⑧我的家乡湖南风景秀美,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欢迎老师有时间去做客。⑨贵校学术氛围浓厚,是我一直向往的名校,希望贵校能慧眼识珠,我将加倍珍惜,谢谢!

(1)必须删去的两个句子:____。(只填句子的序号)

(2)需要修改的地方:

改为_ ___;

改为_ ___;

改为_ ___。

(1)④⑧

(2)③将“多有建树”改为“小有成绩”;⑦将“鼎力相助”改为“尽力帮助”;将“慧眼识珠”改为“给我一次机会”。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删去游离中心内容的两句,指出表达不得体的三处并加以修改”。这是“某大学自主招生面试时的自我介绍”,主要应是介绍自己的特点和表达自己对该学校的向往之情,④⑧两句与此关系不大,可以删除。③“我爱好广泛,在体育、音乐、写作等方面多有建树”中的“多有建树”过于夸大;⑦“我善解人意,乐于助人,我会在朋友困难的时候,鼎力相助”中的“鼎力相助”是敬辞,谦敬不当;⑨“贵校学术氛围浓厚,是我一直向往的名校,希望贵校能慧眼识珠”中的“慧眼识珠”过于抬高自己。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本题主要考查语句的简明和得体。语言表达的得体指能够根据交际的语境恰当地使用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语言表达的得体就是要根据交际的外部语境(各种情境条件)、内部语境(上下文)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语言运用得体是高考语用题的一个考点,通常以选择题、改错题和主观表述题的形式来考查。试题设计选用来自生活的语言材料,侧重从语言的动态运用角度来检测考生的表达能力。本题就以改错题的形式设题,考生应分清对象、场合以及谦辞敬辞的性质。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因此,停止使用核能和扩大使用核能这两种趋势是并存的, 。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特别是我国的经济成长。但要使人类真正接受核能,下一代核能发电技术需要完善地保障核电安全。

A:而在近期主流仍是停止使用核能,其中最主要原因是全球经济的持续增长 B:但在近期主流仍是核能使用的扩大,主要驱动因素是全球经济的持续增长 C:全球经济持续增长驱动着核能使用的扩大,故使后种趋势在近期占了主流 D:全球经济的持续增长驱动着停止使用核能,故使前种趋势在近期占了主流

20.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题目。

戴盈之曰:“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 是非君子之道。‘曰:“ 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孟子·滕文公下》

这则材料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知道自己做错了事,就不能采取推托敷衍、蒙骗世人的手段。必须立即、彻底改掉。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材料的重点“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根据材料的重点作答。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经典阅读的题目,注意材料的内容是对话的形式,注意抓住对话的中心“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即“知道自己做错了事,就不能采取推托敷衍、蒙骗世人的手段。必须立即、彻底改掉”。

22.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而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愈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不得照抄材料,每句不超过20个字。

材料:司马迁《史记》记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晋代王嘉在《拾遗记》中说:“神农采峻岭之钢,以为器。”如果这些史料可靠,则我们祖光大约在5000年前就开始使用铜器了。但是,考古学家一直没有发掘到可以确证是夏代之前的铜器。因此,这些记载还只能视为传说。

早在传说中的达古时期,①_____________。从传世文献记裁来看,我国在夏代之前就已进铜器时代,但是,②_____________。上个世纪5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带发掘出了不少青铜器。经鉴定,这批青铜器的制作年代距离现在3500多年,这个时间大概是夏晚期。它们出土的地点正好是古书中所说的夏代开采铜矿之地,因此,可以确信,③_____________。

①我们的祖先就开始采掘铜矿,铸造铜器了

②这却一直没有得到考古发掘的证实

③我国至迟在夏晚期就已经开始使用铜器了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的题目,注意分析整个语段,第一语段的大致内容是因考古学家未发掘到夏代之前的铜器,故史料记载只是传说。第二语段针对“铜器”相关内容讲述。从①句后“已进铜器时代”,可以判断“未进铜器时代”,即“采掘”。 ②由“但是”判断即可。③句是结论,由前文内容分析判断即可。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这种题型是一种综合性题型,以考查语言连贯为主,兼有对压缩、仿写和推断能力的考查。二轮复习中,要做好这种题型的训练,既要抓好答题步骤的规范训练,又要重点抓好三类语句(总起句、总结句、展开句)的补写训练。具体来说有效的答题技巧如下:(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